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风俗
18198700000008

第8章 我国对福禄寿崇拜的民俗

“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福、禄、寿三星,在我国流传年深月久,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我国民间一向将福、禄、寿三星,作为交往礼仪和日常生活中幸福、吉利、长寿的象征。

五福临门

从前,在南方的墙门住房或北方的四合大院,常常可以看到屋脊或照墙上写着一个八仙桌大小的“福”字。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也有在大门、房门上贴起四角方方的红纸,斜角写个“福”字。有的还将“福”字倒转来贴,意思是“福到了”。总之,这种贴“福”字的风俗,目的是想显示一下自己是富贵积善之家的“福门”、“福地”,会得到“福神”的庇佑,一年四季“福运亨通”,一生一世“福星高照”。

福,就是幸福,俗话称:福运、福气。古时称木星为岁星,谓其所在有福,所以又称“福星”。旧时,星相术士说:“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所谓“福”,《书·洪范》说:“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五福骈臻”、“五福临门”。

我国民间流传着“天官赐福”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个叫陈子祷的人,长得温文尔雅、俊美绝伦,和龙王的三公主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后来分别在二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生了天官、地官、水官三兄弟。这三兄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得到当朝太师的赞许。后来,封建统治者还把天官敕封为“紫薇大帝”,掌管“赐福”;地官封为“青灵大帝”,掌管“赦罪”;水官封为“赐谷大帝”,掌管“解厄”。这就是全国各地“三官庙”里的上元、中元、下元“三我国民间流传的福禄寿三星元大帝”。不单封了爵位和帝号,而且连神职、神权,也都由人间皇帝给予明确安排,难怪后来“三官庙”香火那样兴旺,因为人们认为三官大帝的所作所为一定可以尽如人意。从前民间戏班子开场戏的“天官赐福”,就是从这里脱胎过来的。

由于我国民间传统把“福星”作为吉祥之神,在日常生活中也就形成种种民间习俗。如平时一般对天庭饱满、心宽体胖的人,称为有“福相”,对儿孙满堂、无忧无愁的人,称为有“福气”;看到美好的景物,称为“一饱眼福”;品尝到味美的佳肴,称为“口福不浅”。

民间还有不少关于“福”的礼仪习俗。如封建时代妇女行礼致敬,要屈膝弯身,双手按住右腹,口称一声:“万福、万福。”送亲朋好友出远门,也要恭手相送,口称“一路福星”,也习惯称:“祝福你,一路顺风。”农村造新房,到了上梁时,也时行挂一块红布,写上“紫薇高照”(即“福星高照”)。最为隆重的要数春节的年终大典“祝福”:从腊月十五日开始,就要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日夜忙着准备“福礼”。到了“祝福”吉日,凌晨就烧煮“福礼”,用两张或四张八仙桌拼拢,摆上鸡、鹅、元宝肉、猪头、鱼等“五牲福礼”,祭祀“祝福菩萨”。然后才祭祀祖先。除夕之夜,男女老幼,合家团聚,吃团圆饭,称为“散福”。

高官厚禄

禄,就是指禄位官职。《史记·天官书》记载,司禄亦为星名。从隋朝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常常通过科举,以高官厚禄来笼络天下的读书人,为巩固他的统治而效劳。所以,这种以禄位引人,恰如以饵钓鱼,称为“禄饵”。但是,也有读书人不要当官,不要禄位的,《宋史·陈仲微传》所说:“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就是一例。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也写到,当贾政要宝玉读书上进,以求取功名利禄,就遭到贾宝玉的蔑视和拒绝。他把功名利禄看成像粪土一样,并把专门投奔功名、猎取利禄的人,骂做“禄蠹”。

在封建社会里,十年寒窗,读书做官,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因此,过去读书人常把“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影响所及形成民间对“禄星”的崇拜风俗。汉朝时,就有“文昌宫,六日祭祀司禄神”的说法。关于禄星,民间有几种说法:一说,张仙,姓张名远霄,五代眉山人,入青城山,学道升仙。一说,张仙,姓张名恶之,越巂人,晋末后秦人。另一说,张仙就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他原是孟知祥第三子,后来平步青云,当了皇帝。他曾为自己画了《张弓挟弹图》。后来,宋平了蜀,花蕊夫人带了此图到宋宫,将画中此人托名为张仙,说能使人有子,才奉祀他。传入民间就把他作为祈子之神。称为“张仙送子”,也就是传统戏曲中所唱的“禄星抱子下凡尘”。

寿比南山

寿,就是寿命。《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云:“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民间传说,寿星为司长寿之神,并把他画成老态龙钟的老人模样,满脸白须,持龙头拐杖,头部长而隆起。民间叫做“寿星头”。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说寿星怀胎九年,尚未诞生。他母亲十分着急,问他:“儿啊,你为何还不出世?”寿星在娘肚内回答:“如果家门口石狮双眼出血,我就出生。”不料,此事被隔壁屠夫知道了,就用猪血涂上石狮双眼。他母亲见了,就告诉儿子。寿星急忙从母亲腋下钻了出来。因为年份未到,他的头就变得长了。因为一般凡人都十月怀胎,传说寿星要十年怀胎。当然,这是一则解释型故事。至于“寿星”究系何人?有的说是彭祖,有的说是张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尊老爱幼,历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如逢年过节,家有老人,总要在中堂挂一幅《寿星溷》、《万寿图》或《松鹤延年图》,表示祝愿。而且还有把长寿老人,尊称为“老寿星”的风俗。我国民间对祝寿也有传统风俗,如“二十不做寿”,称为“过生日”。不过小孩子到了十岁,外婆可以给外孙做生日,称为“爱子寿”。又如“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因“十”与“贼”、“九”与“鸠”谐音,禁忌。四十也不做寿,因忌“四”与“死”谐音。寿辰前一天,儿女和媳妇、女婿献“寿礼”,有的献糖做的“寿桃”,有的献“长寿挂面”,有的献“寿比南山”寿幛,统称为“暖寿”。寿辰之日,寿公或寿婆,晨起梳妆后,就进行拜寿仪式,这时堂上“寿烛”高燃,上悬红底金字“寿屏”。寿公、寿婆正中而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依长幼次序,一对一对跪拜。拜时口中要念:“保佑长寿、健康。”然后,全家老小吃“寿面”,还要向左邻右舍分送“寿面”。中午或晚上设“寿筵”,宴请亲朋好友。有的人家还要请戏班唱“祝寿戏”。

由上可见福、禄、寿三星,原为民间神话传说,在人民在心头一直将它作为幸福、欢乐和益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