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母婴护理百科全书
18050100000035

第35章 不同时期婴儿的保健方案(1)

(上)

新生儿的保健

新生儿健康检查与就医

(1)健康检查

由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出生时做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及有关出生缺陷的筛查;在出院前还要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向家长说明有关注意的问题,如产后42天母婴须复查等。对有特殊疾患的小儿应转专科医院诊治。

新生儿的满月健康检查,和做母亲产后一个月健康检查,应同时在出生时的医院做。

(2)就医方法

就医的医院应选择邻近的经常能就诊的小儿科医院。医院了解孩子生病的过程、体质、健康状况等,不仅治疗时有用,而且在紧急时刻也可以进行恰当的治疗。

请医生诊治时应注意:一定要带上更换的尿布;新生儿应穿容易脱光的衣服;将沾有呕吐物、异物的大便和尿的尿布带去,让医生看看;为能在问诊时准确地回答,请将在此以前的过程记录下来。

新生儿呼吸异常的处理

(1)呼吸困难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浅表、急促,进而表现鼻翼扇动,再重时可以看到三凹症(即锁骨上窝,胸骨上、下窝及肋骨下3个部位同时凹下),同时小儿出现面色及口周发青,严重时出现呻吟样呼吸,吭吭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些均表示病情进一步恶化。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遇病情恶化,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2)呼吸暂停

正常新生儿有时可以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有时两次呼吸间隔5~10秒钟,但不伴心率和面色改变,此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10~15秒钟甚至更久,同时心率减慢,每分钟少于100次,还出现紫绀和肌张力减低。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产儿易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因为胎龄小,呼吸中枢功能差,呼吸暂停发生率较高,胎龄愈小愈易发生。呼吸暂停与睡眠有关,常发生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此外,新生儿面部与躯干温度感受器功能相反,当面部温度高于躯干时易发生呼吸暂停。当中枢神经对喉部肌肉运动控制失灵时,易出现吸气时梗阻,致梗阻性呼吸暂停。少数婴儿呼吸暂停为惊厥发作的一种表现。早产儿还可能由于低血钙、低血糖、颅内出血、颅内感染、败血症等发生呼吸暂停。继发性呼吸暂停原因很多,如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肺炎、窒息、冠心病、低血糖、低血钙、败血症等。

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吸高浓度氧气,人工呼吸,尽量避免可诱发呼吸暂停的动作,插胃管动作要轻,喂奶时注意奶量、吃奶的速度和姿势,以免胃液返流引起呼吸暂停。对频发的呼吸暂停,可采取面罩给氧及采用机械辅助呼吸。同时应治疗原发病,纠正低血糖、低血钙等。

(3)窒息

胎儿娩出后,若1分钟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浅表呼吸者,则可断定为新生儿窒息。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中枢抑制、损害,或呼吸道阻塞。

宫内缺氧严重或时间过久可损害呼吸中枢;或滞产胎头受压过久,脑组织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或颅内出血累及延髓生命中枢的氧供应;或分娩前不恰当的应用全麻或镇静药物,使胎儿呼吸中枢受阻;或在娩出过程中发生深呼吸动作将羊水、黏液和胎便吸入呼吸道等。这些均可使新生儿初生后原发性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

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作人工呼吸、供氧等。多数患儿处理后情况能迅速好转,呼吸转为正常,但仍应仔细观察其呼吸及一般状况,并注意保暖,大部分孩子日后发育不受影响;但如窒息程度严重,经抢救后面色仍苍白,并迟迟不能出现正常的呼吸,四肢松弛,这类小儿存活率低,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运动或智力障碍。

预防新生儿窒息要做到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适当的治疗。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此外,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表征及剂量。

预防接种的安排

当前预防接种的疫苗很多,在进行预防接种的安排上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疫苗: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的(故又称计划免疫)疫苗,共有5种疫苗可预防7种疾病。

