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陇剧创建40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陇剧初建时期发展概说》。今天我想从初期向后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有些可能是胡思乱想,姑妄言之,抛砖引玉吧。
一、陇剧和陇剧传统
陇剧是在以牛皮为人形、活动于“五尺亮子”的陇东道情皮影戏的基础上,以人扮演角色,按戏曲板腔艺术规律创编大型历史剧《枫洛池》而崛起在大戏舞台上的。1959年9月,《枫洛池》一剧赴北京参加了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经国家领导人、专家、群众的认可,1959年12月由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陇剧”。这就是说陇剧是自《枫洛池》为始的,在此之前就不存在什么陇剧。因此,谈陇剧传统就应该是《枫洛池》所体现出的创作思想、艺术规范和美学追求。这一切的形成,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艺术实践,伴随着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探讨,集中了我省一代戏剧家的智慧,绝不是某个人的一时心血来潮,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与广大观众认同的。
有些谈陇剧的文章,在提到陇剧传统的时候,没有肯定陇剧传统是从《枫洛池》开始,有时还把陇剧传统和陇东道情混为一体,这是不妥的。不错,陇东道情是陇剧的根,这一点不容怀疑,也不应忘记,陇剧的发展是这个根基。今后陇剧和陇东道情都要在这个根基上,各自按照自己的艺术规律发展,即一个在《枫洛池》的基础上发展舞台艺术,一个在民间皮影小戏的路子上发展皮影艺术,两者应该互相学习、携手共进,但却绝不能混淆。因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
还要说一点,在甘肃省委同时命名“陇剧”和“甘肃省陇剧团”之前和在陇剧孕育过程中,有些业余演出,也曾在广场、舞台采用过陇东道情音乐,有些专业剧团也曾把陇东道情搬上舞台,作尝试性的演出,所有这些业余和专业的各种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演出,都为陇剧的产生起过作用,其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就,都是陇剧发展过程中的财富。但这些演出因缺乏作为发展一个新剧种的思想和艺术准备,所以没有提供足以令人信服的艺术积累。陇剧产生之后建立的陇剧表演专业团体,在艺术创作上符合《枫洛池》的艺术规律和风格、特色的,应属于对陇剧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每一个新剧目,也应该沿着这个传统前进和发展。
二、发展陇剧须有共识
陇剧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走过了不算短的路程。但是,回过头来再认识一下这段历史,恐怕只能说陇剧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对陇剧我们仍有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搞清楚,缺乏认真的研究和认识。所以,在有关陇剧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上认识一致、目标一致、动作一致、奋斗一致,这样对陇剧发展才会真正起到一点作用。
在这方面,陇剧初创时期在音乐的处理上所取得的共识,和在这种共识指导下所进行的创作实践,对我们今天讨论陇剧发展,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谈发展不仅要具体、要有内容,而且要不断继承,不断创新,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不断固定和完善、推广新的成果。
最近有人在酝酿划分陇剧的发展阶段,而且也有怎样分的具体说法。我认为现在谈陇剧已经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为时尚早,条件也是不成熟的。阶段具有什么内容呢?它以什么为标识加以划分呢?陇剧发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在不同阶段应该是什么样子,这都是不明确的。我觉得与其谈什么陇剧经历的发展阶段。还不如研究一下陇剧的发展目标,让大家在思想上明确陇剧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样发展,怎样才能发展,从而在政策上、思想上、措施上、队伍管理和培养上、剧目建设上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取得共识,落实到实践中。
