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婴幼儿两眼不仅可追随移动的物体,并且头部随之转动。
4个月:婴幼儿头部已能抬起,常常看自己的手。
6个月:婴幼儿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对于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其他目标,婴幼儿能注视半分钟。
9个月:婴幼儿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是0.1。
12个月:婴幼儿多数会抚弄玩具,能注视近物,可以按父母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头发。
2~3岁:婴幼儿视力大约为0.5,已快似成人程度,但此时极易丧失视力。
4~5岁:婴幼儿视力大约为1.0,各种眼部生理反射已形成并趋于稳固。此时已不易丧失视力。
8岁:婴幼儿各种眼部反射已经很稳固,视力发育基本结束。
婴儿正常的视觉反应
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应。
妈妈手持手电筒,先遮住婴儿一侧眼睛,然后用手电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侧眼睛,若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缩小,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同法测试另一眼。如果瞳孔不能随光照缩小则为异常。
2个月的婴儿有固视反应和瞬目反应。
妈妈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婴儿面前,若婴儿看到眼前的东西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为瞬目反应;随后,婴儿眼睛会对眼前这个东西盯一定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固视反应。婴儿再大一些,眼睛能随着他所盯视的东西的移动而移动。
3~4个月婴儿有视运动和眼振现象。
妈妈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婴儿眼前,同时向水平方向移动和转动这个圆筒,此时,观察婴儿眼球是否追随圆筒左右来回转动,如果眼球随着转动即为正常视觉反应。
【提示】
婴儿的视力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婴儿可能提前一些,而有的则稍晚,不要因稍晚一些就认为视力发育有问题。只有出现明显的迟钝才有可能是视力障碍。
如何早期判别出婴儿有视力障碍
观察婴儿的眼球运动,如果眼球有震颤,即眼球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视力障碍。
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团放在距婴儿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的婴儿,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4个月的婴儿,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2个月的婴儿,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婴儿身体,婴儿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4个半月的婴儿,能两眼注视放在桌面上的有颜色的小丸,如糖豆。
【提示】
婴儿如果在4个半月时达不到上述几项检查标准,可能存在视力障碍,必须及早去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周岁内的婴幼儿言语
言语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之一。它不是婴儿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会的。言语最初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大致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第一阶段:“牙牙学语”
约从2~3个月起,开始“牙牙学语”。其实,婴儿练习发声要早得多,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发声的开始。第一个月里,婴儿的哭声通常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第二个月里,哭声已经可能有所示意,“饿了”、“尿布湿了”等。婴儿哭时总是吸气短,呼气长,和说话时的呼吸状况相同。从第二个月开始,婴儿在清醒并情绪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会陆续发出一点单音:如a~a、e~e、k~k等。约在半岁左右,婴儿可以发出一些复杂组合音,如ma—ma、ba—ba、na—na、da—da等,它们像某些词,如“妈”、“爸”、“打”、“拿”,但它们尚不具有词的含义。这半年最重要的是在做听和说的语音准备。
