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禹羌北川
18420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作为这次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我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编辑出版的关于大地震的书籍已经有好几种,有全面记录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过程的抗震救灾纪实,有地震当时新闻记者采写的通讯报道集,有地震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等等。这些作品都站在相当的高度反映了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在地震中,还有千千万万普通群众,他们不是领导者,不是名声远扬的英雄,但他们同样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经历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早在地震发生当年,县政协就有意以这类人群为对象,采写他们的亲身经历,从另一角度特别是人性的角度来反映普通的北川民众在空前劫难面前的精神风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2009年4月,在5·12大地震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英雄中国2008》系列纪实文学丛书编撰者之一、新疆资深媒体人罗仰虎来到北川采访。在一个月时间里,这位热心的文化人穿梭于新县城、安昌、永安、擂鼓、老县城、禹里以及安置着北川灾民的板房区乃至绵阳各地,与所能见到的各类人物座谈采访,了解他们一年来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受访者既有在职干部,又有普通群众;既有北川人士,又有志愿者、邻县干部群众、援建者、警察、艺术团队成员;有九旬老翁,有花季少女……这些受访对象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从未受到过媒体关注的普通人。他们或讲述地震后艰难逃生的经历,或介绍各方救援的情况,或反映灾区快速重建的历程,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反映了5·12地震后的众生相。当这些普通人在大地震周年之际,在渐渐走出地震阴影的时候,以平静的心态讲述自己或他人平凡或不平凡的经历,更显得真实感人。

在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建北川的山东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北川人民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作为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他们在巨大灾难面前能够挺起不屈的脊梁,坚强地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这正是极重灾区能够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坚实的群众基础。用普通人的亲身经历反映大灾难面前北川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是罗仰虎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稿中有许多关于北川大禹文化、羌族文化及红军文化的内容。这些原本与地震主题无关的内容引起不小争议,有人提议删去。罗仰虎则坚持认为这是他这本书稿的灵魂所在,必须保留,宁可不出书,也不舍弃这些内容,还坚持将书名定为《禹羌北川》,看起来颇有些文不对题的感觉。

仔细想来,罗仰虎的坚持也不无道理。历史上,羌族人民、北川人民曾经一次次遭遇灭顶之灾,但他们都一次次挺过来,顽强地生存到今天。当突然面对苦难的时候,他们不一定会想到选择什么来作为精神支柱,但长期以来,大禹精神、民族精神、红军精神深沉积淀,世代相传,并通过耳闻目染渗入到人们血液骨髓的时候,在非常时期面对非常之事时,自然会不知不觉地彰显出来。罗仰虎坚持要在本书中反映北川的地方文化,可能是想以此给北川人民在地震中坚强不屈的表现作出合理诠释。

按照计划,《英雄中国2008》是反映极重灾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系列丛书,结果这个宏大设想因故未能完全实现。北川县政协决定以文史资料的名义刊印此书。在编审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罗仰虎的意思,除对文中所述事实进行核实,对文字进行修改润色外,基本保持了原稿的构思和内容。

我们衷心感谢罗仰虎,感谢这位对北川人民、对羌族人民怀有真挚感情的朋友为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作的努力。这本耗费作者两年心血并数易其稿的作品,将成为北川又一部反映5·12地震的极有特色的英雄史诗。

北川羌族自治县******** 杨应庆

201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