1958年始,省文化局组织全省的艺术力量和骨干自编《枫洛池》,把陇东道情从皮影搬到大戏舞台。创作这样一个男女同台,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大型历史剧目,面临的头一个课题就是创腔。在《枫洛池》的唱腔中,除根据剧情、人物、舞台空间、演唱方法对原有板路进行必要的改动袭用外,还创建了“慢板”、“二六”、“散板”、“紧板”等板腔。这些新的板腔使陇剧唱腔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对剧种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嘛簧”是陇东道情的特色,在《枫洛池》音乐创作中,对“嘛簧”在旋律方面给予相应的加工与发展,根据需要灵活处理。有时作为角色唱腔中的托腔出现,必要时作为独唱或齐唱形式的画外音。乐队则抽选了一批文化层次较高、业务水平较强的演奏员,以民族乐器为主,吸收西洋乐器,组成中西乐器合编的乐队,并填补了原陇东道情乐器只拉过门、演员演唱不带伴奏的空白。
《枫洛池》为陇剧开创了道路,打下了基础,是陇剧的奠基石。
自编剧《草原初春》是一个大型现代戏,具有浓郁藏族生活特色,它的时代背景、剧本内涵、人物情感,都对艺术创造提出更新的要求,特别在表达人物感情的音乐方面,要求创作幅度更大。所以《草原初春》对原有板路有更多的突破,使创新板路更为完整。运用“嘛簧”表现剧情和人物感情的独唱、齐唱的画外音更多也更复杂,更好地烘托了全剧的音乐气氛。应该这么说,《草原初春》是《枫洛池》音乐创新和陇剧音乐形成的继续,起了巩固陇剧奠基石的作用,扩大了陇剧的表现力,使陇剧的生命力更强,艺术形式更完整。一个大型历史剧《枫洛池》,一个大型现代戏《草原初春》,使陇剧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剧种,成为发展陇剧的基础和起点。
自1970年起,陇剧移植、学演的“样板戏”有《红灯记》、《海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杜鹃山》等。陇剧演出“样板戏”的音乐创作,既按照“样板戏”在音乐方面的要求,又坚持陇剧音乐的风格、韵味,在《枫洛池》、《草原初春》的基础上,按照陇剧板腔艺术的规律,在唱腔音乐方面又有了新的创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陇剧的板腔,对已产生的陇剧慢板、二六板,从格律上严格规范,努力作到类似京剧、秦腔等板腔戏的板式结构,创出慢板接紧板、散板收尾的成套唱腔。这种板式框架证实了陇剧音乐也有了自己成套的唱腔。另外陇剧对京剧回龙等板腔,从韵味、托腔进行改造、创作,解决了陇剧表现激昂情绪的一个大板腔,虽还有京剧的痕迹,实践过程中在逐渐陇剧化。陇剧移植“样板戏”唱腔的一些托腔也是非常好的,衬托了唱段内容,抒发了人物感情,使观众进入剧中情境,获得美的享受。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陇剧的板腔。·同时,组建了以民族乐器为基础,中、西混合的乐队。配器则完全按“样板戏”的要求,演奏基本上达到“样板戏”的演奏水平。
总之,陇剧音乐的唱腔、伴奏、伴唱、曲牌等,经过这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过程,既不拒绝吸收、发展、创新,也不放弃自己的风格、特点,敢于拿来,善于融化,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使陇剧以独特的风貌屹立于中国民族戏曲之林。这种取得共识的实践经验。对今后进一步发展陇剧不无好处。
三、陇剧的走向
陇剧一定要按照自身的传统和艺术特色,不断地进行新的艺术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健全完善,坚持走自身独特的艺术发展道路。
陇剧属于板腔体戏曲艺术,完善、发展、健全板腔是陇剧最基本的走向。40多年基本是这样走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也不容否认,有些陇剧演出中,有个别唱段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的一段唱腔只有那么一两句是陇剧的,还有的音乐旋律基本上是新创作,最后用簧向回拉,这样发展下去就失去了陇剧特色,成了新歌剧。对一个剧种来说,借鉴秦腔、京剧、黄梅戏,甚至摇滚音乐都可以,可以吸收别的剧种和其他音乐之长,补自己之短,问题在于借鉴了这些音乐素材后,如何与本剧种音乐相融合,它给本剧种唱腔创新、板路建设起了什么作用,改造和发展了哪些腔调,创建了哪些新腔、新板路。
