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将来的生活才会有充满快乐、幸福,才是成功的,而快乐与幸福的方法之一就是劳动。经常从事一些适宜的劳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辛勤的劳动是成功的阶梯,勤劳的习惯是成功的动力。那些形成了工作习惯的人总是闲不住,懒惰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于情势所迫,他们不得不终止自己早已习惯了的工作,他们也会立即去从事其它工作。那些勤劳的人们总是很快就会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寻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青年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要有勤的习惯来付出你的辛劳汗水,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耕耘的快乐。
成功金言:
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这种人完全是一个对社会无用之人。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有效
并不是由于决心才正确、应该由于习惯而正确。不仅能做正确的事,而且养成不是正确的事就做不了的习惯。——华兹华斯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在实际的商业行为和个人工作中,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都是效率和正确做事。
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太多急迫的、重要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但我们却分身无术,如果不能在做每一件事前确认哪些事是我现在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明天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不做或交给别人去做的?哪些事情是紧迫的?哪些事情是应该花一生的时间去做的?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让自己得到一刻的安宁,陷入疲于应付的深渊。
很多人都知道管理学有个“80/20原理”——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素,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素。
这个原理最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烈度·帕累托提出的。它的原意是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素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素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素即能控制全局。
一个保险公司在偶然情况下针对其客户交易额的大小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总营业额之中几乎有90%源自总客户中不足10%的大客户。这个发现促使该公司对大小客户一视同仁的营业政策实施巨大的改变——集中时间服务于少数的大客户。结果,该公司的总营业额及利润即出现增长的趋势。从前每天疲于奔命,却所获不多的业务员们,现在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仅保险公司、银行,几乎大部分的公司或服务机构都设立了类似于大客户服务部这样的机构,针对少数的大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全方位服务。或者为经常光顾的熟客提供打折或赊销的优惠政策,来抓住客户。
“80/20”的原理被推广到很多领域,在我们的实际个人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效率低的人80%的时间用在应付琐碎、无谓的小事上,却只抽出了大约20%的时间去做那些对自己的加薪、升职或提高个人能力的事情上面。
效率高的人士则正好相反,他们会有所选择,懂得如何去拒绝、转交或集中办理一些不对自己前途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把主要精力花在关键问题上。
成功金言:
正确做事不仅意味着选择,更意味着坚持,面对各种外界的诱惑和考验,不为所动,自始至终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
做要事不做急事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要事是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事,比如技能培训、规划、休闲。急事是必须立即处理的事,比如尽管你忙得焦头烂额,但电话响了,你就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去接听。
急事通常都显而易见,推托不得,也可能比较讨好、有趣,却不一定重要。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急所当急。
法国哲学家布莱斯·巴斯卡曾说:“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人们最难懂得的。”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之间,我们也许会很难做出选择。
人生苦短,而有精力、有智慧干事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按照人生的任务和责任,把各类事情按重要性排列,并按轻重缓急开始行动。
