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雪的圣经
1710800000093

第93章 殷谦评郭敬明:跋涉在漫漫文学之路的独行侠(四)

我看了《圈里圈外》和《梦里花落知多少》,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有些勉强。其实这两本书表面上风格相似,真正表达的思想却大相径庭。《梦里花落知多少》表现的是青春期的酸涩与叛逆,《圈里圈外》表达的是社会底层一帮堕落的群体,是一些具有病态心理人群的写照,正如一个网络作者所说的一样,穿同一个牌子的西装,在同一个地方狂欢放纵,实际上却是两个人,伤心人各有怀抱。”

不能把单纯的模范和借鉴视为纯粹的抄袭。比如,《圈里圈外》有两个人挥舞着臂膀撕打的描写,被指出《梦里花落知多少》有“吃饭是挥舞着鸡爪子”是抄袭了前者,真得看不出这两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抄袭的事实,更看不出顾小北和张小北之间有什么血缘关系。其中很多被指定为有抄袭痕迹的却都是书中用来表现时尚和另类生活的小噱头、小道具。有网友说,“就算是生活中的颓废青年确实都离不开名牌服饰、酒吧、蹦迪、飙车、麻醉剂,就算是那个城市里供他们发泄多余精力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地方,即使对塑造人物形象再有典型意义,为什么不能刻意改成别的东西?“燕莎”能不能改成“赛特”,“雕刻时光”可不可以换成“昨日再现”?不用“路易?威登”用“杰西亚”行不行?如今这些无足轻重的小细节被收集作为“雷同”的证据,实在太不值得了。”这话说得透彻。我爱看上海的《故事会》,此刊有个栏目叫“阿P的故事”,每次讲的这“阿P”先生,其故事几年如一日都没有变过格调,怎么看怎么像鲁迅笔下的阿Q!故事情节有时侯也很雷同,按照庄羽告郭敬明抄袭她的情节这般说法,《故事会》中这个“阿P先生”不知道多少年如一日地抄袭着大文豪鲁迅笔下的啊Q!如果鲁迅还活着,再那么一告,那《故事会》不知道要赔多少进去。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的一段经历,提起此事,我到现在还有些面红耳赤。有一次,嫂子让我照看她的宝宝,宝宝才满月,总是啼哭,嫂子就拿了一瓶钙奶让我喂他,果然,当我把奶嘴儿放进他的小嘴里的时候他吮吸着便不哭了,看到宝宝吮的这么津津有味,再看那个五彩缤纷的钙奶瓶,我的口水汩汩地从舌根涌出,我终于忍耐不住,将奶瓶拔下放入我的口中,宝宝大哭。嫂子闻声赶来,看到我口角流出的奶水,再看看哭得满脸通红的宝宝,用手指戳着我的脑门说:“真是没出息!一个大人了竟然从一个婴儿的嘴里掏食吃!”听到这话,我羞愧难当,害臊的半天抬不起头来,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想到庄羽状告郭敬明,真让人叹息,作为一个新华社记者,庄羽也会和一个孩子争名夺利,真让人脸红。

庄羽是圈里人,郭敬明是圈外人,这圈里圈外究竟有多少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实在是不明不白。

据说,庄羽7月就看到了《萌芽》正在连载《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个时候她却只字不提抄袭的事,一直等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正式出版发行了,才抛出了炸弹,而且威力无比,大获全胜。名气也捞上了,钱财也捞上了,他的《圈里圈外》也成了抢手货。这种手段足以看出庄羽的聪明和心计。

一个孩子犯了错,我们应当给他的是正确的教育和改过的机会,而不是借鸡生蛋,将他变成可利用的东西为自己谋取名利,在这件事上,我可惜的是郭敬明过早地被卷入了成人的纷争之中,不过,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独自对付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我叹服郭敬明的勇气和胆略。

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件事上是有他的不对,不过不能一概而论,他毕竟年龄还小,追求文学创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文学基础肯定会出现缺陷。加上年少爱慕虚荣,追逐名利,难免会在创作中有依赖性,就有了模仿或者择句摘段地抄袭一些他人作品的行为。对照《圈里圈外》,我把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中抄袭的那些部分看作为间接的模仿,这也是写作中走捷径的一种不好的表现,表现的急功近利。不过我们可以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这部作品里看出它的价值所在,至少郭敬明也投入了自己的思维和才华,他是在认真地去完成自己的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模仿的痕迹。人善于模仿的心理是天生的,就像我们现在有些青少年模仿韩日少年化装或着装一样,像我们平时喜欢谁的歌就去模仿着他的嗓音去唱那首歌一样,这是天生的秉性,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浑然不觉。

我常看到我周围的一些弟弟妹妹们把自己的黑头发染成红色或咖啡色的,或者五颜六色的,我不觉得奇怪,我认为这就是人天生的模仿心理在作怪,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我也想过:这中国人的头发是黑的,为什么要染成西方人黄色头发呢?我还了解到,那韩国和日本人的皮肤和头发和中国人的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也不就是再模仿吗?模仿西方人的。

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典型的周杰伦迷,他的周围几乎都是周的世界,周的画和周的歌碟,就连他的发型也是周的,周穿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他也会千方百计地去穿那样的衣服,经常把自己打扮长周杰伦第二,我问他:你自己呢?他头一歪,斜眼看着我,额前的几缕头发遮住了一只眼睛,他几乎用周的口气对我说:“我?我就是阿伦的,我喜欢阿伦我觉得我像他活得才有意义。”说完哼起了周的歌,不仔细听还很难分辨出是周声音还是他自己的声音。

