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优秀孩子的十大方法
18322200000027

第27章 天才教育法(3)

第七、优势迁移。不管在某种智能方面能力怎样,人都能通过有效的方法、措施来培养、开拓和发展这种智能。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而善于“发现”和“利用”孩子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其和谐发展则是因材施教的关键和外延。父母应鼓励和帮助引导孩子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上去,做到“扬长补短"、“以优促短”、“长善救失”。

多元智能对孩子成才、成功、幸福影响甚大,那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呢?

一是观察孩子智能优势的重要途径,日常活动多和孩子在一起,即在无人指导下,看他在做些什么。可以通过观察他与同伴、朋友交往、谈话和讨论问题时的情况来了解;也可以收集孩子活动资料、参考各门学习成绩和作业、作品情况来分析判断。在此过程中,父母要做有心人,孩子的点点滴滴都不放过。

二是让孩子通过不断尝试来发现自己智能优势。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什么都让他去尝试一下,不以成败论英雄,让孩子去运动,去观察,去听音乐,去画画,去交往……通过这些活动,观察孩子哪些方面做得好。做得最好、最轻松的方面,可能就是他的智能优势。

三是父母可以根据8种智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特征来分析研究孩子的情况,判断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敏感”,比较“自发”,比较“专注投入”,比较“擅长”,这些有可能就是孩子的优势智能。亦可通过专业测试来判断。

四是父母通过长期跟踪调查了解,来发现孩子的优势、弱势、兴趣、爱好、特长,以此来判定孩子智能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训练计划。

因材施教的可贵之处,在于为每个智能结构不同的人指出了成才的希望。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说:“人与人的智能差异不仅在于优势智能的不同,而且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智能组合不同,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角色时会很出色。”因此,根据孩子的智能因材施教,是天才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孩子成为天才的成功教育。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是要为孩子制定一个做得到、行的通的切实可行的目标,这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有效方法,也是最切合实际的天才教育。下面这个故事正是说明了此中道理: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针对孩子的不同时期会制定各不相同的目标,有的孩子能轻松实现,而有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也实现不了,实现目标的孩子更会积极进取,而实现不了目标的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懈怠,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出在父母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上。请看一个真实的事例:

1998年7月,成都市一位19岁的青年张伟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处决,让人震惊的是他杀害的是非常爱他的亲生父母。

张伟的父母就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他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边中央领导人的镜头对他说:“好好学,你长大了也要像这些大人物一样给老子风光风光。”伴随着高标准而来的自然是严要求,父亲剥夺了他所有的交往权和业余爱好。专制的教育方法及巨大的压力使张伟愈来愈难以忍受,他与父母之间多次冲突,到后来,他觉着家里不像家,倒像个派出所,父母就是所长,他自己就是个小偷。

低落的情绪使张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形成恶性循环,他开始怀疑近亲结婚的父母使自己智力有问题,终于让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事后,张伟说:“父母的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应该让我们明白: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而且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提出适当的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不要超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求乎上而得其中”的古训对孩子并不完全适用。

当然,目标太大不切实际会对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而有负面作用,但没有目标的随意性也同样可怕。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将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六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有一只毛毛虫稍微与众不同,便立时会吃到松针。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随大流、绕圈子,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瞎忙空耗,终其一生。

卡耐基也曾做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之中,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十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再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属于原来那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了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而那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十年前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当然,作为孩子,并不可能真正领悟这些内涵,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功,都能成为伟人。作为父母,则应该先弄清楚天才教育的根本目的,然后才能科学地对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

那么,父母对孩子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一般而言,教育上有这样几个层面的目标。

一是成为健康合格的人。这是生命最基本的权力,最基本的成长要求,让孩子身心健康,具备正常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能自食其力不为害社会。

二是成为一定的专业人才。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孩子的智力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孩子多方面发展并在某方面成为较专业的人才,能从事此领域的技术性工作,并能不断学习。

三是成为杰出的精英人才。基础条件较好、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的孩子,父母应制订相应的目标和科学的计划,最大程度地让孩子掌握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不断进步,成为社会上的优秀人才。

四、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订目标,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总之,父母制定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目标,都必须是孩子乐意接受并努力能做到的,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根据孩子的特长、爱好、能力、不同时期的特点,为孩子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目标。这不仅是为孩子成才、成功打基础,也是为培养天才、造就天才做准备。

