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三百首
1815300000534

第534章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

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②。夜户不扃生茂草,春渠自溢浸荒园③。关中忽见屯边卒,塞外翻闻有汉村④。堪恨无情清渭水,渺茫依旧绕秦原⑤。

①却至:重新回到。近甸:京城附近地区。

②狂童:指叛乱势力的头子李茂贞等人。金门:汉代未央宫前有金马门,简称“金门”。这里代指唐的都城长安。比屋:一家接着一家。“比”为连接的意思。齐人:平民。旅魂:因战乱逃亡而死在他乡的人。据《旧唐书·昭宗本纪》记载,在这次动乱中逃离长安的数十万民众,因干渴及遇盗而死者达三分之一,景象十分凄惨。

③扃(jiōng):关门的闩、钩等。夜户不扃:到了晚上门都不闩,表示屋空无人。自溢:自己漫溢。意思是说,水渠无人管理。浸:淹没。

④关中;即今陕西省中部地区。这里指长安附近一带地方。屯边卒:守边的士卒。这里实际是指西北沙陀族首领李克用的部队。翻闻:反而听到。这两句说,在唐王朝心脏地区的关中,忽然看到了沙陀的士卒;而在塞外,反而听说有汉族人民聚居的村落。

⑤堪恨:可恨。渭水: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境内,流经陕西入黄河。清渭水:古时有渭清泾浊的说法,唐诗中多言“清渭”;或说今日实际是泾清渭浊。秦原:即关中地区。这两句说,可恨的是那无情的渭水,它不顾关中地区已是混浊不堪,却仍然以一道清流,绕着秦原,向东流去。

作者自注此诗为“乙卯年作”。乙卯年即昭宗乾宁二年(859)。据史载,这年五月,李茂贞、韩建等各领精兵数千入朝,谋废昭宗。昭宗向沙陀族首领李克用求援,七月李克用率军渡过黄河。李茂贞等迫于李克用之军威,都想劫走昭宗,在长安互相攻杀,大掠人民。昭宗逃离长安,人民弃家者达数十万人。题中所说“乱后”,就是指这次战乱之后。唐末,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统治阶级内部更加分崩离析。昭宗乾宁二年,距李唐王朝的灭亡,只不过十二年的时间。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实,正好说明这个封建王朝,由于它的腐朽,快要寿终正寝了。诗的首联指出唐王朝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逼得广大人民一家一家的死亡在异乡。次联接着把长安地区人烟断绝的惨象具体地描述出来。三联则更进一层地写出关中政治局势的翻复变化。末联作者面对川原的荒凉,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李唐王朝的即将灭亡而悲叹。全诗的着眼点虽不是对人民的同情,但从其所描述的动乱中,既反映了唐末的黑暗现实,也使我们看到了当时人民的苦难,还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①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啼鸦②。千村万落如寒食③,不见人烟空见花。

①沙县、龙溪县:即今福建省沙县、龙溪县。抵:至。值:遇到。泉州:州治在今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军:泉州的官军。

②潺湲(chán yuán谗援):水流动的样子。鸦:指乌鸦。

③寒食:寒食节,禁烟火。参见韩翃《寒食》注①。

这首诗是作者于五代梁开平四年(910)避难闽中时所作。它仅就作者自沙县至龙溪县一路所见的农村残破景象的描写,反映了李唐王朝覆灭后,各地军阀抢占地盘,残害人民的暴行。他们所到之处,肆行掳掠,致使千村万落,人烟灭绝,鸡犬全无。全诗虽只四句,却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