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诸葛亮兵法》学生活
17835800000023

第23章 《将苑》(5)

赵云为了解救刘备的妻儿和曹军殊死决斗的同时,刘备已经逃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左等右等,不见赵云前来与他会合,心里很是焦急。这时,又有人报告说赵云奔向曹营,投靠曹操去了。但刘备并不相信,他坚定地说:“赵云不会弃我而走的。”果然,赵云不久便抱着刘禅赶来了,刘备见到赵云,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猛地把幼小的刘禅扔到地上,生气地说:“由于你,我差点损失一员大将。”从刘备的表现来看,赵云不愧是个人人敬畏的神勇将军。

若说这次救刘禅,赵云更多地表现出了他的胆识。那么,第二次救刘禅,赵云则充分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和忠心耿耿。

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叫孙尚香,是吴国当权者孙权的妹妹。赤壁之战后,孙权看到蜀国的战斗力,对蜀国不敢轻举妄动了,思量再三,他决定假借思念外甥之名,请求刘备同意让孙尚香带着刘禅回娘家,事实上是想软禁刘禅,威胁刘备投降。刘备也不多想就欣然同意了。孙夫人十高兴地带着刘禅启程之后,刘备的谋士诸葛亮才得知这一情况,他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派赵云追赶孙夫人,从她手中截下刘禅。

在长坂坡时,赵云于百万大军中救出刘禅,形势何其艰险,但当时面对的是曹军,只需凭借胆识和武功。但这一次,赵云面对的是主公的夫人——孙尚香,在那个封建传统的社会,有哪个部下敢冒犯主公夫人呢?更何况孙尚香性情刚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是要判死罪的。这些赵云心里都清楚,不过,凭借对刘备的忠心和清醒的头脑,赵云什么也没说就出发了。

路上,赵云在心里盘算着:孙夫人固执蛮横,如果好言相劝,她是不会同意交出刘禅的,所以只有硬取才是上策。于是,他追上孙夫人一行时,不卑不亢地说了句:“夫人得罪了!”便将刘禅抢了过来。孙夫人想从赵云手中夺去刘禅,无奈不是他的对手,这时,赵云又说:“夫人,主公为了统一霸业奔波了大半生,仅有刘禅这么个亲生儿子。此次去孙权那里,定是凶多吉少,如果夫人舍不得刘禅,还请早去早回……”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孙夫人一时无话可说,就这样,赵云第二次救回了刘禅。

智慧金言

有能力的将领会令人心生佩服,既有能力又有修养的将领更会让人从心底里敬畏和爱戴。因此,我们每个人在提高能力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对自身素养和道德的培养。否则,即便你能力超群,但可如果道德败坏、无恶不作,也不会有公司愿意聘用你,更不会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

十二、出师

原文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①贤能而任之,斋三日,人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②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③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④,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⑤,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注释

①简:同“拣”,选拔。

②钺:斧钺,象征权力。由君王授予将领,使之握有生杀大权。

③独见:独断独行。

④凶门:北出门也。古代将军出阵时,从北门出发,并以丧礼处之,以示必死的决心。故后称北门谓之“凶门”。

⑤毂:车轮子。

译文

古时候在国家危难之秋,国君就选拔有品德才干的人担任将领,来保家卫国。并于出师之前,举行受命仪式。君王在斋戒3日后,进入大庙祝祷,其面南而立,将领则面向北方,太师把象征权力的斧钺献于君主。君主将钺柄授予将领,说:“从现在起,军队就由将军全权指挥了。”并训诫将领:“作战时,看到敌人薄弱就加紧进攻,看到敌人强大就全身撤退。不要由于位高权重而看轻他人,也不要独断独行而违背大家的意愿,更不要自恃战功而失去忠诚信义。士卒没有安顿下来、没有饱食,自己不可先行休息、进食,要与士卒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这样一来,士卒们必定竭力效忠,敌人一定可以灭亡。”将领接受命令后,就开凿“凶门”,率军出发。君主送行,半跪在地上,推着车轮说:“前进或后退只要符合时机,军中的全部事情不由君主决定,全听凭将领指挥。”经此仪式后,军队在外就不受天文、地理和君王的牵制。因此,才智之士能竭尽其谋,勇猛之士能竭尽其力,这样一来,当然对外能所向无敌,对内能建立功勋,从而扬名立万,福荫子孙后代。

