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曲江县)人。景龙初年(708左右)中进士,开元二十二年(734)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强调任用“智能之士”,认为“治之本”在于“重守令”,就是要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他也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极言得失,又注意援引一些有作为的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张九龄的诗,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辞藻清丽。晚年遭谗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诗风转趋朴素遒劲,寄兴讽谕,精神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肯定了张九龄在唐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有《张曲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