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17885900000031

第31章 近代史(3)

8月底,沙皇军队(近3万人)包围阿斯特拉罕。舍卢佳克谈判时受骗被扣,沙皇许诺宽恕起义军民,因而阿斯特拉罕在11月27日不战而降。政府在他们投降后并未兑现承诺,1672年夏,开始刑讯和屠杀起义军民。拉辛农民起义失败了。

1667年~1671年的农民战争在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同17至18世纪历次农民战争一样,在反对俄国农奴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俄土之间进行过多少次战争?

俄土战争是指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战争前前后后持续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1次。俄国七胜四败,沉重打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权威,动摇了其在欧亚大陆的统治。

俄土两国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是俄国意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13世纪被蒙古人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土战争的起因主要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并不断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国依靠反对奥斯曼帝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第一次俄土战争发生在1676~1681年,是由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最终土耳其大获全胜。1681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年)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斗争的继续。随后,俄土之间又进行了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1711年)、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1739年)、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年)、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年)、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年)、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1856年)和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传统上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

通过11次俄土战争,俄国疆域的南部边界伸展到黑海,西部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东部边界越过高加索山脉,变得空前广阔。但由于常年战争,俄国经济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谁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

彼得一世(1672~1725年),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于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彼得大帝,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

1672年6月9日,彼得生于莫斯科。在彼得还不到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退位,彼得才掌握了实权。

彼得大帝掌权时,沙俄还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国家。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也是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1698年,彼得大帝从西欧归来,引进国外新式武器和战略技术,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经济上,他大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允许企业主买进整村的农奴到工厂做工,批准外国人在俄国开办工厂。同时他还派遣年轻人到西欧去学习。政治上,他进行了历史上着名的彼得大帝改革,以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权统治为目的,加强工作效率。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在他的统治下,城镇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的队伍也不断壮大。

俄国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俄国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1712年,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热心俄罗斯国家的福祉,也为俄罗斯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在位期间积极兴办工场,开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因此,他被誉为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的奠基之作是由谁创作的?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着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着作,是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奠基之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出生在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特庄园。1726年,他卖出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他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着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4年,孟德斯鸠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论法的精神》发表,这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着作,同时也是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着作。

他的社会政治思想,尤其是他的法制思想、三权分立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谢林、黑格尔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孟德斯鸠擅长理性分析,以严谨着称,因而其学说成了后来西方统治者的镜子。

他主张三权分立,强调法的精神和法治,在实行上孟德斯鸠的设想显然更具有制度保障。他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而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他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

孟德斯鸠宣传启蒙思想,为激发法国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做出了卓越贡献。

谁被誉为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

伏尔泰(1694~1778年),在文学、哲学和政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被公认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亦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

1726至1729年,伏尔泰避居英国。他潜心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1734年回国后发表了《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一书,公开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成就,抨击法国的专制政体。1746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说,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同时,他还指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哲学方面,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但他又认为神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他鄙视人民大众的劳动,认为他们只能干粗活,不能思考。

伏尔泰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他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和平等。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伏尔泰支持卢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伏尔泰在18世纪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值得后人为之称颂。

阿散蒂战争是在哪一年爆发的?

阿散蒂是指17世纪末~19世纪末非洲加纳中南部的阿坎人王国。阿散蒂原为登基拉邦的藩属,17世纪末与近邻各部落组成联邦,建都库马西。1805年,两名叛变的阿辛邦酋长逃往芳蒂邦避难。芳蒂邦依仗英国的庇护,拒绝阿散蒂的引渡要求,导致第一次阿散蒂战争的爆发。

联邦最高的阿曼汗(酋长)是阿散蒂国王,他是整个联邦的政治和精神领袖,却只拥有库马西地区的土地和产权。各邦的阿曼汗参加阿散蒂联邦酋长议事会,是平等的一员,阿散蒂王无权处置他们的土地和财产。但他们要宣誓效忠,交纳贡赋,遵守贸易规章,战时要提供一支部队参战。阿散蒂联邦这种松散的联合方式被英国所利用,英国挑拨阿坎人各邦同阿散蒂国王之间的矛盾,推行分而治之的殖民扩张政策。

1805年,第一次阿散蒂战争爆发。1806年5月,阿散蒂军在阿波拉镇击败英军支持的芳蒂军主力,英国人被迫交出了逃亡的阿辛酋长,承认整个芳蒂地区属阿散蒂联邦。

1809年,阿散蒂军队撤离,芳蒂邦宣布自立,同时派兵攻打阿克拉和埃尔米纳要塞。1811年和1814年,阿散蒂王两次出兵平息沿海各邦的战乱。1816年,芳蒂地区正式并入阿散蒂联邦。

