有口难言,可能是你怕羞,你不敢把你的意见说出口来,你不敢预测说出来之后的效果怎样,你怕人们听了笑你,或是在心里笑你。自然,有的时候,你会遇见别人笑你的。
有人专门生来是取笑别人的。你错,他固然要笑你;你对,他也仍然要笑你。无论你说得好,说得坏,总之,他就好像有天生的特权来取笑你那样,总在你身上找出他认为可笑的地方。这种人到处都要用压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随时都要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摧毁别人的自信心。如果你不幸,在你周围,在你的生活圈子里,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他不但是你口才不好的主要原因,恐怕他还会给你其他性格上的苦恼,例如怕羞,胆怯、自卑、优柔寡断等等的缺点。如果他是你家中的成员,或是在你小时已经跟你接近,那你的不幸就更要加深。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害羞的病患者,那就让我告诉你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你不是怕别人笑你?你为什么会怕人笑你呢?一定有人笑过你才会怕人笑,如果你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人取笑过,你怎么会怕呢?你从何而怕呢?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如果你相信了这一点,那么你就要好好地回忆一下,把以前被人笑过的事实追记出来。在你几岁的时候?在什么人面前?是为什么事情?现在我们谈的是口才,我们更关心的是你那时说了什么话?当然别的事情也仍然和口才有关的。
我们常常是经过了一些事情,使我们的心灵受了什么刺激。到后来,日子久了,那件使你受刺激的事情已经模糊了,不记得了,但它发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最初是怕某一些人,或某一件事,到后来我们便笼笼统统地怕起来,即使那一个人,或是那一件事老早不存在的,而我们的“怕”却总跟着我们,使我们变成一个胆小的人。
现在我们只要把以前那个笑你的人,或是使你被笑的那句话,在回忆中找出来,让我认识清楚怕的来源,我们怕的根,我们就觉得不怕了。
不是有一个人笑过你么,那么,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笑你。不是因为你曾经说了某一句话,别人才笑你的么?这就是说,并不是你每说一句话,别人都要笑你。如果是你的话可笑,可笑的只是那句话,那么,别人笑的只是你的那句话,不是笑你。换个人说了那句话,你听了也会笑的,你难道就没有笑过别人么?谁都笑过别人,谁也都被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自然,你必须明白,为什么那句话会是可笑的。还有,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喜欢取笑别人的人。那么,多半错不在你身上,而且,多半这个人不仅取笑你,还取笑别人。
那么,只要避免在这个人的面前说话就可以了。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有充满了互相尊重,互相同情,互相帮助的气氛,也有互相轻视,互相讥笑,互相欺侮的气氛。有轻视别人的人,自然同时就产生了被别人轻视的人,也就同时产生了因为被人轻视而养成害羞习惯的人。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要因为别人笑,就什么话都不敢说,一方面千万要警戒自己不要也沾染上这种恶习惯。
不要取笑别人,尤其不要取笑那些因为怕羞而沉默寡言的人,说一句话就面红耳赤的人,我们应当特别体贴他们,尊敬他们,鼓励他们,同情他们,使他们在你面前,大胆地说话,自由地说话。不要因为他们不说话,就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在心里,储藏着许多宝贵的意见,也隐藏着许多急于要问人的疑难。
有口难言,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你希望你的每一句话,别人听了都很佩服,只要你一开口,别人都立刻静下来听你讲话。你看见有许多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你佩服他,你羡慕他,你希望你也能和他一样。可是当你发现事实并不如此的时候,你失望了,你气闷了。因此,你变成一个不大出声的人。如果你是这样,那治法倒并不难。
你对你自己要求高一点,那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值得鼓励的。不过你同时也要认清楚一点,口才也和其他的各种才能一样,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很高水准的。
你看那些口才很好的人,他们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水准。
就是因为他们肯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一步一步提高。如果你早几年见到他们,听过他们讲话,也许他们那时的口才连你都不如呢。
有口难言,可能是你不明白话是要一句一句地说出来的。许多人都有这种情形,想把所有的话,一下子全倒出来,想一下子就说清楚他们的感觉、想法、主张和意见等,这自然不可能。于是他们就摇摇头说:“不行,我说不出来。我知道,可是我说不出来。”或是说:“我要说的话太多了,反而一句也说不出来。”一句都说不出来么?先说一句试试看,不知从何说起么?从什么地方说起都可以。说话到底不是做文章。做文章可以写出来之后再删改,说话为什么不能说出来之后再补充再修正呢。
你说出一句话,不够是不是?那很简单,再加上一句,还不够,再加上第三句,第四句。这样讲下去,讲完一段,再讲一段,今天讲不完,明天再讲,明天没有时间,约定一个时间以后再讲。发现什么地方讲得不对了,还可以加以修正,这样讲下去,多么长的故事也可以讲完的。的确,有些事情,三言两语就够了。有的事情的确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气力,才能交代明白,不要以为什么都可以一下子说完的。不要心急,不要偷懒,对于那些难以说明的事,讲一点是一点,讲一段是一段。
否则,永远不能把你要讲的讲出来。
事实上,有些事情必须明白才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怎么办呢?回答是“讲不通又有什么办法?”俗话说:“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为了要使人明理,许多人讲啊讲啊,讲了多少次。而且还有许多人跟着讲下去,因为必须讲通,讲不通的想尽办法也要把他讲通。
否则,有许多的事情,就办不通了。
那些以为别人讲不通的人,有一个地方他没有想通。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而这个看法,是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的东西,也是必须经过相当的努力才能改变的。所以,千万不要三言两语就希望跟你意见不同的人马上同意你,否则就说别人固执,成见很深,不可理喻等等。有些人总觉得没有人了解他,因为他一讲什么,只要一遇到不相同的意见,或是没有百分之百的同意他的意见,他就急了,甚至生气了。他根深蒂固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办法互相了解。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能被人了解的人。
讲不通的看法,要探讨各种讲得通的技术。使讲不通的,变成可以讲得通的,这正是我们研究如何提高我们口才的主要目的。
