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郭仕纳大刀阔斧地改革公司的分配体制,推行收入和业绩配合的政策,并且禁止将差的生意踢给其它部门。对不理解的员工,郭仕纳只有一句话:“要么跟着跑,要么走人。”郭仕纳还规定,经理们必须用自己的钱购买IBM的股票,他自己就带头购买了自家股票。经理们的命运被牢牢地与公司前途捆绑在一起,忽然间员工们有了紧迫感。
在郭仕纳的铁腕政策下,IBM长时间养成的积习一扫而光,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到1994年,IBM就实现赢利30亿美元,1995年度的赢利更高达62亿美元,再度成为全球赢利最高的企业之一。
智慧金言
IBM公司员工对技术的痴迷,本来应该是好事,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度强调技术,反而把市场需求放到一边,就不能不说是舍本逐末了。郭仕纳懂得,必须打破这种观念,才能转亏为盈;所以用严格的管理措施,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达到推行新政策的目的,来采取严惩重罚的手段就获得了同样的效果。
便宜十四、策斩断
题解
组织内部最怕出现的人,就是所谓的害群之马。这些人破坏纪律,腐蚀组织机体,影响团结,动摇军心,可以说是组织的毒瘤。如果不及时清除,他们的坏影响就会快速蔓延,整个组织都会深受其害。对待这种人,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彻底清除。
原文
斩断①之政,谓不从教令之法也。其法有七:一曰轻②,二曰慢③,三曰盗④,四曰欺⑤,五曰背⑥,六曰乱⑦,七曰误⑧,此治军之禁⑨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故设斧钺之威以待,不从令者,诛之。军法异等,过轻罚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斩。期会不到⑩,闻鼓不行,乘宽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后远,唤名不应,车甲不具,兵器不备,此为轻军,轻军者斩。受令不传,传令不审,迷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慢军者斩。食不禀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变改姓名,衣服不鲜,旌旗裂坏,金鼓不具,兵刃不磨,器仗不坚,矢不著羽,弓弩无弦,法令不行,此为欺军,欺军者斩。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按旗不伏,举旗不起,指挥不随,避前向后,纵发乱行,折其弓弩之势,却退不斗,或左或右,扶伤举死,自托而归,此谓背军,背军者斩。出军行将,士卒争先,纷纷扰扰,车骑相连,咽塞路道,后不得先,呼唤喧哗,无所听闻,失乱行次,兵刃中伤,长短不理,上下纵横,此谓乱军,乱军者斩。屯营所止,问其乡里,亲近相随,共食相保,不得越次,强人他伍,干误次第,不可呵止,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启白,奸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合人饮酒,阿私取受,大言警语,疑惑吏士,此谓误军,误军者斩。斩断之后,此万事乃理也。
注释
①斩断:砍杀决断,系军法刑罚。
②轻:轻蔑。
③慢:怠慢。
④盗:用不正当手段获取非应得之物。
⑤欺:欺瞒。
⑥背:违令而行。
⑦乱:制造混乱。
⑧误:延误,贻误。
⑨台军之禁:治军当中必须坚决禁止的行为。
⑩期会不到:集合时未到场。
乘宽自留:伺机(寻找借口)停步不前。
审:详细,明确。
食不禀粮:士兵领不到应有的粮饷。
军不省兵:将领不探查和看望士兵。
矢不著羽:箭未上羽毛。
纵发乱行:不按行列次第乱行。
扶伤举死,自托而归:以搀扶伤员或抬着死尸作为借口回到军营而不归战场。
咽塞:阻塞。
干误:冒犯贻误。
度营出入:随意闯入其他兵营。
