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对话筒)万团长,你们在山上要绝对隐蔽,不准走动,不能让敌人发现任何一个目标!(放下话筒)
〔敌机在上空盘旋侦察。在烈日下暴晒的人们,贴着沟壁隐蔽起来。〕
〔电话铃又响〕
任弼时:(拿起话筒)……敌人还在往山上爬。万团长,如果打起来,你们要死守阵地,阻击两个小时,掩护大队往西北方向转移。(放下话筒,对毛、周)敌人小股部队继续向山上运动。
周副主席:小股部队是不是在进行侦察?
毛主席:可能。最要紧的是不能暴露目标。
〔万籁俱寂。沟底闷热无比,像蒸笼一般。人们用衣服遮着头部,不停地用草帽扇。〕
任弼时:这个鬼天气,连一丝风也没有……
〔电话铃又响。〕
任弼时:(对毛、周)敌人离我们只有四百米了。万团长问怎么办?
周副主席:不要开枪!
毛主席:就是二百米也不要开枪!(拿过话筒)万团长,敌人只要没有发现我们,哪怕到了眼皮子底下,也不要开枪!(放下话筒)
〔突然传来一阵枪声。〕
任弼时:(拿起话筒)……万团长,敌人发现了我们?……好像没有。那就不要开枪!
周副主席:(拿过话筒)万团长,现在是千钧一发的时候,你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暴露目标!(放下话筒)
〔枪声大作。渐渐地,由近而远,消失了。〕
〔日落西山,吹来阵阵清风。〕
〔电话铃响。任弼时:“啊……好,好。”(放下电话)
任弼时:主席,敌人往西南方向走了!
毛主席:(大笑)哈哈,果然不出我等所料呀!(暗转)
〔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歌声、胡琴声、欢呼声。〕
〔月夜,繁星满天。人们在山坡上乘凉,围着毛主席、周副主席,谈笑风生。〕
王大夫:敌人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我们了。
小叶:为什么这一步他就不走,而掉转马头往西南方向去呢?
老炊事员: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小罗:主席,你怎么就猜到敌人太阳落山之前会退呢?
小叶:你给我们讲讲嘛!大家鼓掌!
(一阵掌声)
毛主席:好吧,我先讲几句,不过,没有什么新鲜的,都是老调调,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只讲地利这一条吧!我们的地理位置在敌人的作战线上,正好处于胡宗南和马鸿逵防线的结合部。胡马勾心斗角,矛盾很深。他们各自都想保存实力,削弱对方,好称王称霸。胡宗南不想来,马鸿逵也不想来。
周副主席: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都来不及,还哪管他人瓦上霜呢!
〔人们哈哈大笑。〕
周副主席:这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神通。最根本的一条是,敌人没有群众,眼睛瞎子,耳朵聋子,陕北的山沟千千万万条,他怎么能找得到我们呢?
李参谋:(表演京戏似的)啊,原来如此,此乃空城一计也!
〔人们笑得前仰后合。〕
小叶:欢迎李参谋唱个《空城计》好不好?
〔大家鼓掌。〕
李参谋:好,好,唱一段。
〔任弼时拉起胡琴,李参谋唱着《空城计》:“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毛主席在一旁小声哼着,一边用脚打着拍子。〕
(灯渐暗)
第五幕
画外音:胜利的欢乐来之不易。党中央、毛主席在极端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度过了解放战争的第一年。1947年6月30日夜,我刘邓大军七个纵队12万人,开始强渡黄河天险,揭开了全国大反攻的序幕!透过乌云看见了曙光的中国人民,在激烈的炮火声中,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6周年。
〔幕启,掌声雷动。会场设在河边一个巨石岩下。柳树上下、山坡上下,挤满了人。周副主席正在讲话。〕
周副主席:(热烈地)今天,我们纪念党的生日,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在凶恶的敌人面前,26年以来,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藐视敌人,确信自己的奋斗一定会胜利,而且这个胜利必定在不久就要到来。
〔全场高呼:“努力奋斗,迎接胜利!”〕
周副主席:(缓慢地)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已经受到了三次大考验。大革命失败、十年内战、爬雪山、过草地,我们走过来了!八年抗战,艰苦奋斗,我们胜利了!(人们热烈鼓掌)目前的解放战争,是对我党的第四次大考验。同志们,我们能经得起这次考验吗?(众答:“能!”)
