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熟悉爱迪生的人说,他一生只在学校读过3个月的书,以后完全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他的母亲实在是一个聪明人,谁会想到她竟能够把她的儿子——许多人都认为不堪造就的小家伙,教育成一代伟大的发明家呢!
不错,我们相信爱迪生幼年时的记忆力极坏,但我们也无法否认的是,他对于今天科学界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爱迪生究竟健忘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到税务局去纳税时,正全身心地思索科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纳税的人极多,排成了一条长龙,人们按顺序依次到柜前付款。等轮到他的时候,他竟说不出自己的名字,虽然他竭力思索了好长时间,无奈他已忘得一干二净。结果,还是他的邻居告诉了他,他才记起来自己的名字叫汤玛斯·爱迪生!这个笑话立刻传开了,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忘记呢!
爱迪生努力工作的程度也是令人吃惊的,他经常整天整夜地埋头于实验室做研究。有一天早晨,仆人送来早点,他正在睡觉,仆人不敢惊动他。这时,他的助手们已经吃完了早餐,他们趁着片刻的休息时间,想戏弄他一次。于是,他们把空碟子放在爱迪生面前,等他醒来时,看见这些空碟子、喝干了的咖啡杯和满桌子的面包屑,爱迪生竟怀疑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想了一下,认为自己的确已经用过了早餐。于是,他照例吸完一支香烟后,又开始工作。直到他的助手们哈哈大笑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他们愚弄了。
由爱迪生的健忘,使我又想到了不少有关伟人“记忆力”的传说:
美国最著名的植物学家亚沙·葛雷,能够记住25000多种植物的名字,恺撒也能够记住他几万名心腹士兵的姓名。但是棒球明星贝比·鲁斯却记不住别人的相貌和姓名!
查理·卓别林曾有一位私人秘书5年不离其左右,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据这位秘书说,卓别林并不知道他姓什么。
埃及的默罕半顿大学有一条惯例,那就是每年新生入学考试时,必须背诵整部《古兰经》。这部经书,几乎与基督教的《新约》一样长,是伊斯兰教的经典。背诵一次,至少要三天的时间。然而,每年都有两万多人能够一字不漏地背完,这种记忆力是多么惊人啊!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自夸能背诵他所写的全部诗句。但华尔特·斯考特的记忆力却糟透了,他竟会忘记他自己所写的诗篇。有一次,他就把自己的作品误认为是拜伦写的,并对它热烈地赞美呢!至于英国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也能够一字不错地默写他自己一部最著名的作品。但美国的舞台明星约瑟夫·贾弗森虽然连续13年表演某部作品,可他还是经常忘记台词。就拿拜伦和华尔特比较、培根和约瑟夫比较,人的记性的好坏真有如天壤之别。
林肯曾说过一个“记忆秘诀”:当你想牢牢记住什么的时候,不妨高声朗读,这样可以同时对视觉和听觉产生影响力。
英国历史学权威麦考雷的记忆力,有点像中国俗语所说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凡是他读过的任何一本书,只要他读过一遍就可以背诵。他写过许多历史巨著,但却从来没有用过什么“参考书”之类的东西。
美国的老罗斯福总统的记忆力也值得我们称赞。他在接见宾客时,尤其喜欢注意对方的小节、相貌和举止,他只要见过你一次,就永远不会忘记你。当他第二次再见到你时,他可以马上叫出你的名字来,往往使你欢喜得说不出话来。这无疑会对他的政治活动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力”。有一次,他见到了一位阔别15年的日本银行家,使这位日本银行家最感到惊奇的是,他们一见面,老罗斯福便大谈15年前他们初次会见时所谈过的一件事情。
在距今九十多年前,英国一位名叫乔治·彼得的富翁,他还只有10岁的时候,有人请他计算一道难题:“现在有4440英镑的存款,每年利息4.5便士,4440天后,应得多少利息?”他不慌不忙地只费了2分1秒的时间,就算出了答案。