活学活用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不休。有一年,燕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齐国,齐国不敌,连吃败仗。齐国的当权者齐景公十分焦急,他非常想找一名出色的将领带领军队一举扳回败局。

在相国晏婴的推荐下,齐景公决定任命平民出身的田穰苴为大将军,率领大军迎战敌人。田穰苴军事才华出众,又有报国之心,在国家危难的关头,自然愿意挺身而出。可是想到自己出身卑微,骤然升为将军,士兵们肯定不服。于是,田穰苴向齐景公请求说:“我只是一介平民,您一下子把我提拔到将军的位置上,我手下的将士们难免会不服气。他们不信任我,我也就没什么权威可言,又如何能领兵打仗呢?因此,恳请大王派一名值得信赖、在军中又很有权威的人,做我的督军吧!”面对如此合情合理的请求,齐景公欣然答应,立刻派他的心腹重臣庄贾担任督军。田穰苴这下总算松了口气,他和庄贾约定,第二天正午在城门外会合,整点出兵。

次日一大早,田穰苴便来到军营,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定准时间,他还吩咐手下立起测量太阳影子的木表,打开测时的漏斗。然而,眼看日落西山,依然看不到庄贾的影子,直至傍晚时分,庄贾才不慌不忙地踱着步子来到军营。原来,庄贾仗着自己深得齐景公的宠信,一向骄傲自大,根本不把田穰苴放在眼里。再加上亲戚朋友为他饯行,他一高兴就喝多了。

田穰苴见庄贾如此狂妄,便厉声问道:“庄大人因何这么晚才来?”庄贾满不在乎地说:“亲戚朋友给我饯行,多喝了几杯……”说完,他还长长地打了个酒嗝。田穰苴正色道:“身为大将,从接收任命那一刻起就要忘掉家庭和儿女私情。如今大敌压境、百姓恐慌,众多士兵还在战场杀敌,国君也为此寝食难安,你竟还有心思喝酒玩乐?如今全军上下可都在等你一个人啊!”说完,他又转头问管军法的官吏,这种情况应当怎样处置,官吏答道:“应当杀头。”田穰苴二话不说,马上下令把庄贾拉出去斩首示众。此时,庄贾的酒也吓醒了,他慌忙吩咐随从去向齐景公求救,可随从刚离开没多久,庄贾就已呜呼。

过了不久,齐景公派出的使者乘着马车径直冲入军营,手持符节前来救庄贾。田穰苴对使者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按照军法,乘马车在军营中奔跑的人也是要被杀头的,但此人是国君派来的使者,不能杀头,于是,田穰苴便杀了使者的随从,并砍断车子的左车辕,杀了左边拉车的马匹,以做效尤。自此,田穰苴威震三军,将士们对他俯首帖耳,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指挥。

田穰苴不负众望,仅用几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国土,胜利而归。而齐景公也早就领会到田穰苴怒斩庄贾的良苦用心,不仅没有怪罪于他,还提升他为大司马。

智慧金言

行军打仗,对战局最了解的是在最前方亲自督战的将领,而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君主。因此,将领是最有决策权和发言权的,也更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日常工作中,我们或许不像一些人那样位高权重,但却是某一项目的负责人,遇到这种情况,你同样需要拥有绝对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十三、择材

原文

夫师之行①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②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日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③,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④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注释

①行:指军队编制。

②搴:拔取、夺取。

③强弩:古时作战的利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箭的弓,威力无比。

④摧锋:指摧垮敌人的锐气。

译文

编制军队时,必须依兵士的才能来分编。喜欢单打独斗、乐于作战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为“报国部队”;身手矫健、勇冠全军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为“突阵部队”;健步如飞、行动敏捷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前锋部队”;善于骑射、发箭命中率高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争锋部队”;箭不虚发、百发百中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射击部队”;善于发射强弩,能远射且每射必中的兵士编为一队,取名“摧锋部队”。如此之编制,将使6种优秀士卒得以各展所长。

活学活用

唐太宗李世民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由于开国不久,百废待兴,可唐太宗却让这个在战乱中建立起来的国家,发展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并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可否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管理好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不过,知人善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一个当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唐朝,和他善于用人、精通人才搭配是密切相关的。

