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而言,没有比戒备更重要的事了。这方面若稍有闪失,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导致军队覆没、将领被杀,形势刻不容缓,怎能不让人害怕!因此在灾祸困难到来时,君臣应勤于谋划政事,选贤任用。如果敌人来了而不知道畏惧,这就好像燕子在帷幕上筑巢,鱼在锅中游,灭亡在即!《左传》上说:“事先没有准备好,就不能率军作战。”又说:“准备好一切来应付意料不到的事情,此乃古代开明的政治措施。”又说:“黄蜂蝎子尚有毒,更何况是国家呢?”没有戒备,即使军队众多也无法依靠。所以说,做好万全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因此全军的行动,不能没有戒备啊!
活学活用
大家知道世界上防空洞最多的国家是谁吗?说出来有点出人意外,防空洞最多的国家不是实力强大的美国,也不是注重军事建设的日本,而是国土面积仅四万余平方千米的瑞士!
尽管瑞士国小民寡,可国力昌盛、经济发达,不过,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瑞士的繁荣并不是建立在扩张的基础上,而是依赖其强大的防御系统。据悉,瑞士的民防建设投入巨大,几乎已经达到了他们实际所需的90%~95%,且设备齐全、系统严密。素有“和平之国”的瑞士自17世纪就宣称自己是中立国,历年来极少有战争发生,既然如此,为何它要如此大费周章地进行国防建设呢?“我们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一厢情愿的中立,和平和中立需要强大的国防、民防来保驾护航。只有全民皆兵,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外敌才不会随意入侵。”一个普通的瑞士人如是说。确实,凭借这种差不多是天衣无缝的国防建设,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的铁蹄随意践踏整个欧洲的时候,瑞士仍能够免于战火的侵袭和破坏。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瑞士。从地缘关系和人种上来看,瑞士是与德国最为接近的国家,在瑞士有许多德国后裔,还有众多拥有德国国籍的居民,从这个角度考虑,德国应该不会首先向瑞士发起进攻。但瑞士人民并不这么认为,早在法国宣布和德国作战的四十一个小时之前,瑞士已经在国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成为欧洲最先动员起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国家。
随后,瑞士快速地成立了联邦政治警察部队,制止一切企图从内部颠覆国家的行为。与此同时,瑞士政府还拨款在莱茵河的国境线上建设防御要塞,延长服兵役的训练时间,组建起一支拥有五十万名士兵的军队。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资源缺乏、经济完全依靠贸易和旅游支撑的小国,只要强敌入侵,封锁了边境线,他们不仅会失去了保持中立的资本,更会面临亡国的危险。
然而,瑞士全民仍然表现出强大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坚定决心,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随时决定和德国决一死战。或许是因为瑞士强大防御力和战斗力,纳粹德国觉得攻下瑞士得不偿失,最终放弃了对瑞士作战的计划。就这样,在大多数欧洲国家都饱受其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成了极少数的免受战争侵袭的人间天堂。尽管也有人称,在这场生灵涂炭的世界大战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通过向希特勒妥协和充当“纳粹保险箱”以换取和平。不过不容置疑,瑞士完备的国防建设绝对是令德国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即便在当今的和平年代,瑞士对民防、国防的建设也毫不松懈。在瑞士,基本上每家都有防空洞,当遇到战争时,瑞士能将90%的公民快速转入防空洞中避难。相比之下,瑞典能达到85%,而美国仅能达到57%。在建设防空洞的同时,瑞士对民防队伍和民防训练也有严格的规定。凡不服兵役,或已退役的二十岁至六十岁的男性公民,都有在民防队伍服务的义务,且年年都要参加大规模的民防演习。瑞士本身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拥有如此训练有素的国防队伍和接迈完美的国防措施,这使得它在众多的战争中一直能处于中立国的位置!