这就是人天生的模仿心理。

郭敬明在写《梦里花落知多少》时首先有成熟的构思和框架,在自己的作品有些情节构思近乎枯竭的时候,就抄袭了庄羽,这说明庄羽的《圈里圈外》写的好啊,他看了后印象深刻,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就不知不觉的顺着庄羽的思路下去了,又觉得庄的文字组织的好,就干脆“用”两段,这一点,对年纪尚小的郭敬明,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让我读《红楼梦》,我读了11遍,几乎把《红》都背下来了,就是现在你让我说哪一段我也会说的很详尽,这是好事吧?也不,后来我不论是作文还是给朋友写信,那语言那语气就和曹老先生的一样一样的。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出的这个误区,总之后来看了鲁迅的作品写东西就像鲁迅,看了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张爱玲……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直到我后来我努力地写,努力地读一些与文学关联不大的书籍,我才摆脱掉那些名著的影子,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就这样的问题,我的几位文友也遇到过,就说李傻傻,我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他就是喜欢读沈从文的文字,以至后来大家发现他的文字和那沈从文的有三份相似。还有韩寒,我也不假思索地告诉大家,他受钱钟书的影响不是一般的程度,他的字里行间抹着一层浓厚的钱钟书文字的脂粉……

每一个人都在人或环境的影响中慢慢长大,从古到今,一辈到一辈,辈辈如此。

要说抄袭这种现象,一个是抄袭程度的问题,一个就是对抄袭的本意理解的问题。文字本来就是我们现代人创造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分享和运用它的权利,包括现有的词组或成语都可以调用,有的人能用的娴熟,驾驭自如,便成了他自己的东西,要严格考究起来,这也算是抄袭,抄袭文字,抄袭词组,抄袭先人们创造好的成语,甚至还抄袭先人们留下的思想和文化,难道不是吗?

已经很少有优秀的作家了,许多作家写出的作品并不是自己的思想,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汉语文字组织者,如此等等,这样严格的考究下来,我们后人岂不是都是“大抄家”了吗?所以,这是对抄袭本意理解的问题。难道庄羽敢说自己的作品中没有丝毫剽窃来的东西?我敢说,她绝对有。《圈里圈外》抄袭的地方还少吗?该书开始部分前2段,“我习惯按猪的方式把这个令人迷醉的城市分成若干圈,工作圈、娱乐圈、朋友圈、文化圈……”,如此等等,倘若听过盘古乐队的《猪三部曲之圈》,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便一目了然。再举一例,《圈里圈外》47章有一大段,“高原认为,一个女人应该有气质,如果没有气质,她就应该长得漂亮,如果她不幸长的又很抱歉,那她就应该体贴人……如果她……那她就只有等缘分了……”,这就是几年《读者文摘》刊载过的一片翻译文章,庄羽在这里一抄就是几百字,如果哪天这位外国的作者发现了,也来告《圈里圈外》跨国抄袭,真不知道庄羽如何应付。说归说,就这样,我同样认为庄羽是间接的模仿或借用,说她是抄袭也不过分。但《圈里圈外》就是独立的作品,整体上对照《读者文摘》上的那位老外写的文章根本就不搭边,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和《圈里圈外》整体上对照,也不搭边,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或者思想主旨截然不同,《圈里圈外》是成人某个社会阶层的一个缩影,而《梦里花落知多少》则是青春少年这个社会阶层的一个缩影。

《萌芽》杂志的一位编辑公开说:“他的走红,完全超乎想象又顺乎情理。即使不是郭敬明,也会有‘李敬明’或‘刘敬明’或者其他什么人。就像当年的汪国真、罗兰小语一样。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产品,而他恰好地提供出来了。”这位编辑承认,“不论我多么不看好郭敬明的作品,但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是令人刮目,像那部引起“抄袭”争议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完全是郭敬明不熟悉的生活,但他至少写得有模有样!”其实这样的评价是最合情合理的,也只有这样的专业人士才会有这样公正的评价。

庄羽的目的不言自明,就是想借着郭敬明的人气来炒作自己,让自己也迅速地红火起来。庄羽说,郭敬明抄袭了她的几处故事情节,看了看我也能确认,《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几处情节和《圈里圈外》的几乎如出一辙,这也就是庄羽能打赢这抄抄袭官司的主要原因。那么庄羽怎么不去看看最近出版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本书?要说抄袭情节,我认为《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本书严重地抄袭了《圈里圈外》。仔细看,该书的故事背景从成都拿到北京,大款、导演,编剧换成老总、部门经理,陈重就是女初晓,初晓就是男陈重,那种对自己彻底的放弃,对真实感情的彻底怀疑,恬不知耻地享受糜烂生活又彻底地鄙视它,从人物性格到氛围简直就像从一个模具里倒出来的。这样的抄袭难道是英雄所见一般?庄羽怎么不去将该书的作者告上法庭?因为庄羽知道,不值得去这么耗费尽力,因为就算把官司打赢了也捞不到多少油水,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倒帮了该书作者的忙,自己显得没品位不说,倒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