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爸老妈幸福生活宝典
1804800000053

第53章 疾病防护:远离疾病的困扰(1)

由于自然规律和环境影响,人总是有可能生病的。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抗病力减低,患病是很自然的,患老年人常发的所谓老年病就更是自然了。我们对待任何疾病都要防重于治,老年人如果对一些常见老年病的病因、预防、治疗和调护都有一些基本常识,则未病时知道如何防,有病时知道如何治和如何护,病后知道如何养,这就有可能不生病或少生病。即使生了病也能较快康复,减少自己心理上的很多压力和肉体上的痛苦。

老年人的科学用药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据统计,我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的入院与药物不良反应(ADR)有关,其中重症ADR50万人,死亡19万人,其中老年人数量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在所有ADR致死病例中占一半。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专家针对老年人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情况,特别推荐采用老年人用药五大原则,以提高安全性。

1.受益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小剂量原则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应注意的是,也并非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对于需要使用首次负荷量的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为了确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剂量的下限。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维持量上。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药物来说,小剂量原则主要体现在开始用药阶段,即开始用药就从小剂量(成年人剂量的1/5~1/4)开始,缓慢增量。以获得更大疗效和更小副作用为准则,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剂量。

4.择时原则

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举例来说,抗心绞痛药物的有效时间应能覆盖心绞痛发作的高峰时段。变异型心绞痛多在零点到六点发作,因此主张睡前用长效钙拮抗剂。而劳力型心绞痛多在上午6时到12时发作,应在晚上用长效硝酸盐、p阻滞剂及钙拮抗剂。

5.暂停用药原则

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老年人用药要领

老年人身患疾病较多,用药相应也多。但用药恰到好处,才能祛病益寿,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先取食疗,而后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这样既可治病,又没有副作用。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选择用药进行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往往要小于西药,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要急于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

不少中老年人在刚得病以后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会好得更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非要用注射剂。

老年人用药重在“少而精”

据估计,40~59岁的用药患者中,有6~8%的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60~79岁患者可达17%,其中79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所以老年人除急症和器质性病变(指组织结构、形态、功能均有异常改变的疾病)外,一般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还应“少而精”。

1.减少用药剂量

一般来说,老年人用药应从小计量开始,然后逐渐达到个体的最适剂量。一般用量主张为成人的1/2或3/4。医生对此忽视时,自己也要“多个心眼”,决不可擅自超量服药。再说,吃药治病,尤其是慢性病,不可能“药到病除”,用药要有个过程,如果随意超量服用,中毒事件就难免发生。

2.减少用药种类

联合用药时,各药间常有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但不能治病,有时还会致新病。据统计,同时用5种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以下;同时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同时服用11~1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高达54%。所以,单独用药能生效时勿联合用,如必须联用,以不超过3~4种为宜。

3.不擅自用OTC

非处方药(OTC)并非无副作用,只不过副作用较小罢了。因此不要单凭主观经验或症状自行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感冒药为例,如成分中有扑尔敏,前列腺肥大患者就不适宜应用。

4.不滥用“三大素”

即抗生素、维生素和激素,“三大素”绝非万能药,也非太平药。如滥用抗生素不但会引起耐药,而且会引起身体很多器官的损害,抗生素成了“抗身素”;如滥用维生素,反而会出现机能紊乱,维生素变成了“危身素”;滥用激素可引起病情反复。可见“三大素”用多了用乱了,都对身体有一定损害。

5.尽量少用补药

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长期服用滋补药者甚多,用中药滋补者尤为突出。虽人参能大补元气,但人参会加重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甚至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有待老年人不遵医嘱乱服蜂王浆,而蜂王浆中含有10多种激素,影响老年人的正常代谢机能,因此,服用也要慎重。

6.应慎用一些药物

催眠镇静药、解热镇痛药、泻药、利尿药、口服抗凝血药、氨茶碱、阿托品及山莨菪碱、胃服安等,老年人应慎用。用药前务必将药品说明书看个明白,因为小小说明书就是用药指南针。特别要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停药。

老年人应怎样使用非处方药

一般老年人用药机会比年轻人多,且多为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保健至关重要。

1.明确用药目的,即“有的放矢”

既要知道自己病情,又要了解所用药物之作用,如出现腰酸背痛,头疼脑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此时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有器质性病变,则应去医院就医。

2.严格按剂量要求,按时用药

老年人记忆衰退,易忘记用药,有时治疗心切,希望“立竿见影”,往往自行加量,有时漏服一次药后,下次就服用双倍药剂量,结果易发生不良反应,服药过多会造成危害。为做到按时用药,可用定时钟并写纸条放在桌上,提醒自己准时用药。

3.掌握用药方法

内服药片或胶囊时,至少应用半杯温开水(约250毫升)送服,水量少药片易滞留在食管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姿势以站立最佳,也可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些药片不宜嚼碎或压碎,有的药片需嚼碎或打碎后服用,都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打碎后服用。

