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爸老妈幸福生活宝典
1804800000051

第51章 社交生活:晚年生活也精彩(3)

老年人相聚,常会谈起各自的打算和计划,这能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

老年人交友注意事项

1.需要有大度的胸怀

“大度集群朋”,体现了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说的“度”,是指气度,即器量和胸襟。与朋友交往,如果没有宽广的胸襟,自以为是,或者为了一点儿小事就闹别扭,朋友怎能汇集到自己周围呢?刘邦与项羽,论才干,论兵力,刘邦都不及项羽,但刘邦因为自己的大度,在周围聚集起像张良萧何韩信这样一大批俊杰,最后战胜了项羽。无怪乎《汉书》的作者要称赞刘邦“常有大度”了。

2.对友人要“略小节而取其大”

所谓“略小节”,即对朋友身上的某些“缺点”采取谅解态度。

鲁迅说过:“我有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鲁迅说的这个“要点”很重要,这样可使朋友间互取其长,互补其短。朋友之间有矛盾,有不同意见,没什么关系,只要这种矛盾不是根本性的,那么友谊就可以保持下去,并且要努力培育友谊之花。有一句谚语说:“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

3.选择好志同道合的朋友曰

古人认为,“同志曰友”,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上面说到的“略小节而取其大”,这里的“大”就是指“同志”。古今对“同志”两个字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在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点上,还是一致的。在今天看来,交友不只是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且是为了共同的事业。因此,交友的根本应当选择有志向、有抱负、有朝气的人为友,这样就可以做到思想上互相促进,业务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怀。

老朋友间交往的形式

老友间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交往形式。主要的交往形式大致有:

1.定期聚会式

这样可以一下与数名以至数十名老友见面,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互通情况的交往好形式。

2.经常走动式

对健康而熟知的老友,经常走动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有的甚至每日一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不拘礼节。

3.书信电话式

有些朋友身在他乡异域,或者身体较弱走动不便的老年人,可用书信或电话代替面晤向老友倾诉情怀。

4.互送礼品式

节假日向老友送去一些礼品也是一种好的交往方式。礼不在多,而在得当。金石篆刻家刘博琴同张爱萍将军友情甚笃,一次给张爱萍将军寄去一方椭圆形长印,上镌:“言行务期对党有益,处事求其于心无愧”,这对老友来说是最好的礼品了。

老朋友间定期小聚的必要性

老朋友间定期小聚,现在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常规”。这是很有必要的。

1.可以增进友谊

朋友小聚,轮流做东,花钱虽不多,却体现了对友人的诚意。

2.可以调节身心

朋友小聚总是轻松愉快的。一边小酌,一边各自谈着自己所熟知的“新闻”,这对老年人来说是悠然自得的事。

3.可以诱发思考

很多平时不得其解的“难题”,往往在轻松愉快的餐桌边迎刃而解。李政道和杨振宁的某些课题合作,就是在午餐会的交谈中实现的。美国人曾诙谐地说:“到中国饭店吃顿饭,就可以得诺贝尔奖金。”

和朋友小聚时应注意的问题

老朋友间小聚本身是乐事,但如果不注意节制,就会走向反面,甚至会乐极生悲。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小聚时间最好放在午后

这样小聚前的上午可适当休息,中午保证有1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如此可保持较旺盛的精力,也不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

2.不要贪杯

小聚时喝杯酒助兴,也是必要的。但如不会喝酒,不妨以茶代酒。不过即使能喝,也不可开怀畅饮,只喝到五六成就应适可而止,以免伤身。

另外,小聚时间也不要太长,以两个小时左右为宜。如果小聚之日身体偶感不适,也应告假,不必勉强赴约,以免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

去老朋友家前先打个招呼

上老朋友家前要事先打个招呼,这首先是一种礼貌上的要求,也不至于使人家措手不及,也好让朋友安排好时间。朋友如果在干些什么,也可以让人家有时间作一个安排。如可以先用信礼或电话联系一下,约定确切的拜访时间,免得对方空等,浪费时间。如果对方实在没空,或外出不在家,那打个招呼更可以防止扑空。

有客人来先给子女通信息

老年人在各个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不管地位怎样,都有必要在客人来之前给子女通个信息。如果老年人已不当家,家庭事务是由青年子女管理的,那当然更要事先通个信息,这样可以让子女作个安排,包括把家庭杂物整理得整齐些及备一点茶水果品。如果客人要在家吃饭,那还要备些酒菜招待。假如仍然老年人当家,给子女打个招呼,既是对子女的尊重,也可要求子女一起招待客人。这样,对客人可招待得更周到些,对老年人自己也可免得一人招待而过于劳神。