第二类疫苗: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地区,将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多糖疫苗也列入计划免疫范围内,属于季节性接种的疫苗。在这两种传染病流行前2~3个月期间接种,如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在每年的4~5月份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群多糖疫苗多在每年的11~12月份进行接种。

第三类疫苗:这类疫苗虽然不属于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但应是经卫生部批准可以使用的疫苗,包括水痘减毒活疫苗,冻干风疹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防感灵疫苗,麻、风、腮疫苗,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等。对这类疫苗,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进行选择。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是一种经过人工培养的无毒副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减毒活疫苗,它不引起发病而有免疫原作用,接种后,可获得结核菌的一定免疫能力。其效果可受疫苗效果、接种技术当地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情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现行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即应初种。城市儿童应于7周岁加强免疫1次,农村儿童于7、12周岁各加强免疫1次。

(1)接种卡介苗的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推广应用皮内注射法进行预防接种,我国目前多采用此法。应用每毫升含0.5~1毫克的冻干卡介苗稀释摇匀后,在右上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注射0.1毫升。接种时勿过深,不可注射在皮下,剂量要准确无误。接种后2~3周,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直径在10毫米左右,随后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直径3~5毫米的小脓疮,可逐渐吸收,或穿破形成溃疡。局部如果流脓、流水,可以上龙胆紫促其干燥,不可挤脓、包纱布,更不能做局部热敷。一般经2~3个月自行结痂,痂掉了就好了。少数人可出现接种侧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径不超过10毫米以上均为局部一般反应,偶有少数儿童反应较重,局部溃疡面较大,较深,或淋巴结化脓不易结痂,还有的形成瘢痕疙瘩,一般没有全身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要注意小儿的卫生保健,不要接触结核病人,并于3~4个月去指定的结核防治所复查接种效果。少数反应较重的应及时去结核病防治所随诊。

(2)不宜接种卡介苗的新生儿

如果新生儿具有以下情况,即暂时不能接种卡介苗: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小于2500克、有严重的窒息、早产儿、吸入性肺炎等。但是,在身体恢复健康、体重上升到3000克时,经医生检查后,即可在出生后3个月内直接接种卡介苗,如超过3个月,则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时方可接种卡介苗。

对发烧、腹泻,各种病的急性期,病后恢复期未满1个月的;患心、肝、肾疾患及皮肤病,特别是接种部位有湿疹等均应当缓种。

对低体重儿、难产儿及有过敏史者,经医师同意后慎重补种。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属于血源性疫苗,但它不会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只含病毒的外壳蛋白,注入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可以抵抗再次入侵的病毒,在医学上叫做主动免疫。疫苗本身绝不会引起感染乙肝,也无任何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自1992年1月1日起,我国在新生儿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卫生部制定的《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在全国推行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先城市、后农村,在贫困农村也要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1)新生儿免疫接种程序

按“0、1、6月3针间隔接种法”接种。“0”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1针(对其他儿童或成人为第1针起始时间);“1”为间隔1个月打第2针;“6”为小儿满6个月,即第1针后的6个月打第3针。

接种剂量则根据母亲血清检测结果而异。在老少边穷地区,无化验能力的,可每次注射乙肝疫苗10微克,共3针。

全部免疫疗程结束后,有效率可达90%~95%。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免疫力达3~5年之久。

(2)接种乙肝疫苗的反应

免疫疫苗接种过程简单,反应轻微。约有10%的人有低热,约15%的人在接种部位出现直径小于2.5厘米的红晕和硬结,稍有压痛。全身反应和局部的轻微反应均可在2~3天消失。经追踪观察,未发现有与注射疫苗有关的感染病例。

1月婴儿的保健

预防克汀病的方法

克汀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缺少甲状腺素而引起的一种病。甲状腺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分泌激素。小儿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小儿脑细胞和骨骼的发育。若在出生后到1岁以内不能早期发现与治疗,则会造成孩子终身智能低下和身体矮小。

克汀病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某些地区缺乏微量元素碘,缺碘的妇女怀孕后,供给胎儿的碘就不足,导致胎儿期缺乏甲状腺素;二是孩子先天甲状腺功能发育不良。

