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17979200000018

第18章 让孩子学会学习,提高学习(2)

一个钟点的作业量,磨磨蹭蹭拖了半天还没完成,而且草率马虎,不求质量。数学题做好不验算,错误率高,老师在本子上打了一个个红的“×”,还说是自己粗心,考试时把“3”写成了“5”,把负数看成正数,说他不懂他还不服气,说他懂的,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这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时要投入,要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完成作业,高高兴兴地玩。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要么大发雷霆,要么为孩子辩解,“我的孩子不是不懂,是太粗心了啊!”仿佛粗心不是缺点,是值得谅解的。其实,粗心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读书时会影响孩子的成绩,长大了会影响工作的质量,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家长要予以重视,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缜密细致的好习惯,做作业不浮躁,静下心来再做。

读书、写字也是如此,要有良好的习惯。读书要用心去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切忌“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看上去哇啦哇啦在读,但收效甚微。有个预备班的学生,读书时三心二意,背书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而是混过去算数,默写是大出洋相,把苏轼的“只缘身在此山中”默写成了“只缘生在此山中”;把杜牧的“白云深处有人家”默写成了“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就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这样的读书只能是事倍功半。写字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许多孩子小学毕业了,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使人赏心悦目。但有的孩子写得很不端正,写不像样,结构松散,字体歪斜,大大小小排列不齐,有些还缺胳膊少腿,真是惨不忍睹。数学也是一样,阿拉伯字写不好,“5”写得像“3”,“6”写得像“0”。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也要有规有矩,该“竖弯钩”的不能写成“竖弯”。如“览”字下面是个“见”字,不能写成“贝”字;“国”字外面的方框要有棱有角。字写得差,究其原因是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学生进入小学课程多了,作业也多了,字写不好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

延伸阅读

注意小事

有句外国谚言说:“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的确,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不仅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富有节奏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激发起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有助于身体健康成长和良好性格的形成。许多有关学习的小事,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学习时姿势的正确与否对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写字、看书、听讲等方面的一些不良姿势,诸如写字时眼睛离纸面过近或把头枕在桌子上:边玩边看书或躺在床上看书;听讲时抓耳挠腮、左顾右盼等,一旦形成习惯,则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影响身体发育。至于爱惜书籍及纸、笔等文具用品,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把书籍和各种文具归拢好,把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东西放在书包里等“琐碎之事”,也要做得有条有理。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大脑的重要功能,是用来储存知识和能力的;记忆力,是智力的基础,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进行智力活动。一个人记忆力强,会为他的智力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储备”;反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家长应该先了解有关记忆力的一些基础知识。

记忆是信息的摄入、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说,记忆包含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基本过程。

识记分为识和记两个方面。先识后记,识中有记。所谓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材料,有条理地保存在大脑之中。再认,是指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认识他。重现,是指在大脑中重新出现对识记材料的印象。

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我们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时,当然要注意这些环节。

记忆,按其目的性和采取的方法,可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所谓有意记忆,就是具有自觉目的,通过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所进行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记忆都是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按其记忆方法不同,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或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时的强记,主要方法靠反复复习。

意义记忆是在首先理解材料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记忆,其方法是在理解材料含义和掌握逻辑关系基础上反复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二者都需要。而对于小学一年级孩子,由于他们的生理发展条件的制约,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引导孩子意义记忆。而所谓无意记忆,就是没有自觉目的,没有进行意志努力,没有采取一定方法的记忆。这类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在学习过程中较少。

人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据科学家研究,一个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一个人的一生能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这种能力,再好的计算机也比不过。一个孩子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只是使用大脑仓库的极小一部分。

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据史书记载,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小时候记忆能力不强,念书时,背诵的作业总不能顺利完成。老师检查时,他往往丢三落四。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之后,加强训练,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背诵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记忆力较强的人,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创造了条件。

究竟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呢?

1.教孩子要有明确的记忆目标。

记忆具有意识性、指向性。要想记住什么东西,目的必须十分明确。在学习中,要记忆一个单词、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篇诗文,都要先给自己定个目的,以“必须记住”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不能记不记两可,记得住记不住没关系。无所谓的态度、应付差事的态度是不利于记忆的。

2.提高孩子记忆的自信心。

有的孩子记忆之前,先有畏难情绪,担心记不住,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就在心理上产生了抵御记忆力的因素,造成精神不集中,总是记不住。人和人的脑力有差别,但并不大。同样的条件下,充满自信的人记忆快、记得多。

因此,必须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精神集中,头脑敏锐,记忆就快。经过一段时间,形成良性循环。

3.教育孩子注意理解、及时复习。

理解了的东西,容易记住。除了必须死记的材料,如地名、人名、年代等之外,凡有具体含义的材料都应先理解再记忆。记忆之后要及时反复复习,最大限度减少遗忘。

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最初忘得快,随时间推移而减慢。

因此,在记忆之后的前几天里反复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4.指导孩子注意用脑的艺术。

脑子越用越灵,但必须讲究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不开“早车”、“夜车”,保证睡眠。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课,可以采取交替学习的方法。特别要养成讲求效率的好习惯。

5.用单侧体操增强记忆力。

人的左右脑功能不一样,记忆需要左右脑协调配合。

现在孩子的学习,使用左脑比较多,右脑用得比较少,为了提高右脑的活力,可以做单侧体操,有意识增加左手、左腿、左脚的运动机会,刺激右脑,使之得到锻炼。

目前,在图书市场上有一些专门讲记忆问题的书,列出许多具体的记忆方法。家长可以带孩子买一两本,读一读,多学些好的记忆方法。而且应该鼓励孩子总结经验,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家长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时参考使用:

