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爸老妈幸福生活宝典
1804800000010

第10章 心理保健:情感调适促和谐(1)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纠正,指导自己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增进生活情趣及防止心身疾病。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昔为春月花,今为秋日草。”随着老年人社会职务、年龄等变化,相应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如退休后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圈子缩小,有些人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或“退休综合征”,总体来看,老年人心理变化主要有几个特点:

1.智力减退

进入老年期后智力逐渐减退,但其程度有很大差异,并且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有的因为本人的自信心不足,自惭形秽,自认为智力减退,而实际上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水平,80岁以后下降得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儿童5岁10个月的智力水平,由于个体的差异,所以也有10%~25%的人并不显示智力减退。

2.焦虑

抑郁随着衰老、精神情感变化日益明显,表现为内心空虚,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常伴有自责。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时常有大难临头的紧张感,或是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心。在经济条件拮据的老年人门诊病人中有48%的具有抑郁情绪,而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发作一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之久,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等,并对往事回忆多有自责感。

3.情绪多变

当脑组织老化或伴有某些脑部疾病时,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时而天真单纯,时而激动万分等。

4.疑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躯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并因顽固、执拗的个性,更易出现疑病症状,常会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诉说。有时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而对照自己的不适感,常为此而心神不宁,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

5.猜疑和嫉妒

一般认为,人进入老年期后,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是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易怀疑自己配偶的行为,常因此而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更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等行为时,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责。

总之,老年人的心理隐患虽然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总的来说都是有害的,因此预防和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对老年人的身心保健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时,心理病患的医治,精神上的愉悦向上,还可以为其他生理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好的辅助作用。

老年人的性格变化

性格是一种很个人化的东西,它可以涵盖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对自己、对生活、对现实社会以及整个现实环境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虽然性格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更多的是受社会环境和生活关系作用的结果。因此,它通过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影响一个人的举止言行、内心活动和思维方式。另外,生活中某些特殊经历和刺激,也可以改变和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性格基本可以分为四类,依次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以及介于其间的中间型;也有人根据性格的倾向而将之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还有人将性格分为A型和B型两种。可见,性格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难以有一个确切的衡量标准,一般说来,老年人的性格和个性既有变化又有稳定,而且稳定多于变化。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性格由于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是会有一定的变化的。比如,有些老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脾气暴躁、易怒;有些老年人说话特别罗唆唠叨;还有些老年人由于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或刺激,其情绪变得消沉抑郁或焦虑。所以,为了保持健康的性格状态,应为老年人提供和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

老年人感觉和知觉的变化

进入老年以后,人的听力逐渐减退,听神经和听觉感受器官发生萎缩变性,并最终形成老年性听力障碍;同时,老年人的眼球晶状体也开始衰老变性,出现视力障碍;另外,老年人的味觉、触觉、位置觉、振动觉等也因神经中的纤维数减少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衰退,所有这些都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了许多不便。

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对客观事物详细观察的整体反应,它以感觉为基础,并以感觉为依托。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觉越详细、越敏锐,对该事物的认识也就越完整。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生理上感觉系统的老化,越来越使他们无法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他们对事物反应迟钝、模糊、分辨不清,并因此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生理功能的退变,最终导致心理上的知觉障碍,但知觉是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也有赖于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所以,老年人完全没有必要一味的悲观失望,完全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来帮助自己克服其感觉和知觉不灵敏所导致的心理障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视、听、嗅、触摸等来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由于年龄的原因,老年人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某一方面的技术知识,老年人可以凭借这些和在生活中所观察到、了解到的东西正常地处理日常生活。

老年人记忆力的变化

人们从眼、耳等感觉器官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后,传入神经,使神经细胞兴奋,反映到大脑中并存贮起来,这就形成了记忆,因此,从根本上说,大脑是记忆的载体。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大脑功能开始衰退,感觉器官不能正常有效地接收信息,同时因大脑皮层的萎缩老化,会影响信息在大脑内的存贮,所以,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退。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老年人,虽已达高龄,记忆力却不见衰退。这种情况也时有所见。

老年人记忆力变化的特征是对“近期记忆”的衰退,即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衰退,亦指老年人对眼前的或近期事物易遗忘。而对很久以前的事情却常常记得很清楚,对于生活当中需理解性记忆的东西记忆力较强,对需要机械记忆的东西则较差。人的全身健康情况、情绪状态及对记忆材料的熟悉程度等都是能够影响记忆的因素。由于老年人的知识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记忆。所以,老年人在记住某些事情时,应注意扬长避短,尽量将需记住的东西纳入自己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事情中去,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多实践、多应用,争取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加强记忆。同时,注意加强身体健康方面的保健,努力保持精神和体质的双重健康,这也对延缓记忆力衰退有很好的辅助功效。

