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1824700000017

第17章 “金”之融通(10)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信用卡的功能也扩大到多个领域。人们持卡购物、转账、储蓄、交费等。信用卡的钱包化与智能化广泛地影响着现代生活。

链接:一般信用卡共通特点

先消费,后付款。

通常不具有存款功能,发生溢缴款亦不计算利息。

对于销售交易有免息还款待遇,一般以当月结账后20-30日全额付款为条件。

利息一般为按日单利计息,按月复利计息。

刷的不是卡,是身份

今天在纽约明天要在巴黎,机位搞不定?一个钟头后要送礼到国外客户手上?需要调度一艘游艇开Party?24小时无限制尽情购买全球无论奥运、音乐剧、各种球类赛马赛车甚至电影颁奖典礼门票?没问题,只需拨电话给你的顶级秘书,他便会为你提供最周到的服务,他——来自你所持有的最顶级的银行信用卡。在信用卡的一般等级划分中,依次是普通卡、银卡、金卡、白金卡和最高的无限卡。运通公司的百夫长卡便是无限卡。无限卡,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透支的限额,可以随便花钱。由于各个银行组织发行的无限卡几乎清一色的是黑色,故俗称为“黑金卡”。之所以叫“黑金卡”是因为无论是古今中外,黑色都是代表着神秘,而泛着金属光泽的黑色则更甚一筹,还显得非常华贵,这也就符合无限卡及持卡人神秘而高贵的特征。

黑旋风“百夫长”

如果你舍得掏3万英镑,就能够获得与戴安娜“共枕”一晚的机会——这则广告刊登在美国运通为百夫长卡(CenturionCard)客户发放的《百夫长》杂志上。已逝的前英国王妃戴安娜的弟弟厄尔·斯潘塞,虽然已经相当富有,但显然想钱想得有点发疯,决定向有钱的美国游客出租戴安娜曾经住过的卧室。精于商道的厄尔知道,百夫长卡的拥有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钱人,而是运通公司挑选出的顶级客户,他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消费者。

1999年,运通公司精选白金卡持卡人中的顶级客户,为他们发行了百夫长卡。因为定位人群的高端和尊贵,百夫长卡不做广告,也不接受公开申请,只有使用美国运通信用卡年刷卡消费超过15万美元的顶级客户才有资格申请,并且年费高达2500美元。这张信用卡又被称作黑卡,俨然成为世界最奢华信用卡的代言者。

百夫长卡有的,不仅是高门槛而已,它的特别服务也超出人们想象。其持有者拥有24小时的个人旅行顾问为其制定旅行计划、预订机票,自动升级为头等舱客户是自然的,更甚的是与其同行的旅伴也同样有此优惠而且完全免费。

购物狂们对“百夫长”更是爱不释手。他们不但可以在一些高级时装店使用贵宾试衣间,甚至可以让“萨克斯第五大道”这样的高端百货商场在午夜时分向其定向开放,免费试用名牌跑车长达一周,还能够保证在纽约最热门的餐馆、酒吧订到位子。

除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服务之外,百夫长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卖点,那就是“圈子”。因为持有这张黑色卡片就等于拥有了所谓上流社会的护照,是最有力的地位标签。“百夫长”不宣传、不推广、对客户一切资料都完全保密的一贯风格,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进而让更多的富人改用运通的信用卡以求获得申请百夫长卡的资格。于是,运通黑卡又成了一个尊贵圈子的象征。

雇资银行“世界卡”

作为英皇室的御用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的一员,雇资银行(Coutts&Co.)推出的"世界卡"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望。只有身家超过数百万的雇资银行客户才有资格申请"世界卡"。除了所有典型的旅行升级和奢侈品服务以外,持卡人甚至可以在午夜到喜欢的百货商场购物。

Stratus奖励VISA卡

这种“白卡”专为对特别机场休闲室或头等舱不感兴趣,只愿坐私人飞机的客户所设计。幸运的是,Stratus公司是马奎斯飞行租赁公司的合作伙伴。该卡向其客户提供各种特色产品服务,比如雅趣旅行社(A&K)推出的旅行套餐,一对一销售服务和奥斯卡大腕级别的礼品包。

妮梦·马科斯“内圆卡”