怎样早期发现克汀病呢?母亲应注意,在新生儿期,如果孩子黄疸持续不退,吃奶不好,反应迟钝,爱睡觉,很少哭闹,经常便秘,哭声与正常孩子不一样,声音嘶哑,便应请医生检查。如果延误诊断,到2~3个月时会发现更多的症状,例如舌大且常伸出口外,鼻梁塌平,脖子短,头发干而黄,且稀疏,皮肤干燥粗糙,肚子相对较大,这时便不可再耽误,一定要尽早请医生诊治。

治疗克汀病,必须争分夺秒,早一天给孩子用上甲状腺素治疗,孩子的智力发育就要好一些。

别用茶水给婴儿喂药

茶是中国人最喜欢喝的饮料,具有提神、助消化和防癌等作用。

尽管茶水有这些优点,但是不宜用茶水给孩子喂药。这是因为茶叶里含有鞣质,鞣质略带酸性,遇到某些药物,可引起化学变化,改变药性或发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产生副作用。所以说不能用茶水给孩子喂药。

预防影响婴儿听力的高危因素

影响听力的高危因素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后及出生过程中使听力受到影响的危险因素。常见的有:耳聋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怀孕期尤其是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窒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新生儿期重度黄疸;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头颅外伤:如坠床、头部撞击等。

除了以上因素外,如果婴儿睡眠过分安静,不怕吵闹,对叫名字无反应,听力语言发育落后于同月龄婴儿,家长应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以进一步检查,监测及排除听力的异常情况。

2月婴儿的保健

及时预防接种

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程序,满2个月的婴儿开始第一次服用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即小儿麻痹糖丸,3个月第一次复服,4个月第二次复服,4岁时再服一次。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不患小儿麻痹症了。

小儿麻痹糖丸这种疫苗很安全,一般无不良反应。个别小儿有体温稍高、头痛、腹泻等,如果小儿在服糖丸时有发热、严重佝偻病、活动性肺结核等严重疾病应忌服;近期腹泻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在服用时禁止用热水溶化,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能喝热水或吃热食物,以免烫死活疫苗而使服用的糖丸失效。正确的服法是,将糖丸放在小匙中用凉开水溶化喂进,合作好的婴儿可让其将糖丸放在口中嚼碎咽下,再喝几口凉开水。

定时给婴儿体检

一次健康检查的结果只能作为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剖面,反映小儿当时的健康状况,即使当时体重和身长的数字稍低,也不能就此认为孩子发育迟缓、营养不好或有其他问题。只有通过定期多次的连续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比,才可以看出小儿生长发育和其他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才能对小儿的健康状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的检查次数和时间一般是:1岁以内查4次,分别在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1~3岁,每半年检查1次;3~7岁,每1年检查1次。如有问题,应根据医生要求增加检查次数。

通常,在孩子生后3个月内,就应带孩子到当地的儿童保健部门进行健康检查,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档案。

健康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询问小儿的生活、饮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并进行评价;全身体格检查;必要的化验检查(如检查血色素)和特殊检查(如智力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向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和宣教,例如: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如何添加辅食、如何进行疾病预防等。

维生素D缺乏表现与预防

维生素D主要是指维生素D2、D3。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功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促进钙吸收和加强钙利用,因此对婴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缺乏时将导致佝偻病。

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甚少,婴儿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动物肝脏、蛋黄中含量较多,夏季动物奶中含量也较丰富。婴儿每日需维生素D10微克。

2岁以下婴幼儿常因日光照射不足,或喂养不当,导致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罹患佝偻病。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内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且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出现。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吃些富含维生素D与钙磷的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鱼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婴儿期,平时要多晒太阳,这也是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好举措。

3月婴儿的保健

注意及时预防接种

(1)复服小儿麻痹糖丸

孩子在两个月时已经服用了小儿麻痹糖丸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的第一丸,3个月时要继续服用第二丸。

(2)注射三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