第二阶段:开始听懂成人说出的词
婴儿约从半岁左右开始,由于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就在头脑里逐步建立了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的联系。例如,成人一边抬手,一边喊“再见、再见”。同时,另一人把着婴儿的手,让婴儿被动地抬手。经过多次重复练习,婴儿就会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开始,婴儿可以在看到成人抬手,并听到成人说“再见”时,能主动招手。以后,则无须成人抬手,只要听到成人说“再见”,婴儿就会主动抬手。在10个月左右,可以听懂成人说出的少量词的意思。
第三阶段:婴儿自己说出词
婴儿说出词的能力是从模仿成人词的声音开始的。从最容易发音,而又贴近婴儿生活的那些词开始。常见的词是“妈妈”和“爸爸”。因为这两个词的发音都比较容易,而它们分别代表的又是婴儿最亲近,最常见的人。相反,代表爸爸、妈妈的另一些词汇,如父亲、母亲、爹、娘等,由于发音难度增加等原因,则不是周岁内婴儿所能掌握的。
为了促进周岁的婴儿言词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给婴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听、说的机会。从牙牙学语时起、父母就可以和婴儿“说话”,虽然尚听不懂成人说的话的意思,但是却听到了语音,看到了成人发音时的口形,这对婴儿以后的语音练习,乃至主动张口说话都有积极作用。当婴儿自己能发出词的声音后,要多鼓励婴儿说。在可能的范围内,拒绝婴儿单凭手势和表情提出的要求,而鼓励他加上词。在婴儿生活的第一年,也可以进行一些专门的语音训练和说话练习,但由于可能进行专门训练的时间较短,基础亦较弱,因而必须适度。相比而言,丰富生活中的语言环境,加强生活中的语音和言语交流要更重要一些。
11~12个月
体重(千克)身高(厘米)男婴9.77765女婴9.28756发育
大天门开始关闭
头盖骨是由数块骨头组成的,新生儿期这些骨头还没有完全结合,留有空隙,叫做囟门,也就是天门。其中头顶前面的叫做大天门,后面的叫做小天门。
随着孩子的成长,出生时处于开启状态的大天门,空隙会逐渐扩大,到孩子出生11个月以后会逐渐关闭。
11~12个月的小儿有什么特点
婴幼儿在这个月龄中可以由成人搀着走。拉着双手或一只手,腿就能迈步。走得早的婴儿,已能撒开手摇摇晃晃地走了。
11~12个月的特点婴幼儿好奇心逐渐增强,看见电线插头就想用手拔,拿起笔会在床单上乱画,喜欢往桌椅下面钻,看见开水壶冒气,也想去摸,因此必须严加看管。
对危险的动作,妈妈应用严厉的语气、严肃的面孔禁止婴幼儿去做,使他知道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每当婴幼儿要干危险的事情时,大人必须说“不行”,总是用相同的语气加以制止,以后一听到“不行”这句话,婴幼儿就不敢做危险的事了。
婴幼儿逐渐懂得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分辨父母与外人,也能分清外人中的熟悉和陌生人了。这时的婴幼儿动辄模仿大人的动作,看见大人扫地,就想要扫把,看见妈妈用布擦桌子,就会用手在桌子上乱抹,看见大人写字,就会拿起笔到处乱画。
受到成人夸奖时就兴高采烈,喜欢听大人的赞扬。
能听懂的话很多,但1周岁时会说的也只有1~2句。到1周岁时什么话也不会说的婴幼儿也并不少见。说话早的婴幼儿,智力并不一定就好。满周岁的婴幼儿不会说话,做妈妈的不必着急,但要坚持不懈地多和婴幼儿说话。
爱活动的婴幼儿白天只睡1次,但睡的时间不一样。温顺的婴幼儿上、下午要各睡2个小时。
多数婴幼儿夜间还得换1次尿布,小便不规律的婴幼儿,一夜要换2~3次。
这时还教不了婴幼儿撒尿。勤快的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婴幼儿把尿,顺从的婴幼儿可能会一把就尿,一般不再尿湿尿布和裤子了,而对强烈抗拒、不让把尿的婴幼儿,母亲的这种努力多半是徒劳的。
可以让婴幼儿在午睡后、就寝前、饮水后、情绪好时坐坐便盆,若婴幼儿实在不愿意,就不要勉强。
如何喂养11~12个月的婴儿
周岁的婴幼儿饮食已初具一日三餐的格局了。除三餐外,早晚还要各吃一次牛奶。母乳可由早晚各一次,逐渐减为晚上一次,最后完全停掉而代之以牛奶。
婴幼儿能吃的饭菜种类很多,但由于臼齿还未长出,不能把食物咀嚼得很细。因此,婴幼儿的饭菜还要做得细软一些,肉类要剁成末,蔬菜要切得较碎,以便于消化。
主食可以吃粥、软米饭、面条(片)、馄饨、饺子、包子、小花卷、面包、馒头、鸡蛋软饼等等。
副食可以吃各种蛋、肉、鸡、鱼、动物内脏及豆制品;各种应时蔬菜(最好多吃些绿叶菜)以及海带、紫菜等等。稍硬一些的饼干及应时水果可作为零食给婴幼儿吃。
在婴幼儿每日膳食中,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6大营养素。一日三餐可包括:粮食100克左右,牛奶500毫升,肉类30克(或豆腐70克),鸡蛋1个,蔬菜150克,水果100克,植物油5克,白糖25克。须注意的是,每日蛋白质的供给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1/2以上。还应避免饮食单一化。多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之需。如果食物单调或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要保证婴幼儿身体健壮,重要的是吃好每日三餐,不要给婴幼儿过多的零食。