1.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年幼的孩子。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对此产生厌恶情绪,因为孩子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他可以百听不厌。当然,你在重复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变化,比如,边讲故事边做手势,或者边讲故事边向孩子提问题,甚至可以让孩子接着讲或背,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2.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智力超常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联想特别丰富。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联想引起的:牛顿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由开水冲壶盖发明蒸汽机。最简单的联想,就是“1”等于筷子,“2”等于鸭子等。这样,既可加强孩子的联想,也易于记忆,减少枯燥感。

3.直观形象记忆法。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直观表象性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孩子记忆。实验证明,直观形象记忆法是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孩子模仿电视广告或卡通片人物的语言,而且惟妙惟肖。

这个方法可与玩具游戏结合。

4.归类记忆法。

如果把记忆比喻为知识的仓库,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有人曾用归类法来教育孩子识字,效果很好。这是利用了汉字的特点,用基本词来带形声字,如井、阱;青、清、情、晴、精,这样一串字,孩子容易记。

5.歌诀记忆法。

一般有节奏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的机械记忆,让他们从小背一些儿歌、诗歌(要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智力大有好处。另外,还可以把某些知识用孩子喜爱的歌谣方式传授,效果也会很好。

6.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

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耳、眼、口、手)来参与记忆活动,能提高记忆的效果。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一组试验;用一种方法让三组被试者记忆10张画:第一组只告诉他画了些什么;第二组给试者看画了些什么;第三组给被试者看了这些画并告诉他们画中画了些什么。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测试被试者的记忆结果,保留记忆的效果程度依次是第三组、第二组、第一组。说明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率。

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方面,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这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训练,相信孩子的记忆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延伸阅读,

记忆也要讲卫生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思维器官,一天内大脑中流过的血液达人体血量的四倍,比其他器官要多得多,特别是在大脑工作时更需要大量的血液。

我们知道,血液的功用除了输送养料外,就是向体内输送氧气,如果大脑缺氧就会造成头晕,严重影响思维和记忆。因此,人们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在空气清新、氧气充足的地方生活。

一般情况下,与大脑争夺血液最强的竞争者就是胃。

胃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需要血液。因此,我们尽可能不要暴饮暴食,并且在饱餐后不要马上去思索和记忆。

睡眠对记忆力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有较强的记忆力,需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力的好坏,与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忧虑、焦躁、自卑感、孤独感等都会使记忆力大幅下降。

因此,在识记材料时应保持心平气和,才能有个好记性。

体育锻炼对增强人的记忆力是有利的。体育运动不但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疾病,而且也使大脑得以休息,脑功能得到改善。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个性尽管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孩子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

有的孩子两三岁时,就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小鸟会飞?”等等。家长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能直接回答的就直接回答,不能直接解答的就查资料然后再解答,解答问题时力求通俗、明确。诺贝尔奖获得者利奥彼德·鲁齐卡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可是幼小的鲁齐卡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常瞪着大眼睛问父母:“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从哪里来?”……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使他的父母解答不了,但他的父母并不为此感到难堪,也不因此阻止儿子发问,而是怀着喜悦的心情鼓励儿子:“好好学习吧!相信你将来会弄懂的!”

正是这样的鼓励,使鲁齐卡不断奋进,最终登上了科学的巅峰。

当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他提出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家长解答不了,就可以和他一起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老师。建议家长给孩子购置《少儿爱问的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大词典》等书籍,有不明白的问题孩子就自己去查阅解决。

对他提出的新见解,家长要充分给予肯定,千方百计地保护他的好奇心。有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小鸡特别喜欢,问:“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鸡妈妈是怎样养孩子的?”父母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专门孵了两窝小鸡,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观察鸡蛋的变化以及小鸡的生长,他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好奇心强的孩子,也常常是好动的孩子。好奇心强的孩子常常把买来的玩具拆开,重新组装。外出旅游时,不让进去的地方他偏要去,有时难免给家长招来麻烦,有时甚至会“闯祸”。比如一个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他从书本上看到陶是用泥巴烧成的,竟把泥巴捏成一定形状用打火机烧,直到把手烧出许多泡也未烧成。此时,孩子的母亲告诉他,精美的陶器是在高温条件下烧制而成的,一般的火焰温度达不到。为此,母亲还专门带他去制陶的作坊参观,让他了解制陶的有关原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鲜好奇的东西,做父母的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冲破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对孩子的发问一时答不上来,可以通过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不可动手打孩子。

家教案例:

好奇心与求知欲

陈景润不仅是数学奇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像普通的父母一样,陈景润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陈由伟。

陈景润对独生儿子的培养方法是:民主对待儿子。家庭民主,父子民主,母子民主,使孩子能自由成长,使他的思维方法更具有个性。陈景润认为,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陈景润希望儿子将来也当科学家。他每当看书看累了时,就到客厅陪儿子玩一会儿。屋里的玩具不少,可是没有一件是完好无损的。陈由伟天生聪明,看到新玩具,便好奇地把它一一拆开看个明白。“汽车”、“飞机”、“坦克”、“青蛙”、“小鸡”等等,没有一个能幸免于难的。

为此,母亲有时拉下脸来批评他,父亲总是乐呵呵地站在儿子一边替儿子求情说:“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陈景润回忆自己童年时,边做饭边看书,常常把饭烧煳了,但是父母也并没有责骂他,对于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应该肯定和支持。妻子冷静想一想,觉得丈夫说得挺有道理,就不再去责怪孩子了。陈由伟4岁时就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尤其喜欢玩电子玩具,陈景润称之为“朦胧的物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