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坚持
安格尔曾经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到报酬。”的确,有了坚持,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是没有可能实现的。
日本成功人士本田宗一郎曾说:“许多人梦想成功,对我来说,成功只有在多次失败后和对失败进行反省时才能取得。事实上,成功只代表着你的工作的1%,而99%意味着失败。有1%的希望,就应该坚持。”很多人往往是这样的,一旦心血来潮,就努力拼搏,经过一段时间的搏击,觉得成功无望,就轻易放弃了,结果成功离他而去。
在那段生命中最灰暗的日子里,法克兰·贝格四处碰壁,正准备辞职。他每天都留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想另谋职业。他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当推销员的天赋,所以只要不是做推销员,他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他甚至想过到暖气公司当送货员、到港口当杂工等。
一天,他收到了一个名为“青年会”的协会的邀请,去参加一个名为“三C法则——正直的人生、正直的人格、正直的运动精神”的演讲活动。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演讲,因为参加的人不仅是听众,也是演讲者。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演讲训练班。
法克兰·贝格起初不想参加,因为他认为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去参加这样一个供充满自信的年轻人聚集的会议。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没有信心也没有资格在众目睽睽下诉说自己的经历。可是他转念又一想:“连参加这样一个小小的演讲都不敢,还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会场。
会场里座无虚席,大约有一百多人。法克兰·贝格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坐下来。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上讲台,慷慨激昂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当他走下讲台后,一位老师走了上去,对他的演讲发表评论,指出他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位老师给法克兰·贝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问主持人:“刚才站起来讲话的那位老师是谁?”主持人告诉他,这位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
后来,法克兰·贝格来到了卡耐基面前:“卡耐基先生,您好,我是费城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法克兰·贝格。很高兴认识您!”“您好,贝格先生。”卡耐基和蔼地说。接着,法克兰向卡耐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问他:“卡耐基先生,您能给我一点儿建议吗?我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缺点呢?”
“来吧,小伙子,下一个就轮到你上台演讲了!”
法克兰·贝格没有料到卡耐基会让自己上台演讲,他吃惊极了,窘迫得满脸通红,害怕得要死,身体不停地发抖,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过话。这时,他看到了卡耐基充满鼓励的目光。于是,他慢慢地站起身来,走上讲台。他支支吾吾地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向大家介绍清楚他的名字。接着,他开始向大家讲述自己失败的经历。他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越讲越有自信。当他讲完后,竟然有很多人对他说:“您讲得棒极了。”
活动结束后,他回想了这一天的经历,惊奇地发现在很多人面前开口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找到了他以前在正式场合跟人说话总是畏畏缩缩的原因,那就是没有自信。如果这种心理不消除的话,即使做了别的工作,也不会成功的。而推销工作则会培养这种自信,因为在推销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他们是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自信的一群人。推销员的工作就是要说服这些人,所以,这是一份锻炼自己、克服失败心理的最好的工作。想到这里,法克兰·贝格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
第二天,他又出去推销了。这次他主动拜访了当地的一位谷物商。这回,他在这位潜在的顾客面前滔滔不绝、非常兴奋,讲到兴起的时候还用拳头敲打桌子。他原本以为对方一定会打断他的话,并指出他的错误之处,没想到对方不但没有打断他,反而挺胸正坐,十分认真地听他把话说完,并且与他签了约。这是法克兰·贝格做成的第一笔成功的大买卖。后来,这位谷物商还和他成了好朋友。从此,他克服了恐惧的心理,放弃了改行的念头。
有人说,成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如果你有一个伟大的梦想,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行动,那么当你准备好一切,下定决心去做时,尽管会有困难和阻碍,也不要放弃,而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因为,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在今天的社会里,没有人会理睬你付出多少,没有人在意过程是多么艰难,人们看到的只有结果,也只有结果才能说明一切。你的承诺,你的雄心,你的能力,只有结果才能体现。
在一本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外出打猎,结果遇到了大风雪,大雪把他们回去的路标掩盖了,他们很快就迷了路。两个人在树林里一直走了两天,起初他们相信很快就会走到营地。可是过了两天他们已经很疲惫了,在最后的时刻,他们绝望了,没有坚持走完剩余的路程。
当营救人员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其实离营地只有不足两百米的距离。当初他们看到最后一片树林之后,觉得很失望,认为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树林的后面就是营地的帐篷。
迪斯尼乐园号称是地球上最欢乐的地方,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欢乐”,而这一切都是出自于沃尔特·迪斯尼一个人的决心和坚持。当初他四处向银行融资,可每家银行都认为他的想法怪异。他三番五次地遭到拒绝,但是他一如既往地前进,直到被拒绝302次之后,才终于被一家银行所接受,获得了贷款,从此实现了他的梦想。假如他不坚持的话,他也许就不会成功。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成功永远属于勇于坚持的人。遗憾的是,我们总是会在出现机遇的时候无法把握自己,也因此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但是不要忘记,机遇往往是给那些坚持到底的人的。
