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他是宫廷乐团的男高音。再贝多芬小时候,人们在传颂着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他父亲为了把儿子培养成莫扎特那样的神童,开始从小对他进行音乐教育。然而,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并不想莫扎特那样从小就非同凡响,因此他接受了一个个近似残酷的严格教育。
最后,贝多芬给世界留下了美妙的音乐。如果当初他没有得到父亲非同寻常的教育,恐怕也不可能创作出如此众多音乐精品。井深大通过这个事例表明:早期教育在才能的发挥当中,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尽管井深大对早期教育的作用深信不疑,但他同时也提醒到:从小就“接受特别教育的孩子,会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惊人成绩,而产生其他‘并发症’。”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井深大专门引用了 写才能教育论的黑田实朗著作中,对许多天才的成长过程和晚年都的详细的记述。“艺术和学问的天才,根据父母的愿望,接受极端的英才教育而成为伟大的人。但是,这却成了他们的祸害,不少人的身心健康受损,在不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这些天才因为父母特异的教育方法,成了杰出人物,但是他们的一生却很不幸。
例如,英国的文豪约翰·拉斯金,他是由母亲精心培养长大的。他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把所有的玩乐都看成是罪恶,所以从来没给幼小的拉斯买过玩具。
母亲每天早上花几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读圣经,父亲给儿子念诗并让儿子自己朗读。当时,小学还不是义务教育,所以拉斯金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而大部分教育则是在家中进行的。
他十八岁考入牛津大学。母亲硬是在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密切注视儿子的生活。
据说,这位母亲三年多来一直把丈夫留在伦敦,自己住在牛津街。他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妻子离他而去。在晚年,他说道:“我所受的教育,一般说来是错误的,而且也是不幸的。”据说,他在长大以后曾经多次发疯。尤其在临死前得一年,他因精神极度错乱而痛苦不已。
哲学家尼采也有一个特异的童年。父亲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他哥哥也在他父亲去世的七个月后死去。母亲体弱多病,和父亲的两个姐姐住在一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另外,祖母也和他们同住。尼采作为女家族中唯一的男性。他的成长倾注了女性太多的爱。母亲希望尼采绝对爱他,要求尼采按照他的意志行事。
结果,尼采变成了一个认真,深沉,懂礼貌的孩子。另外他不同于别的孩子,做事刻板,绝对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因此,周围的坏小孩都取笑他,母亲也担心他。
他不太爱玩,喜欢孤独,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他从青年时代开始怀疑宗教,后来否定神,写下了关于虚无主义的哲学书籍。他45岁时发疯,由母亲和妹妹照看他,第二年死去。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以来,人们对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有很多人认为,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会妨碍孩子的身心发育。
井深大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尽管早期教育在社会上被争论的沸沸扬扬,却一直没有关于早期教育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具体研究。正因为早期教育效果明显,能使孩子在智能或某方面的技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才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意见的争论。一种意见主张追求效果;而另一种意见表示反对,认为早期教育和英才教育会带来负面影响。
他说,我们要更多地相信人所具有的潜能,并在此基础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把“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问题和人类的真正幸福结合起来。
如果要考虑新的教育,我们就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否则,我们将永远不能从现有的教育当中摆脱出来。这种对现有教育的重新思考必将会引起教育上的革新。
▲第四讲 多湖辉教育法
作为一名日本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教授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他的教育思想浅显实用,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一代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曾经有一段时间,多湖辉教授每周都会做一次广播节目《育儿问答》,在节目中,他与父母和孩子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了解到了许多在日常生活和现实社会中,孤立孩子、扼杀其应有才能的父母们的种种表现。他了解到,尽管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都十分用心,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他们甘愿不辞辛劳,费尽心血。但是往往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父母没有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他们既缺乏教育的具体行动,又缺乏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在一系列著作中,多湖辉强调,胎教是新事物,胎儿的灵性与母体息息相通。母亲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情绪对胎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母亲切不可掉以轻心。胎动是胎儿向母亲发出的各种信号,母亲不可不知。
遗传对人的智力有很大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更大,即使先天不足,只要教育及时得法,本人不懈努力,同样可以使智力得以不断的提高。母亲是婴、幼儿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责任十分重大。一般的母亲对“育”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常言道“人看从小”“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幼儿期的教育极其重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问题在于怎样去塑造。对3岁前的教育等闲视之,是父母的一大失误。
与责备相比,因为夸奖是肯定孩子做的事,许多父母认为不需要许多技巧。实际上同样具有一定艺术性。日本的家长在鼓励孩子时往往只是说:“加油啊!好好干!”具体如何去做,却只字不提。
多湖辉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他认为这种鼓励方法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他们听后定会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候,如果能提出具体问题,那么孩子听后就会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当天开始就可以努力工作。
如果孩子失败了,那我们也应该采取鼓励而不是批评的态度。
对于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没及格,失利了,他本人肯定相当难过,这时如果再对孩子提出批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时较好的做法应当是要耐心地去鼓励孩子,在鼓励的过程中寻找问题,“这次为什么没有考好?咱们来分析一下。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搞清楚了,下次就一定能考好。你准没问题。”让他自己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反省。经过这样的分析,找到并解决了以往不明白的以及出差错的地方以后,那么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轻而易举了。
多湖辉就时常会对这样的孩子以朋友的口气说:“谁都会有失败。不要泄气,下次努力就行,你肯定能考好的!”听到这样的鼓励后,孩子也会暗下决心:“放心吧,下次我一定考好!”
