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成功学
1835400000039

第39章 口才篇 (1)

口才影响你的前途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口才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口才已经成了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人生处处需要好口才,丘吉尔更是认为,一个人敢于站在多少人面前讲话,就代表他的人生成就有多大。

有人说,拥有好口才,如同拥有了成功的砝码,这话不无道理。通过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可以判断其学识、修养和能力。因为口才不仅仅是口上之才,更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是人才者未必有好口才,但有好口才者必定是人才。

有些人认为,只有那些辩论场上的辩手、出庭的律师、活跃于政坛的外交官以及抱着一大堆新产品到处游说的推销员才会担心口才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知道一些日常用语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说话需要口才,谈判需要口才,演讲需要口才,说服别人需要口才,事业成功需要口才,从职场到情场,从社交到谈判,从演讲到辩论,口才无处不在。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曾经做过一期“杨利伟怎样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节目,被采访的航天局领导说了三个原因:一是杨利伟在五年多的集训期间内,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二是杨利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强,在担任歼击机飞行员时,多次化解飞行险情;三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就因为具备了以上三个优势,杨利伟最终通过了1600人—300人—14人—3人的淘汰考验,成为进入太空的候选人。

同时,航天局领导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的时候,三人在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将要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要进行巡回演讲,最后才决定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口才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节目中还介绍,杨利伟一直认为航天过程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发言积极,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因此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口头表达能力作为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时,天平就偏向了杨利伟。

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光明的前程。譬如你是一个律师,它便吸引了一切诉讼的当事人;你是一个店主,它帮助你吸引顾客。有许多人因为善于辞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了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都来自于说话艺术。”

想要成功的人,好口才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古往今来,胜者多为能言善道之辈,败者则多不善言辞。口才好的人,话语中闪烁着真知灼见,给人以深邃、精辟、睿智、风趣之感,这样的人必然会成为社交场合中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的机会就相对较多。因此,每个人都有必要练习自己的口才,让自己的口才为他人所赏识,为自己的成功增加筹码。

话要说得更动听

会说话是一个人提高办事能力的必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可缺少。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加,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如何说话、如何把话说得更动听已经成了一门必修课。

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可以说,恰当的话语就是一笔既普通又不普通的财富,如果我们在事业上要出人头地、要征服对方,就应该在说话的艺术上多下些工夫。

玛丽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职员。她年轻干练、活泼开朗,工作没几年,很快便因能力出众而成为公司里的主力干将。几天前,公司来了新老板,他对玛丽说:“玛丽,你经验丰富,能力又强,这里有个新项目,你就多费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老板的重用,玛丽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周边城市谈判,玛丽一合计,一行好几个人,如果打车,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玛丽却没有直接去办。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老板汇报一声是绝对必要的。于是,玛丽来到老板跟前。

“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玛丽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所以呢,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玛丽发现老板的脸不知道什么时候黑了下来。他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玛丽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打了“回票”。

“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玛丽大惑不解。

玛丽凡事多向老板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因为,玛丽说的是:“我决定包一辆车!”在老板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

如果玛丽能这样说:“老板,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帮我作个决定行吗?”老板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作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才是比较完美的结局。

学会说话,会让听话者产生愉悦的感觉。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果一个人拥有会说话的能力,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而不会说话的人,即使是有好的想法,却因为没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从而会导致许多机会的丧失。

科尔斯是华盛顿一家机械公司的推销员,因工作需要,他经常出差。

有一次,他在一家招待所结账退房时,服务台小姐说:“你先等一下,我们检查一下房间,看有没有东西损坏和丢失。”科尔斯感到这话有点侮辱他的人格。第二次他来到这座城市时便住进了另一家宾馆。退房时,服务台小姐说:“先生,请您稍等,我们去看看房间中您是否有东西落下了。”

同样的意思,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听者感受自然也不一样,从此以后,科尔斯每次出差都住这家宾馆。

很多人性格开朗,快言快语,这其实不能算是坏事,但是有一点要记住,那就是说话一定要有分寸。把话说得动听,不仅要求你讲究说话的技巧,更要学会察言观色,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否则,不仅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严重的还会阻碍自己事业的发展。