如何增进老友间的友谊

马克思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这里说的忠诚、热情、原则、谅解,可以说是增进老友间友谊的基本条件。

忠诚,要求老友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尤其当一方蒙受不幸,身处逆境时,另一方更应该以自己赤诚的心去温暖友人。

老友间的热情虽然没有年轻人那样外露,但更纯真更深沉。

老友间的友谊也应讲原则,如果发现老友有缺点错误,应直言不讳地批评其过失,促其改正。

对友人一时的过失,尤其是对自己某些方面处置失当,则应取宽宏大量的谅解态度。只有这样,友谊才能牢固久长。

怎样消除老友间的误会

老朋友之间有时也难免发生误会,为了友谊的稳固,应及时消除误会。使友谊裂痕得以弥合的良方是坦率和真诚。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表述对友人的情感。当然,在处置上,不要在友人感情激动时急于求成,而应等对方冷静下来后慢慢地表述自己的心迹。

1863年1月7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玛丽病逝的消息告诉了马克思,可马克思在回信中没有多少安慰的话,却大谈自己的困境。为此,恩格斯大为光火,给马克思去了一信,在信的末尾写道:“那就请便吧!”马克思看完信,心里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他感到自己的信的确措辞失当,但马上回信,必然又要碰壁。过了十天,他等恩格斯“冷静”下来后,写信认了错,解释了情况,双方心里的疙瘩也随之解开了。恩格斯在回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消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老年人“串门”的艺术

“串门”是沟通友情的一种形式,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是排遣烦闷叙旧畅谈的好机会。不过,在“串门”时,老年人也要注意:

1.忌衣饰不整

有些老年人片面认为,反正人已老了,装束随便点无所谓。结果,因为不修边幅给人留下了不舒服的感觉。

2.忌不合时宜

“串门”应选择好合适的时机,应尽量避开别人吃饭或休息的时间段。

3.忌谈话不着边际

“串门”时,彼此的交谈要轻松,漫无边际的扯谈会让主人兴味索然,应该选择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4.忌卷入主人家的家庭纠纷之中

如果主人家发生了纠纷,应回避,或者居间调停,化解矛盾。

5.忌拖拖拉拉,消磨时间

“串门”的时间不宜过长,过长则容易使主人家厌烦。

想看望相隔太远的老朋友怎么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这是人类的本性。可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了,朋友交往难免受到影响,特别是相隔比较远交通又不方便的话,想见一面叙叙旧,也不容易。那么,想看望老朋友而路又太远该怎么办呢?

首先,路的远近是相对的,随着交通工具和邮电通信的现代化,地球已经越来越显得狭小,坐飞机一天就可以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在家里直拨国际长途,一分钟之内可以与远隔重洋的朋友亲切交谈。1992年初,美国几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行英雄就曾经热情邀请我国浙江等地的五位古稀老人——他们当年的救命恩人,到大洋彼岸去做客。所以,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完全可以考虑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去看望自己日夜思念的老朋友。坐轮船,在我国只要三等舱以上就可以;如果朋友住在本地或者附近的城市乡村,包一辆轿车用两天,偶尔为之也不为过。

其次,老年人因为阅历丰富,朋友比较多,相隔路程有远近,彼此关系也有远近。如果有此生不见终有遗憾之感,那就应该克服困难争取会面。

第三,量力而行。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这很重要。趁着体力还可以的时候,应该争取多外出走走,遍访老友。如果能够有一个计划,根据路程和关系的远近安排一下自己的日程,那就更好了。不过,老年人外出访友,不宜独身单行,最好有人陪伴。

应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朋友

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交朋友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老年人的交往也是有所发展有所更新的。在接触新交过程中,重要的是要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各人的气质风度教养虽然不同,但如能在与新朋友交往之初,以朴素、自然、热诚的态度对待对方,那将留给对方既形态各异又同样美好的“第一印象”。鲁迅由北京到厦门,结交了许多新朋友,留给新朋友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他们在《厦门日报》载文道:“鲁迅先生没有一点架子,也没有一点派头,也没有一点客套,衣服也随便,说话也不装腔作势。”

2.不要只与同龄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