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国·曹操)
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他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在曹腾死后封侯。
曹操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气魄。174年,年近二十岁的曹操被推举为孝廉,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族们的集聚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制造了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使很多飞扬跋扈的权贵都对他十分敬畏。后来曹操因为在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斗中显露头角,立下了大功,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
189年,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192年,董卓被杀。曹操在董卓死后发展自己的势力。就在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时,谋士毛玠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一边继续扩充实力,一边等待时机。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持到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后已经是一片废墟,文武百官吃住都无法解决,等级稍微低一点的官员都需要自己出去找野菜充饥。
这时,曹操觉得让他久等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大大增加了汉献帝和百官对他的好感。这一年八月,曹操亲自到洛阳朝见献帝。曹操趁他人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借口京都无粮,要送献帝到鲁阳就食,把献帝安全转抵许县,使献帝摆脱了其他势力的控制。许县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汉献帝就这样被曹操牢牢地控制了起来。
汉献帝到许县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曹操获取了高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
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后,不断利用天子的名义讨伐各路割据势力,并剪除异己,独揽朝纲。21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
通过不断的征战,曹操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一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微阅读
魏武帝曹操(155—220),三国时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逐渐统一中国北部。
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他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被世人称为“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