瑞典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以前,就通过实验制取了纯净的氧气。但是,作为“燃素说”的忠实信徒,他错误地把这种气体叫“火气”,并且认为燃烧是火气与燃烧物中的燃素结合的过程,火和热是火气与燃素化合的产物,从而没能正确地解释燃烧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也通过实验制取了这种气体。他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存活的时间约长了四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但他没有继续研究,而是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的度假旅行。
当科学的珍珠出现在舍勒和普里斯特利眼前的时候,他们没有鉴别出来,而是把它看成了鱼目,从而与机遇女神失之交臂。于是,机遇女神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了拉瓦锡。拉瓦锡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质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在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凸透镜将阳光聚焦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质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质量不一。因此,他把这种气体命名为“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我们都知道,每一项科学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发明者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一直到最后的成功。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就是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初步研究继续坚持下去,结果使自己和最后的发现失之交臂了。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科学家,但是在生活中的每一次坚持都会让我们有所收益。
再走一步就成功
成功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但很多人往往只做到了99倍的付出便放弃了。没有坚持到底而让成功擦肩而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其实,只要再坚持一点点,成功便会到来。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的成功之路总是那么坎坷,这时,我们要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面对总经理的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可是在面试中,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并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其实,坚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美德,更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很多时候,往往不是成功嫌弃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远离了成功。无数事实表明,只要肯坚持,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
1943年,美国的《黑人文摘》刚开始创刊时,前景并不被看好。它的创办人约翰森为了扩大该杂志的发行量,积极地准备作一些宣传。
他决定组织撰写一系列“假如我是黑人 ”的文章,请白人把自己放在黑人的位置上,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他想,如果能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就最好不过了。于是,约翰森便给她寄去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
罗斯福夫人回信说,她太忙,没时间写。但是约翰森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又给她寄去了一封信,但她回信还是说太忙。以后,每隔半个月,约翰森就会准时给罗斯福夫人寄去一封信,言辞也愈加恳切。
不久,罗斯福夫人因公事来到约翰森所在的芝加哥市,并准备在该市逗留两日。约翰森得此消息,喜出望外,立即给总统夫人发了一份电报,恳请她在芝加哥逗留的时间里,给《黑人文摘》写一篇文章。
罗斯福夫人收到电报后,没有再拒绝。她觉得,无论多忙,她再也不能说“不”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全国都知道了。直接的结果是,《黑人文摘》杂志在一个月内,销量由2万份增加到了15万份。后来,他又出版了黑人系列杂志,并开始经营书籍出版、广播电台、女性化妆品等事业,成为闻名全球的富豪。
成功学家陈安之说:“你到底是想要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想要跟一定要有绝对的差别,世界最顶尖的成功人士,都决定一定要,而一般没有成功的人,都只是想要而已。我认为,成功有三个最重要的秘诀:第一是有强烈的欲望,第二还是要有强烈的欲望,第三还是要有强烈的欲望。”
事实上,成功从来就不会是一条风和日丽的坦途,面对每一次挫折与失败,我们应该始终怀有“再试一次”的勇气与信心。也许再试一次,我们就听见了成功的脚步声。
正如陈安之所说:“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让他们成功的10%。这不但输掉了开始时的投资,更丧失了经由最后的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因此说,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再试一次,成功就在眼前。
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屈不挠
俾斯麦说,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在那些意志坚定的人眼里,他们从来不把眼前的困难看得难以克服。对他们而言,没有不屈不挠的劲头,也就没有成功的获得。
可以说,没有谁的成功之路是那么顺利的。坎坷总是难免的,而成功者与失败者遇到的困难几乎没什么差别,但之所以有成功有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对待困难的态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在于不屈不挠。如果有了这种精神,那一定会得到成功的青睐。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骋赛场的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运动员们的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羞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希望亮起来,又黯淡下去。
一位跨栏教练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结果,他轻松地跨越了一个个栏杆。教练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要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