好几年前,“铁路杰克”的死讯传出之后,全世界的报刊都竞相刊登了这一消息,并且痛惜哀悼;因为,他是美国一位罕有的人才,而且又是一个极聪明、极有趣的人物。他的记忆力异常惊人,他曾有将近20年时间经常到设有大学的乡村去旅行。他经常会十分得意地跑进学生们的餐厅喊道:“你们认识我‘铁路杰克’吗?请你们随便问我一些历史上的琐碎事情,我保证会很乐意地答复你们。”那些喜欢争强好胜的学生们当然不肯放过他,更有些学生想乘机表现自己“见多识广”,于是他们莫不争先恐后的向他提问。而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有许多是荒谬可笑的,比如“苏格拉底的太太是几岁时结婚的?”但他却毫不迟疑的立刻回答:“苏格拉底在40岁之前还没结婚,40岁后他才娶了一个黄花闺女,而她才19岁呢!”或者会有人问他:“枪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明的?”他也会很快回答说:“1689年7月27日,苏格兰发生战争时,第一次用枪刺作为杀人工具。”至于他的报酬,往往是由学生们请他一同聚餐,或者是凑钱来买一身新衣给他,或补助他的旅费。甚至连“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很钦佩他的博学,并因此主动送他一辆汽车,以便于他继续前往各地旅行。不过,“铁路杰克”有个怪脾气,他不愿开这么华贵的新车出去旅游。有人猜想,或许他认为自己不该平白无故地受人赏赐,所以,他还是骑他那辆旧式的两轮车出游。这车子旁边醒目地写着“历史学界的高才——铁路杰克”。
他在一所古老的房子里去世,享年79岁。他在遗嘱上要求把遗体捐赠给密歇根大学做实验,以便明白他的脑部构造,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记忆力。我曾写信给这个大学心理系主任比尔斯教授,问他有关“铁路杰克”记忆力强的原因。他回答说,他相信现代人类大多都有这种神奇的记忆力,虽然有少数人的记忆力十分差。而“铁路杰克”的成就,也无非是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记忆所有的史实上面,因此可以说他的秘诀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渐累积起来的;因此,这一切说穿以后,也就没有什么惊奇和神秘的了。
最后,我想说假如你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很差,那也不必悲观,例如李纳·杜拉芬这位世界著名人士,如果他不把重要事件都记在便条上的话,就会在转眼之间忘得一干二净;有时候,虽然他已记在便条上了,但他又会把这张便条遗失,并且再也记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所以,我认为记忆力好坏并不影响你的事业,也并不减损你的伟大,爱迪生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认为实验并不是一种浪费,终于在27岁时发明了无线电,让无限的空间浓缩为几秒钟的时间。
我觉得能和一位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相见,并且交谈1个小时实在是荣幸之极。他使我们只用1/7秒的时间,就可以联络世界各地,也可以使我们坐在家里,从收音机中收听总统在白宫的演说或著名乐队演奏的动人乐曲。这位伟人,就是发明无线电的马可尼。
谁都知道,马可尼是意大利人,因为马可尼的父亲是意大利人。不过,马可尼却有一头浅色的头发和一双淡蓝色的眼睛,并且能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虽然稍带一点伦敦土音,但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英国人。马可尼的母亲是生长在伦敦的爱尔兰人,所以马可尼也带有爱尔兰人的血统。他的右眼因车祸而失明,但他却在左眼戴了一副英国式的单片眼镜。
我一见这位伟人,就觉得他和蔼可亲,说话诚恳,而且态度谦虚,使我几乎怀疑自己不是坐在一位世界伟人面前。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曾读过一则消息,说意大利发明了无线电报,后来有一天,我和罗维尔·汤玛斯在伦敦的一家饭店中,才第一次看见这种新奇的玩意儿,谁知创造这一奇迹的伟人,此刻就坐在我的面前。这一切真是恍然如梦。
我们的谈话开始的形式很奇特。我先问他怎么会对无线电研究感兴趣,而他绕了一个大圈子回答我:他起初说自己年轻时,愿意找一种可以使他有机会环游世界的工作。接着,他告诉我,他时常陪母亲一同出去旅行,如从意大利到伦敦去探亲访友。每一次途经法国,看到冰雪覆盖的高山,或者是波涛汹涌的大河、富有诗意的田园时,就更增加了他对于旅行的兴趣。最后,他告诉我,只有继续努力研究无线电,他或许才有机会到更远的地方去旅行。他不愿意被关在屋子里工作,因此他的工作几乎全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他说他已经横渡大西洋87次了。
马可尼年轻时,已经在家里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的传递实验,并渐渐将距离扩展到了两英里远的地方,这当然更激发了他继续研究的兴趣。虽然他的父亲曾为此而批评过他,认为这种没有意义的实验只是浪费时间,但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了,并以25万美元的价格将专利品卖给了英国政府。这当然令他的父亲感到特别惊异,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笔意想不到的收入。