不由门户,不自启白:不从正门出入,也不主动说明理由。这里指不向长官报告。
大言警语:传播谣言。
译文
所谓斩断,就是将帅对不从命令者施以严厉惩罚。有七种罪状应受到惩罚:一是藐视军令,谓之轻军;二是拖沓散漫,谓之慢军;三是行窃克扣,谓之盗军;四是欺瞒谎骗,谓之欺军;五是违背军令,谓之背军;六是扰乱军心,谓之乱军;七是贻误军情,谓之误军。治军必须禁止此七种行为。若将帅对此七种行为不当机立断进行惩罚,必然会给军队造成混乱。军中刑罚,就是为惩罚违反军令者而设,不从军令者,格杀勿论。
军法不同于一般法律,即使轻微的过错也应严厉惩处,以确保军令神圣不可违犯,对违反军令者格杀勿论。
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听到鼓声不立即行动,寻找借口擅自留在军营,为逃避战斗而退缩不前,先到队列前面而后又缩到后面,点到名字时不应答,战车、盔甲、兵器未按时准备就绪,此系轻军之罪,轻军之罪处以斩首。
接到命令不向下传达,传达命令不明确而使将士迷惑不明,不听锣鼓号令,不看旌旗指挥,此系慢军之罪。慢军之罪处以斩首。
克扣士兵军饷,将帅不体察士情,军饷发放不均,袒护亲信,获取非应得之物,借贷不还,抢夺他人之功,此系盗军之罪。盗军之罪处以斩首。
改名换姓,污损军服,损毁军旗,锣鼓不备,兵刃不利,戈戟不坚,箭上无羽,弓弩无弦,军令不从,此系欺军之罪。欺军之罪处以斩首。
听到鼓声不向前冲杀,听到锣声不停止进攻,旌旗按下不埋伏,旌旗举起不行动,不听从指挥,躲避冲锋而向后退缩,任意穿行,影响弓弩威力发挥,退却不战,左右徘徊,借救助伤员躲至军营而不归,此系背军之罪。背军之罪处以斩首。
部队行军时争前恐后,混乱无序,车辆、马匹拥挤不堪,堵塞道路,使后面的兵士不能前进;高声喧哗,使他人不能听到锣鼓命令,秩序混乱,因混乱兵器互撞而自相伤残,长短无序,纵横交错,此系乱军之罪。乱军之罪处以斩首。
屯营扎寨时,到处打听同乡下落,与亲近相随,同食同住,互相袒护,随意闯入其他兵营,扰乱军营秩序,屡禁不止,经常不走正门出入,且不向长官报告,知道奸邪也不告发(此与违令同罪),饮酒作乐,收受贿赂,危言耸听,扰乱军心,此系误军之罪。误军之罪处以斩首。
果断处置上述七种不从教令行为,其他所有事情就会容易处置。
活学活用之一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故设斧钺之威以待,不从令者,诛之。
不管何种组织,都会有一些难管的人。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很多种成因,也许是能力超人,因而恃才傲物;也许是领导有失公平,因而心怀怨恨;也许是管理体制不科学,造成了人善被人欺,环境影响人学坏。事实上,类似这样一些情况,都应该从管理者身上找原因,只要合理地调整管理方式,完全可以让这些人归顺。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更为常见,从根本上说这种人,属于人品有问题,不管你怎么去调整管理,怎样主动去适应他,这种人都不会改好,相反会变本加厉更加不守规矩。那么,这样的人,就要心存幻想,希望他有一天能改好,也各市地有一天会被你感化。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尽快把这种人开除出你的队伍,否则,他作为反面教材的榜样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
晋厉公放虎归山
春秋时期,晋厉公生性懦弱,因而不少大臣趁机把持朝政,其中手握兵权的郤氏三兄弟最为突出。三兄弟中,邰锜为上军元帅,郤犨为上军副将,郤至为新军副将。
当时大臣伯宗曾对厉公说:“如今郤氏家族势力过大,应想法削弱他们的权势,防止将来对国家构成威胁。”厉公不以为然。消息传到郤氏兄弟耳朵里,他们对伯宗恨之入骨,于是找了个机会陷害伯宗,诬陷他诽谤朝政,厉公听信郤氏三兄弟的话,杀了伯宗。
这一来,郤氏兄弟越发嚣张,随后又加上他们在鄢陵之战立了战功,就更加专横跋扈,也开始不把厉公放在眼里。
此时,厉公也开始感到不对了,他的宠臣胥僮和长鱼矫趁机对他说:“郤氏三兄弟的地位过高,权力过大了,听说外国的诸侯都在争先恐后地讨好他们,而且朝中大臣私下里正与他们结党。恐怕有一天他们会与外国的诸侯内外勾结,共谋夺权。现在应该马上杀掉他们,以保国家安全。”晋厉公害怕了,于是命令胥僮、长鱼矫率兵去诛杀郤氏兄弟。
