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上海的时候就一直在想,那么长时间到底住到哪里呢?同学家?晚上太晚回家实在不太方便,第二天人家还要上班。酒店?好像住一个礼拜有些奢侈。想不通的事情就不想了,反正都不会有什么答案,还是到时候再说吧。大不了行李寄存,我睡黄浦江边。凡是想好最糟糕的情况,其他发生的任何状况都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刚下飞机,周林居然主动提出让我入住他的深闺:“这周住我家吧?”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迟疑、没有任何铺垫,很少见到他这么直截了当,还真是“晓”有不适。不过能和他多点时间待在一起,哪怕只是在充满他味道的屋子里面待着,我就很满足了:“好呀!”走进他家,才发现原来独住男人的家也可以很整齐,很温馨。红褐色印茄木地板,虽然已经很久没人打扫了,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平日里主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客厅中央摆着奶白色的欧式风格的带转角沙发,棉麻面料,看着手感就很柔软。靠背上摆放着几个黑白灰色相间的非等间距条纹靠垫。沙发前的浅灰色长绒地毯上立着简约的双层玻璃茶几,上面孤单地站着一个星巴克的马克杯。
对面的组合柜里视听设备一应俱全,后侧墙上两个平行的斜V字型的CD架上整齐地放置着一些CD。客厅角落里的展示橱柜中错落有致地放着一些各地的纪念品。透过通透的落地玻璃,阳台上种着几盆铁树和君子兰,和屋里展示橱边的发财树倒是里外呼应,连成了一道绿色的视觉曲线。想到当初第一次坐他的车时,也是这种干干净净、简约惬意的感觉。整个屋子很简洁,只是感觉缺少了一点生活的氛围,也许是因为空间大,而且又收拾得过于整齐了吧。不像我家,小小的,东西多多的,看起来反而更温暖一些。想到这里不禁觉得印证了一句老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便自顾自地乐呵呵了起来。真不知道自己这种阿Q式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他看见我笑,也许以为我对环境很满意,也没有多问,就告诉我要去超市买菜,我呢,自然要多争取一些共处的时间,再说了怎么能让他一个人受累呢,于是坚持着同去。一直向往着两个人一起挑选食物、家居用品,配合着做饭,面对面吃饭,时不时还要腻腻歪歪互相喂两口。
不论菜品是否丰盛,不论色香味是否俱全,不论周围环境如何,只要是两个人共同付出的努力、共同收获的果实,那样我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儿了。可能一方很忙,这样“共同”的机会并非天天能拥有,但是,哪怕一周只有周末一两天能够如此,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就是和心爱的人分享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平淡无奇却浪漫甜蜜的“共同”。曾经总在哼唱着奶茶的《当爱在靠近》:“真的想寂寞的时候有个伴日子再忙也有人一起吃早餐虽然这种想法明明就是太简单只想有人在一起不管明天在哪里”现在,我离这种幸福好近好近,爱情,就让我这么任性地沉溺在里面。自己的公寓还算宽敞,更重要的是希望晓晓不要住在冷冰冰的酒店里,所以贸然邀请她暂住我的公寓。
她还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可能我能想到她拒绝邀请的理由都不会出现在她的脑子里,因此当我问题刚问完的时候,她便爽快地答应了。和欣怡在一起那么长时间,虽然也有过小坐或者偶尔的过夜,但是从来还没有正式邀请她搬过来同住。都说女人相信自己的第六感,可是很多时候男人也是凭感觉做事的,尤其是面对感情的时候。我被晓晓有意无意地打开了心门的锁,希望她看进来,更希望她愿意住进来,所以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便是我最真实、最自然的想法。行李丢下后,发现冰箱里所剩无几,很想好好款待一下我的贵客:“晓晓,你先休息一下啊,我去超市买点菜。”她一下子跳到我面前,一脸倔犟:“不啦,我不累,我要一起去。”从来还没有过一起和一个女孩子买菜做饭的经历,不过面对晓晓的时候,什么古怪的事情都尝试了,这种在很多人看来很温情浪漫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可以尝试一下呢?“好!走吧。
”开上车,找到了一张革命歌曲的CD播放起来,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节奏居然成全了我此时激动的心情。本以为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又会落得一个“我鄙视你”的下场,却没承想80后的她居然一路高歌。我呢,也没禁得住诱惑,最终男女声二重唱了,幸好车窗关着,不会扰民,不然以后估计很难在上海混下去了。逛街,可能是全世界90%以上男性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不管是商场还是超市。我们总是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进门--直奔所需物品处--付钱--走人。女人对于挑选商品所习惯的走来走去,一个不落的方式以及如何从中获得快感的机理,实在是很难理解,更难理解的是平时再柔弱的女生在商品的海洋中遨游半天一天的,都不会觉得累。因此,我很少逛,但是奇怪的是,身边婚姻幸福、家庭和睦的少数派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公都会怀着主动、热情、积极的心态陪伴老婆逛街。当然不管那些男同胞们心里怎么想,但至少看上去是这样。
如果只是放在面子上讨论,我会很不屑那些小男人,然而从心底里来说我羡慕他们,可是总也遇不到那么一个女人能让我坚定地迈出尝试逛街的第一步。今天,当我和晓晓并排走着,推上购物车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徜徉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怎么逛都不烦躁”,反而是一种享受--讨论着晓晓的牙刷是不是又要粉红色的、哪个苹果长得好看、交换着对于菜品口味的偏好、讨论买哪种大盒的冰淇淋或者大果粒酸奶回家看电视的时候吃……一直跟商业打交道,却从不知道商品可以衍生出如此多与商业无关、令人愉悦的话题。跟欣怡在一起,除了到她父母家吃饭,我们就是下馆子,而且只能是高级餐厅,好像那样才配得上她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举止,谈论的话题最多也就限于最近工作情况,是不是有新品上市,关于生活和感受的很少。每次谈话的氛围就像那些西式餐厅所呈现的简洁、商业、冷冰冰。晓晓,一个温暖的女孩儿,让人更愿意一起交流。看到她,便有回家的感觉。所以来上海的第一顿饭,我想施展我许久未现江湖的厨艺,愿她和我在一起,也能感受着同样的感受--温情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