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双赢学(青年人生指南)
1729800000005

第5章 双赢是现代人的发展智慧(2)

人在自己的一生中,要始终不断地处在诚实与欺骗的冲突之中,这是事实。当我们自己尚且要欺骗一下自己的时候,我们怎么能指望别人全部诚实无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我们随时可能受骗或骗人。我们必须学会承受这些过错,因为这是凡人所难免的。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经验,使我们得以避免谎言并发扬自己诚实的品质,但是,对互爱关系而言,如果想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持久并得到发展,那么坦诚与真实应当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目标。

2.忍让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似乎只注意竞争的实惠,而看不到忍让的益处。其实,这是现代人生的一大盲点。能忍则安。忍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勤劳、质朴、吃苦、耐劳这种精神什么时代都应提倡和发扬。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和他人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角度看,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少不了忍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用忍来维护安定团结的秩序。忍让对他人来说是尊重,对自我则是一种约束和克制,有忍耐力的人实际上是有涵养,有自持力,有深识的人。忍让在人的一生中既是全身远祸的护身符,又是成就大业的智慧和策略。所谓“一忍敌百勇”,正说明关键时刻忍的力量是无敌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无宁日,家无宁日,家有宁日,社会秩序稳定。所以,每一个公民在对社会尽维护正常秩序之义务时,在家庭、邻里之间,社区之间也必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个完整的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能够互相忍让、谅解、宽容,多为家庭整体利益着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出现宁静和谐的生活气氛,否则,就大不一样。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都是一个理儿。唐初就有一个叫张公艺的人以治家有方而闻名于世。他一家九代人居住在一起,唐高宗去泰山的路上,专程到他家去看望,问他何以使九室和睦相处?张公艺什么话也没说,只提笔为皇帝写了一个大大的“忍”字。唐高宗见了,忍不住流下热泪,感动至极,特赐给张公艺许多绸缎以为奖赏。九室同堂在今天听来无疑是家庭神话,但张公艺以“忍”治家之道却令今人借鉴。一个家庭不要说九室同堂,即使小两口过日子珲常常为家务事,儿女情打个鸡飞狗跳人不宁,俗话说“舌头哪有不碰牙”,“瓢勺哪有不相撞”之理。既然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又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就为了这个家庭互相忍一忍。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幸福的保证、安心工作的保障。也是健康的需要。

作为一个单位来说,许多经历不同、性格各异的人在一起共事,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如果大家都由着性子来,只要自由,不讲纪律,个性越强,这个单位会越乱。好比一架钢琴,按照乐谱去弹,会弹出优美的音乐,离开乐谱乱弹,大家一齐下手去按键,钢琴发出的就只能是刺耳的噪音。所以要执行纪律,纪律是根据大家的共同利益制定的,不等于符合所有人的口味,所以遇到不可心的规定和纪律时,个人就要忍耐,你忍耐自己的不高兴,认真执行纪律,就是对集体的尽职尽责。

在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体育场、公共汽车上,尤其需要遵守社会公德、需要忍。公共场所的人,来自天南地北,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民族生活习惯、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特别是人来人往、摩肩擦踵,难免碰撞,要是谁都想在公共场所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自由自在,那就会摩擦“生电”,碰撞“起火”。所以要减少碰撞,就要强迫自己去自觉遵守。坐公共汽车或到商店买东西,人多就应耐心排队,如果你忍不住要到前面加个“塞儿”,他忍不住也要到前边挤一下,那就非乱套不可。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必须强化法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约定俗成公共道德规范。但这不是不给人们自由。“法制”、“制度”、“规范”只限制绝对自由,并不扼杀个性。相反,“法制”、“制度”、“规范”越完善、越健全、越普及,人们的个性越能得到自由的发挥,因为秩序的稳定,国泰民安,民主空气就浓厚,这种良性循环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内在精神力量。认清这一点,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就会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节制个人不合理的、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公共关系的欲望、个性,以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同时自我心理也会获得心甘情愿做出忍耐、忍让的平衡,甚至为能节制自己赢得一片安宁而深感欣慰和愉悦。