智慧金言
不管是国家、军队还是个人,都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弱小的群体和个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当我们处于过于弱小而不能竞争的环境中时,所要做的就是防守,完全的防守。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来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且尽量避免和强大对手进行正面交锋。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防守中一定要重视全面性,决不能在对手面前露出半点破绽。
十八、习练
原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①。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②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③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④,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注释
①百不当一:一百个未经训练的士兵,抵挡不了一个经过训练的兵员。意谓无法作战。
②善人:有贤德的人。
③即戎:上战场。
④典刑:各种法律规章。
译文
军队各不经训练,就无法作战;如能严加训练,则一人可抵百人。因此孔子说:“不经训练就让人们出战,等于让他们去送命。”又说:“有贤德的人教育民众仅需七年的时间,就能让百姓上战场了。”因此在出征之前,必须先以礼义忠信教导他们,以刑法赏罚训诫他们,使其明理守法之后,再实行训练。令他们演练阵势、跪坐站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集合。如此由一人训练10人,10人训练百人,百人训练千人,千人再训练万人,进而训练全军。训练得法之后,就能够获得战胜。
活学活用
朱可夫是二战中著名的传奇元帅,他曾出色地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是苏联人民公认的英雄。今天,当我们仔细来看这位一代名将的丰功伟绩时,感触最深的不是他怎样在战场上气定神闲地指挥战斗,而是他在平日生活中怎样教育士兵,使之成为训练有素的猛将。
作为统帅,朱可夫并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是一直觉得,军官必须将士兵当作自己的亲人,只有这样,士兵们才会真正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军官。与此同时,军官还要对士兵负责,这就要求军官在平日习练中一定要对士兵严格要求。如果有士兵不服从,就必须要训得他们听话!
一次,某坦克连接受完严格的训练已经接近凌晨了,士兵们都累得疲惫不堪,也不得倒头便睡。但按照朱可夫的规定,士兵们必须要好清洗干净坦克才能将其开进车场。连长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去清洗坦克呢?于是,他们大致除去坦克上的泥土,就开进了车场。车场的值日兵见状,马上加以制止。可值日兵耐不住连长的死缠烂打,又眼见士兵们的确太疲惫了,只好同意了连长的请求,并叮嘱连长第二天一大早一定要把坦克清洗干净。
坦克连的连长和值日兵原以为此事做得人不知鬼不觉,可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朱可夫便来到了车场。原来,他知道这个坦克连迟迟没有回来,担心得一直睡不好觉,便来车场巡视一圈。哪知道这一巡视就发现了问题:尽管坦克连回来了,可来清洗坦克。于是,他把值日兵叫来,向他问个究竟。面对朱可夫凌厉的目光,值日兵只好原原本本地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朱可夫随后教育他说:“乐于助人是好事,但是,你这次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纵容他们无视军纪。士兵们的辛苦我自然很清楚,可与真正作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相比,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若连这点苦都受不了,怎么抵抗将来战争中的严峻考验呢?因此,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将受到军纪的处罚!”
这件事在全军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所有再也不敢无视军纪的存在了,行为也比以前规范了很多。不过,真正让士兵们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这种严格的训练的,还是由于下面这件事。
这天,朱可夫例行检查军队的军容风貌,当他检查到某坦克团时,发现该团所有官兵的皮鞋都擦得锃亮,仅有一名士兵的皮鞋很脏。于是,他严厉地问值日军官:“这是怎么搞得?”值日军官见朱可夫的目光落在那个士兵的脏皮鞋上,便训斥那个士兵:“你怎么回事?连皮鞋都擦不干净!”没想到,朱可夫立刻把目光转向值日军官:“我问的是你,而不是他!我现在需要听你对此事的解释。”值日军官从没见朱可夫如这么严肃,吓得说不出话来,场面非常尴尬。这时,朱可夫缓和了些语气说:“这件事的关键问题并非皮鞋没擦干净,而是你对这件事不关心了。这位士兵兴许忘记擦皮鞋了,但作为值日军官,你应当在出勤前提醒他们做好每一件事。更为糟糕的是,见到这种情况,全团竟没有一个人帮他擦皮鞋。”
说到这里,朱可夫搬来凳子,又找来擦鞋的工具。士兵们端端正正地站立着,心里却暗自揣测:莫非……果然,朱可夫叫士兵把右脚踩在凳子上,认认真真地给士兵擦起皮鞋来。擦完右脚后,他将擦鞋工具递给士兵:“左脚你自己擦,擦完之后和团长一起到我办公室来。”朱可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士兵们上了一堂终身受益的课。
智慧金言
士兵们只有平时经过千锤百炼,在战场上杀敌时才不会轻易被打倒,这一千年古训同样适用在现代人身上。所谓“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那些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并非运气比其他人好,而是懂得平日的累积,时时在为成功做着准备工作,这样一来,当机遇来临时,他们才会从害不迫,才能更好地抓住机会并加以利用。
十九、军蠹
原文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①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②;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③;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④上;侵竭府库,擅给⑤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⑥,有之必败也。
注释
①烽火:古时在京城或边境设有高台,遇敌人来袭,就举火示警。
②师徒:军队的行程。
③妄陈祸福:根据占卜结果妄言吉凶祸福。
④陵:侵犯、欺负之意。
⑤擅给:自作主张给予。
⑥蠹:害虫,在此指祸害。
译文
在军队的作战行动中,因不能严密刺探敌情,而导致烽火报警信号混乱;违反军令、延误到达指定位置的时间,不能掌握作战时机,阻乱了军队的行程;军队散漫,前后失控,进退不符合金鼓号令;在上位者不体恤部属,横征暴敛没有限度;谋求私利、一心为己,对部属的饥寒漠不关心;妖言惑众,依占卜结果妄言吉凶祸福;无故喧哗吵嚷,惊扰迷惑官兵心神;勇悍而不听指挥,专横又侵犯上级;侵吞官府仓库钱财,擅自将财物给予他人。以上这9种,是军中的祸害,有此必败。
活学活用
提到墨索里尼,大家马上会联想到专制魔王、法西斯头目等可怕的名号。确实,墨索里尼从1922年10月上台执政,成为意大利第二十七任首相之后,便正式确立了自己的独裁统治。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对内实行残酷统治,对外进行疯狂扩张,还紧追希特勒加入轴心国,妄想把全世界玩弄于股掌之间。可就是这么一个不可一世、时常自诩为“西泽大帝”的野心家,竟是个平庸无能的将军!他所带领的军队,基本上每次都是气势汹汹地发起进攻,垂头丧气地败兵而归。这又是为什么呢?
