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大意】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让人民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孔子曾经对学生樊迟进一步发挥了上述观点。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理解老师的话,就去请教成绩优异的同学子夏,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靠边站了。”(《颜渊》)
从政治国离不了选拔任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老百姓就拥护;选得不好,老百姓就反对。
好与不好,标准是正直与否。
考察官员,道德的评价要放在能力的评价之上。只是生活中,正直与行事并不是悖行的也不是没有冲突的。
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尖锐直言,这与他的个性有关。史鱼,天生就是副直肠子,不会拐弯,没有坏心。盛世也好,乱世也好,邦有道也好,邦无道也好,他都是急切直言,决不隐讳。在现实社会中,也有史鱼这种人,嘴巴子像刀,说话不讲情面,真让人受不了。如果不能了解他的心底是善良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就会觉得他讨人嫌。因此,这种生性耿直的人往往处事落落寡合,常会受人讥诮,遭受种种痛苦。但是,只要我们有涵养,有大的容人之量,实在可与这种耿直的人做好朋友。因为他们心直口快,他们的话可以使人们发现自己的形象,反省自己,从中受到益处。我们还会发现,耿介正直就像醇酒,越久越芳香,越久越为人喜爱。
与史鱼不同,蘧伯玉是个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人。孔子把道德修养分成了四种境界:学、适道、立、权。一般人因为缺少仁的坚定信念,只能达到有所立但不能权的境界。而君子是智、仁、勇俱备,能达到既能立又能权的境界。权,就是权变、通达的意思。一个有德行的人本应出来做官,但究竟是否出来做官,要看政治形势如何,采取灵活的行动。这就是君子的权。所以,孔子十分欣赏遽伯玉,因为蘧伯玉能在邦有道时出来做官,干一番大事业,在邦无道时就能把才干隐藏起来,卷而怀之,不发牢骚,没有怨言,不再表现了。做到这点是很了不起的,需要很高的修养。一般人在遇穷时,虽勉强可做到“卷而怀之”,却常常心有不甘,难得有蘧伯玉那样的淡泊胸怀。
交友处世应懂得权变的道德。讲究忠信,这是原则,但是具体的技巧,一定要看情形而定。一个人可以和他直言,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住人,久而久之就会失人。看到这种朋友发生错误,就应寻机坦率地给他指出,促其警醒,可能他一时会觉得难堪而不谅解你,或者怨恨你,但等到他越陷越深,以至失败了,会想到你的话是正确的,把你当作他的诤友,更会与你深交,这就不失人。当然,有时候有部分人,无法同他们直言,对他们的规劝要适当,不可烦琐无节制。如果他们听不进去,就要停止,不然既浪费,又得罪人。不明此理,轻率多言,就是失言。失言对自己有害无益,非洲有句俗话说:“不说无益的话,免得口渴。”更有“祸从口出”的众多教训,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一个聪明人,应知道什么时候直言,什么时候不言;不失人,也不失言;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使道德行为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