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性格豪爽,从小就喜欢结交朋友。
十六岁时他和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ruí)成为朋友。赵蕤曾著成了一部《长短经》,共十卷。在这部书中,他分析天下形式,讲求兴亡治乱的道理。这对李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他一心要建功立业。
李白在二十岁的时候就离乡出游。他南到洞庭,东至吴越,希望广交朋友,认识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继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他漫游十年,却一事无成。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书自荐,但未得到回复。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了。
天宝元年(742),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对李白的交口称赞,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他十分仰慕,于是召李白进宫。
四十一岁的李白终于走上了仕途。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走下车辇,亲自迎接,并且给了李白极高的待遇,“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当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的时候,李白凭借着自己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就封李白做了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次举行宴会或是郊游时,都会命李白跟随侍从,让他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陪侍君王之外的时间,李白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表象下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全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宦官和外戚的受宠,使李白“大济苍生”的热情骤然冷了下来,李白越来越感觉到仕途似乎与自己的抱负不太一致:
他希望用自己的才能安邦定国,但是却最终成为皇帝身边的弄臣。矛盾中的李白在面对玄宗和一些朝廷中的大臣时行为就更加放荡不羁了,很多次玄宗召见他时,他都在酒馆里喝得大醉。
一次,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内赏花,看着美景,玄宗命人去召李白来赋诗助兴。但这时李白已经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出《清平乐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但是他狂妄的行为却得罪了很多人,翰林学士张坦就曾经诽谤过李白的行为,两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谁料就在此时,因为权贵的排挤,李白被赐金放还,这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得人事不省,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浇他的头。等744或745年间,李白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远行,此后他再也没有能回到长安。李白“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的理想最终都没能实现,却留下了千古文章和“诗仙”的美名。
微阅读
李白(701—762),唐朝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