为了免犯许多可以避免的错误,为使我们大家可以过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同情,互相合作的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好好地锻炼我们的口才吧!口才虽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可是它能做的事情也多得很呢。
说话的语病
人说话时所常犯的语病是有杂音。有些人谈话风度很好,只是在他语言之间,有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例如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或是喉咙里好像老不畅通那样,轻轻地咬着,或是在每句开头常用一个拖长的唉声,好像每一句都要犹疑了一阵才讲出,或是说完一句,总加一个“啊”。好像每句都怕人没听清楚的样子,诸如此类都是要加以消除的。这些杂音使你本来很好的语言,好似玻璃蒙上了一层灰尘一样,大大地减少了它原有的光彩。
有人喜欢在谈话当中,用许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套话。
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又有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有的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么?”“你听清楚了么?”有的人又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语尾加上句“我给你讲!”“你说可笑不可笑?”像这一类的小毛病,可能你自己平时一点也不觉得的,要问一问你的朋友们,请他们替你注意一下,有则改之。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的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有人喜欢用“伟大”
这个词,于是乎在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了起来,“你真太伟大了!”“这文章太伟大了!”“今天吃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最妙的是有一个朋友喜欢用“那个”来代表一切的形容词。你听他说的是些什么意思吧,“今天太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点事未免有点太那个。”这一类的毛病,大概由于太偷懒,不肯去动脑筋找一个恰当的词。要多记一些词汇,才能生动而恰当地表达你的思想。
在“好”这个概念之下,有精彩、优美、善良、出色、美丽、愉快、呱呱叫以及许多其他的表现方法,不要那么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好人”,“这个茶杯很好”,“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他是一个好人”,不错,可是他怎样地好法呢?从最伟大的人,到普普通通的,没有犯大过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可以是一个热心服务的人,他可以是老老实实的人,他也可以是力求上进的人。到底他是一个怎样的好人呢?同样的,你说“这个茶杯很好”,是样子好,是颜色好,还是质料好,还是价钱便宜好,还是最合你的需要?
口才好的人,说的话精致而细腻,丰富而活泼。不要像三岁小孩子那样,翻来覆去,只有几个极简单的字用:“我走到门外,猫一看见我,就爬到树上,树上的鸟都走开了,树上的苹果也走到地上来了。”
谚语本来是很富于表现力的,不过不要两三句话里就有一个谚语。用了太多的现成说法,会使人听了觉得油滑,而且也太使人眼花缭乱了。好像一个美丽的女人,满头满身都带着珠宝,不但湮没了她原来的美丽,反而使人觉得累赘之极。偶然地,在适当的地方,用一两句谚语,就显得很生动很有力量。
有些时候,某些名词流行起来,在文学上,口头上被普遍地应用,这种词句,也最容易被一般人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原子这个名词便曾被滥用了,什么都原子起来,原子牙刷,原子字典,甚至于捉老鼠的器具也誉之为原子金刚猫!原子这,原子那,原子得使人莫名其妙。
夸张的词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如果用得太滥,或是用得不恰当,反而使人不相信。你不可能每次说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是最可笑的笑话。你所看的书,不可能每一本都是最精彩的,你所认识的好朋友,不可能个个都是最可爱的。不要到处地、随时地都用“最”字、“极”字、“非常”、“无限”。否则,如果在你这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你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要这样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么?”如果你真是这样说,别人听了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的人。
把自己的经历讲得太琐碎,是不理智的,自己的经历,是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都喜欢听别人讲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新闻报道上,目击者和当事人的讲述,也是最吸引人的。有很多以亲身经历为根据的小说,拥有了广大读者,甚至于改编成电影,也很卖座。
但并不是每一人都很会讲故事,所以,当许多人讲自己经历的时候,自己一味地起劲,对自己所经所历,样样都觉得有味道,都觉得有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的人,茫无头绪,索然无味,这是犯了什么毛病呢?
在这种场合,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引用的对话太多,听的人一下子就被你搞糊涂了。
说话与明晰
一位大学者,如果叫他去对大学生们演讲,那他有极大的成功把握。可是如果要他对着一群工人讲话,那他可能要失败!拿破仑对他秘书们最注重并且一再申明的训令就是:“要清晰!要明白!”我们说话,目的只是说明一些事情,感动人,并且说服人,使人因此发生行动,发生兴趣。所以明晰这一条件,的确占着重要的地位。每一篇说词均离不开下面四个要点:
①说明事理。
②说服并使人受感动。
③得到行动。
④使人发生兴趣。
当你对听众讲一些他们所不熟悉的题材时,你希望用什么方法使他们了解呢?我告诉你们,多用比喻去说明事实;用人们所知道的事物,去形容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
英国物理学家罗滋博士,他对普通的听众讲述原子的体积,他说:“一滴水中的原子和地中海中的水滴一样多!”这个例子举得真是恰到好处,因为听众中有不少是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过地中海而到苏伊士运河来的,所以极易理解。但他为了还要说得更明白些,所以另外又作一个比喻说:“一滴水中的原子数,和地球上的树叶一样多。”
假使你的职业是专门性质的,而你却是和一群普通人说话,你应该格外的小心,不但要避免专业名词,而且对普通的名词还得加以详细的解释。为什么我要说应该格外小心呢?因为,我听过了不知有多少的演说,常有人在这一点上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