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大意】子贡问:“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人们往往会像子贡一样,觉得做过头总比没做到要好一些,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误区。有时候,过头了比没有够还糟糕得多,危害也大得多。别的不说吧,就说说最简单的饮食问题:一顿饭吃少了一点,或者说根本就没吃饭,那不过是饿得快一点而已;可是,如果是吃多了,就不那么简单了吧,轻则吃酵母片、多酶片,重则拉肚子、进医院。这是大家都有的生活体验。更不用说政治上的“左派”给我们带来的大灾难了!
当然,最好是做得恰到好处,不“左”倾也不右翼,不过分也无不及,还是像大美人“东家之子”那样,再高一公分就太高了,再矮一公分又太矮,脸上搽白粉就太白了,搽胭脂又太红了。是一个标准的不需美容化妆的“亚洲小姐”、“世界小姐”。
这可能吗?能做到吗?
太难了!不然的话,孔子怎么会发出如此沉重的感叹呢?——“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见《雍也》,另见《中庸》第3章)
中庸之道,谈何容易,我们只能凡事尽力做得合适一点而已。
一个人在蒙受屈辱之后,之所以会感觉特别受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明明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却没有能力反击对方、收拾对方,只能忍气吞声。人一旦处于这种窘境,则不仅仅是气别人,也气自己,气自己无能、无力,甚至会怀疑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萌生很强烈的人生挫折感和失落感。那么,有过这种体验和经历的人就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一旦自己通过努力证明自己比对方强,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那么就应当适可而止,别再以牙还牙,以毒报毒,把对方完全置于屈辱的地位,不然只会使对方蒙受如自己当初一样的打击与屈辱,从而为自己制造一个仇敌。
冤家宜解不宜结,问题解决了就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否则对方记了你的仇,将来还会给你气受。
在社会交往中,特别是和一些社会职能部门打交道时,如果受了气,应当把立足点放在想办法、想对策解决问题上,而不能一味的和人家斗气。和人家斗气,一来未必能够斗得过,二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补益,因此换一种视角,换一套思路,另辟途径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一旦问题解决了,你受气的根源也自然消失了,这时候你还不解气,还让那些本来已经很尴尬的部门工作人员下不来台,那么就不是明智的做法了。你应当想到,这一次人家阻挠了你,给你气受,也许下次你还要求人家,要是人家记了仇,你就还会有更大的气要受。相反,如果你能够适当给他一个台阶下,他感怀你的宽宏大量,下一次办事时也许就能给你帮上大忙。
1987年,玉田啤酒厂厂长陈世增面对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决定首先把目光瞄准天津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之后再向全国迈进。为了获得“准入证”,陈世增派营销人员拿着本厂生产的豪门牌啤酒请天津一些大饭店、副食公司的领导品尝。这些人一看厂址是在河北玉田,根本就不品,即便勉强品了也是连连摇头,说不是正宗啤酒的味道。营销人员被这些门户之见很深的老总们奚落一番,败下阵来。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想出了个巧妙的办法:把豪门啤酒与北京出产的啤酒标签交换着贴在酒瓶上,再拿给那些行家们品尝。结果,他们一喝贴了北京商标的啤酒立刻赞不绝口,而对贴有玉田商标的啤酒则说:“还差一大截!”当这些经理们得知内中真情后,都大为尴尬,只好给玉田啤酒开了“准入证”,从此玉田啤酒长驱直入天津市场。
由于我国啤酒业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因此玉田啤酒在进入天津市场之初虽大受市民欢迎,但还是屡屡受到有关部门的干涉。1990年6月,有关部门竟利用专管、专卖、专酿等名义发出红头文件,限制外埠啤酒进入天津,还动用交通、市管等执法部门设卡巡逻,致使玉田啤酒搁浅于市场竞争之外。如此有违市场竞争公共原则的做法激怒了玉田啤酒厂的职工,但厂长陈世增却不气不恼,而是运用其胆识,缜密地策划了周旋抗争之策。他同新华社记者一起,深夜赶赴拦截现场,利用微型录音机把现场的封锁与反封锁之争统统收录在磁带里面。然后,他通过各种渠道,闯进了天津市最高行政当局,经过据理力争和积极工作,终于解决了被阻车队的通行。问题解决了,但玉田啤酒厂职工的怒火却还没有平息。出于义愤,目睹现场的记者起草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报道文稿《夜闯封锁线》,准备将真相公布于世。但陈世增深明大义,考虑到今后做生意、打交道的日子还很长,不宜过分地刺激和伤害有关部门的感情,就劝阻了这篇文章的发表,只发了几篇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推动开放市场和公平竞争。
