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
南郭子綦靠着小桌子坐着,呼吸缓慢,离神去智,好像精神脱离了肉体。
他的弟弟颜成子游陪他在跟前,问道:“怎么回事呀?诚然形体可以像枯木,心灵难道也可以像死灰吗?”
子綦说:“如今我已摒弃了偏执的我,你知道吗?你也许听说过人籁,但未听过地籁,也许听说过地籁,却未听说过天籁吧!”
子游说:“请问何为三籁?”
子綦说:“竹箫吹出的谓之人籁,风吹万种窍孔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谓之地籁和天籁。”
“枯木死灰”一词即源于上面这段话,但并没几个人懂他的意思。下面我先来解“枯木死灰”,再来说“三籁”。
“枯木”指干枯的树木,“死灰”指熄灭的火灰。“枯木”与“死灰”两个词单看没什么,连起来看就有意思极了。
人的一生就是从枯木到死灰的过程。
准确地说,人的一生要经过三个阶段:荣木、枯木、死灰。
所谓“荣木”,指茂盛的树木,比喻人活得好的时候。但这时你真的活得好吗?枯荣之间,吾心何之?
陶渊明有首《荣木》诗,专门言此: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陶渊明这首诗大意是:繁茂的树木啊,结根于此。早上盛开美丽的花朵,晚上就已经掉下来了。人生就像寄居枝头的花,转瞬就到了憔悴的时候。静下来想想这一切多么无情,我的心中多么惆怅。
诗人只知道哭穷途,哲人比较好些,知道理性思考问题,但也不管用,只有勇于做事的英雄才可抵抗人生的空虚。
没有不枯的木。
今日的繁华,就是昨日的衰败。
人生到了枯木时期,有人整天喊郁闷,他知道好日子已永远过去,永远不再来。他不甘,但他无法,在命运面前只能束手就擒。
难道我们真的只能束手就擒吗?
被黑白两道追杀的通辑犯求生的最好方式是自首。一进牢房,他就安心了。
同样地,人生到了枯木时期,惟一可以自救的方式就是先行死亡。
这,就是庄子说“枯木死灰”的真正用意。
所谓先行死亡,就是自动进入死灰期。
心如死灰,人奈我何!!
好了,这些话不能多说,也没到完全说透的时候。下面我来解庄子“三籁”之说。
三籁指人籁、地籁、天籁。
人们常说“天籁之音”,其实哪有什么天籁之音?真正的天籁之音不是我辈俗人有福气听到的。我们一天到晚听到的无非是人籁。如能听到地籁,就很有档次了。至于天籁,只有在梦里。
“籁”,本指箫音。箫的声音是气流从竹孔中挤压出来的,因此它天然含有一种幽怨之情。
南箫幽远,北箫清亮,其实都一样,北京有句土话,说吹箫能“招鬼”,指的就是说箫的声音太幽,好像引人到了地狱。
小杜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处的“玉人”,分明就是小杜意淫中的女鬼。明月虽然朗朗,二十四桥却早已不存在,唐朝的小杜要去找南朝的二十四桥,岂非做梦?他还说让玉人教他吹箫,真是不可救药的意淫。如果今人读了小杜这首诗去扬州寻梦,那就更痴了。
庄子以箫音比喻人籁。人籁即人的声音,人的声音都是压抑出来的,尖尖的,低低的,幽幽的,像鬼叫。从早到晚,你听不到一句人话,几乎全是鬼叫。比如: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声声催魂,让你买票。比如:菜市场屠夫高声叫卖猪肉,何异刽子手刑场得意。又比如:你正午觉,冷不妨被什么学校的喇叭吵醒,细听是在进行美德教育……人籁当然让人烦透,地籁要好一些。
你走到荒郊野外去,听听风吹杨树叶“沙沙”地响,这声俗称“鬼拍手”,到底比人拍手好听些。你不妨索性坐在杨树下。对,要坐舒服,不要怕脏。你听你听,风吹杨树响,“沙沙”,“苏苏”,继而“呼呼”、“呜呜”,大风来了。你听到九万里高空上气流滚滚。你闭目瞑想,听见风吹翼响的声音。那是大鹏鸟带着一股水气从北溟飞起。它振翼轻飞,无声无息中飞向心中遐想的天地,却很快迷失在遥远的旅行里。
你想到神奇的大鹏鸟也终将无所依托,不由得情绪低落,为之不快。你睁开眼,站起来,看远山。
太阳轰隆远逝。
大地喧闹不休,不肯宁静。
于是你明白所谓“地籁”也不过如此,你从此彻底抛弃了一切人籁与地籁,走上漫漫的寻找天籁之途。
【原文精华】
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几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冷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故事解读】
这个故事庄子讲:人要听天籁,才会苏醒心灵。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指的就是庄子说的“人籁”。人籁郁闷,地籁无常,惟有天籁之音,是心灵的解放。要想听到天籁之音,非得敬天畏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