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中国地理读这本就够了
17886400000012

第12章 东北地区(1)

辽宁省

辽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

之意,其省会城市为沈阳市。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地带,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其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辽宁省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千米,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千米,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其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千米,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千米。

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温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遗存下来的遗址有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哪里被称为中国的“钢都”

鞍山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是中国第一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中国“钢都”的美誉,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鞍山位于辽东半岛的中部,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它是中国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是由于鞍山市区南部的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的。根据考古发现,早在2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鞍山设置为郡县,进入了汉代土法冶铁的时代,随后辽金时代进入了冶铁的繁盛时期。在1917年的时候建设了第一座高炉。

鞍山境内现在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5种之多。储量最丰富的分别有铁、菱镁矿、滑石、玉石、石灰石、花岗岩、硼等。铁矿资源位居全国之首。菱镁矿也位居全国之首,占世界储量的1/4,且质地、品位都是最好的。海城和岫岩的滑石白度纯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储量玉石最多的岫岩,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玉石产地。石灰石的储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花岗岩的储量超200亿吨。还有黑色花岗岩,制成板材后,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被誉为“石材之王”。

鞍山的矿藏很多,除了这些还有金属矿、铅锌矿、铜矿、镍钴矿、金矿、黄铁矿、非金属矿等等。

鞍山这座城市,虽然建置的比较晚,但它的历史实在是太久远了,在这里曾产生过许多绚丽多彩的文化。在鞍山千山区发现的战国晚期的青铜戈、铜镞等,进一步证明了,冶练技术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很先进了。这也证明在很早的时候,鞍钢就挤入了人类文明的行列,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鞍山同时也是中国优秀的着名城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着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和最重要的祖国钢铁之都等五大美称。

鸭绿江因何而得名

鸭绿江是位于中国辽宁省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一条界江,关于它得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鸭绿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隋唐时期浿水为大同江),其江水清澈见底,对于它名字的来历现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是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它是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合而为一,才称它为“鸭绿江”。

鸭绿江原为中国内河,位于吉林省、辽宁省东部,其起源地在吉林省长白山南麓,沿途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辽宁丹东的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它总长为795千米,流域面积6.4万多平方千米。沿岸有临江、集安等旅游城市,以及丹东、新义州等工业城市。

鸭绿江流域多属山区,河流流过的大部分河谷很深,与峡谷相似,两岸山峦叠起,海拔高600~1200米。上游几乎全在峡谷中,河道比降大,中游一带的降水与径流是我国北方最多的地区,水量丰富。其江道上下落差较大,源头与河口落差达到2440米。由于在丛山之中且离海洋不远,因此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约在870毫米,降雨集中在6~9月,全年6月中旬进入夏汛,8月份为全年最大月流量期,夏季水量约为全年水量的60%。秋季水量渐减,10月份进入枯水期。历年12月初至4月中为江面冰封期,不能通航。

鸭绿江沿江为湿润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这里充足的雨水使针叶树和落叶树生长茂盛。两岸的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兽类有野猪、狼、虎、豹、熊和狐狸,鸟类有雷鸟、雉鸡等,河中鲤鱼和鳗鱼甚多。沿江耕地面积约8.9万公顷(22万亩),水稻是中下游的主要作物,在中、上游山区则可种植玉蜀黍、小米、大豆、大麦和甘薯等。

鸭绿江江水蜿蜒曲折,两岸青峰耸立,风光旖旎,还拥有鸭绿江国境旅游区和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着名风景区。

鸭绿江口最着名的岛屿是什么

丹东大鹿岛是鸭绿江口最着名的岛屿,同时也是我国海岸线北端的第一大岛,面积有6平方千米,距大孤山的码头有9海里,如同一只马蹄,北高南低。岛上的气候非常宜人,树木森森,是个非常诱人的岛屿。

丹东大鹿岛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大孤山,南面19海里的大鹿岛上,东面与獐岛唇齿相依。远望孤岛高耸,兀亢海面,犹如一只梅花鹿卧于黄海之中。与韩国、朝鲜毗邻,好像一颗明珠被镶嵌在黄海之滨。

在大鹿岛南面海域,是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的古场。着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至今还沉睡在附近的海底,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访古追今,让人慨叹。如今岛上那高耸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塑像,无时不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而东山头英式的灯塔、丹麦的别墅,又增添了大鹿岛的异域风韵。所以,大鹿岛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鹿岛四面环海,盛产海鲜和各种鱼类等上百个品种之多,而且是以鲜活着称,是美食家所赞不绝口的。岛上海风轻飘,云雾缭绕。美丽的月亮湾、双珠滩,浪缓沙柔,成为了中国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浴场。同时也是浅滩拾贝,傍晚垂钓,大海冲浪,晨观日出,夜伴听涛的最理想去处。

丹东大鹿岛四面环海,东海域与大东港、丹东鸭绿江相融汇,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鹿岛历来为辽东半岛海上据扼要塞。