尽管墨索里尼始终不愿承认自己的无能,并把数次失败都归结于“意大利人的软弱”。但是,剥去墨索里尼华丽的外衣,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个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能而又不听取劝诫的庸才。他在领兵打仗时,常常以最高统帅的身份指东道西,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别外,他又不具备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常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在这种“庸将”的带领下,士兵们时常被搞得摸不清头脑,犯错误自然在所难免。可是这时候,墨索里尼不但没有体恤部下,反而对其进行苛刻的惩罚,这直接导致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把这样的军队带到战场上,不失败才怪!
墨索里尼自从上台执政后,就把对外扩张作为其施政的核心,然而,无论是攻打弱小的埃塞俄比亚,还是对法国发起闪电战,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军都打得非常吃力,损失惨重!就连和他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的希特勒都很瞧不起他。正因如此,意大利在法西斯轴心国中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墨索里尼动用八万余人的兵力、一百多辆坦克、六百多门火炮和近四百架飞机,向贫穷的希腊发起了猛烈进攻。从他动用的强大装备和兵力来看,墨索里尼这次可以说是全力以赴、他本人对此次进攻也信心百倍,志在必得。
但墨索里尼进攻希腊的计划却遭到了意大利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的反对,他们忧虑地劝告墨索里尼:“希腊东、南、西三面临海,海岸线曲折绵长,国内多半是岛屿,易守难攻。再加上现在已经是秋季,进行山岳作战更加困难。万一进攻不能一举获胜,战期就要延长,到时候将对意大利大大不利。”为了制止墨索里尼的这一行动,陆军总参谋长甚至还用辞职来要挟。但墨索里尼不但没有认真思考参谋长的建议,反而气得怒不可遏:“到时候我会亲自去希腊,瞧瞧那些惧怕希腊人的士兵是如何丢我军的脸的。”就这样,墨索里尼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意见,冒然发动了这场丢脸的战争。
生产墨索里尼意料的是,面对意大利强大的攻势,希腊政府只集结了十五个师。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勇猛的士兵,他们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打得意军创慌而逃。原本以为不堪一击的希腊军队居然如此彪悍,墨索里尼马上乱了阵脚,他临时换掉指挥,并增派十四个装备精良的师,对希腊发起了新一轮的猛烈进攻,但最终还是惨败而归。此时,墨索里尼并不从自身查找原因,而是将失败归罪于总参谋部,还临时换掉了总参谋长,可这样仍无济于事,到头来,意军的王牌军队全部被歼灭,损失惨重。
打了败仗的墨索里尼急忙,向希特勒请求支持。希特勒耐心地给墨索里尼上了一堂课,传授给他不少实用的战略战术。自以为得到真传的墨索里尼回到意大利后,临时组建了一支五十万人的增援部队,妄想再次攻打希腊,挽回之前作战失败的面子。再次出乎,怎么也没有想到墨索里尼,人数、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意大利军,再次败给了“不堪一击”的希腊军队。从此以为,墨索里尼再也无力反抗,只好乖乖地跟着希特勒从属作战了。
智慧金言
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将领出色的指挥、士兵默契的配合、得天独厚的地形、精准无误的战机……这就像我们常常讲到的团队合作,不管一个人多么优秀,终究敌不过一个合作密切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要知道,可能就是你无意间的一个小疏忽,也许就会致使整个团队的失败!
二十、腹心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