老年人思维的变化

思维是人作为高等动物所具有的一种本能性活动,是人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和概括,用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过程基本是由大脑完成的,而老年人脑功能的衰退,必然会影响这种思维能力,特别在创造性思维方面,较之中青年有明显的后退性。这些后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迟钝

表现为语言停顿,思维滞涩,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出现一定程度的间断性。

2.逻辑障碍

对推理及概念认识不清,思维过程缺乏逻辑性。

3.跳跃思维

话题转变突然,根据条件的不同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的程度也不同,有些高龄的人思维比较清晰,而另外一些老年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所以,老年人的思维障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坏,只要给以合适的治疗和修养以及前期保健仍然是可以健康发展的。

老年人意志的变化

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进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所以,简单地说,它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表现。许多老年人由于体力和精力不足,以及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常常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这种思想的存在必定会造成意志的消沉和精神的空虚,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采取恰当措施,循序渐进,并最终克服困难,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一方面充实了自己生活的内容,可以产生一种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和家庭多做些事情。所以,老年人晚年时期意志的培养,于人于己都是非常有益的。

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的外周神经通常会由于老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使神经传导速度减低。血管内膜的增生可能会引起神经变性,也可能导致血管腔变得狭窄,进而引起供血量不足,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正常活动。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脑力劳动的功能减低。此外,由于触觉、本位觉的敏感性和听觉及视觉的敏锐性减低和向中枢神经传导的信息减少,速度减慢。所以,老年人应该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舒缓的活动和劳动量比较小的工作来做。

进入老年之后,人体器官的各个组织结构和功能都会逐渐出现退行性的改变,这就是衰老,在医学上被称为老化。其中神经系统变化的特征主要是脑组织逐渐萎缩,脑组织的重量和脑细胞数量的减少,脑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和脑血流的减缓,神经细胞中出现较多的老年色素。调查显示,人脑的重量自成熟期的最高重量至高龄期约减少6.7%,脑细胞数量减少10%~17%,某些大脑皮层区域的脑细胞甚至会减少45%,小脑约减少25%。实际上,脑衰老是一个个体的综合反应,脑组织各个部位细胞减少的速度相互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些部位的脑细胞虽未减少,但其结构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了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大脑的血液循环和耗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的血流量由79毫升降为46毫升,耗氧量由3.6毫升降为2.7毫升。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老年人的反射活动普遍比较迟钝,在遇到危险的外界刺激时,往往不能迅速地做出保护性反应,这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

老年人智能的改变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的改变也是有所区别的。神经系统有比较灵敏的反应性和优秀的调节作用,在一部分神经细胞减少的情况下,其剩余的神经细胞的适应机制也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对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行补偿,代谢功能也随之加强,从而仍然能承受较大的负荷。老年人机械记忆的能力下降得很快,但也不是不可以补偿的,这方面可以由逻辑理解能力来替代,进而维持较高水平的智力活动。而且,只要经常注意保持对心、脑和身体的保健,神经系统的老化现象是可以推迟的,智能的改变也是可以延缓或减轻的。这一点从我们身边其实不难发现,比如有很多老年人在过了花甲年龄之后依然四肢灵活、思维清晰、头脑敏锐,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心理老化的21种表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心理专家认为,老年人心理出现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企图了,而且经常感到空虚乏味。

2.对需要付出较多脑力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3.认定自己属于时代的落伍者。

4.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都在和你过不去,而想超然于众人之外。

5.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6.常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往事,全然不顾人家愿不愿意听。

7.当生活稍不如意时,常常会怨天尤人。

8.当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无措。

9.平日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围绕自己为中心进行的。

10.越来越变得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1.常常曲解别人的好心劝告,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

12.唠叨起来没个完,而且没有心思听别人讲话。

13.常找不到自己放置的东西,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14.常常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并感到不安。

15.自感办事效率明显降低了。

16.做某一件事时总是一拖再拖。

17.渐渐对那些没有用途与价值的东西产生兴趣。

18.对生活中的繁杂之事感到厌烦甚至惧怕。

19.常找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20.渐渐变得感情用事,言行中的理智成分越来越少。

21.经常白天也需要较多的睡眠,而且要靠喝浓茶提精神。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呢?有关学者制定了10条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准则。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