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客家风俗,人死了要举办葬礼。但永定士兵家在福建,在台湾没有亲人,而且现在又处于战争时代,日本人占领了澎湖,阻碍着台湾与大陆的交通,把死者尸体运回大陆并无可能。林千总就派几个士兵,在县城后边的山坡上挖了坟,掏钱买了副棺材,埋葬永定士兵。
吴大山买了一把香、一壶客家米酒,来到永定士兵的坟前,将香点燃插在坟上,又将酒浇在坟前的地上,满怀愧疚地跪伏在地,拜了又拜。
这些天他天天都要去清兵营,细心护理两位伤兵。上杭士兵伤势原本不重,恢复得很快。连城伤兵在他的照看下,情况也逐渐稳定。吴大山这才去找阿水,探听老家的消息。阿水就把有关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他。
阿水回到潮州,安顿好货物后,就带着吴大山写的亲笔信,去了永定兴华楼,把信当面交给吴大山父亲。老人家把信看了两遍,脸上现出复杂的表情,说了句“大山长大了。”阿水不晓得这话什么意思,就问他是不是舍不得大山留在台湾,要不要让他回来?老人家说:“后生长大走四方,晓得出去闯荡,创大业、谋大事,才是有志气有骨气的好后生。能在台湾做更大的事业,就让他在那里闯一闯吧。”阿水又问:“儿子走那么远,你心里不会难过?”老人家满眼沧桑,隐隐有些伤感,说的话却又很坚定:“客家客家,走到他乡便是客,四海为家便是家。我不怕他走得远,就怕他没出息。出去闯一闯,总比成天困在家里、围着灶头锅尾转强。他的路,他自己走吧。”
吴大山听着阿水的叙述,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稍顷又问:“有关何美英的事,我阿爸说什么了?”
阿水说:“你给美英的信,我也交给他了,他说尽快送到何家去。他还让我带话给你,不要做负心人。吴家跟何家已经订了亲,大山将来在台湾若能闯出个名堂来,一定要娶何美英过门,不能不守信用,负于人家。”
吴大山不晓得何美英看了他的信,会有什么想法,想着想着,心里不禁几分忐忑,几分怅惘。
澎湖被日本人攻占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台。几天来,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澎湖失陷与台岛安危。这天,吴大山把罗复华、林秉宗、林秉华、阿水等人约到吴氏医馆聚会,为阿水接风,对他冒险搭救澎湖伤兵表示敬佩,同时进一步了解阿水路经澎湖时的见闻。
林秉宗说:“澎湖地处台湾与闽粤之间,离台湾最短距离只有24海里,离厦门最短距离只有75海里。澎湖乃台湾之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要固守台湾,必先固守澎湖。要攻占台湾,必先攻克澎湖。我感到,攻占澎湖并不是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日本人一定另有所图,他们所图的必定就是台湾。台湾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日本人早对台湾流口水。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一定就是攻打台湾!”
罗复华说:“听林千总说,朝廷正和日本人议和,结果如何还未可知。如果议和成功,中日战事能够就此平息,台湾可免遭战火摧残,这当然是件幸事。不过日本人野心太大,只怕议和未必那么容易成功。一旦议和不成,日本人很可能会用武力攻占台湾。台湾这一仗,我猜是迟早要打,非打不可。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最坏准备,万一倭贼攻打台湾,我们怎么办。”
林秉宗提议做好两件事:一是与官府加强联络,了解时局的最新动态。消息灵通,了解情况,才能及时确定应对之策。二是把老百姓发动起来,台湾是大家共同的家园,大家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才能对付外敌。
罗复华对此表示赞同,觉得大清国力衰弱,尤其是甲午一战,元气伤得厉害。抗击日本光靠清军远远不够,必须把民众动员起来,共同行动,抗倭守土。“我听说丘逢甲已经训练了上万名义军,我们也要成立义军!如果每个府、每个县都有抗日义军,倭贼即使到了台湾也寸步难行!”
吴大山听着他们的议论,一直没有插话,这时忍不住提议:“澎湖一战,看得出日本兵力强壮。我们组建抗日义军,也要多讲究些谋略。我们县地处台湾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又是沿海,与澎湖近在咫尺。一旦战事爆发,日本人既有可能从北边、南边进犯,还可能同时从西部海边进犯。那么,怎样防守才能更有效?我看义军之间要协调一致。最好的办法,闽南人、客家人联合起来,组建联合义军!”