总部位于达拉斯,以圣诞目录著称的豪华品零售商妮梦·马科斯去年将其信用卡部出售给汇丰银行,但仍向在该公司及其姐妹公司伯格多夫·古德曼的商店里大额消费的持卡客户提供忠诚项目服务。消费满三万分的客户将获得免费参加纽约时尚周的机会;消费满两百万分将获得到热播肥皂剧《活力充沛都市男女》客串的机会。

万事达史密斯·班尼总裁卡

这是花旗银行专门为私人客户而设的信用卡。用户的公司必须有100万美元资产,当然如果有500万美元的话会获得更多优惠。持卡人若买正价机票的话可获得积分在指定商店获免费购物额。而如果客户用这张卡来支付包机费,则可以获得在指定合作酒店免费入住三晚(价值若900美元)。

花旗银行Ultima卡

这张信用卡在德国、俄罗斯、亚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发行,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预定私人喷气式客机或宾利轿车接送服务,并可以有机会租用法拉帝游艇连船员享受一天海上旅程。用户还可以凭这张食用卡预订一个私人小岛避开繁嚣呢。花旗银行在阿联酋也推出了另一张有类似服务的“大来精英卡”,可以预约德国最红的三星级名厨沃法特的“一对一”服务,也可以订购最爱欢迎的足球赛门票。

信用卡中国诞生记

中国第一张信用卡是怎样诞生的?三十年前在中国办张信用卡也像现在买大白菜一样稀松平常吗?怎样让习惯了“银子落袋为安”的国人接受那样一张不顶吃不顶穿的“塑料板”?改革开放初期,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逐渐增多。有的游客带着一张信用卡只身来到这儿之后,才发现饭店、商店都没法用,甚至连中国银行都不能使用信用卡,身无分文的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中国银行一位老柜员的回忆,由于职务所在,他经常遇到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的投诉,“为什么我的信用卡不能用?为什么取不了钱?”——就在这种“投诉”的增多中,中国的银行业逐渐健全和完善了信用卡受理业务,让信用卡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初,银行暂免信用卡的刷卡手续费,但商户酒店也不愿意接受信用卡,因为刷卡程序相对麻烦。按照国外市场的做法,银行维持一定利润,刷卡消费商户就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酒店商场还是稀缺资源,酒店从来不愁没有客源,要说服这些单位接受信用卡几乎不太可能,外国银行的信用卡依然无法正常使用。

“我们接受你的东西,用你的产品有什么好处?银行应该给我们付费才对啊,怎么还要我们饭店付钱?”对于商户的一百个不理解,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时也无言以对。

为了让商户接受信用卡,中行想出一招“曲线救国”的办法,先实现信用卡在银行的取现功能。

那时候,中国银行开始在大型的涉外场所,比如酒店、商场设立兑换点,外国游客要结账时,就先持信用卡到中行的兑换点换现金,然后再到酒店商场柜台结账。虽然相比在国外直接刷卡消费繁琐了一些,但毕竟外国人的信用卡能在中国使用了,这方便了很多外国游客。

一时间,国内大城市几乎所有涉外饭店、机场都有中行的兑换网点。这样的做法对于中行来说增加了许多成本,但是却让酒店商户慢慢知道,这种卡能取钱付账,对信用卡的安全疑问逐渐消除。这一时期,一些有外资股东的饭店率先接受了信用卡,建国饭店是当时北京地区第一家接受信用卡的酒店。

最初在我国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时候,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设备记录持卡人的信息,但对于刚刚开放市场的我国来说,这种方式是不现实的。银行只能临时决定:依靠人工识别。中国银行从国外的发卡行那里搜集了持卡人信息和不良信用记录的黑名单,把他们装订成厚厚的册子。每当刷卡的时候,收银员都要从厚厚的一本名单中查找,确定持卡人无不良记录并且是真卡之后,再刷卡签名。而且当时根本还没有现在的刷卡机,只有类似砖头一样的“压卡机”。

压卡机的原理就是将卡片上凹凸不平的名字、有效期等个人信息,通过压卡机用力一压借助复写纸留在白纸上,作为消费凭证。这样整套程序下来,熟练的收银员也要好几分钟,不熟悉的则要长达十几分钟。这就是我国最初使用信用卡的土办法。

由于我国人员在设计卡的时候,几乎没有考虑到透支、安全、坏账的问题,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信用卡透支的情况让很多人捏了一把汗。当时,中国银行为信用卡消费在一个地方设定了一个限额,但有位持卡人可能在多个城市使用了这张卡,累计消费下来就超过了卡内的存款额度。由于技术手段不发达,银行系统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刷卡信息,因此造成了银行被动透支。