日本的造船大王坪内寿夫很懂得“要事”的重要性。他每天上班时,首先列出哪些是要事,哪些是急事。由于每天急待他处理的事务太多,他把一切事务都抛开,只去处理最重要的事情。不需要自己处理的急事,交给自己的助手去办理。这是他的这种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的工作方法,使莱岛集团成为了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集团。他对自己的助手和员工,看似有点“残酷”,他会莫明其妙的让你马上去做一件事。
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即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其实,在个人的生活中,也有着许多不紧急却重要的事等着我们去做。
我们为了太多紧急的事,只好牺牲一时看来不甚紧急的事,例如为了加班,牺牲应有的睡眠。为了业绩,牺牲吃饭时间。为了应酬,不能陪家人散步。为了谋取职位,不能与朋友喝茶。
确实,紧急的事不能不做,奈何人生里紧急的事无穷无尽,我们的一生大半在紧急的应付中度过,到最后整个生活步调都变得很紧急了。
重要的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却被紧急的事挤掉了它应有的空间。生命的空间有限,当全被紧急占满时,就像是一个停满了汽车却没有绿地的城市。当我们静下来思考未来,或回过头对过去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会听到自己的心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让自己无悔一生的事情。如果我们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必须把有助于实现梦想的工作,永远放在每天工作清单的第一位,而不要迷失在那些看似紧急的次要的、琐碎的事情当中。
成功金言:
重要而紧迫的事情,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这种事情有的是实现我们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这些事情都得到合理而高效地解决,我们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随机就势,顺水行船
骑在马背上奔跑,远远快于你走路的速度,懂得利用形势,就如同骑上了一匹骏马。 ——罗忠福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顺水行船就很方便,水流船自行,遇险处变应尽力“顺水行船”,费力不多而效果大。智慧之人不钻死胡同,此路不通,他会随机就势,顺水行船,另谋良策。
十九世纪初期,一个晴朗的夏日,一支强大的英国舰队,突然出现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港。这支舰队的作战企图是为了夺取这个港口,控制地中海的入口处。
指挥这支舰队的是大英帝国国王威廉三世派遣的奥德蒙公爵和乔治·鲁克爵土。这支庞大的舰队临近港口时,由于敌情不明,两个指挥者不敢贸然发动进攻。事实上,当地守军并没有太坚固的防御。如果英国舰队发动突然进攻的话,则可一举拿下港口,夺取制高点,轻而易举地获胜。然而,舰队的二位指挥者都是贵族出身,平时吃喝玩乐在行,而打起仗来却没有多少计谋。
乔治爵士倒还有些主见,说:“国王这次命你我远征,我们应该尽快解决战斗,突然占领港口,这样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舰队的水和食品用完了怎么办?”他主张立即进攻。
而奥德蒙公爵却说:“我看,还是稳一点为好,我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占领这个港口,不是打一仗就走。要是贸然行动,导致全军覆没,国王一定会怪罪你我,割去爵位事小,丢了性命可就不值得了。”
乔治爵土一听他么一说,也觉得负不起责任,问:“你说该怎么办呢?”
“命令水兵乘小船分批登陆,抢占滩头阵地,夺取要塞,逐步占领港口!”奥德蒙公爵主意十分坚定。
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跳上小船,向滩头发起冲锋。开始十分顺利,基本没有遇到抵抗。英军以为当地守军被吓破了胆,不敢抗击了。
实际上,英军的作战企图一开始就被西班牙人识破了,他们火速调集兵力,调整部署。但是,由于当地兵力不足,暂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抵抗。
英军进攻顺利,得意忘形,一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就连教堂也不放在眼里,纵火便烧。这种烧杀抢掠,亵渎神明的行为大大地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抗,老百姓纷纷起来用自制武器对抗英军。英军则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土指挥作战不力,缺乏统一计划,使得英军一遭到抵抗,便乱了阵脚。西班牙守军则借机从容地加强了防卫。
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英军发动多次进攻都没能拿下港口。眼看着食品和淡水快要用完了。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非常沮丧。
“再打下去我们可支撑不住了,还不如收兵回国吧!保存一点兵力也好向国王交差。”乔治爵士建议。
“只有这样了,让各舰清点人员和食品及淡水储备量,计划好每天的消耗,我们起程吧。”奥德蒙公爵最后下了决心。
舰队正准备掉头返航时,两位指挥突然接到一份报告:“一批西班牙运宝船,刚刚停靠在离加的斯港不远的比戈湾。”
一听有运宝之船,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顿时来了精神。公爵说:“感谢万能的上帝,我们发财的机会来了!远洋出征这么长时间,一无所获,若能抢得这批宝物,大家发财不说,回去在国王面前也好说话了。”
爵士接过话来说:“登陆作战我们没有经验,在海上攻击不一定不行。况且,对手是运送宝物的商船,没有什么防卫力量。这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报仇之机会呀!”打败仗的时候,他们埋怨上帝,此时,他们又都开始赞美上帝了。
