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双赢学(青年人生指南)
1729800000021

第21章 互惠互利——双赢的经济法则(6)

同时,每隔半年,公司下属各厂都把他们最好的提案汇总到总公司,角逐“总裁奖”。对于松下公司员工来说,这无疑是其公司的诺贝尔奖,公司的最高荣誉之一。总裁奖分五等,奖金为102美元~678美元。

各级评委会的审评标准有四个:

一是建议的创新效用,对节省成本或改进管理的贡献大小;二是独创性和智慧含量;三是花费的心血和辛苦;四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条占总分的60%,第二条占20%,第三四条各占10%,四条总分相加得出该建议的最后结论:极优、颇佳、尚可、平平。

委员会的工作作风是明快果断,接到提案后的一个月内必须公布结果。提案不论是否采用,都发给可在福利社兑换货品的奖券,作为奖励。获奖者姓名除登在公司发行的内刊中,还在布告栏上公布。未被采用的提案会适时发还给提案者,委员会在表格背面加注评语,解释不采纳的原因。

这方面原因主要是两个:

一是提案操作成本高于其所节省的费用。

二是已有类似的提案。

提案得奖后,提案者就可以利用公司的设备去制造自己新设计的样品,然后到生产线上亲自传授给他的同事使用。如果提案有价值但是不够成熟,也可以提交小组讨论,以求改进。

公司里有100多个自愿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一般由5~15个员工组成,研究提案的可能改进之处。获奖提案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奖金就发给那个小组,他们会用这笔基金支付野餐或夏季远足的费用。

1993年,松下电器公司的员工们总计提出883425个提案,其中81299个获得采用,约占总数的10%,发放资金超过50万美元。效果“若以现金来说,这种提案奖金制度每年所节省的钱超过所发奖金的30倍以上。”

4.微软公司,人人发财

微软开始是一个以软件开发的小公司,后来,随着微软产品的畅销,其规模已越来越大。微软公司的员工也因持有公司的股票而人人发财。

1986年3月在华尔街,一直充满活力和期待,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微软的加入,牛市即将来临,投资者们认为每股将达到25美元平均。盖茨开始希望将面向集团购买的股票定在每股21到22美元之间。经过几天内部交流,金人沙奇公司和一些主要投资者都认为如定价过高将会影响总数量,最终将价位定在21美元。

到了3月12日,待处理的工作仅剩下领导者们和关于佣金的最后定板了。另一家主要的计算机公司,太阳微型系统公司也上市了。就在这几天,微软曾说过愿意支付给承销商不超过6.5%的佣金。但就在这个时候,太阳微型系统公司在上市时付的佣金仅为总数的6.13%。盖茨因此对昆德伦说微软至多只能付给这么多。

金人沙奇公司拒绝接受这种下调。关于股票价格他们曾讨论过,每股均应有佣金回扣,整个运作他们已投入了一整天,一方报价为每股1.233美元,一方坚持不得超过每股6.13%的佣金。最终确定为每股1.29美元佣金。

1986年3月13日上午35分,微软股票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开盘价为25.17美元。第一天收盘时,共成交360万股,收盘价为29.25美元。上市获得巨大成功,让人难以忘怀。

在中间休盘时,昆德伦在交易大厅打电话给谢利。“简直疯了,”他在电话中狂吼,“我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到这儿来的每一个人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

交易盛况甚至震惊了老于此道的股票承销商们。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如果谁以每股21美元的价位吃进,而在最高值时抛出,那么一天之内每股他将增值40%以上。

以前还从未有哪一支股票在头一天就有这么大的交易量,这么快的升幅。

“我确实很快乐!”保罗·艾伦对闻讯前来采访他的《西雅图邮报》说,他整个上午都在关注着股票的不断攀升。“所有人,包括微软在内,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而最终,一切都美妙无比。”

一周内,每股狂涨至35.50美元。尽管盖茨从他售出的股票中仅获160万美元,但他剩下的股票现值已达3.5亿美元。

一年后,也就是1987年,微软股票已冲至每股90.75美元,并继续向上攀升,31岁的比尔·盖茨已成为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在美国历史上,自19世纪的工业大革命和淘金狂潮以来,从未有哪个人如此年轻的时候获得过如此巨大的财富。用美国人最喜欢使用的词汇来讲,这是本世纪“自我成就”(Setfmade)最显赫的例证,这就是美国梦!

