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科
17139100000029

第29章 新生儿养护:父母的必修课(7)

洗完澡后,用浴巾裹住宝宝的全身时,可留出脐部,用酒精棉棒从中间向外清洗脐部,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

在皮肤折褶处可抹些爽身粉。在宝宝的臀部涂上护肤油,防止尿液刺激皮肤产生尿布疹。

给宝宝围上尿片,穿上衣服。但切忌将宝宝紧紧地裹在“蜡烛包”中,应放松他的手脚,让他自由地活动,这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以促进生长发育。

如果宝宝脸部皮肤干燥,还可以在脸上涂少量的滋润油,使皮肤保持湿润、光滑。市售的护肤油、爽身粉等婴儿用品,只有当宝宝皮肤上没有任何疾病时,才可以适量使用。这些油或粉不可直接涂在宝宝皮肤上,要先涂在妈妈的手上,再抹到宝宝身上。

宝宝洗澡不宜太勤

婴幼儿皮脂腺发育不完善,皮肤比成年人细腻5倍,清洗过多会将皮脂洗掉,且频繁使用消毒洁肤产品易引发皮肤过敏,同时还会杀死正常菌群,导致皮肤表面的天然屏障受损。

建议父母最好用清水给宝宝洗澡、擦脸,消毒产品不可频繁使用。

此外,宝宝如果得了湿疹,家里的室温就不能过高。越热湿疹越重,室内空气凉爽一点,会使湿疹减轻,尤其是能使瘙痒减轻。很多新妈妈会认为宝宝有湿疹看着比较脏,总是给宝宝用水洗,其实越是有湿疹的部位,越不能勤洗。

宝宝在学会爬行前,身上并没有脏到需要频繁洗澡的地步,每星期洗澡次数不宜超过3次。

多给宝宝做按摩

帮宝宝做按摩运动,可以让宝宝血液循环更流畅,宝宝肌肉更放松。坚持每天按摩一次,就能给您一个健壮的宝宝。

胳膊和双手

用一只手轻握着宝宝的左手并将他的胳膊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宝宝左胳膊,从肩膀到手腕,然后到每一个手指的按摩。这可以增加宝宝的灵活性。

胸膛和躯干

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下侧向对侧肩部轻轻按摩,然后由上而下反复轻抚宝宝的身体。这个动作使宝宝呼吸循环更顺畅。

腹部

轻轻地用整个手掌从宝宝的肋骨到骨盆位置按摩,用手指肚自右上腹滑向右下腹,左上腹滑向左下腹。腹部按摩帮助宝宝排气、缓解便秘。

腿部和脚部

用一只手扶着宝宝左脚踝,把左腿抬起,用另一只手按摩宝宝的左腿,从臀部到脚踝,然后用手掌抚摸宝宝的小脚丫。按摩腿脚能够增强宝宝的协调能力。

背部

如果你的宝宝不介意后背朝上,可以试着让他俯卧在你腿上,用手掌从宝宝的脖子到臀部自上而下地按摩。也可以让宝宝平躺,用一只手托起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轻轻地从脖子慢慢向下揉搓宝宝的脊椎。背部按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宝宝小肚脐的清洁

宝宝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次,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假如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给宝宝剪指甲的方法

掌握给宝宝剪指甲的正确方法,以免伤到宝宝。

正确的姿势:让宝宝平躺床上,新妈妈支靠在床边,用胳膊固定,保证手部稳固。握住宝宝靠近新妈妈身体这边的小手,要求最好能同方向、同角度,这样不容易剪得过深而伤到宝宝。此外,也可以是新妈妈坐着,把宝宝抱在身上,使其背靠自己,然后也是同方向地握住宝宝的一只小手。

握手的方式:分开宝宝的五指,重点捏住其中一个指头剪。剪好一个换一个。最好不要同时抓住一排指甲剪,以免宝宝突然一排手指一起动起来,力度不易控制,而且也容易让剪刀误伤其他指甲。