此外,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意外鼓励。古代有一个常胜将军,打胜仗对他来说已成为家常便饭。当有人奉承他:“你将作为战略家而载入史册。”他不以为然,一点也不感到高兴。可是有一次,有人夸奖他的胡须非常漂亮时,他却高兴得喜笑颜开。将军自己肯定没有注意到自己还有这种优点,因此当有人称赞他的胡子时,他才会高兴万分。同样,这种鼓励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还可以帮助孩子发现他在其他方面的优势。
同时,不要只在孩子考了100分时才说上一句:“考得不错。”那么,孩子认为这时受表扬是理所当然的,丝毫不感到意外。如此一来,即使以后总得100分,那么孩子的上进心也会慢慢消失。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方法去表扬孩子,要抓住要点或者“投其所好”地进行表扬。比如:“今天确实不错,你学习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的话,孩子听了会从心底感到高兴和激动,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真是无微不至,连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
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责怪他们,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能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总之,不要一味地乱鼓励或者逼迫孩子,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坐下来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所在,鼓励他们不要灰心,告诉他们怎样做才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在夸奖孩子时要注意细致入微,不能不切实际。如果只是口头上随便夸奖几句,反而易于造成对孩子心理的负担或伤害,让孩子觉得家长只是随口说说,并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表现。为此,多湖辉建议家长应该恳切地对孩子进行具体的评价。比如夸奖孩子画画不错,不能只是说:“不错,像毕加索一样。”而是要说:“这个天空的颜色很有意思”或“这个脸画得很像爸爸……”
多湖辉希望父母在对孩子讲话时,思考一下“办事靠会说话”这一问题。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劝说“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办法;除了“不要光看电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说法。父母应找到比这几句未加认真思考的话更尊重孩子心理的表达方式。
▲第五讲 约翰·洛克教育法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洛克以前人的思想资料为基石,建立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第一,坚持“白板说”。
作为一个经验唯物论者,洛克反对天赋观,坚持“白板说”。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其“天性应当象没有痕迹的白板或柔软的蜡块,教育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他强调,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
洛克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第三,从德育、智育、身心健康、礼仪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育观。
洛克希望教育培养的人具有良好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久经磨炼的意志品质,富于理智,善于应酬,举止得体,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精明强干,是“能去处理他的世务的”。这就是一个“绅士”应具备的全部品质,即健康的身体加“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
第四,教育中的后天因素重于先天性的因素。
他指出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第五,为儿童选择导师。
洛克指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在一个人、一个绅士的各项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要使自己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或至少过得去,德行是至关重要的。
洛克提醒家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切记要保持他心灵的单纯,不可使他具有任何关于神灵鬼怪的印象或观念,不可使他对于黑暗存有任何畏惧心理。
儿童如果不受外界影响,他们处在黑暗中决不会比在光天化日之下更害怕。他们欢迎黑暗的到来可以睡眠,就像欢迎白天到来可以游戏一样。要避免孩子从别人那里听到某些说法,例如说黑夜里比白天有更多危险或可怕的东西。万一他们周围有人愚蠢地用这种说法伤害了他,让他们在黑暗中睡眠时感到不安,你就应该立刻想办法为他们消除这种心理,并且越快越好。
第二件要注意的事就是要使他说话绝对真实,同时还要尽一切办法使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你要让他知道,有许多过失如果触犯了都比较容易得到原谅,唯独歪曲事实、用谎言来遮掩过失不可饶恕。你还要尽早教他爱别人,善待他人,使他待人诚实无欺。因为世界上一切不公平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太不知道爱别人的缘故。
勤恳是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因为勤恳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幸福的源泉,而懒惰则是万恶之源。一个孩子的精力不用到有益的方向,就会成为一种破坏力量,那是很不幸的。
孩子一个重要的品德就是自制能力。一个不能驾驭自己的欲望,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果断地摆脱眼下的欢乐或痛苦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规范自己所有努力的原则,有可能会一事无成。自制的品质与人无拘无束的天性是相反的,所以必须及早培养。
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有的母亲看到孩子受了一点儿伤就过分地安慰他,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痛苦,这是一种错误的作法。正确的作法是不过早地谈这件事情,把孩子的注意力迅速移到其他方面去,以便使他忘记痛苦。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将孩子自制力的培养置于首要地位。凡是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负责任的父母都应该尽力设法教孩子运用理智去驾驭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在家庭中,说话不要粗鲁。为了教育孩子,这点应特别注意。要想让孩子说话有礼貌,父母对孩子也要使用“请”“谢谢”这些字眼。孩子总是学父母的样子,所以孩子的父母,即使对家畜等,也不要使用粗野的语言。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人之所以变成醉汉、赌徒、乞丐和盗贼,都是由于失去了自尊心的结果。父母经常唠叨孩子的过失,就有损孩子的自尊心,这是不正确的。在他人面前揭露孩子短处的父母,不配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