3.守信

当今的广告大战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重视,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广告的承诺,可以和诚实守信的名声相比。一个守信的人,面容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

商战如此,做人也如此,“人无信不立”。信誉是人的第二生命。

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守信的人,是一个将自己的诚笃深印在他人脑海中的人。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为避免不必要的诺言,常问来客几个问题或告诉他几则故事,巧妙地将他们支开。他从不轻率许诺,一旦答应,则一定是言必信,行必果。

美国一位小银行家,由于偶然的原因导致了他的银行破产,他变卖家产,倾其所有地偿还储户的存款。那些生活困难、争需用钱的储户优先得到了还款。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和家人含辛茹苦,省吃俭用,靠艰苦的体力劳动将欠款全部还清。他以生命维护的信用和他的美名一道传遍全美国。

在个人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可能由于诚实、守信而暂时丢掉某些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失掉一点短期的利益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要建立信用,树立守信的形象。

4.宽容

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在我们这个世界,尽善尽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维纳斯断臂之后,不是有许多好事之徒,提出种种奇思异想试图接上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吗?于是,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者能取得普遍的赞同。

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都是些普通人物,更不是完美的人物。天底下可以有绝代佳人。但绝没有无短处、无癖疵的朋友。因此,我们要时刻有一颗宽容的心。

现实生活中,一个很难容人、心胸狭窄的人,称赞起大海的宽阔与壮美,总令人感到好笑。待人以宽,能使我们取得和睦相处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之间友谊的波折充分说明了宽容的重要。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信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过了几天,收到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但是下面话题一转,马克思又谈到自己陷于一种怎样的困境,往后就再没有什么安慰的话了。恩格斯读了很不高兴,他给马克思写信,发了一通火。马克思接到信,心情十分沉重,他感到自己那封信出了大错,但一时又难以把问题说清楚。过了10天,待老朋友的情绪“冷却”下来,马克思才写信认错,解释情况,表白了心迹。恩格斯的内心也已释然,回信道:“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最老的最好的朋友。”这样,两个伟人用坦率和真诚,巩固了珍贵的友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交往越深,了解越深,若发现朋友的若干缺点就大惊小怪,甚至影响友谊,是大可不必的。有句谚语说:“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人人都有缺点,我们对待别人,既要看到其短处,更应看到长处,要从大处着眼。常抱一颗体谅之心。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以丰富的经验,娓娓纵谈经营人生之道时,其中就有一“道”是以《水和人心》为题的宽容体谅。他谈道:

“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有互相体谅对方的心,就是荒漠的甘泉。当人间失去了这种互相滋润的泉水时,就会产生干裂。此时,社会上的每一分子就变成粒粒尘沙,失去了联系,犹如乌合之众。只要有些不如意的琐事,就各自飞散起来。

“连接土壤的力量是水,而使人类社会生活走向和谐和安康的,是互相体谅的心。”人们在相处的日子里,由于误解,有时也会大发雷霆,言辞过激,做法欠妥,处事不当,但只要不伤大雅,不关原则,就应互相宽容。何况古人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人无嗜好、无缺点,八面玲珑、四面讨好,是随人俯仰、圆滑透顶的家伙,是不能与之交往的。如果我们缺少宽容之心,反唇相讥,以牙还牙,那么,不仅暴露了你气量狭小,难于容人,而且晴空朗日的友谊天地也将布满阴霾。

“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的人,不仅能健康长寿,而且多能有所建树。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曾和管仲结下“一箭之仇”。齐桓公继位后,对管仲真有“戚戚之心”、“得食其肉不厌”之慨。后来,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牙的劝谏,主动谅解了这“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国,称管仲为“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南征水战,杀敌立功,终成霸业。齐桓公这种不计私怨的宽广的胸怀,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5.给予

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和问题,物质上需要帮助、支持,精神上需要理解、鼓励,兴趣上需要满足、发挥,如果我们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及时给予人以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和安慰,对他人必将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生活原本不是占有。人生的意义,世界的真谛,在给予。给予,即是爱;占有,获取,不属于爱。只有心甘情愿的付出,尽心竭力的奉献,不需偿还的给予,才是爱;想的是被他人占有,或者为他人献出一切,才是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先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温馨与幸福!