一个月后,中行拿到客户对账单的时候,才发现这位持卡人透支了。银行急忙通知持卡人,持卡人知道自己透支后非常紧张,忙说:“对不起。我马上还上。”那时的人们真是善良得可爱。直到发生了一件一位加拿大人用假信用卡在中国消费了几万元人民币的事情后,才让管理者认识到信用卡的风险。当年的一万元差不多是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攒下的钱。在与加拿大方面求证之后,得知那是一个国际骗子,这个案件甚至惊动了公安部。

在这之后,中行审批信用卡越来越严格,门槛定为5000元人民币,在当时的收入消费水平下,拥有5000元存款的人并不多,但并不是有了5000元存款就一定能办卡,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核。

信用卡成了那个年代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甚至很多人都在找关系要求办信用卡。谁能想到,如今的信用卡已经成了大众消费品。据统计,2007年我国的信用卡总数达到了9976万张。

延伸阅读:中国银行百年

中国银行有近百年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对于外资银行而言,中行有着令人羡慕的“中国概念”,相对于中资银行,中行又有着规模最大的海外业务。

从清政府王朝的国库银行到成为一个国际化金融企业,中国银行的百年,是风雨的百年,历史的每一页都承载着年轮的痕迹。

1912年,中国银行由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7年间,中国银行先后是当时的国家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

然而追溯历史的遗迹,中国银行是在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筹建的,而大清银行的前身责任清朝的户部银行。

户部银行成立于1905年8月,总行设在北京西郊民巷,行址虽然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但是仿照西洋银行而设。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行长为贾继英,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官办银行——大清银行的行长。

在满清王朝即将覆灭之时,筹建新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提上了革命军的议事日程。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政府总统,临时政府决定在大清银行的基础上筹建一家新的银行。

1912年2月5日,经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新任财政总长陈锦涛批准,中国银行宣告成立,并开始营业。在随后军阀混战的岁月里,中国银行行长之位几度易主,每次权力的交替印刻着时局变革的烙印。

北洋政府时期,为了补贴无底洞似的军费开支,往往发行各种名目的公债基金以筹措资金。政府发行的有价公债卖出时一律是折价出售,各家银行常依靠代理发行公债基金以牟利。北洋统治末期,因政府变动频繁,公债信誉大跌,资金极难筹措,外资银行挥舞着金元大棒,虎视眈眈要以金钱换取大量的在华利益,幸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先生挺身而出,大力整顿政府公债。每当总税务司拨转的公债基金户不敷周转时,中国银行便垫款接济,从1921年到北洋政府垮台,除1922年、1927年曾暂缓还本外,一般都能如期偿付。中国公债信用建立应归功于张嘉璈。

在20年代,蒋介石政府时期,中国银行一度落入四大家族。从宋子文到孔祥熙,当时上海工商界陷入困境,但是在四大家族手中的中国银行并无作出任何拯市措施。一直到1949年,蒋介石王朝垮台后,四大家族在中国银行中的势力方土崩瓦解。

中国银行目前是国内拥有最多海外资产和业务的银行,也是中国对外窗口性标志之一,而中行面向海外这一性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定下了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面向海外的外汇专业银行。龚饮冰则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任中国银行总经理,开创中国银行历史的新篇章。

1950年1月,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展开之时,海外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相继接受新总处的领导。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响应号召,宣布接收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不久,伦敦,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分支机构纷纷宣布接受国内总管理处的领导,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资产。

1950年4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三年后,即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也正是由于中行本身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国银行是目前国内银行中最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先后分别在香港、澳门、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曼谷、东京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初,一直没有设立专门的国家外汇管理机关。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根据国家授权,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的职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管理外汇、经营外汇业务、组织外汇资金的作用,中国银行必须实行体制改革。这是中国银行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中国银行体制改革方案。成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并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仍称中国银行,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和中国银行对外两块牌子,内部一个机构。

到了20世纪80年代,就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进行谈判之时,中国银行总部决定将原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改称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从1983年1月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其他13家中资银行及附属单位对外宣布一起组成“港澳中银集团”。

港澳中银集团的形成对于港澳的顺利回归,及保持两个地区繁荣稳定和平稳过渡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