修剪的顺序:先剪中间再修两头。因为这样会比较容易掌握修剪的长度,避免把边角剪得过深。

修圆的工作:两次修剪过后可能会把指甲剪出尖角,务必要把这些尖角修剪圆滑,避免尖角长后抓伤宝宝。新妈妈可用自己的手指沿宝宝的小指甲边摸一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尖角就及时清除。

肉刺处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指甲边出现的肉刺。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拔除,以免拉扯过多,伤及周围皮肤组织。仔细用剪刀将肉刺起根剪断。

不宜用闪光灯给宝宝拍照

宝宝全身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全,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功能也处于不稳定状态,瞳孔对光反射均不灵敏,泪腺尚未发育,角膜干燥,缺乏一系列阻挡强光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强烈的电子闪光对视觉细胞会产生冲击性损伤,影响宝宝的视觉能力。

读懂宝宝的面部表情

宝宝不会说话,可他也有各种情绪和需求,只能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新爸爸妈妈要读懂这些,才能明白宝宝需要什么。

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宝宝笑时,嘴角牵动,笑容骤现,双眼发光,两手晃动,然后笑容旋即消失,等候亲吻鼓励。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轻抚宝宝面颊,亲吻额部一下,给予鼓励。

瘪嘴,表示要求

宝宝瘪起小嘴,这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大人有所要求。如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人抱。父母要细心观察,适时满足他的需要。

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宝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宝宝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

红脸横眉,表示要大便

宝宝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这是要大便的信号。

宝宝最佳睡眠姿势

正确的睡眠姿势会让宝宝睡得更安稳、香甜。

仰卧。仰卧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对宝宝的心脏、胃肠道等器官压迫最少;便于观察宝宝的表情变化,四肢能够自由活动。

侧卧。侧卧睡姿的宝宝,最好采用右侧位,能避免心脏受压,又能预防吐奶。但也不能始终朝一侧睡,应该给宝宝经常调整左右方向,以免发生脸部两侧发育不对称的现象。

俯卧,就是趴着睡,一般情况下如果身边无人看护,不提倡宝宝采取俯卧的睡姿,以防发生意外窒息。

应对宝宝睡眠颠倒的方法

为了培养宝宝的正常睡眠习惯,在宝宝出生后2周,妈妈可有意识地让宝宝白天少睡觉,晚间多睡觉。具体办法是,白天可在宝宝醒来时多和他说说话,玩一会儿,或将洗澡时间移至晚上临睡前,也可以适当给宝宝一些刺激,如捏耳垂、弹足底等,让宝宝睡不踏实。这样,白天宝宝疲倦了,晚上睡觉前洗个澡,再喂足奶,夜晚自然就会睡得安稳。经过几天调整、适应,宝宝就会很快形成正常的睡眠规律。

从大便观察宝宝健康

宝宝的胎粪一般在生后3~4天内排尽,现已转为正常的黄色粪便。

如果用母乳喂养,则大便呈金黄色、稀糊状;如果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则大便呈淡黄色、常常较干;混合喂养者大便性状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宝宝大便有异常情况时要请医生诊治:

蛋花汤样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可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表示消化不良,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宝宝。

绿色稀便

多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每天大便次数多为5~10次。

水样便

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宝宝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

黏液或脓血便

多见于夏季等天气较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也应及早就诊。

适当让宝宝晒太阳

风和日丽的天气,想带宝宝晒太阳,到底每天晒多长时间,在什么时间段晒比较好呢?应该晒哪个部位呢?一般说来,宝宝晒太阳可按下面的顺序进行:

最初的2~3天,可以从脚尖晒到膝盖,每次5~10分钟即可。

然后,可将范围从膝盖扩至大腿根部。

除去尿布,可连续2~3天都晒到肚脐,每次15~20分钟。

最后,可增加晒背部,约30分钟。宝宝如果流汗,要用毛巾擦净,再喂温开水,以补充水分。

宝宝常见疾病的防治

宝宝从子宫来到这充满细菌、污染的世界,他身体的各项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抵抗力差,总是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与不适。需要爸爸妈妈细心的护理,才能健康成长。