周副主席:对,能,一定能,从去年6月到现在,我们消灭了蒋介石一百个旅;在解放区正在进行着伟大的土地改革;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在不断高涨。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了!(掌声),为什么能有今天?胜利的秘密在哪里?就在于我们紧紧地和人民在一起。只要我们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我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就会永远有新的活力,新的希望,新的胜利!
〔人们热烈鼓掌。〕
周副主席:我们党在年青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有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胜利。
〔人们热烈地欢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马克思主义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中国人民万岁!”〕
〔暗转。歌声起。〕
〔一条小河,流过绿色的山谷。山丹丹花盛开在山洼洼里。丹子的歌声在空中荡漾。〕
山丹丹花啊红艳艳,
花儿朵朵似火焰,
那是姑娘燃烧的心呀,
熊熊的烈火染红了天。
〔女声合唱。〕
啊,山丹丹,开满山,
好像那红旗在招展。
英雄洒热血啊,
山花永烂漫,永烂漫!
〔丹子唱着上,一边在山洼里采花,不时望着远方,像是等待着什么人。〕
〔化装成揽羊老汉的田鼠拿着羊鞭上,幕后传来羊群咩咩的叫声。他东张西望了一阵,在引起丹子的警惕后,才把羊鞭一甩,下。丹子怀疑地望着他,欲下时,身后传来赵排长的声音:“丹子!”〕
〔赵排长上。〕
赵排长:(气喘吁吁)丹子!听说……你前天就来找我了!
丹子:(含羞地点头)嗯。舅舅叫我来的。
赵排长: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的!
丹子:(惊喜)啊?那是……为什么?
赵排长:唱了那出“空城计”,毛主席就命令我们警卫连尾追敌人,一直追到延安!
丹子:真的?你回延安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让我也一起去多好!
赵排长:党中央、毛主席委托我们看望延安的乡亲们。
丹子:我爷爷,你看见了吗?
赵排长:我就是要为这件事去找你呀!老木匠(急忙收口)啊,你爷爷,(压低声音)现在是延安游击队的地下交通员!
〔陈赓上来,丹子见后不好意思,随即跑了。〕
陈赓:怎么,不是你绣的?
赵排长:(摇头)……
陈赓:未婚妻捎来的?
赵排长:(摇头)……
陈赓:你怎么老摇头,不说话呀?啊,刚才好像有个姑娘在这儿是不是?
赵排长:(点头)……
陈赓:原来,你们在这儿幽会呀?
赵排长:不不不!
陈赓:你违犯纪律……
赵排长:我……我没有。
陈赓:立正!
赵排长:(立正)陈司令!
陈赓:向后转!
赵排长:(转身)陈司令!
陈赓:你去对那位姑娘说……
赵排长:我……我说什么?
陈赓:你就说“等到胜利的那一天,我就回来和你结婚!”(纵声大笑)
赵排长:(急转身)陈司令!
陈赓:赵大个,过去你是我的警卫员,现在,我倒成了你的警卫员啦,哈哈哈!
赵排长:陈司令,我……
陈赓:你的事,万团长都告诉我了。丹子从30里外跑来找你,在村里等了你两天。多好的姑娘呀!刚才你往这边走,我也悄悄地跟过来,生怕人家看见要说你的闲话呢。去吧,找到丹子,把我刚才讲的话告诉她!
赵排长:陈司令!这……
陈赓:执行命令!
赵排长:是!(奔下)
陈赓:(发现手里的花束和肚兜)嗳,等一等!
(追下)
〔老炊事员和毛主席缓步上。〕
老炊事员:(拿出烟袋和纸)抽口烟吧!
〔毛主席坐在石头上用纸卷了一根烟。〕
老炊事员:(吸着小烟袋杆)主席,我们党小组明天想开个会,你参加吗?
毛主席:谈什么内容?
老炊事员:谈谈你。
毛主席:我?谈我什么?
老炊事员:大伙对你有点意见。
毛主席:啊?那我不能请假……
老炊事员:是呀,你们开会很紧张。可再忙,党小组也得参加。(摆了摆烟袋,语重心长)主席呀,我在井冈山就来了,后来又跟你一起长征到了陕北,你是党中央主席,我是个炊事员。可按年纪,我比你大几岁,可以算你的老大哥咯!
毛主席:当然,当然!(被烟呛着咳嗽)
老炊事员:(拍拍他的背)今儿个,我就要以老大哥的身份说几句话啰!
毛主席:欢迎,欢迎!
老炊事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你提倡的吧?
毛主席:嗯!
老炊事员:那《八项注意》第一条是什么?
