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四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相约考研,因为经济学出来很难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而作为一名有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Y大的社会学,想要成为一名可以发现并解决社会中各种疑难杂症的有志之士(当然,事实上我并不知道社会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是觉得名字很好听,感觉有些高大上)。于是,在充分地准备了两个星期之后走进了考场。
也不知道到底是自己过于冰雪聪明还是运气实在太好,当听到小伙伴们纷纷折戟于沙场的消息之后,我发现自己居然以高于录取线2分的成绩进入了面试环节。面试的那天我还是蛮紧张的,因为我的成绩排在正选的同学中的倒数第一,不过我后面还有5个调剂的同学。一共15个人参加面试,只要8人,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被淘汰的几率是120%。怀着一份释怀的心情我走进了面试的教室。
面试的教室里一共坐着7名老师,有年轻的也有年纪稍大的。阳光照射进教室,有点刺眼,从面试者的角度看过去几乎是看不清面试官的。但是没有拉上窗帘反而不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让来参加面试的人更加放松。一名带着眼镜的面相和蔼的老太太微笑地对我说:“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各位老师好,我叫陆明轩,本科来自H大的经济学专业。我是个很乐观、很开朗的男生,对探索世界也充满了极大地兴趣。”我也不知道最后这句话是为什么要加上去的,后来想了想发现和社会学的面试似乎非常的不搭。
“陆同学,你的本科学的是经济学吧,那为什么突然想转来学社会学呢?”坐在最左边的一位男老师好奇地问我。
“额,可能就像是当年鲁迅弃医从文一样吧,现在的社会其实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希望我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甚至于是解决一些问题,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世界吧!”这么志向高远的话我也不知道我是这么说出来的,但事实上我当时真的是这么想的。或许会有人觉得我是多么的自不量力,但是没有自不量力的人去做一些自不量力的事,世界怎么会变得更好呢?
听我说完这一句话,在场的老师都笑出了声,然后都纷纷对我说着一些鼓励的话,在紧接着就开始问我专业上的问题。虽然本科学的是和社会学毫不相干的经济学,但是期间也选修过一门社会学概论(当然,那个上课的老师每次课都是给我们放一些似乎是值得引人深思的电影,比如说发条橙和猜火车,不过有一次他很意外的给我们放了一部科幻大片,关键那还是3D版本,导致我们其实上面都看不清),而且毕竟也是非常认真地准备了几个星期,所以这几个专业问题对我来说也不是特别的难,尽管回答得磕磕绊绊,但也是无一遗漏。
就这样,在若干个星期之后我就收到了Y大的录取通知,进入了Y大的社会学系,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刚开始我还觉得研究生的生活其实和本科生的没太大的区别,也是每天要上一大堆课(不过其实还是比本科生的少),只是要读更多的书。但后来才发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位老师说过,本科生是通识教育,而研究生则开始专才教育。本科生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而研究生更多的是学生在讲老师在听。由于学生更少,而且演讲和发言的机会比本科的时候多得多,所以也不敢像本科时候那样想逃就逃。不过我还是像以前那样(从小到大都一样),几乎每次上课都会迟到,不是踩着铃声进教室就是晚个几分钟偷偷摸摸地从后门溜进来。
学院有一个微信的公众号,上面专门刊登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的著作、调查或者一些小文章。有一天一篇名叫《站街的故事》的文章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那天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讨论、转载或者阅读。这是一位研三的学姐写的小文章,讲的是她在做关于失足妇女的调查中的一些故事,写得非常的接地气,字里行间也透露出十分扎实的文学功底。
后来我了解到,那位学姐姓张,本科时期学的是文学,后来也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我们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在红丝带之家做志愿者,又慢慢地了解并开始接触一些失足妇女,于是她开始了几乎占据了她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关于失足妇女的调查的研究。自从读了那篇文章的那天起,我似乎找到了我未来的调查和研究的方向——既然失足妇女被研究了,那么我来研究失足男子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