在杀了郤氏兄弟回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领兵前来救援郤氏兄弟的上军副将苟偃和中军元帅栾书。胥僮等人乘其不备,抓获了这两个人。
胥僮将荀偃和栾书交给厉公处置,厉公说:“这件事与栾书、苟偃无关,不可滥杀无辜。”
长鱼矫跪在厉公面前,劝谏说:“栾书与郤氏兄弟是好朋友,荀偃是郤锜的部下。郤氏兄弟被主公诛杀,荀偃和栾书必然会害怕主公对他们下手。若不斩草除根,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为郤氏复仇。主公今天不杀这两个人,将后患无穷啊!”
厉公心软,不忍心痛下杀手,他说:“一天已经杀了三个大臣,又要波及旁人,寡人忍不下心啊!”于是宽恕了栾书、荀偃,并且官复原职。栾书、荀偃做梦也想不到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连忙谢恩回家。
长鱼矫长叹道:“主公不忍心杀了他们,他们就会不忍心杀你吗?”长鱼矫预感到危险马上要来了,马上逃到了西戎。就像长鱼矫预料的那样,三个月后栾书和苟偃真的发动了叛乱。攻下国都后,他们囚禁了晋厉公,不久又下毒杀死了他。
智慧金言
晋厉公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原本有机会杀掉栾书和荀偃,可是他在最不该讲仁慈的时候讲起了仁慈。这正证实了诸葛亮“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论断的正确性。故治国也好,经商也好,切不可意气用事,当断则断,才不至于受害时追悔莫及。
铁腕经理井植熏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总经理井植熏管理企业卓有成效,因此许多企业界的朋友在管理上碰到了难题经常请他去会诊。
有一次,一家公司总经理找到他,请他到公司去参观一下。在这位总经理和公司部分管理人员的陪同下,井植熏参观了这家公司。刚走进这家公司就看见有几辆汽车排在仓库门口装货,从工人忙碌的样子,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一定产销两旺。
随后,总经理领井植熏去参观生产厂房。一迈进厂房,崭新的现代化生产设备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地进行装配。再看看他们的产品,都是市场上畅销的品种,制作技术也很好。他不许地问这位总经理:“贵公司有何问题吗?”总经理忙说:“公司的产品十分畅销,但不知什么原国,两年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您能帮忙找找原因吗?”他走到生产线旁,随手拿起一个零部件,问一直跟在身边的厂长:“这种零部件的采购价是多少?”“这个,我不太了解,要问问采购科长。”厂长答说不上来。“看来问题找到了。”井植熏暗想。“采购科长在吗?”井植熏问,“在。”采购科长上前答道。井植熏又问他这个零件的价格,采购科长很清楚地答道:“一次购买五万个以下的价格是165日元,超过五万个就只要120日元,超过十万个价格还可以谈。目前一次购买三万个,可用半个月。这个价格占整机成本的8.41%。”
回到公司的会客室,总经理问井植熏:“您看问题在什么地方?”“就在厂长的身上。”井植熏肯定地回答他。总经理有些疑惑:“他有什么问题,他的工作是非常负责的,你都看到了,工厂里管理得很有秩序的。”井植熏说:“你看到的仅仅是表面现象,作为一个厂长连成本控制都不明白,能算合格的厂长吗?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撤换下来。”总经理有些为难:“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不,眼前就有一个。”井植熏说,“那个采购科长你可以试试。”
果然,总经理依井植熏的建议任用原采购科长当厂长后,他采取各种途径压低原材料价格,还与开发部合作,调整产品架构,大幅度下降了生产成本。三个月不到公司就转亏为盈。