安娜是个报关员,也是个聪明的女孩。她脑子反应快、言辞犀利,还有丰富的幽默细胞,是公司的一颗“开心果”。但如此可爱的安娜,却得不到老板的青睐。

安娜工作非常努力,有时为了赶时间,一大清早就要赶到海关报关。等满身疲惫地回到办公室后,老板不仅不体谅,还不分青红皂白地说她迟到、旷工,她怎么解释都不行。安娜委屈极了,于是她向职场专家求教。专家启发她:“你平时有没有在言辞上对老板不敬啊?”

这么一问,安娜想起来了,自己平时就爱与同事开玩笑,后来看老板斯斯文文,对下属总是笑眯眯的,她胆子一大,也开起了老板的玩笑。

有一天,老板穿着一身新衣服来上班,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安娜夸张地大叫一声:“老板,今天穿新衣服了!”老板听了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的感觉,安娜接着来了一句:“像只灰耗子!”

又有一天,客户来找老板签字,连连夸奖老板:“您的签名可真气派!”安娜恰好走进办公室,听了又是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老板可在暗地里练了三个月了。”此言一出,老板和客户顿时都陷入了尴尬。

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同事间的距离,缓和人际关系,但如果开玩笑有人身攻击的成分,那就是黑色玩笑了。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很强,安娜对此却浑然不觉,这就是虽然她聪明能干却得不到重用的原因。

所以,一个想成功的人,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韧的毅力外,学会说话也是不可缺少的。会说话有时会让你事半功倍,而不会说话则恰恰相反。

说话也要讲时机

说话人人都会,但说出来的效果却大大不同。会说话的人懂得掌握说话的时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会根据场合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这样做才是会说话的表现,否则话说得不少,但效果却几乎为零。

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住说话的时机。一个具有高超说话技巧的人,应该能够很快地发现听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能够说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他能把对方想要听的事情,在他们想要听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方式说出来。而不会说话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懂得说话要看时机,结果影响了做事的效果,自己还不知其所以然。

洛亚是加州一家宾馆的服务员,第一天上班时,她被分配在酒店做接待。由于刚经过3个月的岗前培训,她对工作充满信心,自我感觉良好,一上午的接待工作也还算顺利。

这天午后,电梯门打开,走出两位来自加拿大的客人。洛亚立刻迎上前去,微笑着说:“你好先生。”看过客人的住宿证后,洛亚边接过他们的行李,边说:“欢迎入住本酒店,请跟我来。”洛亚领他们走进房间后,随手为他们倒了两杯茶,说:“先生请用茶。”

接着她开始一一介绍客房的设备,这时一位客人说:“知道了。”但是洛亚没有什么反应,仍然继续介绍着。话还没说完,另一位客人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张百元美钞,不耐烦地递给洛亚。

“不好意思,我们不收小费的。”洛亚嘴上不说,心里却想,自己是一片好意,怎么会被误解了。这使洛亚十分委屈,她说:“对不起,如果您有事就叫我,我先告退。”

其实,这个道理很明显。在这个故事中,两名客人也许刚下飞机很累,需要休息;或者他们是该酒店的常住客,对房间设施都十分熟悉。洛亚应该会识客,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因为如果你说的不是时候,即使你的话再好,再动听,也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你带来反面的效果,那么你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是很不划算。因此,要学会根据对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当时的氛围等一切条件,考虑自己说话的内容。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个人在那里口若悬河地讲,可是对方却是紧锁眉头,根本对这个人说的话题不感兴趣,即使对方一直在夸奖他,无奈之下,他也会找个借口溜掉。这就是一个说话的时机问题了,不管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有多么精彩,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他就无法达到有效说话的目的。因为作为一个听者,他的内心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喜欢听同一个话题,或者是说在很多时候,他需要其他的话题甚至需要沉默来调配自己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是要懂得怎样说话,怎样说好话,以下有一则故事可以作为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