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案的概念及作用
一、教案的概念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这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现形式,是教师备课的结晶和施教的蓝本。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教师把钻研教材(大纲、教科书)、熟悉学生所获得的教学总体构思用文字固定下来,使之具体化、规范化的过程。有了好的教案,就能使教学目标明晰化,教学内容条理化,教学过程序列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因此,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写好教案,这是一种教学应用写作能力。
二、教案的作用
教案编写是授课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案的好坏关系到能否上好一堂课,还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案还有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师的授课明确重点和难点,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教案的编写工作。
§§§第二节教案的种类与特点
一、教案的种类
教案可分为详案、略案和微型教案三种。详案接近讲稿,具体的教学步骤,包括教学内容和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剖析,连问题、答案、学生可能的回答方向也写上。主要适用于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需要精讲的重点课文,以及新课文。略案相当于教学说明书,简单交代教学设计、整体构思,如何处理重点、难点等。一般适用于比较熟悉的课文、需要略讲的课文和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微型教案近似板书提纲,内容、过程尽量简化,可以写于书头、卡片,一般用于教学活动的辅助。青年教师可先编写详案,再简化为微型教案以磨炼浓缩的功夫,做到“抓住是条纲,摊开是一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微型实验教案和课件制作已成为备课的新课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案编写样式,必须尽快学习掌握,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教案的特点
◆计划性
教案应该执行某一课程教学计划的各项规定,是教学计划在这门课程上的具体体现。教案制作还要依据教学大纲,不能随意违背教学大纲精神,同时不能超出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性来规范教案,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对于一节课的教案来说,我们应该对教学中心、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师咨询、课堂练习以及作业要求等,都有周密的考虑,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
◆科学性
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一个蓝本,因而,其自身的科学性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教案中所表述的定义、定理、原理、法则和主要知识点等必须是经过历史和现实实践检验的,要“言出有据”,又不可盲从“一家之言”,要坚持“求实”的科学精神。对一些尚有争论、未经科学证实的学术观点和见解,不要轻易地写进教案中,可以由教师有限制地进行介绍,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另一方面,教案中还要注意吸收最新学科成果,使教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同时,教案的难度要有一定的弹性,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
◆系统性
教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识事物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应该讲究系统性。教案要明确本学科的章节题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授课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各个章节的相互关系以及本节(本章小结)等。什么知识应当放在什么阶段讲,哪些知识要先讲,哪些知识放在一定阶段之后讲,如何分册、分编、分章、分节,都要有序,符合规律。对于知识的讲授,是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先因后果、先现象后本质,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次序,有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主观随意性。
◆个别性
教案具有鲜明的个别性特点,即它的编写主要是为了自己讲授,不是写出来让众人学习和借鉴的。它是教师在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的深刻理解、高度综合与概括的前提下制定的教学“备忘录”。它是教师个人随堂必备的授课“工具”,是自身独有的,备查、备忘的重要的教学依据之一。有需要时它也可以发表供大家参考。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节点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在教案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操作性
再好的教案,若只能孤芳自赏,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施,不能使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师的思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都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最终可操作的好的教案,它自身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进度,每一环节的教学方法,板书及电化教学、电脑多媒体等方便灵活的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和用具,以及认真细密的课后作业与检查等。可以说任何一个教学步骤和过程,都可以在教案中找到依据。
§§§第三节教案的写作技巧及范例
一、教案的写法
教案的写作有其基本的格式。教师应按所选择的课型,依据课程的结构将教案要求撰写的内容逐次写清楚。目前各个学校根据教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印制出不同格式的教案纸。一般在教案的第一页规定一些固定项目,如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等内容,要求老师逐项填写。在这些项目中,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必须认真思考、重点填写。
(一)教学目的
教师必须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和思想教育方面。课时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
(二)重点难点
教师必须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他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抓重点要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凡教学单元的训练点、知识点和教育点都可作为教学重点。所谓难点是相对的,学生常常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可视为难点。抓难点要依据本班学生的起始能力,或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确定。准确的设置一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设备条件考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考虑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特别注意优选组合:或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或兼用几种方法,并列配合;或综合各种方法,交替使用。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是教案的主体
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全面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学时间的具体分配等。必须做到步骤、纲要和教法相结合。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引言
用以导入新课。这是从旧课向新课过渡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顺畅地开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语要简短新颖,并与本堂讲授的内容息息相关。为此,教师要及时捕捉新的信息,并借助想象的黏合力使之与讲授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如政治和语文课,可以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理化课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介绍,工艺课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运用形象化教具的启示,巧妙创设教学氛围,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主体
这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既要写出教材内容的要点,又要写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既要有教师生动的叙述、严谨的推理,又要有分析得到的学生思维活动过程和应该强调的重点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