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不过如此
18407700000027

第27章 与绍原论祓

关于你所谓“亮船”,在我们家乡有一种说法,和它相对的,叫做“照轿”。在花轿未迎新娘以前,先摆在厅上,由两位“全福太太”(所谓双全人),一个手拿镜子,一个手拿蜡烛,相向深深而万福,然后扭扭捏涅进了轿,东照一照,西照一照,而后退。我从小看人扮演这个,却一向不明白它的意义。

前年在《吕氏春秋·本味篇》方始发见它的名号,分言谓之“爝”,通言谓之“祓”。兹引录一节:

汤得伊尹,拔之于庙(毕氏校语《风俗通》祀典引此句下有“薰以萑苇”四字,《续汉书·礼仪志》中注亦同,今本脱去耳。)嚼以罐火,衅以牺暇。(高注:《周礼》司罐掌行火之政令。火者,所以拔除不样;置火于桔槔,烛以照之。……罐读日权衡之权。)

您想伊尹蒙成汤如此优礼,可谓奇绝。这虽是小说家言,但若以另一种眼光看去,却决不是全无意义的。

记得我们谈过,古人对于一切的解释,是偏于具体的。譬如古人所谓鬼,抵是现在所谓怪。古人所谓凶,略当于现在所谓秽。古之所谓祓除,实大有今人洗澡扫尘之风。祓是一总名,可以包含各种的方术,略举数种为例:

(一)以水祓——这是最习见的,所谓“祓楔”便是。因秽的凭依,可以水洗除之。

(二)以火祓——所谓“嚼以灌火”,“亮船”“照轿”皆是。又如迁人新居时,送丧回吉时,都要从火上跨过,亦属于此类:此凭火力或光力驱除不祥。以镜辟邪,亦此类也。

(三)以声祓——在阴历年关听见的爆竹,年锣鼓,都属于这一类。这是想用大声音把诸不祥吓跑。

(四)以臭祓——这比较不甚显明,然细寻其事例,亦随处皆是。如端午日之带蒲艾,擦雄黄;新年之焚松柏枝等等。又如古人祭祀主用郁鬯,据说用以降神;但降神与驱鬼,祗是对于灵物态度之不同,而臭味之可以影响于神灵,初无二致。

(五)以器具祓——这是想实实在在把不祥扫去,或者使它自然躲避。例如您所引《兢渡记》:“船底在水中,用白茅从首至尾,顺拂一过。”“桃符能杀百鬼,乃攘灾之具。”这都是实实在在用桃符白茅把不祥轰走。更有一种“厌胜”,乃是应用相生相克之理,使它自然不会作祟。其例证亦复繁多,兹随便引一个:

《酉阳杂俎》上说:“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云带之免虿毒。”细柳圈虽不能积极的把虿毒驱走,而你如带裹上,那它自然不会来找你了,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

这五种方术,能赅括所谓“祓”与否,不可知。然而我相信,至少有这五个诀窍,绝非我的附会。

再让我们谈谈“祓楔”。这自然不是要谈近年的名流觞咏,如所谓樊山实甫任公之流也者。他们的雅人高致,非你我俗子所能领会,谈之何益?

祓楔之风远起于汉,即使不溯春秋战国。《诗·郑风·溱洧》有“士女秉兰”之文,《宋书·礼志》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注》谓“如今三月上已如水上之类。”所以说得大胆些,周朝就有这习俗;说得谨慎点,汉朝必有了。

更有两段民间的传说:

武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对日:“汉章帝时,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村人以为怪,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晋书·束哲传》)

旧说后汉郭虞者以三月上辰产二女,上巳产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并亡。俗大忌此日,皆如东流水为祈攘,自洁濯,谓之楔祠。(《宋书·礼志》)

不论郭虞、徐肇有无其人,而上巳祓楔只是一种攘灾的法术,而不是风流旖旎的韵事,却是不用疑的。这种解说,正可和老兄的竟渡论相应和了。

这儿更有一问题,就是三月三日与上巳之区别。这本来很明白的,三月上旬逢巳,未必便是三月初三。而且,更有一不可解的疑问,就是三月上旬不逢巳,便又怎么?《癸辛杂识》说上巳为上巳之误,引如下:

或云上已当作十干之己,盖古人用日例以十干,如上辛上戊之类,无用支者。若首午尾卯,则上旬无巳矣。故王季夷隅上已诗云:“曲水湔裙三月二”,此其证也。

这个解释很有趣味,不过少他佐证,只可当作谈助而已二至于上巳与三月三之迁变,《晋书·礼志》上有一节: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楔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

依此,最初是用上巳,后来改为三月三日,而不问逢巳与否。至于原来真相如何,颇不易断言。

若以重三祓楔与重九登高相比较,可以得到绝佳之对比。

(一)重三临水祓除不祥,重九登山避去灾殃。

(二)三是阳数,九亦是阳数;重三是暮春,重九是暮秋:

(三)重三带细柳圈,重九佩茱萸囊,都是厌胜之具:

(四)后来它俩都成为春秋佳节,把原来的可怕面目改变了。

其实我们今日所谓佳节,考其起源都未必真佳;这又回到我们平素的意见上来了。我以为先民是不大懂得“风流”的,他们过节决不是无故装点出来顽玩的,乃以为有重大意义——他们之所谓重大。我们今日自然不妨利用这种节日,大家去寻开心;但是这种节日原来的功能并不在此,这亦应当辨别的。

昨夜放了一夜的爆竹,躺在床上,真疑身在义皇以上。今天忙着拜年,自己也成为古色古香的人了。

太岁在丙寅,元旦试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