这个电脑神奇小子曾一度退学,但现在已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人们更加渴望对他的了解。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

就在微软的雇员们额首相庆自己的迅速致富时,盖茨正从澳大利亚的海岸扬帆出游,庆幸结束了关于股票的一切。他乘上这艘56英尺长的豪华游艇,到海上去读书,去领略蓝天白云和大海,去就近观赏著名的大堡礁。

几个月前,盖茨和老朋友仁志的关系面临破裂了,盖茨必须在友谊与公司的最大利益之间作出决定。仁志现在越来越容易感情冲动,也越来越难以相处。盖茨不得不认为仁志很难改变,他仍将像牛仔一样不受拘束,他觉得仁志已不像以前那样尽力促进微软的商品发展了。在日本软件需求是巨大的,但仁志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产品上,而盖茨希望他在软件销售上多下点功夫。这是他们最大的分歧所在。

仁志认为再承担开发日本的操作系统市场并无特别的价值。但盖茨并不这么看,他认为仁志的公司在操作系统方面收效甚微。“要知道,微软的操作系统,也就是MS—DOS是软件行业的标准。”他说,“仁志的许诺并没有变为现实。”

“如果微机软件建立在一个标准之下不是一件好事,”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他说,“那么,我们也就做不成这么多生意。但如果事情并非如此,愿上帝保佑仁志吧!我希望他另谋出路,我们与这种标准已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这两个电脑高手极其相似,但仁志性情狂放外露,盖茨则从不显山露水,尤其是在生意场上。

在股票上市前不久,盖茨感到有必要管束一下仁志。他为仁志保留一份职位,作为公司的领导者,作为一名副总裁,这等于送给仁志一份丰厚的股票。但仁志在销售中擅自为代理商提取了30%的佣金,这超出了他作为远东区负责人的权限。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雇员。有人提请盖茨考虑这个问题,但盖茨仍然决定不下。

但仁志非等闲之人,就在股票上市前景极其明朗的时候,仁志也拒绝了这份职位。他说:“盖茨需要的是百分之一百的忠实,需要属于他个人的下属。”

他揶揄道:“我很愿意同盖茨一道工作,但并不想把自己卖给他。”

股票上市后的第二天,仁志与盖茨在澳大利亚的微软分公司见了面,这时他们的关系也正急剧恶化。接着,他们一同飞往东京,试图弥补分歧以挽救这种友谊。

“我们坦诚相见,但不久又吵了起来,然后又相互道歉。”盖茨不无沮丧地说。

他们未能将这种关系挽救过来,这对盖茨来说相当痛苦,在微软的早期岁月里,他和仁志并肩作战,关系非常好。

“他比所有其他人更像我,”盖茨说,“但他抛弃了我。”

他们的关系最终在3月份结束了。仁志曾向公司贷款50多万美元,由于没有记录,微软并不能收回这笔债。同时仁志在外面也欠了些债,他已不能偿还。最终,盖茨同意借给他一笔钱才算了事。

“我能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曾经最好的朋友因欠债而入狱?”盖茨在向人解释为何要帮助仁志解脱困境时这么说。

两个人极为出色,又极为有个性,这一切最终导致了分手。但即使是在这次分手中,也充分体现了各人的不同凡俗。仁志可以因为不满盖茨的工作作风而远走高飞,视即将到手的巨额股票财富如粪土,甚至不惜因借巨债而入狱,显示了他伟岸、刚强的性格。

而盖茨在即使恩断义绝的情况下,也仍能伸出援手,救助昔日友人,不失为高风亮节之举。

“这家伙的生活一团糟,”盖茨说,“结果是他倒欠50万而我损失了不知道多少个百万,这确实让人感慨万分。”

少了仁志后的微软迅速调整了在日本的分部。对微软而言,海外分部,尤其是日本与欧洲的分部已越来越重要。

随着MS—DOS作为PC机操作系统标准地位的稳固,个人计算机这项由美国一马当先的高科技流向全球之时,也就是比尔·盖茨走向世界之日。现在,微软的收入当中已有超过1/3来自海外,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一比例还会持续上升。当然,这也促使微软在规模上的膨胀。

在股票上市后微软公司继续发展并不断壮大,扩大公司规模的计划也日趋成形。但盖茨很是忧虑,担心如果变得太大,微软公司或许会失去先前的活力。只是面对这种迅猛的势头,盖茨也无能为力而只有听之任之。

其实早在微软公司刚从阿尔伯克基迁回西雅图的贝尔维尤时,盖茨就有这种想法了。在他们的最初办公场所,也就是国家银行的大楼内,他对伙伴们说:“我绝不愿我的公司超过200人。”

几年后,在西雅图北区的一次派对上,他对他的核心成员们说:“人们常常在迅猛发展超出控制范围之前感到忧心忡忡,我决心将公司控制在小的规模上。”

