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经典励志大全集
18190600000128

第128章 语言的突破(20)

“我们希望把有关无线电台的最新消息及时提供给我们的客户。”

(你们希望!你们希望!你这个不知深浅的家伙。你有什么希望关我什么事呢?我告诉你吧:像你一样,我只对自己感兴趣!但是你却只字不提“您的希望”。)

“你应该把本公司当做优先对象。”

(我“应该”?我应该怎么做用得着你来告诉我吗?你以为你是谁?你自吹自擂,让我把你作为“优先对象”,居然连一个“请”字都不说。)

“立即回信。告诉我你们最近都有哪些活动,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愚蠢的家伙!这样一封丝毫没有礼貌的复写的信件,就想让我在担心我的房子会被抵押的时候给你写信?真有意思。我们做了什么,用得着告诉你吗?你说说,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你会指责布兰德自私吗?即使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跟他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家广播公司发出的这封信——我们知道,都是一样的内容——会收到多大的效果,这是我们可以预料到的。他们在写信的时候没有考虑读者的心理,从不去想别人想要的是什么,而只是大谈特谈自己想要什么。每个读者的心理跟这位布兰德应该都是差不多的。

作家欧文说过:“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的心理,这样的人不必在意自己的前途,因为他们是不会没有前途的。”这句话的确不错。社会交际学上也有一句名言与此对应:先满足别人的需求,然后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幼儿园的那些老师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曾经在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去过一次幼儿园,成百上千的孩子随着父母前来,再加上孩子的哭声,整个场面显得十分混乱。当时我感到头皮发麻,但是那些老师却镇定自若。我曾经问过一个幼教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她说:“这一点都不难啊!”

她的回答让我吃惊。如果换作是我,我会认为这简直是天底下最难做的事情了。于是我问她:“对于那些初来的孩子,他们总是有很多麻烦事,比如大小便、哭哭啼啼、害怕等等。你们是怎么应付的呢?”

“只要你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那位老师回答道。

这位老师接着告诉我,孩子们经常需要家长陪同来上课,但是如果老师说:“约翰,你看玛丽都不需要妈妈陪同了,你让妈妈留在家里,给你做最好吃的午餐怎么样?”这样,小约翰多半就会主动要求不再让妈妈陪同来上课了。而应付那些爱哭的孩子,老师会说:“杰克,你看大家都没有哭,就你一个人在哭了。等一会儿,我会给那些不哭的孩子发一块好吃的蛋糕。”那个孩子会马上停止哭声。

同样的道理对大人当然也很适用。

律师威廉·埃米尔就因此而得到过“意外之财”。那是他头一次陪着自己的妻子去长岛看她的姑妈,妻子有事离开了,剩下埃米尔一个人陪着姑妈聊天。因为他看到独处的姑妈实在没有多少快乐可言,于是就想办法使她高兴起来。

“你的这座房子非常古雅,”埃米尔说,“是不是建于1890年前后?”

“是的,”姑妈回答说,“正是那一年建造的。”

“拉苏尔以前就经常跟我描述你的房子,我开始还很怀疑,现在我却一点儿都不怀疑了。现在已经没有房子像这座房子这么漂亮了。它的设计结构简直太完美了!它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家。”

“是啊,”姑妈说,“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关心这些,他们只需要冰箱和汽车。”

埃米尔请求姑妈给他讲一讲这座房子的历史,因为人往往在谈论自己往事的时候最快乐。果然,姑妈同意了。她很高兴地告诉他:这座房子是她和丈夫亲自设计的,然后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而它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凝聚了他们的理想和希望。

姑妈然后领着他参观了这座房子的很多古老的房间以及各种器具,埃米尔表示了自己由衷的赞叹和惊喜。最后,他们来到了车库,埃米尔看到了一辆全新的凯迪拉克轿车。

“这部车是我丈夫去世前不久买的,”姑妈说,“在他死后,我再也没有开过它。现在,我打算把它送给你。”