丹东大鹿岛那秀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鲜美的海产品,让位于鸭绿江口的它成为了旅游业的开发资源,现在已经成为了海上旅游的圣地。

历史上的奉天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上的奉天是现在的沈阳。在1625年的时候,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了沈阳,并在沈阳城内修建皇宫。1634年时,清太宗皇太极将沈阳改名为盛京。1644年时,清朝迁都北京之后,沈阳被称之为陪都。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立奉天府,沈阳又名为奉天。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建成区面积第三大的城市,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是中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了14200个,现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3533家之多。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还以振兴东北大环境为背景,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提出了“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口号,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的同时,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和拓展。

现在沈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沈阳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与此同时,沈阳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连续两年进入了全国百强城市的前十名,并跻身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行列。

亚洲最长的天然充水溶洞在什么地方

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亚洲最长,乃至世界第一长的天然充水溶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千米的太子河畔,是四至五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本溪水洞分为水、旱两洞。水洞全长5800米,有九曲银河之称。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飞瀑之美,会使你不得不留下赞美。洞内的空气通畅,水流终年不竭。而旱洞全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各有洞天,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物象,不需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还有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留连忘返。

洞外盘缘山腰的古式回廊,别具风韵的人工湖和水榭亭台,使水洞内外景观相得益彰。

其实远在5亿7千万年前,本溪水洞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个时期气候温暖,大量的笋石类、腕足类、腹足类和梯虫类动物繁殖衍生,各家族群体都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自身的更新换代,它们的躯壳由于水动力的淘洗和磨浊的下沉,便沉积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碳酸盐。本溪水洞的石灰岩就是在这个时期经过岩化作用发育而成。后来,又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这里便缓慢地台升为陆地。石灰岩在地质运动中受到外力作用不断地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日积月累,经过亿万年时间,便逐渐发育成今天的水洞。这种溶蚀的作用,一直到现在都还在继续进行中。可以想象,再经过几百万年之后,本溪水洞的奇特景观,将更为绚丽雄伟。

本溪水洞可以泛舟畅游,欣赏水洞的千奇百怪,和那天然的美丽景观。然后,你就会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沈阳的故宫是哪个朝代的皇宫

沈阳故宫是清初的皇宫。原名为盛京宫阙,后来称之为奉天行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旧城中心。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修建的宫殿。清世祖福临就是在此即位称帝的。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7年(清崇德元年)。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政权移都北京以后,成为陪都宫殿。从1671年(康熙十年)到1892年(道光九年)间,清朝皇帝11次东巡祭祖谒陵驻跸于此,并为此所扩建。

沈阳故宫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为东路、中路、西路3个部分。大政殿为东路主体建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25年营建的重要的宫殿。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间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崇政殿是故宫的正殿,始建于后金天聪时期。前后出廊,单檐硬山顶,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

西路为乾隆四十七年至四十八年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笔架天桥”在哪里

笔架天桥在笔架山风景区内,位于我国的东北辽宁省西部,面对着渤海,毗邻于锦州港,坐落在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笔架山总面积达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4.7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占3.28平方千米。风景区中以“天桥”作为主要的景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区域,有岛上游览、海上观光、岸边娱乐、沙滩海浴和度假修养。这里山水秀丽,环境优美,物产资源非常的丰富,生活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也是相当的便利。景区内自然景点非常密集,有马鞍桥、一线天、神龟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梦兰湾等;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如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万佛堂、龙王庙、三清阁等地方。

从海岸到笔架山岛有一条长1620米,高出海滩的砂石路,人曰“天桥”,天桥平坦径直,把海岸和山岛连在一起,似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神奇绝妙,堪称“天下一绝”。

这里也是道教的胜地。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如同笔架,故而得名。等到潮退了以后,山与海岸之间便现出一条三十余米宽、二千米长的“天桥”,车马可以在上面通过,所以称之为“天桥山”。山上的悬崖峭壁奇秀,自然风光迷人,自下而上建有山门、真人观、吕祖亭、太阳殿、雷公祠、电母祠、五母宫、方丈院、三清阁等众多道教的庙宇及点缀品。其中以主峰之上的三清阁最为精美,阁共六层,通高26.2米,是花岩石仿木结构建筑的,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独具风格,里面供奉着汉白玉石雕道教造像三十七尊,各高2米左右,雕工精美,神态各异,登临阁顶,举目四眺,海天一色,风景绝佳。

笔架山风景区近年来加大了建设的力度,先后进行了广场的扩建,海滨公园、道路改造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做了大范围的宣传,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

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是集游购、娱乐、吃住行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档次、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着名的汉魏壁画墓群在哪里

着名的汉魏时期的壁画墓群,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两岸的棒台子、北园、三道壕、小青堆子、东台子、南台子等处。它是汉魏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

汉魏壁画墓始建于1700年前的汉末三国时期,当时因为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而公孙氏割据下的辽东郡则相对稳定,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发展得比较快,丧葬之风盛行。公孙氏的子孙在此统治五十余年,所以才会留下了如此大量的壁画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