想象力是天才孩子的摇篮

想像是心灵的火花,是天才的摇篮。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像,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父母们的共同心愿。对于孩子来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便是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多数父母都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飞机、飞船的发明都是基于想像。如果没有想像,就不会有这些天才的创造。

一个早春,彭娜女士带孩子去少年宫画画,母子俩兴致勃勃地走在林阴道上。她告诉孩子春天来了,让孩子看看春天跟冬天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仰头看看这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又看看后面几棵还没长出新叶的小树,问妈妈:“为什么春天来了,有的树换上了绿衣,有的却没有呢?”母亲鼓励孩子好好想一想。孩子也许想起今天早上起来找不到衣服穿的情景,于是说:“妈妈,我知道了,春天来了,所有的树妈妈和树宝宝都要换上绿色的衣裙的,这个树宝宝起晚了,找不到妈妈为他备好的绿衣服正在着急呢。”母亲趁机指着前面那棵依然是枯叶满枝的古树问他:“那又是谁呀,为什么还没换上绿衣裳呢?”孩子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奶奶,她老了,手僵硬了,衣服穿不上了,她正在焦急地喊:谁来帮帮我!谁来帮帮我!”

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去联想,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孩子的语言,去描绘大自然,这是对孩子的想象力极大的培养和发挥。做为父母对孩子的想象力不仅要给予鼓励,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天才的创造力,使孩子实现人尽其才的最终目的。

请看这样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爸爸给我穿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晚上,我都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你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这首诗是由一位叫刘倩倩的湖北儿童创作的,曾获“世界儿童诗歌比赛奖”。之所以能获奖,就在于它体现了这个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灵,体现了她丰富的想像力。

一位母亲被一张照片深深地震撼了:一个正在遭受饥饿的非洲儿童的手置放在一只正常人的手掌上,制造出一种触目惊心的对比。非洲儿童那瘦小干枯的手简直就不能叫做手,而像“鸡爪”。母亲连忙叫她8岁的儿子来看。孩子看后,心情很沉重,躺在屋后的草地上写下了这首《望天空》的诗:“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躺着/向蔚蓝蔚蓝的天空望着/把我严严密密的罩着/我要把天空翻转/让它变成一只烧饭的锅/烧出很多很多的米饭/让全世界忍受饥饿的儿童/永远不再挨饿。”

这首诗获得《中国儿童报》“优秀作品奖”。如果没有孩子对苦难中的非洲儿童的深深同情,就不能激发孩子把天空翻转过来变成一只锅的想像。想像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天才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父母慢慢培养的。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呢?

一、让孩子多玩有创造性的游戏。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父母可以在孩子游戏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果形成了习惯,孩子的想像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高。

二、让孩子多接触图画,包括多看和多画。父母应多带孩子观察大自然和多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图片,这些是孩子展开想像的立足点。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画,鼓励其把头脑中想像的东西画出来。开始时父母可以先画一些基本线条,告诉孩子要画什么,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像把画画完。孩子喜欢画画,父母最好不要代拟主题和内容,要让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才能令孩子有广阔的想像空间。此外,父母可以画一幅未完成的画,让孩子想像并补画其余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三、多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适合孩子想像的特点,常常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其想像能力比不听、少听童话故事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最主要的是父母讲完后,让孩子马上复述。孩子可能在复述中有添枝加叶的地方,只要主题大意不变,父母就应该鼓励。千万不要泼冷水,以免挫伤孩子想像的积极性。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有时可讲到一定的地方不往下讲,引导孩子对以后的故事情节进行想像。例如讲述《曹冲称象》,当讲到该如何称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的重量时就停住,让孩子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称象?促使孩子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边听,边动脑筋,发展了想像力。

四、让孩子多进行“情景描述”。父母可以常常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比如,父母说:“这是一个下雪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孩子根据他的想像进行描述。反过来,孩子也可以问父母:“这是一个下雨天,想想看是什么样子?”此时父母应尽量认真细致地描述一番,从中给孩子一些启发。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在想像时孩子的水平会有差别,父母要引导他们讲述更加丰富的内容,让孩子尽情地说出他的想法。即使他的答案很滑稽,甚至不合逻辑,都不要批评,惟有你的倾听、接纳才能引导出更好的答案。

五、发展孩子的想像力。首先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重要心理品质,是促进想像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把强烈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想像力结合起来,就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创造性。其次是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是激发人们想像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