我好奇地问他将那笔款项怎么花的。他回答说,他先是买了一辆自行车,立即匆匆忙忙地骑着它回家继续做研究工作。在事业成功后能够更进一步做研究,这实在太可贵了。
1901年,马可尼认为实现他的宏伟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渡过大西洋,十分自信地期待一次更大的成功——他希望能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接收到从英国拍发的电报。
他在纽芬兰登岸后,先放起一只用丝竹做成的飞机形状的风筝,但却被大风撕裂了。他又放起一个气球,但也被大风刮到海里去了。他最后放起一只做工很结实的风筝,终于飘上了天空。他屏息静气地听了好几个小时,急切地盼望能得到从英国拍来的讯号。但他渐渐地失望了,因为他连一点声息也没有收到。他开始灰心丧气,认为实验已经失败,计划显然已经没有希望实现了。
然而,就在他已极度失望之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突然间,他听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滴答声。滴答,滴答……他自言自语地说:“对了,就是它。这不是电报拍发员所用的3个S信号吗?”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很有意义,他也相信这项成功的实验可以永载史册而名垂万世。但是,他虽然满心欢喜和兴奋,却不敢立即跑出来跳上屋顶,向众人大声宣布这一奇迹,因为他担心人们不信他的话。在48小时之内,他没有告诉第二个人这个秘密。
终于,他放大了胆子,去拍发电报,将这一秘密透露给了伦敦当局,这个消息立刻震惊了全世界,各地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予以报道,科学界更是欣喜若狂。马可尼由此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为我们发明了无线电,让我们的消息可以在即刻之间传递到全世界去。而他这时才只有27岁!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后,受到了许多严厉的反对和攻击。许多幻想家给马可尼写信责备他,甚至警告他不应该发明无线电,因为他们认为电波会经过他们的身体,这样将会毁坏他们的神经,使他们不能够安睡。还有一个法国人给马可尼写信,声称为了保障人类的安全,他决定要刺杀他,并说他已从法国起程赶到英国。马可尼连忙将这封信交给苏格兰警察局。幸亏英国政府及早采取措施,拒绝这个怪人上岸,马可尼才幸免于难。
舍己救人的名医格林菲尔
他牛津大学毕业,是伦敦名医,但他放弃了一切,到寒冷之地为病人服务。他也由此得到了“快乐”和“知足”。
格林菲尔是拉伯利多地区的名医。他整天都往返于寒风之中,在冰雪中行进,使他的双手变得非常粗糙。他曾遇到过4次冰山撞船的危险,也曾整夜躺在浮冰上睡觉,还有一次几乎被冻死在拉伯利多的荒野。又有一次,他饿到极点,就割开了由海豹皮做的皮靴来吃。他终生没有一点儿积蓄,可他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
你为格林菲尔医生担心吗?那你可就错了,你大可不必为他担心,相反你应该嫉妒他,因为他比你和我更幸福。他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和“知足”!
格林菲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在伦敦一个贵族居住区开了一家诊所,渐渐有了名气,成为伦敦的名医,但他并不骄傲自满。他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与修养,于是决定到拉伯利多去过夏天。
拉伯利多位于加拿大东岸,南起纽芬兰,北至哈得逊湾,长1500英里,是一个严寒荒凉的地区,每年有9个月以上被冰雪覆盖,直到7月还没有解冻。因为这里是不毛之地,所以居民只能用鱼儿喂他们的牲畜。这儿有的是咸鳖鱼和鲸鱼尾。
但让格林菲尔医生感到惊讶和不安的是,生活在这荒凉的海岸边的渔民,要是不幸患病,他们就只好“听天由命”了,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医生。
他竭尽所能地为渔民们服务了一整个夏季。然后,他按照原定的计划在秋天返回伦敦。但他已厌恶替有钱人开药看病的生活,不愿像以前那样混日子,他甚至看不起所谓“名医”的声誉。他知道,北方正急切地需要他。于是,他终于又返回拉伯利多。他在那里服务了45年而不畏劳苦,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一位仁慈的名医,连英王乔治也钦慕他,封他为爵士,以奖励他的忘我与壮烈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