给予,有有条件的,有无条件有;有有限的,有无限的;有忘我的,有为我的;有精神的,有物质的。在物质给予的,有等价的,有不等价的,有先给后取的,有先取后予的。精神的东西,理解与鼓励;物质的东西,互相馈赠。这些不是本身的几句话和经济价值,里面包含着关心、同情、帮助和支持的无价之物。在取和予的关系上,作为交友,应当首先是予,即奉献,然后才是取,即获取。古希腊哲学家伯利克说过:“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以好处。当我们真的给他人以恩惠时,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得失而这样做,乃是由于我们慷慨而这样做,并不后悔的。”

总之,凡不准备承担付出的人,最终得到的是痛苦和孤独。朋友间的幸福快乐,更多地存在于慷慨地给予之中。因为“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给予他人,也要善于给予。只要善于给予,那么能够给予的东西就太多了。为别人奉献自己,牺牲时间,也是一种给予;为别人的幸运和成功而庆幸,也是一种给予;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给予;谨慎——避免卤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的倾诉,同情——分提别人的悲痛等,都是一种给予。

某年,美国纽约流行性感冒非常严重。医生和护士应接不暇。纽约市某俱乐部的若干会员决定助一臂之力。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富人,如果捐出一大笔钱来,实在易如反掌。但是,他们没有那样做,却穿上白制服,为医院刷地,替病人洗澡,侍候病人,安慰垂危的病人和死者的家属。疲劳和传染都不能挫伤他们的热情与热心。他们给予的不是钱,而是献出自己。

一位女影星,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邻居某厂纺织女工黄嫂自告奋勇地替她代劳。想不到,女影星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竟为我跑那么远的路!”黄嫂没花多少时间替她办完事,女影星简直感激涕零。这里,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小杨家在1998年的大水中在劫难逃。“重建家园”的时候,同厂的几个“穷哥们儿”说:“咱们拿不起钱,可是拿得起力气。正好,这次我们轮休,就到你家打打小工、干干零活吧。毋须招待,保证茶水供应!”小杨正为人手短少而发愁心焦。“穷哥们儿”到了他家,不仅为施工增添了欢乐轻松的气氛,而且卖力气劲儿够绝的,汗流浃背不说,重活、脏活抢着干,头发、脸上、鼻孔、耳朵及全身尽是泥灰。小杨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新房落成那天,首先举杯向“穷哥们儿”连连称谢,可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这几个“穷哥们儿”,不仅给予了时间,而且给予了可贵的忠诚和力量。

是的,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可以给予人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这样互相给予,生活中的“双赢”岂不随处可见。

6.知足

摆脱烦恼,永葆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知足”。所谓的“知足者常乐”。正是这个意思。这也是双赢文化基因密码中甚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永不知足、贪婪成性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同别人“双赢”的。

所谓的“知足”,是指已经得到的东西,在据为己有时,必须知道界限,并且无论怎样,都要感到满意——碗中的水盛得太满,就会溢出来;刀刃磨得过为锋利,就会卷折。

在古代中国,对“知足”看得最为透彻的,当属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子里说: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身外的名声,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要显得亲切?身外的财货,与自己的生命比起来,哪一个贵重——得到名与利,却失去生命,哪一样对我们更有害呢?为了满足自己的无边无际的私欲,即使赚得了整个世界,却把自己的性命赔上去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