罗复华和林秉宗眼睛一亮:“联合义军?这想法好。我们就把这一带的闽南人、客家人联络起来,组建联合义军。”但没多一会儿,罗复华又忧虑地说:“闽南人和客家人一直闹不团结,动不动就械斗,我担心联合不起来。”林秉宗也感到担心,说:“先试试吧。”
罗复华和林秉宗又仔细商量一番,确定分工,林秉宗负责联系闽南人,罗复华负责联系客家人。吴大山见他们谈得火热,商议的分工却没有提到他,便说:“你们都忙前忙后,我做点什么?复华、秉宗,你们给我派些活。”
他们俩顿时沉默了,半晌罗复华说:“大山,你的事我想了很久。前一段局势还算太平,你想留在台湾,我也同意。现在日本人已经攻占澎湖,台湾的战事的触即发,动荡不可避免。局势已经和前一段大不同相,你的去留应当重新掂量。你跟我们不一样,我和秉宗在台湾时间长,毕竟有一份家产在台湾,抗矮护台我们义不容辞。你刚到台湾,在台湾无牵无挂,不必跟我们一样在台湾拼命。你还是回永定去,过些天我让阿水专门送你一趟,否则一旦战事爆发,想回也未必能回得去!”
林秉宗也说:“我同意复华的意见,大山,你准备回永定吧。”
吴大山着急地说:“怎么能叫我回去?我们已经说过,我们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在这里抗倭守土,我一个人回永定躲清闲,这还叫兄弟吗?”
罗复华恳切地说:“正因为是兄弟,我才要为你着想。大山,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何美英考虑。台湾动荡不安,怎么能让她来台湾?她来不了,你又不回去,将来你们怎么办?”
吴大山说:“台湾即使动荡,我看也不会持续太久。如果日本人进犯,把他们打败、轰走,台湾就会重得安宁,那时候我再把美英接过来,我想美英会同意的。台湾原本缺医少药,现在又要发生战争,一打仗难免有人受伤。这个节骨眼上我怎么能走?一个当医生的,明明晓得伤员需要治疗,却躲到一边当闲人,还算有医德吗?复华、秉宗,即便我躲回福建,心里也不得安宁。我不能这样做,你们不要再劝我。”
罗复华与林秉宗相视一下,只好应允:“既然这样,就过一段再说吧。”
吴大山又问:“那我做些什么?我是客家人,舞刀弄枪我也会,你们不能把我撇在一边。”
罗复华说:“客家庄后生哥多得是,不缺舞刀弄枪的人。你不要到前线去,你还是干你的本行,一旦打起仗来,你负责救治伤员。不过你必须保证自己的安全,不光为自己,也是为抗日义军。你要记住,只有你活着,才能让更多的义军勇士活着!”
吴大山明白,罗复华是想保证他的案全。他没有再争下去,毕竟医疗抢救是他的本行,他不干这个,没人能替代他。
大事商定,大家才把话题转移到吃饭上来。阿水去永定的时候,吴大山的父母托他带来一些闽西特产,闽西八大干、芋头、蕃薯粉。吴大山把这些东西拿出来,让罗梅做了一桌客家菜,招待大家。不多时,罗梅就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来,有芋子包、菜干蒸猪肉、永定线面等等。她笑呵呵地说:“你们莫光顾谈论大事,快品尝一下咱们家乡的菜吧。”
林秉宗一闻,赞叹地说:“这客家菜,一闻那香味就特别诱人,叫人胃口大开。”
吴大山笑道:“你走南闯北,见识也不少,能说出闽西八大干都有些什么吗?”
林秉宗想了想说:“长汀豆腐干、上杭萝卜干、武平猪胆干、永定腌菜干、连城地瓜干……还有宁化老鼠干、清流笋干、明溪肉脯干。”
吴大山连声夸赞,不错不错,一边给林秉宗夹了个芋子包。林秉宗一尝,忍不住又赞叹:“真好吃,我不是客家人,却也越来越爱吃客家菜了。”
罗复华说:“日本人占领澎湖,正好挡住我们回家的路,以后回老家的路不那么顺畅了,家里人要捎点特产过来,也不那么容易了。就是为了多吃点家乡菜,也得把狗娘养的倭贼赶走!”
吃罢饭,罗复华和林秉宗分头行动,林秉宗在县城的闽南人中串连,罗复华则返回客家庄联络民众。吴大山好些日子没去客家庄了,这里医馆里正好没有病人,他便同罗复华一起去。
在客家庄的年轻人中,罗复华读的书多,去的地方也多,人缘又好,颇有号召力。组织义军的事由他来统领,再合适不过。但他觉得,自己毕竟是小字辈,组织抗日义军并非小事,凭自己的影响力恐怕不够。他决定去拜访族长陈老伯。
陈老伯早已晓得澎湖失陷的情况,听罗复华说明来意,就说:“日本人占领澎湖,打到我们鼻子跟前了,我们不能不有所防范。我同意组织义军!但我不主张跟闽南人联合,他们干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我们组织自己的客家义军!”
