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1809200000028

第28章 坚持到底,信念筑就成功(3)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李时珍医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大量的诊治经验,年方而立便远近闻名。他33岁时,曾被楚王请去掌管王府的良医所,后又被推荐到京城太医院任职,但终因看不惯官场污秽,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家。

回到家乡后,李时珍觉得自己所读的大量医药著作均有瑕疵,有的分类杂乱,有的内容不全,还有不少药物根本就没有记载。由此他突发奇想,觉得有必要对药物书籍进行整理和补充。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成为他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经过反复衡量后,他决心在宋代唐慎微编的《证类本草》的基础上,重新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编著一本完善的药物著作,这事说起来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其时,李时珍已经是名医,仅凭医术就远近闻名,大可不必去做这件劳神费力的事情。可是李时珍不这么想,他认为这是造福天下的大事,虽然困难重重,但一定要做,且一定要做好。

为了编著这本医药著作,李时珍不辞劳苦,饱尝艰辛,足迹踏遍了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每到一处,他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当地药农和其他人请教。为了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验方,他有时钻进深山老林,有时亲临乡村草舍,每得到一味新药都如获至宝。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性能和效用,他甚至不顾危险亲自品尝。他的执著,他为了医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帮他搜集药方,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祖传秘方也拿出来交给了他。经过如此艰辛的亲身实践,李时珍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得到了很多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为丰富《本草纲目》一书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35岁开始,李时珍动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过程中,他参考了800多种书籍,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改,终于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写成,这期间整整经过了27年。从一个35岁的年轻人写成了60多岁的老汉。

李时珍倾其一生的精力,编写了连西方人也赞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他以坚毅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用心专一、锲而不舍,朝着心中既定的目标孜孜以求,终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他的名字也像《本草纲目》一样在人们心中代代流传。

其实无论是谁,在确定自己要做某一件事情时,就应该执著、坚定地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在做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假如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肯定将一事无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有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迎难而上,用信念和智慧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路上的困难,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把事情做成功的不二法则。

不急于放弃就会有希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在人生的赌场已经绝望,打算离场的时候,注意正有人兴致勃勃地打算入场。只要你再坚持一刻,成功就是你的。

有一则故事曾在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口中广为传诵,这个故事有着极其动听的名字,叫做“距离金子三英寸”。

数十年前,美国人达比和他叔叔到遥远的西部去淘金,他们手握鹤嘴镐和铁锹不停地挖掘,几个星期后他们终于惊喜地发现了金灿灿的矿石。于是,他们悄悄将矿井掩盖起来,回到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堡,准备筹集大笔资金购买采矿设备。

不久,他们的淘金的事业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当采掘的首批矿石被运往冶炼厂时,专家们断定他们遇到的可能是美国西部罗拉地区藏量最大的金矿之一。达比仅仅只用了几车矿石,便很快将所有的投资全部收回。

然而,美国淘金人达比万万没有料到,正当他们的希望在不断升高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金矿脉突然消失!尽管他们继续拼命地钻探,试图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好像上帝有意要和达比开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的美梦从此成为泡影。万般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几乎要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富豪的矿井。

接着,他们将全套机器设备卖给了当地一个旧货商,带着满腹的遗憾和失望回到家乡威廉堡。

就在他们刚刚离开后的几天,这个收废品的商人突发奇想,决定去那口废弃的矿井碰碰运气。他请来一名采矿工程师考察矿井,只做了一番简单的测算,工程师便指出前一轮工程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主不熟悉金矿的断层线。考察结果表明,更大的矿脉其实就在距达比停止钻探三英寸的地方。

世上的事情蹊跷得往往就像这个精彩故事的本身,作为怀着同一梦想的有心人,达比虽然付出了最大努力,但他获得的却是罗拉地区最大金矿的一个小小支脉;收旧货的商人虽然只花费了最小的代价,却通过一口废弃的矿井而成功地拥有了最大金矿的全部。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者是一种命运,后者也是一种命运,但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与际遇背后,原本暗藏着一次完全相同的、对等的、冷漠而又灼人的机遇,只不过放弃机遇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放弃的是机遇,而索求机遇的人恰恰知道机遇或许就要降临。机遇本身最终只能属于那些与它有缘并对它一往情深的人。