各戏曲板腔剧种的差异和特色主要在于音乐,音乐关健是唱腔。板腔建设是板腔剧种的生命,要长生、要保持艺术青春,就要不断改造、发展传统板腔,创新腔、建设新板路,特别是陇剧这样一个新兴剧种。唱腔建设是演员在艺术创造中不断摸索、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京剧的流派,四大名旦的艺术成就,秦腔的东西路,都是这样形成的。目前陇剧的一般剧目,应主要袭用已定型的陇剧板腔。在袭用过程中,作曲家协助演员不断地完善发展原有的这些板腔,并帮助演员创造各自的唱腔风格,使已建板腔稳定一段时间。重点剧目的音乐创作,也应先考虑使用原有板腔,需要新板腔、新曲子也应和演员合作,走创新腔、建新板的路子,逐渐改变由作曲家创作、专曲专用的路子。我建议编印一本陇剧唱腔的各种板腔和曲牌,供各剧团、演员演唱,另一方面向全省人民普及。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是否也可考虑开辟教唱栏目,使陇剧走向全省人民。
陇剧语言和道白也是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同地方语言产生不同的地方戏曲,一个戏曲剧种没有自己的地方语言,就形成不了地方特色。戏校陇剧班学员从庆阳、平凉招生,就是因为这一点。现在陇剧唱的是陇剧,道白基本上是秦腔,固然这有种种形成的历史原因,但不能长此下去。我主张用陇东官话,就是陇东话取掉方言土语。最近陇东出了一本陇东语言的书,不妨拿来研究研究,作为陇剧解决语言和道白的参考。同时,我觉得对原陇东道情的道白应该进一步研究。原陇东道情道白是有点土气,不一定用它的原样,应研究它的规律和音韵。总之陇剧应从陕西关中语言和秦腔道白的躯壳里跳出来,创建和陇剧唱腔统一的、有陇剧特色的陇剧语言和道白。
表演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也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方面。《枫洛池》采用皮影、民间舞和武术来丰富表演手段。省戏校、陇剧团学员班在教学上都设有民间舞课程,其目的就是为解决陇剧在表演上采用民间舞打下基础。陇剧吸收民间舞发展表演艺术,不仅是增添色采,关键是创建陇剧的表演风格。我有时想,能否像《丝路花雨》从敦煌壁画中提炼出“S”造型那样,从甘肃民间舞蹈中提炼出符合陇剧特色的造型规律,让观众一看演员的台步、亮像、动作,就能认出是陇剧。这些造型动作与陇剧融合为一,产生有别于其他任何剧种的不同风味及浓厚的地方色彩,形成陇剧的表演风格。
陇剧的传统和发展也留下了不少好的经验,必须坚决继承,因为舍此则没有了陇剧。陇剧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现有陇剧传统基础上,自觉地对陇剧进行创新、充实、丰富、完善,是促进陇剧发展繁荣的根本走向。
陇剧的发展与繁荣,离开了优秀演员出色的舞台体现,都将成为空话,因而培养接班人和尖子演员,应是一项长期的不间断工程。
培养接班人,要选好学员,计划教学。学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一套完整的陇剧形体和声腔教学课程,身段包括陇剧常用台步和形体动作,民间舞要选用与陇剧表演接近的,发声按陇剧发,吐字结合陇剧唱腔进行教学。陇东道情的老腔老调、陇剧的所有板腔都要教唱,使学员学会学好;选好陇剧教学剧目,从学员形体、声腔、教学剧目训练上打好扎实的基础,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陇剧接班人。
尖子演员是戏曲艺术的顶梁柱,剧种必须要有全省有威望、全国有影响的尖子演员。黄梅戏为什么在全国能打响,就是因为有严风英,后来又出了马兰。为此,在提高演员素质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尖子演员,选好苗子,苦心培养,提供条件,大力扶持。提高演员素质要有好导演,导演是戏剧二度创造艺术的大脑。导演通过自己的才智,构思全剧整体艺术,指导演员和各部门的艺术创作设想,完成人物个性造型及各部门艺术创造。戏曲导演不仅要懂理论、熟悉剧种音乐,还要为演员造型动作进行示范。培养导演更应不遗余力。
同时,应加强艺术研究和理论建设。通过对陇剧的研究,增强陇剧发展的科学性、知识性,按照艺术规律探索与理论总结,为陇剧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因而应强调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