这让埃米尔感到十分意外,他并不想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况且他也没做什么。他建议她把这部车留给她的直系亲属,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当然,”姑妈激动地说,“他们当然会喜欢。他们巴不得我马上死去,然后开走这辆轿车。可是,他们是不会得逞的。”

“这样……”埃米尔为难地说,“你也可以把这部车卖给旧车市场。”

“绝不!”姑妈喊了起来,“我绝不会卖掉它的。我无法想象一个陌生人坐在我丈夫的车上,开着车到处乱跑的情形。况且,我要钱做什么呢?你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我才会把它送给你。”

埃米尔无法再拒绝姑妈的好意,因为这会让她伤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住在古老的房子里的老太太,她心里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精美的房子、贵重的文物,这些东西代表着她的过去。如果有人对她赞美和欣赏,就表示了对她的过去的赞美和欣赏,而这正是一个人最想要得到的东西。也许在她看来,只送给埃米尔一辆汽车还不足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埃米尔满足了她的心理需求——即使他并不想得到什么。

斯通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创办了芝加哥《每日快讯》,并且赢得了许多读者的。他把该报的读者按照收入的多少分为4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中选择了4000个读者,针对他们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调查。他对他们所感兴趣的、所希望的以及对该报的态度、建议和批评等,都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研究,他对这些读者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都有了一个十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将其用来指导办报。这正是这份报纸的成功秘诀。

《波士顿报》的创办者格鲁吉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让报纸的发行量与日俱增的。他在创办自己的报纸之前,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报纸创办之初,他每天都到人群中去闲逛——要么叼一支雪茄听大家讲各种事情,要么跟别人聊天。他通过这种方式知道了读者们感兴趣的事情,了解了他们的需要。这些东西对一份报纸甚至对整个商业运作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巧妙地控制话题

问答法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如果想要说服对方,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有分歧的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就这个话题的共同点(相对于分歧)对话题进行控制,一步一步地使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这样,就可以使谈话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胡佛总统的沉默寡言让许多记者都望而却步,想让话从他的嘴巴说出来,简直比登天还要难。但是,一个芝加哥记者却轻易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使胡佛总统谈了两个多小时。

那时候,胡佛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年轻的记者里尼提偶然地跟他坐同一辆列车,并得到了采访他的机会。一开始,当里尼提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胡佛总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然后就长久地陷入沉思。里尼提觉得很尴尬,虽然他早就知道胡佛的习惯了。他不得不一边问问题,一边想办法解决这种状况。当火车经过贫穷而荒凉的内华达州时,里尼提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他望着窗外,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在这个地方,人们应该还是用那种古老的方法来采矿的吧?”

这时候,胡佛马上说道:“早就不用那种方法了,现在全国都在采用最新的采矿方法。”

接着,胡佛的话匣子好像是被打开了一样,他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从采矿到石油,从航空到邮政……当时,那些跟胡佛同坐一列火车的人都是有名望的人,但是胡佛对他们都不理不睬,却偏偏跟里尼提讲了两个多小时。

里尼提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但是却因为跟胡佛总统聊了一个合适的话题,使自己成为和胡佛总统话谈得最长的记者。看来,话题对谈话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话题,不难想象,谈话的结果一定不会很理想。

一位图书推销员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对一个太太说:“太太,我们的图书质量非常好,装帧也非常精美,您看有没有需要呢?”

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位推销员得到的回答是:“不需要!”然后门会被关上。看得出来,这样的推销员不是出色的推销员。如果是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他会更加懂得推销时的说话艺术。让我们来推测一下一位优秀的推销员的推销情况:

推销员:太太,早上好!你家的孩子都上学去了吗?

某太太:是的。

推销员:你的孩子上几年级了?

某太太:大的五年级,小的二年级。

推销员:他们一定都很聪明吧?

某太太:是的,当然。

推销员:他们平时喜欢看书吗?