“目标比戈湾,全速前进!击沉宝船,人人有份!”这回奥德蒙公爵的命令充满了自信心。水兵们在黄金宝物的刺激下,对比戈湾运宝船队进行了疯狂的袭击,将船只全部击沉、烧毁、俘获。同时,劫得一百万英镑。
回到国内,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添油加醋地向威廉三世报告“战况”同时交出了部分抢到的英镑。
威廉高兴之下,不仅没有对二人治罪,反而还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在攻打西班牙的斯港时,意外遇上运宝的船,便“顺风扯旗”地将一船宝物占为己有。
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虽然对港口发动了多次进攻,未能取得战绩,但后来来了一运宝之船,因为船上有宝,士兵们不顾一切,夺取了胜利。奥德蒙公爵和乔治爵士回到国内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受到了嘉奖。这正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成功金言:
每一个成功者都与一定的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紧密联系。纵然,优良的环境易使优秀者脱颖而出,但任何一个社会都有政局动荡的时候,纵现古今,横览世界,动荡坎坷时时有,成败沉浮平常事,凡脱颖而出的往往是能审时度势的人。
此路不通,另辟他径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克柳夫斯基
现实生活中,不管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灵活应变。此此路不通,另辟他径,否则,即使你用尽了力气,恐怕也难达到目的。
自觉、灵活地运用更多的方式,去打开人的心头之锁。
人活在世上,就要讲究灵活。比如,面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面粉很容易散开,但是你继续揉,揉过千遍万遍以后,它就再也不会散开了,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
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团散沙般的面粉,被社会不断的搓揉,最后变成有韧性的面团的过程。蹂躏、折磨、压迫这都是对人的考验,你必须灵活应对,此招不行,赶快换招。
懂得另辟蹊径的人不仅需要极具创意的头脑、灵巧的双手,还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其实,可以改变和创新的的确不少。
切苹果历来都是竖着切,人们从来都如此,谁也不曾想过横着切,而且还会认为横着切是错的。可是一个6岁的孩子却横着把苹果切开了,因为他脑子里没有“横着切是错的”这样的框框。于是人们就看到了苹果的横断面上的那个由果核组成的五角星。
可见,如果不改个切法,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这个五角星,所以这个小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另辟蹊径,别有洞天。
故事中的这位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切法大喊“切错了”,这不正是当今一些被固有的思维定式所束缚的代表吗?他们不知道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因此不能创新、有所进步。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一定要抛弃旧观念,旧做法,大胆创新,另辟新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敢于从新的角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新的结果,才能有所进步。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做事方法经过人们多年的重复,在人们头脑中固定下来,大家墨守成规,不再想着另选一种方法,因而事情永远是老样子。其实这些旧有的方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只不过大家都这么做而已。在这种时候,想要发展进步,这种旧有的观念就成了绊脚石,它会阻碍我们的前进。
举个圆珠笔的例子说吧。圆珠笔刚发明的时候,芯里面装的油较多,往往油还没用完,小圆珠就被磨坏了,弄得使用者满手都是油,很狼狈。于是很多人开始想办法延长圆珠的使用寿命,用过不少特殊材料来制造圆珠,但是珠子仍然在笔芯中的油没用完时就坏掉了。因而很多人认为圆珠笔将被淘汰。就在这时候,有人抛弃了改进圆珠的作法,改换思路,把笔芯变小,让它少装些油,使油在珠子没坏之前就用完了。于是,问题解决了,圆珠笔大行于世。由此可见,在某些时候,旧的思维定式不能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改换想法,另辟路径。
俗话说“别一条道跑到黑”,应该给我们些启发。它虽说通俗,却一样在告诉我们另辟路径,就会别有洞天。
总之,我们如果敢于冲破条条框框,就会成为一个另辟路径的革新者!
成功金言:
改变不是坏事,改变往往会带来新的机会,在变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和经验,能够随时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以便保持主动。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感受变化,不断地去否定自己,不断地采取新的应对策略,才能以变制变。
“万事俱备”不如“先斩后奏”
灵感的每一次闪烁和启示,都让它像气体一样溜掉而毫无踪迹,这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它在无形中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渠道。如此一来,人类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威廉·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