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屈希勒尔派第22师机降到鹿特丹和莱顿之间,将伞兵空降至鹿特丹和多尔德雷赫特地域,发动了夺取“荷兰要塞”的战役。德军第22师一着陆,就与要塞的荷军守军开战,驻守格雷伯防线的荷军也赶来参战,使德军伤亡较大。与此同时,德军伞兵的进攻十分顺利,多次击退荷军的反攻。德军伞兵还向多尔德雷赫特以南一带推进,并在穆尔代克大桥附近与第22师会师,占领了这座重要的桥梁。后来,德军多次击退企图炸毁该桥的荷军,直到德军第9装甲师赶来。 5月13日,“荷兰要塞”被屈希勒尔指挥的部队占领。
第18集团军开战仅5天的时间,就征服了荷兰,占领了鹿特丹。5月14日,屈希勒尔接受了荷军的投降。
5月18日,第18集团军占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5月27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4日,第18集团军占领了敦刻尔克。6月11日,第18集团军奉命向巴黎方向运动。屈希勒尔太幸运了,第18集团军跨过塞纳河后,于6月14日晨,趾高气扬地进驻巴黎城。他指挥部队进入凯旋门时,感到那是他一辈子最值得炫耀的一天。
随后,第18集团军渡过卢瓦尔河,扑向大西洋海岸。6月25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屈希勒尔晋升上将,率领第18集团军移防东普鲁士。
德军侵入苏联后,屈希勒尔率领第18集团军开进苏联,隶属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夏季,作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统帅的屈希勒尔必须扼守住沃尔霍夫防线,因为该防线保障着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翼侧。当时,德军还未清除突入沃尔霍夫河西岸的苏军部队,双方仍在那里激战。同时,苏军仍然进攻着杰米扬斯克-热勒夫的德军,苏军一直没给突围的德军以喘息的机会。
那里的德军勉强保持着与北方集团军群主力的联系,这种联系在苏军的战略合围威胁下十分不稳定,德军随时有被重新围困的可能。
屈希勒尔组织了多次成功的战斗,才使杰米扬斯克-热勒夫的德军处境暂时有所改善。 6月30日,希特勒高度赞扬了屈希勒尔的指挥才能,并晋升他为元帅。
同一天,在列宁格勒以南地区,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部队从西方、沃尔霍夫方面军从东方分别向德军发动了强大的进攻。苏军收复了施利谢尔堡,并建立了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
在伊尔门湖东南的杰米扬斯克,苏军也发动了强大的进攻。8月,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德军艰难地抵抗着苏军。
屈希勒尔并不惊慌,他指挥杰米扬斯克的德军各师坚守阵地,并命令外围德军加强对苏军的攻击,以减轻合围圈内的德军压力,同时出动航空兵给予支援。在他的指挥下,守在杰米扬斯克-热勒夫的德军抵挡住苏军一次次的攻势。
另外,在沃尔霍夫以西地区,屈希勒尔指挥那里的德军进攻对面的苏军。经过持久的夏季战斗,德军对列宁格勒苏军形成的合围圈缩小,对苏军造成较大打击。苏军弗拉索夫将军被俘,他用苏联战俘组建了庞大的“弗拉索夫军队”。这支叛军不仅进攻苏军,而且在德占区疯狂地攻击苏军游击队。
在海战方面,1942年1月,双方争夺的焦点集中在戈格兰诸岛。这些岛屿对双方非常有用。如果德军占领了这些岛屿,就能够使德军在戈格兰岛-小丘捷尔斯岛一带的反潜设施发挥作用。如果苏军占领了这些岛屿,就能保证波罗的海舰艇,特别是潜艇部队在戈格兰水域自由活动。
1942年1月2日,波罗的海舰队派海军陆战队偷袭并收复了戈格兰岛与大丘捷尔斯岛。这两个岛是芬兰湾西部的重要岛屿,德芬军队立即组织兵力争夺。3月27日,芬军夺回戈格兰岛。
波罗的海舰队负责列宁格勒的海上防卫,它的航空兵、舰艇炮兵和海岸炮兵,以及海军陆战队参加了列宁格勒的各次防御战和进攻战,有力地掩护了芬兰湾和拉多加湖的运输线。
1942年4月,负责城市防空的是列宁格勒防空集团军、拉多加湖防空地域、沃尔霍夫防空地域,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空兵和高射炮兵。
另外,苏联游击队在列宁格勒州、诺夫哥罗德州和普斯科夫州到处破坏,偷袭德军的设施和补给线。
4月3日,德芬联军1500多人进攻大丘捷尔斯岛,岛上的苏军只有100人。4天后,德芬联军夺回大丘捷尔斯岛。