当时,整个唐朝朝廷的框架都在建设和调整之中,许多规章法典需要重新修订,于是,唐太宗李世民便亲自与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共同商讨定国安邦的策略。在商讨过程中,李世民了解到:房玄龄才思敏捷、见解独到,能提出许多精辟的想法和具体实施的办法;可一到决断时,就不知该怎样把自己的意见归纳整理出来,更不知道该颁布哪一条。而杜如晦虽然没有房玄龄的才识,但对于别人的意见,他能很快地领悟,并能做出缜密的分析和准确的决断。即使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意见,一经他的审视,很快就能变成一项决策,呈交到唐太宗面前。在了解了两人的长处和缺点后,唐太宗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让房玄龄大胆谋略,让杜如晦决断分析,两人各展其才、互补长短,很快便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规章法典,两人和谐的搭配也被后人传为美谈,誉为“房谋杜断”。

在房玄龄、杜如晦身上,人们看到了唐太宗用人的高明。实际上,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臣子,都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他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怎样加以运用。例如,唐太宗知道李靖既有文韬又有武略,领兵打仗时战无不胜,入朝为相时也能共商国是,便封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主要掌管国家的军令、政令、刑法等,这些工作恰好能发挥李靖的长处。另外,唐太宗还任用忧国如家、忠言直谏的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指正皇上的言行,向皇上提意见。魏征在与唐太宗合作的十七年间,向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以这三面镜子约束自己,以免犯错误。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啊!”由此也可窥见唐太宗善用、重视人才的一面。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当着几位忠臣的面说:“长孙无忌擅长决断、反应敏捷,却儒雅有余、勇猛不足,因此只适合在朝中担任文官;高士廉公正无私、不结朋党、临危不惧,因此让他做吏部尚书,负责官吏的选拔和考核;杨师道性格温和、忠贞不贰且洁身自好,唯一的缺点是性格懦弱,不擅长处理突发状况,因此不妨让他做侍中,天天陪伴在朕的身边;岑文本的文章写得不错,为人忠厚老实,可做事没有主见,就让他在中书省任职吧;马周具有远见卓识,且性格直爽、敢于进言,因此让他做宰相……”唐太宗的一番分析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公正中肯,也正因如此,他总能发掘臣子的长处,并充分加以利用。正如他所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

智慧金言

清代著名学者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身为现代管理者,只有了解了每位下属的长处和短处,并知其长中之短、短中之长,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一些管理者总希望员工全面发展,可最终却什么也没抓好。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才切忌求全责备。培养“专才”远比培养“全才”轻松得多,只要合理搭配、扬长避短,专才甚至可以发挥比全才更大的威力!

十四、智用

原文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①;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②;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注释

①逆时:违背时机。

②逆天:与天理不合。

译文

为将的原则,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依据时机和依靠众人的力量来取得胜利。当有利的自然条件出现,可无合适的时机,而人为地去行动时,这就为违背时机。时机出现了,但有利的自然条件没有出现,而人为地去行动,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有利的自然条件出现,而且时机产生,但人却不愿意作战,这就称作违背军心。智者不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违背时机,更不违背全军将士的意愿。

活学活用

春秋时期,晋国的当权者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追杀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勿忙逃出晋国,在外逃难了十多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逃到楚国。楚国的当权者楚成王早就听说重耳才华横溢、将来必成大器,便把重耳接到宫中盛情款待。在宴席上,两人相谈甚欢。席间,楚成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重耳:“若有一天你回晋国当了国君,该怎样报答我呢?”重耳思索了片刻说:“若有幸当上晋国的国君,我愿与楚国和平相处,如果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退避三舍(一舍等于十五千米),以报答楚王今日的恩情。”

四年之后,果然重耳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励精图治,把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国力也越来越强盛。当时,整个中国呈现出群雄四起、诸侯争霸的局面,为了实现天下统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前632年,晋国和楚国交战了。面对楚国强大的军队,晋文公竟下令三军后退九十里,在城濮安营扎寨。这下,晋国的士兵忍不住抱怨道:“仗还没打,为何我们先退缩了呢?虽然楚国军队十分强大,可我们也英勇无敌啊。为了保卫国家,请求国公让我们拼死作战!”晋文公解释道:“当初我曾受过楚王的恩惠,并许下诺言:如果日后两军相遇,我愿意退避三舍。因此,即便这一仗打败了,我也要信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