毛主席:“说话和气”么!
老炊事员:那好。请你反省反省,你做得怎么样?你说话和气吗?
毛主席:有时候不和气。
老炊事员:不但不和气,还要发点脾气呢!这样下去还得了?以后,人人怕你,离你远远的,你不就成了瞎子、聋子了吗?还记得,你弟弟毛泽潭跟你吵架的事吗?那天正好碰上了……
毛主席:是呀,我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了半天,他不听我的,我说服不了他……
老炊事员:于是乎,你就举起棍子要打他,可他一把抓住你的手,责问你:“红军还打人,共产党实行的是家法,还是党法?”是有这话吧?
毛主席:不错。经他这么一问,我把手放下了。
老炊事员:但你还是气呼呼的。毛泽潭也气得呼哧呼哧直喘气,对你说:“如果实行家法,父母不在,你是哥哥,当然可以打我。可我们这儿是共产党,不是毛家宗祠!”我听了一怔,觉得这话说得太刺耳。可转而一想,说得在理呀!心里暗暗地佩服:“好小伙子,有胆量!”
毛主席:(深沉地)毛泽潭是个好同志,后来在江西牺牲了……我常常想起他,自然也想起这件事,告诫自己:在我们党内,决不能搞封建家长制,而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发扬民主,才能使党兴旺发达,壮大自己,战胜敌人!老杨呀,谢谢你今天重提往事……
老炊事员:以后,只要我还活着,每年都要跟你提一次,让你的头脑冷静冷静!主席,我先跟你打个招呼,明天在党小组会上,我要你向弼时同志赔个不是。
毛主席:(为难)这……
老炊事员:你好好想想吧!(下)
〔毛主席正在踱步沉思,陈赓拿着花束和肚兜上。〕
毛主席:陈赓同志!这是怎么回事呀?
陈赓:主席!(灵机一动)你说,这山丹丹花美吗?
毛主席:美,太美了!
陈赓:还有比这山丹丹花更美的呢!你看!(展开肚兜)
毛主席:绣花肚兜?谁送给你的?
陈赓:不是送给我的,(小声)是丹子送给赵排长的。(二人大笑)我从山西一来,就听到不少闲话,说我过去的警卫员违反纪律,和民间女子谈情说爱。刚才,正巧给我碰上了……
毛主席:你批评他了?
陈赓:没有……(和毛主席边谈着下)
〔周副主席、彭德怀从另侧边谈着上,热烈地争论着什么,穿台而过。〕
〔任弼时、贺龙拿着钓鱼竿上。〕
贺龙:弼时同志,你钓的这条鱼真不小呀!
任弼时:我的这根线长,叫“放长线,钓大鱼”嘛!
〔老炊事员、小罗、王大夫提着篮子上。〕
任弼时:老杨呀,快拿回去,烧点鱼汤给大家当夜餐。
老炊事员:(高兴)但愿你们多钓两条,好改善生活。
〔贺龙与任弼时欲走。贺被叫住,任下。〕
老炊事员:(偷偷拉住贺)哎!贺老总!(拉到一边,秘密地)贺老总……
〔小罗、王大夫下。〕
贺龙:(关切地)老杨,有什么就说。
老炊事员:(心疼地)这里生活太苦,你劝劝主席,过河到山西去。
贺龙:(连连摇手)啊,这可不行。
老炊事员:(讲条件)那……那,那你也得想法跟我们弄点小米来行吗?
贺龙:这个行。(秘密地)不过,我带来的那块腊肉,你可要弄好哟!
老炊事员:(严肃地)那当然,我保证!不过,唉,饭菜再好,他不吃有什么法子!
贺龙:怎么?
老炊事员:最近你们开会,主席的工作就更紧张,弼时同志嘱咐了又嘱咐,要我给他增加点营养。我们好不容易凑了三菜一汤,可是主席,他光吃眼前的一盘,其他两盘他动也不动。
贺龙:啊,那为什么?
老炊事员:(大惊小怪地)他尽背数字。
贺龙:什么数字?
老炊事员:敌人的呀!旅以上的番号、旅长是谁,打过什么仗、特点……全背得出。从去年6月到现在,各战场每月消灭了多少敌人,合几个旅,几个团,几个营,甚至几个连折合几个团,他都有一本账呢!
贺龙:(深受感动)怪不得主席对敌情、我情了如指掌……
老炊事员:(振振有词地)你看,他尽背这些,哪还会想到去吃菜呢?