智慧金言
对有些员工而言,若没有比撤换他们更好的办法,我们还留着他们做什么呢?经营企业,对各个工作上需要何种人、不需要何种人,要一清二楚。像井植熏那样,只要发觉某人不能胜任,就应该马上作出撤换甚至开除的决定。
活学活用之二
斩断之后,此万事乃理也。
古语说:“智生识,识生断。”就是说只要认清了事件发展的后果,要作决断其实很容易。诸葛亮为何说:“军法异等,过轻罚重,令不可犯,犯令者斩。”这是因为行军打仗中,任何违反军令的行为,都可能给整支军队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军法比普通法令严得多,任何一条的违反,都可以治死罪,这就是基于对后果的认识所定下的军法原则。若我们对后果不清楚,就会认为个别不遵守制度的人不会有多大影响,进而放纵他,其实,这正是许多组织衰亡的原因。
严管宦官的明太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穷的家庭,前半生经历坎坷,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深知百姓的疾苦。因此当元末农民起义的机缘将他推上帝位之后,他决心革除前朝弊政,做一代明君圣主。
朱元璋即位后,对导致元朝灭亡的种种原因非常注意,尤其是宦官干预朝政的问题。洪武二年,在制定内侍官制时,朱元璋曾对吏部官员说:“自古以来,宦官最易于擅权,对此应该引以为戒。最好制定严苛的法律限制他们。也不要给他们建立功劳的机会,这类人一有功劳,就非常容易要骄横起来。”
为了给宦官以警示,朱元璋在宫门口立了一块铁牌,上面刻着一条法令:“内臣不得预政事,预者斩。”就是说宦官绝不允许参与政事,有参与者一律格杀勿论。为限制宦官结党营私,他还明令朝廷各司与宦官不准有文字往来。
朱元璋身边有一个老太监,侍奉了他多年。有一次闲时聊,他无意中提到了一名朝廷大臣。朱元璋马上勃然大怒,毫不留情地把他逐出宫门。另一个叫杜安道的太监,几十年间一直贴身侍奉朱元璋。朱元璋与近臣密谋大事时,他也一样侍立左右,朱元璋的机密他可以说无所不知。然而,他守口如瓶,从来吐露半分。与大臣碰面时,他从不开口说话,只一揖而退。朱元璋十分赏识他,不过也从来给过他任何殊荣。后来杜安道年老出宫,朱元璋只赐给他一个光禄寺卿的官衔。
智慧金言
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的例证不在少数,很多朝代因此灭亡。其实追根溯源,宦官专权还是由皇帝本人造成的。皇帝对朝臣不信任,才会转而依赖宦官——皇帝的内臣、自家人。当然,朱元璋对宦官的警惕是完全必要的。宦官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宦官一旦得到权力,就会肆无忌惮,所以不能不引起重视。朱元璋在不能彻底消除宦官的历史条件下,用法律、遗训的形式,尽量去限制宦官接触权力,在当时确实断绝了宦官成祸的通道。这对指导我们在组织中防治害群之马,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东芝的再造之父——土光敏夫
受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的影响,1963年至1965年间东芝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尤其是1965年,上半年的税后利润还有33亿日元,可到下半年就骤降至10亿日元。
东芝公司为此采取了很多应急措施,但是都不见成效。在严峻的形式下,东芝株式会社的社长石阪泰三着急万分,经过软磨硬泡,他终于请到了他的老朋友六十九岁的土光敏夫出山相助。
土光敏夫过去是日本最大的造船和机械制造企业石川岛播磨公司的董事长,在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就职后,马上开始了深入的调查。他很快发现,经济萧条只是诱因,高成本运作才使得东芝公司面对市场环境的恶化毫无招架之力。而这一切的深层原因,是东芝长期形成的散漫、奢侈的官僚主义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