4月4-27日,为消灭停泊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舰队,德军第1航空军出动飞机595架次,即“冰上突击”战役。空袭中,苏军“十月革命”号战列舰与3艘巡洋舰受伤。苏军击落德机53架。
由于在冰上突击战役中德军无法把苏军舰艇消灭,因此改为封锁,把苏军舰艇,特别是苏军潜艇封锁在芬兰湾东部。
5月初,德军海军在纳尔根岛-波卡拉半岛附近海域布设水雷阵。在东边,德军布设了苏尔萨里岛水雷阵,同时组建了由水面舰艇、飞机和潜艇组成的搜索群。
当时,波罗的海舰队拥有50多艘潜艇,大部分部署在列宁格勒。该舰队决定在芬兰湾西部、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发动破交战,攻击德军的舰船。
苏军潜艇进入作战海区很困难,为此,波罗的海舰队把进入波罗的海的航线分成3段:列宁格勒-喀琅施塔得段,那里的主要威胁是水雷,因此苏军潜艇采用水面航行通过;喀琅施塔得-莫什内岛段,苏军潜艇在护航舰的护卫下,一边扫雷一边在水面航行;通过莫什内岛后,将进入德军反潜兵力积极活动海域,各潜艇独自通过。
德芬两军在芬兰湾东部布设了10726枚水雷,水雷间隔为22-150米,使苏军潜艇通过水雷阵触雷率达到0.25-0.6。
为了打破水雷封锁,苏军决定在德军封锁线上打开一个缺口,最后选定了索麦尔斯岛。该岛是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军前进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德芬军监视苏军舰艇在东戈格兰海域活动的观察哨。
1942年7月8-10日,苏军登陆部队向索麦尔斯岛发动了进攻,被芬军击退。为了防止苏军再次进攻该岛,芬军立即在该岛的东面和南面布设了水雷阵。
苏军的登陆行动失败主要是计划与组织漏洞太大:波罗的海舰队大型舰只竟无法对付岸防火力。海上作战不同于陆战,苏联海军无法像陆军那样发动人海战术。苏军的登陆舰队无法胜任太多任务,尽管他们英勇作战,但素质较差,无法改变由于组织漏洞以及指挥失利所造成的不利局面。
从6-11月,波罗的海舰队潜艇击沉了敌船60艘(15万吨)。在潜艇部队出战的同时,波罗的海舰队抢修了受伤的舰艇。该舰队修复了作战舰艇120艘、各类艇船300艘。
在春秋两季,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空兵出动428架次飞机空袭了敌军基地,出动337架次飞机空袭了敌军舰船。然而,与潜艇部队相比,波罗的海的舰队航空兵在海上的破交战战绩低得可怜。
1896年10月22日,费多连科出生在察列博里索沃镇。费多连科曾在顿巴斯矿场和斯拉维扬斯克城盐厂当过苦力,此后还当过水手。1915年,他应征加入海军。1917年,他参加了苏联共产党。
l917年二月革命后,费多连科当选扫雷舰舰上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时,他担任水兵支队长,参加过组建敖德萨赤卫队和敖德萨苏维埃政府的工作。1918年,他参加了红军。
1924年,费多连科毕业于高级炮兵指挥学校。1927年,他毕业于进修班。1930年,费多连科毕业于列宁政治学院一长制指挥员党务和政治训练班。1934年,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苏联内战时期,费多连科参加过苏军与干涉军和白卫军的作战,历任集团军司令部政委、装甲列车车长。
国内战争结束后,费多连科历任装甲列车车长、装甲列车营营长和团长。1934年,他升任莫斯科军区坦克团团长。1935年5月,费多连科升任机械化旅旅长。1937年,他出任基辅军区汽车装甲坦克兵主任。
1940-1942年,费多连科出任苏军汽车装甲坦克部部长。1942年12月,他出任国家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德国侵苏期间,费多连科经常深入部队,指挥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对敌作战。他以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身份,参与指挥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等很多战役。
1946年4月,费多连科出任陆军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司令。1947年3月26日,费多连科在莫斯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