只是一念之差,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遭受失败和受挫而太急于选择放弃,至使自身终落个失败的结局。殊不知,生活也和金矿的矿脉一样,有时也会出现断层,只要你坚定信念,有信心认真挖掘,希望不会离你太过遥远。

信念不倒,没有人能把你打倒

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在放羊。这时,一群大雁呜叫着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人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儿子们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不断地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果然飞起来了——他们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因为有了飞翔的信念,所以他们成功了。

在一个普通的村子里,人们传说村里的那个老教师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能成为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跟以前不大一样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很多人想知道老教师预测的秘密,不过老教师却没有说。但他的学生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可他们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聪明的你一定猜出这个秘密了吧。是的,那就是信念。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老教师通过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信念成了他们学业有成的秘密武器。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信念就是这样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他飞向梦想的天空。

坚持下去就必定会有所收获

生活中,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他们祈祷……但是由于过程太艰难,他们愈来愈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到后来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能再坚持久一点,如果他们能更向前瞻望一下,他们就会得到结果。

最浪费时间的一件事就是太早放弃。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最后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0%。这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丧失了经由最后的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

很多时候,人们会开始一个新工作,学习新的技艺,然后就在成果出现之前失望地放弃。通常,任何新工作都有一段你懂得比周围人少的困难阶段。刚开始每件事情都要挣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最初有压力的工作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了。你可能记得尝试学另一种语言的情况。如果你学习几个月就放弃,你学的多半远不够让你运用自如;但只要再多学几个月或几年,你也许就可以开口谈话、看书、看报纸了。

你听过钟士的事迹吗?他是1960年跨栏比赛的风云人物,他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打破了许多纪录,真是轰动一时。他顺理成章地被选为参加当年在罗马举行的奥运会的选手,参加110米跨栏比赛,全世界都认为他能赢得金牌。

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得到金牌,只跑了个第三名,这当然是个极大的挫折。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办呢?我或许该放弃比赛。”要再过四年才会有奥运会,而且他已经赢得所有其他比赛的跨栏冠军,何必再受四年更艰苦的训练呢。看起来唯一合理的出路是退出比赛。

这当然非常合乎逻辑,但是海耶士·钟士却不能安于这种想法。“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他说,“你不能够事事讲求逻辑。”因此他又开始了训练。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又在跨栏上创造了新纪录。

1964年,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钟士参加了60米跨栏赛。赛前他曾经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室内比赛。大家的情绪都很紧张,每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他。他赢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创的最高纪录!钟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头站了一会儿,答谢观众的欢呼。然后1.7万名观众都起立致敬。钟士感动得落泪,很多观众也流下眼泪来。一个曾经失败的人仍然继续坚持下去,决不放弃,而爱他的人们就爱他这一点。

后来他参加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在110米跨栏赛中跑出13.6秒的成绩,得了第一名,终于赢得了金牌。

如果你参观过开罗博物馆,你会看到从图坦·卡蒙法老王墓挖出的宝藏,令人目不暇接。庞大建筑物的第二层楼大部分放的都是灿烂夺目的宝藏,黄金、珍贵的珠宝、饰品、大理石容器、战车、象牙与黄金棺木,巧夺天工的工艺至今仍无人能及。但如果不是卡特决定再多挖一天,这些不可思议的宝藏也许仍在地下不见天日。

1922年的冬天,卡特几乎放弃了可以找到年轻法老王坟墓的希望,他的赞助者即将取消赞助。卡特在自传中写道:“这将是我们待在山谷中的最后一季,我们已经挖掘了整整六季了,春去秋来毫无所获。我们一鼓作气工作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发现什么 (只有挖掘者才能体会这种彻底的绝望感)。我们几乎已经认定自己被打败了,正准备离开山谷到别的地方去碰碰运气。然而,要不是我们最后垂死的一锤努力,我们永远也不会发现这远超出我们梦想所及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