陈世增在受气之后,立足于解决问题,积极想办法化解冲突,推进事态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在问题解决之后,不忘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结果把这次事件处理得比较圆满。由于在这次事件中玉田啤酒厂获得了天津市府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陈世增又比较妥善地处理了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没有留下过节,因此,以后玉田啤酒在天津市场的发展越来越顺利,这些确实得益于陈世增当初适可而止,给人留下余地的明智之举。可见,要想长久不受气,就必须在有理由逞意气时也收敛一些,少树立几个敌人,多结交一些朋友,用一时的宽容保证将来没有气受。
一个人在受气之后努力提高实力,当实力提高到足以压倒对方时仍然不依不饶地将对方置于完全屈辱的境地,那么就很可能使对方成为对自己恨之入骨的仇敌,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不利的因素,将来一旦仇敌有了实力绝对会给你更大的气受。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有了实力,或是抓住了对方的把柄,完全有能力收拾对方时,能够恰当的利用这种优势,以一种大度宽容的方式来对待对方,求得他的信任与感激,再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那么就不但排除了树敌的可能性,而且多了一个很可信赖的朋友。朋友多了,社会性实力就会强大,同时能够弥补个人能力的种种不足,那就更不容易受气了。对于矛盾的双方而言,这种结局无疑是最为理想的。
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和宝钗之间构成了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宝玉和宝钗亲近,黛玉一向心怀不满,因而把宝钗视为自己的“情敌”、“心腹之患”,倘若抓住了机会,黛玉总要对宝钗针砭一番。在这个问题上,宝钗表现出了高超的交际技巧。对于黛玉无关紧要的醋意、敌意,她不予理睬;对于某种有辱人格的讽刺挖苦,她予以适当的回敬。但是,一旦宝钗抓住了两人和好的转机,就会努力争取与黛玉和解,以从根本上消除黛玉的敌意。
有一次,贾母让各位姑娘猜拳行令随意玩乐,黛玉无意中说出了几句《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艳词”,这引起了宝钗的注意。在当时,这两种剧本都是禁书,黛玉这样的名门闺秀怎可读禁书,说艳词?这会被人指责为大逆不道。尽管当时在座的人并没有听出来,但却瞒不过宝钗。按理说,平时受够了黛玉气的宝钗完全可以在当面或背后把这件事向众人揭露出来,大大的奚落黛玉一番。但是聪明的宝钗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她与黛玉化干戈为玉帛的契机。
事后,宝钗在背地里叫住黛玉,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尚未出阁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黛玉一听,吓了一跳,知道她在说酒桌上说艳词的事,就赶紧向宝钗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也不说了。”宝钗见黛玉满脸羞红,也就不再追问,反而开导她今后在这些地方要小心谨慎一些,以免授人以柄。宝钗这一番真心真意的关心说得黛玉垂下头来吃茶,心中既感激又信服,心想自己平常刻薄待她,她对自己还是这样好,也就意识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
此事之后,宝钗果然守口如瓶,从未向任何人透露一点黛玉失言之事。她信守诺言,终于使黛玉改变了成见,主动找宝钗倾诉了感激歉疚之情。至此,宝钗和黛玉达成了和解。
在处理和黛玉的关系问题上,宝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按照我们一般人的处理方法,如果真的有一个像黛玉这样屡屡讽刺挖苦、给我们气受的人,我们是断不能一味忍让的。平常忍一忍还可以,倘若有机会抓住了他的小辫子,一定要狠狠地出一口气。但是宝钗却十分清楚,黛玉与她同居大观园,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在近旁树立一个敌人只会招来更多的气,而化敌为友就大不相同了。于是,她把本可以掀翻对方的把柄变成了与对方和好的橄榄枝,用真诚与宽容换取了视她为敌人的黛玉的信任。以宝钗的为人处事,在大观园里黛玉不拿她出气,还会有谁给她气受呢?毫无疑问,适可而止,给对方留下余地,并通过巧妙的交际手段化敌为友,是解决受气问题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