当然,盖茨并不反对业务增长,而只是担心成员败坏公司的组织和活力。他说:“我赞成增长,但我认为增长速度不要过快。在目前情况下,我并不想公司人员超过1000人。”

结果,增长速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加快了。微软的业务蒸蒸日上,到1986年3月公司上市的时候,已有差不多1200多人。

通过股票持有的方式,微软公司的大多数人都成了百万甚至亿万富翁。利润分享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而也表明双赢的经济法则是企业腾飞和壮大的基本法则。

四、永远的互动网络——企业与顾客的双赢

企业的生命在于效益,而效益的高低则在于产品能否被顾客接受。在滚滚的市场大潮中,真正能够遵循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企业,不仅仅为顾客提供了便利,更主要的也是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在企业与顾客这种互动网络之中,企业给予顾客的,最终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1.双赢是企业与顾客关系的基础

互利互惠的双赢原则是指企业在推销过程中推销员要以交易能为双方都带来较大的利益或者能够为双方都减少损失。不能从事伤害一方或给一方带来损失的推销活动。例如不能用引诱欺骗等方法,哄骗顾客买下假冒伪劣商品,使推销对象蒙受损失。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必须奉行互利互惠的推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长期、有效和广泛地开展推销工作。因为:

(1)互利互惠的双赢原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顾客双方达成交易的前提。推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买卖方式,交易双方都以寻求自身最大利益为交易行为的根本动力。推销员从事推销工作是因在完成交易后,他能够领取到工资和奖金,或者销售佣金。而顾客之所以购买所推销的商品,是因为他在支出货币后能够获得某种需要的满足,为其带来某种效用或利益。市场经济中的买卖行为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倘若交易的一方可能由于交易行为的发生而利益受损,交易行为就可能中断或者难以重复发生。

(2)互利互惠是企业的推销员自信心的来源。在推销过程中,坚持互利互惠原则会让推销员觉得自己的工作是脚踏实地的为顾客提供服务或等价地进行某种利益交换。从而增强推销员的自信心,消除推销中的心理障碍——自卑和怯懦。因为在互利互惠基础上进行的推销工作,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帮助顾客解决困难;是引导顾客走进健康的消费领域。同时,推销员的辛勤工作也得到相应的报酬。

(3)互利互惠才能使企业赢得回头客。在激烈的竞争中,重复购买的老顾客是推销员的宝贵财富。顾客能够接受你的重复推销,必然是建立在前面的购买行为给他带来较大利益的前提下。只对顾客有利的交易推销员是不会干的,但只对推销员有利而损害顾客利益的交易也很难重复发生。如果以前的交易给顾客带来痛苦和损失,经验将教会顾客不再接受你的推销品。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不仅会重复购买,而且还会给你带来新的顾客。

正确运用互利互惠原则开展推销活动:①必须在推销之前分析交易活动的结果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同的顾客对同一商品会产生不同标准的价值判断,需求强烈的商品,价值判断较高;反之则相反。商品不同,带给顾客的利益就会有差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必须熟悉所推销的商品,要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熟悉所推销商品能为顾客提供的效用——使用价值。②必须熟悉自己的顾客,既了解他们的共同需求,又了解其特殊需求。在准确判断推销品给顾客带来的利益的基础上找到双方利益的均衡点,开展双利推销活动。在进行利益判断时,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不仅要看到当前的推销利益,而且还要看到长远的推销利益。既要看到直接的推销利益,还要更进一步看到推销的间接利益。在推销过程中,顾客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利益。顾客之所以进行购买,就在于交易后顾客得到的利益大于或等于他付出的货币。所以,充分展示商品或服务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是引导顾客购买的重要途径。③要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争取推销员的最大利益。理解互利互惠原则的关键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推销活动使顾客满意。一味地对顾客让价并不能使顾客满意,优秀的推销员通过商品和推销服务使顾客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满意来争取推销活动的最大收益。

使用价值观念是顾客对商品所能提供的效用的认识。顾客的使用价值观念既与商品的特性有关,又与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相联系。顾客原有的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直接影响着其价值观念。对同一商品,由于顾客所固有的价值观念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观念。例如,同一件迷你裙,有的女孩子认为穿上后人更美,而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女孩子则认为穿上后大腿暴露太多,不雅观……推销商品的使用价值观念,就是向顾客推销商品的效用,帮助顾客认识商品的真实效用。因为,顾客必须在认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后,才可能最终作出购买决定。当一个新产品上市时,必须通过广告和推销员辛勤的工作,介绍这一新产品的功能和用途,帮助顾客认识商品的有用性,即推销商品的使用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