1824年,英国总督麦卡锡借口一名英国警察被杀,向阿散蒂发动侵略战争。英军在邦萨索战役中大败,麦卡锡负伤自杀。1826年,阿散蒂军在卡塔曼索战役中战败。

1844年,英国和黄金海岸沿海地区部落酋长签订保护条约,阿散蒂联邦失去它在沿海的大部分成员。1863年因英国拒不交还阿散蒂逃犯,战事再起。

1872年,英国同阿散蒂联邦又爆发战争。1874年3月14日双方签订了福梅纳条约,阿散蒂被迫割地赔款。

1896年,英军再度占领库马西,阿散蒂联邦的普列姆佩一世等被流放塞舌尔群岛。

1900年,英国总督无理要求阿散蒂人交出作为民族意志和国王权威象征的金凳子,阿散蒂人民发动武装起义,但以失败告终。1902年1月1日,英国宣布阿散蒂为直辖殖民地。

18世纪中叶领导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是谁?

1737年,扎希尔·欧麦尔(1695~1775年)袭父位成为萨法德区酋长。18世纪中叶,扎希尔·欧麦尔成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

扎希尔·欧麦尔自幼跟随其父左右,襄助政务,过着戎马生活。1705年,他自任阿克酋长兼教长。38岁时扎希尔·欧麦尔继承父位。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权力日趋瓦解,代表奥斯曼政权的帕夏(总督)和帝国驻军、地方派系之间矛盾重重,各自为政。独据一隅的扎希尔·欧麦尔决心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扎希尔·欧麦尔乘俄土战争之机,求助于俄国,希望能够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8世纪中叶扎希尔·欧麦尔领导巴勒斯坦、黎巴嫩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斗争,他一面秣马厉兵、积聚力量;另一方面和什叶派人尽释前嫌、携手合作。然后,出兵征讨、扩张势力。1742年,扎希尔·欧麦尔占领了太巴列、拿撒勒等地,声威大振。1750年,他毅然宣布不再受谢哈卜家族酋长的管辖。他在阿克定都,所辖地区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扎希尔·欧麦尔宣告独立后,励精图治,在整军经武、加强团结、巩固防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大马士革总督之子达尔维希在黎巴嫩山区征募了2万5千名士兵,并围攻扎希尔·欧麦尔。1771年10月2日,两军在赛伊达城郊激战,扎希尔·欧麦尔告捷。

1774年,俄、土签订《楚库克·凯那尔吉和约》后,奥斯曼帝国趁俄国海军撤离黎巴嫩海域之机出兵讨伐。

1774年,扎希尔·欧麦尔与俄国等国家订立的反奥斯曼共同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奥斯曼军出重金收买扎希尔·欧麦尔的部下,扎希尔·欧麦尔的卫队长接受了敌人的贿赂开城投降,扎希尔·欧麦尔被杀,他所建立的独立国家从此陨灭。

尽管扎希尔·欧麦尔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斗争失败了,但他在独立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奋不顾身的精神,使他成为了巴勒斯坦、黎巴嫩地区“独立运动的先驱”。

带领瑞典称霸波罗的海的皇帝是谁?

查理十二世(1682~1718年)于1697年即位,时年15岁,成为发萨王朝的第10代国王。欧洲三十年战争后,查理十二世统治时期的瑞典称霸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

查理十二世即位后成为了瑞典军队统帅,拥有在欧洲北部首屈一指的武装力量,计海军战列舰42艘,陆军15万人。而当时与瑞典对抗的北方同盟,总共只有军队8.5万人,计俄国4万、波兰萨克森2.5万、丹麦2万,除丹麦外,俄波都没有海军。查理十二世18岁时率军出征,屡获大胜。

1700年5月,查理十二世率军进攻丹麦,8月即打败对手,迫使丹麦退出战争。

11月,查理十二世率军8000人回援纳尔瓦要塞,击败俄国3万余人的围攻部队,一举震惊欧洲。1701年开始查理十二世在波兰萨克森境内屡获胜利,1706年,歼灭了波萨军队,迫使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放弃波兰王位,转而同瑞典结盟。

1707年秋,查理十二世在西线战事结束后,立即将5万余人(一说10万人)集结在波兰东部,准备东征俄国。沙皇彼得一世采取坚壁清野政策,避免不利决战。瑞军进攻受挫,被迫改变直奔莫斯科的计划。1709年春末,查理十二世率军3万余人围攻俄国要塞波尔塔瓦。波尔塔瓦的守军不过4200余人,但查理十二世打了3个多月仍未能攻陷这座城。6月27日,彼得一世率军4.2万人(有火炮72门)实施反攻。

查理十二世在决战前夕亲自策马侦察,不幸受了重伤,致使瑞军几乎全军覆没。

1711年7月,俄国在进攻土耳其的战争中战败,与土签订停战协定,归还了亚速海并允许查理十二世过境回国。查理十二世因此得以返回瑞典。

查理十二世回国后大力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1713~1714年,俄军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查理十二世于1718年率军进攻挪威,同年12月战死,最终使瑞典丧失了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