贺龙:(心不在焉)啊!
老炊事员:唉!老总,你得想想办法啊!
贺龙:啊,这好办。你把三盘并成一盘放在他的面前,他不就全都吃了吗?
老炊事员:(茅塞顿开)对,就这么办。谢谢你,贺老总。(下)
〔任弼时在河边叫。〕
任弼时:贺老总!我又钓了一条,比刚才那条还大!
贺龙:啊,我看看!(走向河边──台的深处)
〔毛主席和陈赓边谈着上。周副主席和彭德怀也谈着上。台上形成三对谈话人,又互相交叉在一起。〕
陈赓:主席!只要中央一声令下,我陈赓保证攻下太原,把阎锡山主力一口吃掉!
彭德怀:陈赓,你还是先到陕北来吧!我们一起先把胡宗南解决掉。
毛主席:中央原来是这样决定的,一连发了好几个电报给他,还为他准备了粮草和渡河的地点……
彭德怀: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赶快来嘛!
毛主席:不,决定了的事情,一旦发现不符合实际,那还要重新研究。
任弼时:原来,我也是同意这个决定的。但后来,我反复考虑,觉得这个决定不妥。三个月以前主席就说过,羊马河战役的胜利证明,单单用陕甘宁边区现有的六个旅兵力,不借任何外援就可以逐步消灭胡宗南的主力。
毛主席:是的,我是说过。可我总希望早一点消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
任弼时:你的性子太急了!你提出的“蘑菇战术”,不是没有过时吗?
彭德怀:“蘑菇战术”概括得好!我有这种想法,可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主席这么一说,我开窍啦!
任弼时:“蘑菇,蘑菇”就是要磨来磨去,转着圈儿慢慢地磨,一大筐玉米放在磨盘上,想转一圈就能把它磨成粉那是不行嘛。我们既要从战略的全局出发,也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陕北地广人稀,山高水少,光是粮食一项就非常紧张。如果把陈赓也调来陕北,和彭德怀这两支大军合在一起有八九万人,加上支前民工,就是十几万张嘴天天要吃饭。靠陕北,不行;靠山西运粮,也不行。纵然有三头六臂,他也没有法子。
贺龙:何况我只有一个头两只臂呀!
〔人们大笑。李参谋上。〕
李参谋:主席,开会的时间快到了。
毛主席:稍等一会儿。
陈赓:(开玩笑地)中央既不同意我打太原,现在又不让我北来,那我岂不要“失业”了么?
〔人们又哈哈大笑。〕
陈赓:(真诚地)我请求中央把我当作一把刀来使!
〔一直沉默微笑的周副主席走上前来。〕
周副主席:而且是一把好刀!
毛主席:现在,请军委副主席兼代理总参谋长周恩来同志发言。(做鼓掌状)
〔一阵掌声和笑声。〕
贺龙:副主席,我来了好几天,见你总是闷声不响,似乎在想什么问题。
陈赓:一定有惊人之见!
周副主席:见解有一点儿,谈不上惊人。我一直在想,从战略的全局考虑,陈赓这把刀应该怎么来使。主席提出,陕北和胶东是蒋介石伸出来打我们的两个拳头。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于是,刘邓这把刀就飞出去,直插他的胸膛。
贺龙:这一刀,实在妙极了!
周副主席:刘邓是一把刀,陈赓也是一把刀,也可以用它来刺敌人的胸膛嘛!
任弼时:而且,这两把刀要互相配合!
贺龙:我看,有了这两把刀还不够,还要有第三把刀!
彭德怀:第三把刀?
贺龙:是呀。华东野战军兵强马壮,人数众多,完全可以分成两部分,小部分在胶东,拖住蒋介石的一个拳头;大部分由陈毅、粟裕率领,杀向中原,这不就是第三把刀吗?
周副主席:贺老总的想法和我是不谋而合。
毛主席:(兴致极好)恩来,把你的想法和盘托出吧。我已经等不急啦!
〔人们大笑。〕
周副主席:胶东和陕北,这是敌人的两个拳头,我们要紧紧地拖住,千万不能让他缩回去。在拖住这两个拳头的同时,我们要向敌人的胸膛连砍三刀!刘邓挺进大别山,这是第一刀。陈赓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这是第二刀。陈毅、粟裕进入鲁西南,挺进豫东,这是第三刀。这三路大军,在战略上布成“品”字阵势,互为犄角,协力配合,在南起长江、北至黄河、西从汉水、东到黄海的中原大地上,向敌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