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①。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②。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③。
①原头:原野上。火烧:古人打猎时往往纵火烧去猎场上草木,以便驱赶禽兽。静兀兀:指草木都被烧尽了。兀,是秃的意思。野雉畏鹰出复没:指雉害怕猎鹰,因此时伏时出。雉(zhì制),鸟名,通称“野鸡”。“出复没”,一作“伏欲没”。
②冲人决起:写雉本来潜伏着,突然惊动,冲人飞起。红翎(línɡ 灵):雉的长羽毛。镞(zú 足):箭头。随倾斜:写雉中箭下坠。
③离披:分散的样子。这句是形容雉带着散乱的五色羽毛,掉在将军马前。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至十六年(799——800),是作者在徐州充任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时随从张打猎而作。诗中写将军射雉的高超箭术,刻画打猎的场面,都颇为生动,是韩愈诗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