痱子

痱子是因小汗腺导管闭塞导致汗液潴留而形成的皮疹。

痱子的症状

宝宝痱子常见于面、颈、背、胸及皮肤皱褶等处,可见成批出现的红色丘疹、疱疹,有痒感。

导致痱子的原因

当外界气温增高、湿度大时,汗腺不能及时挥发,导致汗孔、角质层的浸渍发炎,使汗液排泄不出,留滞于真皮内而引起痱子。肥胖、过敏或穿着过厚、过暖的宝宝,当室内通风不良和夏季炎热的情况下就更容易长痱子。

痱子的防治措施

宝宝居室既应注意保暖又不能过热;夏季居室应通风凉爽;衣着不宜过厚、过暖;注意经常洗澡,浴后扑上婴儿爽身粉;入睡后要让宝宝多翻身,避免皮肤受压过久而影响汗腺分泌;宝宝出了汗,要及时擦干,尽量少背和抱宝宝。长了痱子要及时处理,可在洗浴后扑上薄薄的一层痱子粉或涂炉甘石洗剂,忌用软膏、糊剂、油类制剂。痱子形成小脓疱后,要用75%酒精棉球擦破,再涂上1%龙胆紫,必要时及时就诊。

痱子不能随便用手挤,以免扩散。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1周内的宝宝,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也可黄染,2~3日后胆红素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大便仍是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另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新妈妈继续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的防治措施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浓时,应进行光疗并做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于生后2~3天出现,4~6天最重,10~14天自然消退,也有少部分可持续3~4周,以早产儿多见。

“马牙”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上皮珠。

“马牙”的症状

宝宝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

“马牙”的病因

宝宝之所以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宝宝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有的宝宝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马牙”的应对措施

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宝宝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丰富,而宝宝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若损伤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口腔炎症不仅使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中,严重的可能引起宝宝败血症。

“马牙”不能擦、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给宝宝清洁口腔,只要在给宝宝喂完奶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洗掉就可以了。

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宝宝吸奶,就要带宝宝到医院找医生处理。

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白口糊”,是由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多发生于婴幼儿和体弱多病的人。

鹅口疮的症状

如果患有鹅口疮,轻者口腔布满白屑,一般没有伴随症状;严重者会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并伴有灼热和干燥的感觉,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甚至有可能造成吞咽和呼吸困难。患有此病的宝宝经常哭闹不安,吃东西或者喝水时会有刺痛感,经常不愿意吃奶。

鹅口疮的病因

宝宝通常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亲****内的念珠菌而发病的,也有可能是因为****不洁或者喂养者的手指感染。新妈妈的****或者橡皮****都是感染的来源。

鹅口疮的治疗措施

当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类似奶瓣的斑块时,不要随便揩洗,以免黏膜损伤引起细菌感染。确诊宝宝患有鹅口疮后,新爸爸妈妈可以用消毒药棉蘸2%的小苏打水擦洗口腔,擦洗动作要轻,再用1%龙胆紫涂在患处,每天1~2次。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取制霉菌素一粒研成末,加入5毫升甘油调匀,涂搽在患处。

通常用药几天以后病症就会消失,但是鹅口疮特别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新爸爸妈妈应该在病症消失以后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避免复发,尽量一次治愈。

平时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给宝宝喂食以后帮助宝宝清洁口腔,让宝宝用水漱口。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喂奶前应用清水洗净双手,清洁****;奶瓶喂奶,先将奶瓶和奶嘴进行消毒。

尿布疹

宝宝的皮肤极为娇嫩,若长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风而长时间潮湿,臀部常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或皮肤变得比较粗糙,称作“尿布疹”或“红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