可给周岁幼儿安排饮食
每日必需营养食品:鸡蛋、蔬菜、牛奶、AD、粮食。
每周必需营养食品:动物肝、肉类、鱼、豆制品、水果。
每日必需营养食品:海带。
含钙丰富的食品:排骨汤、虾皮。
含铁丰富的食品:鸡蛋、动物肝、柑橘、香蕉、山楂、苋菜。
含碘丰富的食品:海带、紫菜。
高蛋白食品:瘦肉、肝脏、鸡蛋、豆制品、鱼。
多维食品:胡萝卜、西红柿、水果、绿叶蔬菜。
不宜多吃的食物:糖类、油炸食品。
禁忌食品:辣椒、酒类。
如何安排周岁幼儿的生活
1周岁的幼儿应当建立起一种比较规律化的生活制度,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周岁的作息制度可参照下表安排:上午:7:00~7:30起床,清洗,排便
7:30~8:00早饭
8:00~11:00户内、外活动及玩耍
11:00~11:30饭前清洗及准备
11:30~12:00午饭
下午:1:00~3:00睡眠
3:00~4:00户内、外活动及玩耍
4:00~4:30吃点心
4:30~5:30户内、外活动及玩耍
5:30~6:00饭前清洗及准备
6:00~6:30吃晚饭
6:30~8:00户内、外活动及玩耍
8:00~8:30睡前清洗
8:30睡眠
周岁以内的幼儿不宜过早学步
幼儿出生以后,从躺卧到站立,大约需要经历1年的时间。中间要经过翻身、坐起、爬行等阶段,通常要到1岁左右才能独自站立,自己扶着床沿、家具挪步,或拉着大人的手迈步。
许多家长以为幼儿走路越早发育越好,于是在幼儿不满周岁时就让他练习自己走路,但这种做法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扁平足。又称“平板脚”。研究表明,大约90%的扁平足是由于足部负担过重而引起的。不满周岁的幼儿,足部韧带和肌肉发育尚不健全,过早地学步或站立,会使双足负荷过重,损害足部的韧带和肌肉,影响脚弓的形成,造成日后的扁平足。
扁平足的幼儿长大后不仅走路动作笨拙且足部易疲劳,不能走长路,站立时小腿肚及大腿部肌肉也会有牵引疼痛,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O形腿或X形腿。“O形腿”是指站立足跟靠拢时两膝分离;“X形腿”则相反,两膝靠拢时,双足分离。当幼儿缺钙、患佝偻病时,可导致腿部骨骼的变形。但有的幼儿并不缺钙,没有佝偻病,怎么也会形成O形腿或X形腿呢?这与幼儿学步过早有一定的关系。
幼儿的骨骼中水分和有机物成分较多,较柔软,易变形,不能长时间承受体重的负担,若过早地学步行走,下肢负担过重,会逐渐使小腿弯曲变形,影响美观。家长不要让幼儿过早地练习走路和独自站立,胖幼儿更应注意这一点。
离乳后期幼儿的食谱
幼儿的营养摄取大部分来自离乳食品,妈妈要多下点功夫,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离乳食品。
肉末软饭
材料:软米饭1小碗,鸡肉或猪肉1大匙。
做法:
1.锅内放植物油,油热后将肉末放入锅内翻炒,并加入少许白糖、酱油、酒,边炒边用筷子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2.把炒好后的肉末倒在软饭上面一起焖一会儿即可。
西红柿鸡蛋汤面
材料:鸡汤一碗,西红柿一个,面条一小把。
做法:
1.把西红柿洗净切成细碎;
2.把切碎的西红柿、面条放入鸡汤煮好即可。
离乳期食品品种繁多,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换材料,改变做法,做出更多美味的亲子美食,让幼儿尽情地享受用餐的乐趣!
7~12个月益趣游戏
孩子能够撑住身体时,要试着让孩子做各种游戏。出生后7个月孩子对玩具产生兴趣,能够长时间玩耍。这时孩子自动调节身体的能力增强,可以让孩子玩晃动身体等活动性强的游戏。
掷塑料袋
妈妈用嘴吹一个塑料袋给孩子掷着玩。孩子一次,妈妈一次,轮流掷。
这是什么声音
备好两个空易拉罐,一个放入2~3粒石子,另一个放入10粒石子,同时晃动,然后分别晃动。让孩子了解声音的差异。
骑被子
卷起被子,和孩子一块骑坐。如果孩子能够一定程度地掌握平衡,可以让孩子做活动性较强的运动。
看看谁的力气大
妈妈抓住绳子两端,孩子抓住绳子中央。妈妈先要松松地抓住绳子,然后再把绳子拽紧,孩子抓住绳子时,妈妈一紧一松地用力。
身体钟表
妈妈揽住孩子的腰。像钟摆一样晃动孩子的身体。“现在3点”,边说边晃动孩子的身体3下。
跟着妈妈做
妈妈和孩子对视,妈妈做出不同表情,如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等,让孩子跟着做。这些表情都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荡秋千”啦
妈妈抓住孩子的身体,爸爸抓住身子的双腿,像荡秋千一样摇动。
移动的隧道
妈妈弯下身体,形成孩子能够通过的隧道。孩子穿过以后,妈妈再一次弯下身体。
和玩具朋友一起来玩耍
先用玩具吸引孩子的视线。如果孩子想摸,就对孩子说“来,来抓我呀”,一点一点往后移动玩具。
我的玩具朋友
妈妈利用和孩子一般大小的玩具,模仿其声音:“朋友,你好吗?”跟孩子问好,并抚摸孩子的脸。
荡秋千
孩子自己荡秋千很危险。把孩子放在妈妈膝盖上。轻轻用脚晃动秋千。注意,别让孩子摔下来。
坐滑梯
抱着孩子,让孩子一点一点滑下。如果孩子不害怕可以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