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首先应知道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尤其是在使用同类药物时更应谨慎,并留心观察用药后全身变化,如皮疹、瘙痒、红斑、头晕、无力等,一旦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5.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少还是中、西药合用,用药前应向医师咨询,同服各药之间有无不良的相互作用,或有利的相互作用。如服用解热镇痛药时,同时饮酒,易致肝、肾毒性。在服用处方药的镇静、安定剂时,再用非处方药的镇静助眠药则易引起过量而中毒。如有疑问应向医师咨询。

6.注意保存方法

一般中、西药的非处方药多是口服制剂,少数是外用或五官科用药,因此应按说明书要求存放。一般应放在阴凉处,糖浆、滴眼剂应放在冰箱(4℃左右),但勿放在冷冻层,以免药物变质。

老年人不可依赖药物

人到老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因此,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大大降低,易在体内积蓄中毒。所以,老年人除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外,一般的医疗保健不宜完全依赖药物,而应当尽量利用其他疗法,如饮食疗法、体育疗法、针灸、按摩、推拿、理疗等,以免除药物对肌体的危害。

在需要药物治疗时,对有毒性或副作用强的药物,除非万不得已,应尽量少用,或改用其他较为安全的药物。

老年人易患便秘和失眠。失眠是因老年人本来睡眠时间减少,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所致。因此,决不可依赖于药物,而应当采取别的办法。再如便秘,可以采取饮食疗法,早起空腹喝半碗淡盐开水,或冲点蜂蜜水喝,多吃蔬菜瓜果,生活规律,注意多活动,养成定时大便习惯,基本上可以解除症状。偶尔急需时,可选用“开塞露”,尽量不用泻药。失眠也是这样,一般通过练气功,注意生活规律,睡前静息排除杂念,就会安然入睡。

老年人服用滋补药延缓衰老是可能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长寿主要是靠适当地锻炼、饮食营养、生活规律,有专家曾说:“老年人皆厌于药物而喜于食,病后脾、胃易伤,治疗又慎于吐泻,故尤宜用食以治之。”

不论治病,还是养身,尽量用饮食而不依赖药物,是老年人应采取的正确方法。

老年人须小心用药误区

我国已慢慢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防病治病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事。其实由于老年人自己行动不便,记忆力不好,服药品种太多等原因,再加上体内各脏器生理储备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应激反应也变得脆弱,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变慢,故容易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所以说,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老年人用药问题。

老年人用药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误区:

1.身体稍有异常就用药

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个器官、组织会呈现退行性改变,各种器官的功能也相应的随之减退,这些改变大多是不可逆的,只是各个人进展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如脑萎缩、骨关节的退行性变等。事实上,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并没有确切而有效的药物在使用后可以根本性地改变病症的。专家指出,对于诸如此些的退行性改变,用药物治疗反而是弊多利少。

2.吃药跟着广告走

“药到病除”“特效药灵灵灵”……老年人十分容易被此类广告语忽悠。

专家说,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往往各方面机能都在减退,所以,对于一些多发疾病,如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可以达到缓解、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那些过度宣传某药用几盒、用几个月就可以“去根”的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3.无副作用就是安全

药物毒副反应的有无、大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药物的成分、用药的方法、剂量、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差异,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各种功能的减退使其解毒、排泄功能降低,或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某个阶段等,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药物造成的毒副反应。

4.副作用多的药不可用

有些药的说明书中,除了详细写上各种适应症外,还详细地标明该药的各种副作用,哪怕是百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也写出来。实际上这样的药品如果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准确使用,往往是真正的治病好药,且安全系数更高。因为这样的药是经过长期的研究、动物实验和大量的临床观察,且又不回避才写在说明书上的。这样的药经医生指导,是可以避免或很少发生毒副作用的。

5.同一时期多种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每种病有不同的药治,那么针对每一种病都必须吃药。于是,不少老年人凭着经验,分门别类买各种对症的药来吃,这就形成在同一时期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专家说,这样服药的方式实质上忽视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各种药物之间有的是相互增加疗效,有的是会相互降低疗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应或是降低毒副反应。因此,盲目吃药是不对的,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6.就医前停止用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去看医生或去体检前,如果不停药会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其实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有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终生用药的,必须每天用一定的药量来控制,如果突然停用会导致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7.保健品也能治疗

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确实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滥竽充数,甚至声称能治疗疾病,根本不可信。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能当药用,如果一味地抱着保健品当药吃,往往会耽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8.药只治疗不致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很多老年人只注意用药去治疗疾病,而忽略了或压根不知道某些药物大量、长期使用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会造成新的疾病。

比如以老年人胃粘膜病变为例:有的老年人长期服用心脑血管药、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风湿关节药、补钙药等,而这些药大多对胃有刺激,结果导致胃炎、溃疡病等急、慢性粘膜等疾病的发生。

家庭常备药种类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