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教学手段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简,不能反映课程直观性的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对教学手段的依据,要联系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主要教具的功能等方面做出解释。
(四)学法分析
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五)教学程序分析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如何展开,最后又是怎样结束的。
教学过程的分析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说明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六)说明训练的设计及依据
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训练的功能和目的
◆训练内容确定的原则和依据,内容的难度及其特点
◆训练的方法
例如,某教师说的《中英鸦片战争》一节课的训练设计:首先介绍训练的巩固功能,考查功能,反馈功能;然后介绍了训练题难度,即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的;最后介绍训练依据的四条原则,即遵循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有梯度;灵活性;训练量适中。
(七)对本节教学计划的预评估
说课毕竟不是上公开课,在实际上课效果不能体现的情况下,说课者对说课内容应该有一个预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评估中应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测试的答疑等。
以上各方面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要求全部分析到,说课者可依据自己的说课目的各有侧重,略有删添。
三、撰写说课文稿要注意的问题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2.说课要有理论指导,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
3.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准备充分,评说准确。
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课节、知识难度较大的课节、结构复杂的课节,以及同科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课节等。
4.注意发挥教师自身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范例】
《一件珍贵的衬衫》说课文稿一、教材分析
这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记叙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我”珍藏的一件衬衫开头,睹物思人,引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让人们更真切地看到敬爱的周总理的高贵品质。
开学初,学生已经学习附录中《记叙文的阅读》这个知识短文,接着又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记叙文,学生对记叙的要素已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对记叙文的其他知识点也有初步的了解,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的能力与《大纲》及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倒叙的写作方法,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
2.能力目标:学会用倒叙手法写文章;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周总理关怀劳动人民,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前面学过的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多是采用顺叙的手法,学生理解较为透彻,而这篇课文却用睹物思人做开头,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学生对此较为陌生,因此,学习倒叙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重点。
(三)难点: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学生要想把握好时间词语,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有一定难度,因此,找准文中的时间词语,理清时间的先后顺序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的选择运用
本课用一课时完成。
根据《大纲》及教材《说明》中,自读课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确定的教法是:指导、点拨法,逆向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和竞赛法,教师要在学生自学遇到疑难问题、产生困惑时,才随机相宜地给予提示、点化、诱导。
学法是:以自学为主的分组讨论式、学生代表主持式、学生纠正补充式、圈点勾画式、词语批注式、口头复述式等多种方法结合,使学生在自学中逐渐掌握阅读记叙文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本课运用的教具: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小学时大家就读过写周总理的文章,谁能讲讲周总理的故事呢?(请1~2名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更会让大家感到周总理确实是人民的好总理。
教师板书课题:一件珍贵的衬衫
请学生解题,着重解释“珍贵”二字。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读指导(28分钟)
步骤一:(11分钟)指导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提示的要点,从提示入手,以“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由来为线索,结合投影片上的思考题,边听教学录音,边在书上圈点勾画,自学文章的追述部分——2~7自然段。
投影片上的思考题为:
①追述部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②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③这件事中记叙的各个要素是什么?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第一组的代表来主持,除围绕思考题进行外,还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研讨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本来是“我”自己的过错,可周总理为什么这样对“我”呢?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的句子有哪些?文中描写周总理采用了什么方法?……这些问题难度不大,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宏观调控。
教师有选择地写出第二部分的板书。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在于:
1.让学生明确这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2.能准确找出这部分的时间词语,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3.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4分钟)列出追述部分的提纲,结合板书,复述故事内容。
复述时要求学生既要做到要素清晰,内容完整,又要做到必要概括和适当取舍,切忌机械地背诵原文。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在于:
1.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口头复述能力。
在完成这个教学步骤后,我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过渡:既然这部分内容已把衬衫的来历说清楚了,结构看起来似乎也很完整,那么课文的开头、结尾是不是多余呢?
步骤三:(7分钟)由第二组的学生代表到前面组织,学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学生讨论投影片上的思考题:
1.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2.开头与题目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3.开头与追述部分又有怎样密切的关系?
4.这样安排好处是什么?
学生要明确:开头正是本课结构上的最精妙之处,它把后面发生的事提到前面来写,既对“衬衫”做了必要的交代,同时也形成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这是运用倒叙才达到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写法。
文章的结尾写的是珍藏这件衬衫的重大意义,因小见大,深化主题,也是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答,板书一、三部分的内容。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在于:
1.让学生学习倒叙的写作方法,突出重点。
2.学生能找出全篇文章中的时间词语,理清先后顺序,突破难点。
步骤四:(6分钟)默读全文,体会好的词语的作用。
由第三组的代表主持,学生勾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并做出批注,说说用得好的道理。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12分钟)
步骤一:比较阅读(7分钟)
默读第60页《小刘的衬衫》这篇短文,找出它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谈谈哪篇文章好,为什么?
由第四组的学生代表主持。
教师点拨学生找出三处不同:①写作人称不同;②顺序不同;③详略不同。
这个步骤结束后,师生共同评出优胜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此练习的目的在于:突出文章重点,掌握学生反馈情况。
步骤二:能力提高(5分钟)
练习倒叙手法写作。此次练习只写开头,写好后读给大家听。
设计此练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能力的迁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2分钟)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完成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