罗复华不大甘心,试探着说:“外敌当前,客家人、闽南人都有抗倭守土之责。日本兵强马壮,客家人闽南人若能联合起来,力量就更强大,更好对付他们。”
陈老伯还是不同意:“闽南人、客家人不和的时候多,前几天他们还去砸吴氏医馆。搞联合义军,到底谁说了算?谁听谁的?与其别别扭扭在一起,不如各干各的。”
罗复华和吴大山觉得老族长的担心也有道理,就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陈老伯喊了声“击鼓!”一个后生就往外面去了。
在离族长老宅不远的地方,有个客家宗祠,宗祠前面是个晒谷坪,后面是个低缓的土坡,坡顶架着一面巨大的鼓。平时这面鼓不允许随便敲,只有发生重大事情才能敲响。此时一个后生手执鼓槌,用力敲起了鼓:咚……沉闷地鼓声在客家庄回响,余音缭绕,久久不绝。咚……又是一声,仿佛一个闷雷,将客家庄唤醒。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节奏越来越短促,鼓声越来越密集,鼓声传得很远,巨大的回响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
鼓声还在回荡,一群客家壮汉已经从四面八方跑来,集聚在宗祠前的晒谷坪上,有的拿着砍刀,有的拿着**,还有个别人拿着**。陈老伯和罗复华、吴大山来到宗祠前,陈老伯站在台阶上,深邃的目光扫视大家,问:“日本人占领澎湖,你们都晓得了?”壮汉们说:“晓得了!”
陈老伯音调不高,声音却有很强的穿透力:“我们客家人早在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前后(1600年)就开始迁居台湾。300年来,客家人垦荒种地、勤劳创业,为台湾的富饶流了许多血汗。台湾的每一处变化,都有我们客家人的心血。现在日本人已经打到澎湖,下一步可能就要攻打台湾,要来践踏我们的土地,抢夺我们的果实。我们能答应吗?不能!绝对不能!台湾客家人一向有抗倭护台的传统。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入侵台湾。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2.5万名将士、几百艘战船前来收复台湾。在郑成功的部队中,有三分之一就是我们客家人,其中一位得力部将刘国轩,是长汀客家人;还有一位咨议参军陈永华,也是客家人。收复台湾,我们客家先辈立过赫赫战功!现在日本人要进攻台湾,抗倭护台的担子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肩上,我们不能给先辈丢脸,也不能让子孙后代因为我们而丢脸!从现在起,客家庄的后生们,要把腰杆子挺起来,成立义军,抗倭守土,保卫客家庄!”
人们明白了击鼓用意,看着族长,等待他的具体指令。吴大山这才真正体会到,陈老伯外表温和,实际上却有很高的威信,真可谓是一呼百应。陈老伯把罗复华拉到台阶上,继续说道:“我们的客家义军,就由罗复华来指挥。”
罗复华说:“现在时局还不明朗,但我们要做好准备,一旦倭贼攻台,大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当务之急,是要把‘家伙’准备好。大家都有什么‘家伙?’”
众人纷纷举起手中的刀枪,哗啦啦亮了一下。客家人世代居住在山区,在山上伐木、烧炭、采茶、种菇、打猎。因为常年和山打交道,家家户户都有**以及各种刀具。加之与闽南人不和,历史上双方发生过几次械斗,一些客家人为了对付闽南人,还购置了**。人们把这些器械亲切地统称之为“家伙”。如今不少客家人已迁至城镇,不以打猎为生,但尚武之风犹存,家里依然保留着砍刀、**等“家伙”。
罗复华看到一个后生哥握着一杆铳,就走到他面前问:“还好用吗?”后生哥说:“好久没用,但没有坏。”罗复华看看铳,只见板机、铳管擦得铮亮,太阳一照,透出道道寒光。很显然,后生哥虽然平时不用铳,却一直精心养护着铳。“能打吧?”罗复华问。后生也不多说,往铳里填上弹药,对着树上几只鸟放了一枪,砰的一声,一只鸟从树梢掉了下来,其余的尖叫着飞跑了。后生跑到树下,将击落的鸟捡回来。后生让罗复华打一铳试试,罗复华摆摆手:“不用试了,省着点弹药,留来打日本。”
罗复华又查看别人的“家伙”,发现大家平时都爱惜这些武器,**、**擦得干干净净,长矛、砍刀磨得锋利无比。罗复华交待了一些注意事情,约定一旦发生情况,以鼓为号,立即集合,随后大家就散去。
回到县城,吴大山、罗复华、林秉宗再次到吴氏医馆碰头,商量进展情况。林秉宗内疚地说:“我动员大家组建联合义军,但谁都不愿意联合,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干了。我已经把县城里的闽南青壮年召集起来,成立闽南抗日义军。”
罗复华说:“客家庄的人也不愿意联合,联合义军看来一时难以组建。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条件不成熟,我们暂且各干各的。不过,我们几个人一定要加强联络。一旦打起仗来,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吴大山这几天给连城伤兵治疗,深感日本人炮弹的厉害。相比之下,义军装备太落后。从客家庄的情况看,**算是最先进的,但数量很少,性能也有限,子弹不能连发,射程也不远。铳的弹药装填更麻烦,既费时,射程也不远。凭这样武器打日本,他担心义军会吃亏。于是提醒道:“要想办法搞些好的枪支。”
林秉宗也深有同感:“我们闽南义军装备也很差,枪支更少,恐怕还赶不上你们客家人。枪太重要了,我想些办法,争取搞些好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