某太太:有时候看。

推销员:太棒了!我想我这里有些书他们可能会喜欢……

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推销员成功的几率应该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因为他掌握了很好的推销艺术,并且在谈话过程中很好地控制了话题。

有效地控制话题,对说服一个人来说的确十分重要。苏格拉底以擅长言辞而著称于世,他创立的问答法至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成为谈话的一种经典方式。问答法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如果想要说服对方,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有分歧的话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就这个话题的共同点(相对于分歧)对话题进行控制,一步一步地使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这样,就可以使谈话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卡尔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推销员,下面是他与客户的一次谈话。

卡尔:你好,你有兴趣看一看我们公司推出的吨位为4吨的汽车吗?

客户: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一辆2吨的汽车了,而且这更加适合我们。

卡尔:嗯,至少就目前而言,2吨的汽车确实比4吨的更加划算些,是吗?

客户:的确如此。

卡尔:我是否可以知道,你需要的汽车的平均载重量是多少呢?

客户:2吨。

卡尔:这是个平均数吗?

客户:是平均数。

卡尔:嗯,也就是说,你有可能用它来运超过2吨的货物,是吗?

客户:是的。

卡尔:如果装着超过两个吨位的货物在丘陵地区行驶,你的汽车承受的压力比正常的情况要大,是吗?

客户:的确如此,而且这很正常,因为我们经常在丘陵地区行驶。

卡尔:据我所知,冬天一般是汽车运营的旺季,是这样吗?

客户:是的。夏天一般生意很清淡,冬天却经常超载。

卡尔:不幸的是,丘陵地区的冬天一般都特别长。

客户:是的。

卡尔:那么,也就是说,你的汽车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了?

客户:是这么回事。

卡尔:这自然会影响它的寿命,你说呢?

客户:是的。

卡尔:那么,你会不会觉得,如果你拥有两辆汽车,让4吨的汽车在旺季的时候运营,而让2吨的汽车在淡季运营,两辆汽车的使用寿命是不是都会延长呢?

客户:好像是那么回事。

就这样,卡尔随后得到了一个订单。一开始客户看起来好像并不需要购买汽车,因为他已经有一辆了,但是卡尔巧妙地运用了说服技巧,让谈话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控制了话题的巨大作用。

促使对方主动与自己合作

这个男孩虽然只有4岁,却会这么想:“爷爷想要的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才会得到我想要的?”这样,当你满足了对方的要求的时候,对方一定会反过来为你做些什么的。

当我们需要说服别人跟我们合作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看起来更加轻松的方法?也就是说,为什么不让对方主动跟自己合作?事实上,只要你抓住了对方的心理,就不难做到这一点。

布鲁克林的一位小学教师露丝在开学的头一天发现全校最有名的“坏孩子”汤姆被分配到了自己的班上。汤姆的“名声”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上个学期的任课老师的不断讲述。他与男生打架、捉弄女生、冒犯老师,以这些行为为乐,并且行为的性质越来越恶劣。他唯一的优点是功课似乎还过得去。

露丝并不打算为这样的困难而烦恼。实际上,当每个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她都会对他们进行赞美:“罗拉,你的裙子真漂亮。”“亚里克斯,你的头发梳得真好。”“约翰,听说你的画画得很棒。”……当轮到汤姆的时候,露丝真诚地看着他的眼睛,并且对他说:“汤姆,你的领导才能很棒。我需要你的帮助,我决定任命你为我们班的班长。我相信你能带领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班变成全校最好的班级。”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不断地对汤姆强调他的才能,并且夸奖他所做的一切。果然,汤姆非常注意自己的表现,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班长。最后,他真的变成一个好学生了。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果你想要别人变成你希望的那样,你不妨先设定他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激励的作用。同样的,当你想要对方满足你的要求的时候,你最好先满足对方的要求。这也会使对方主动与你合作。

美国一位杰出的企业家维恩·朗经历了一件使他印象十分深刻的事情,正是这件事情使他得出了跟我一样的结论。一天晚上,他4岁的小孙子乔丹到他们夫妇家过了一晚。当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乔丹发现维恩先生在打开电视看新闻的同时却在读报纸。于是乔丹对维恩说道:

“爷爷,要不要先关掉电视?这样的话,你可以专心读报。”

维恩知道乔丹实际上是很想看卡通片,于是对他说:“可以关掉,你也可以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果然,他马上找到了遥控器,转到了卡通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