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今历史秘闻总集
18447200000026

第26章 古代历史名人事迹追踪(26)

航船在驶往意大利的途中遭到了大风暴的袭击,船只破损,逐渐下沉。一些水手觉得没有得救的希望,要求唐璜给他们大量的酒喝,以便醉昏后沉入大海中时少受痛苦。唐璜拒绝他们的要求,痛骂他们连畜生都不如,说男子汉应该像个男子汉一样地死掉。他强迫并且监督水手们修理船舱,排除积水,在他的指挥和努力下,船终于没有沉没。他还奋力救起了落水的侍从,以及他父亲遗留的小狗。

得救后的航船在海上漂流12天后,船上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了,水手们便开始吃人,老弱者成了首先被吃的对象,唐璜不忍心吃他的老师,被迫跳海离开了航船。

他在海水中奋力挣扎,游到了西克拉提兹群岛(通译基克拉迪),被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救上了岸,把他藏在海边一个山洞中。这姑娘叫海甸(或译为海黛),是希腊大海盗兰布洛的女儿,她平常见着的男子,都是海盗或者渔民,十分丑陋粗野,而如今眼前获得的是一个年轻美貌的男子,这使她简直像着了迷一样。很快,他俩同居了。

不久,传来了兰布洛在海上抢劫时出事身亡的消息。父亲一死,再无什么顾虑,于是,海甸就决定公开同唐璜结婚。海甸同唐璜举行隆重的婚礼。海盗和民众热烈祝贺,狂饮通宵。

正当他俩携手进洞房的时候,兰布洛突然出现。他命令侍从把唐璜打倒,捆绑上船,押送到土耳其大城市君士坦丁堡(通译伊斯坦布尔,当时是首都)出售。君士坦丁堡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每天从早到晚拍卖来自欧、亚、非三洲的奴隶。所谓奴隶,全是海盗、殖民者、部落酋长和军官们从各地抓来的平民、战争俘虏、旅客等等。

第二十二王朝时期的绘彩粉刷的木制华表其中乐师弹着竖琴来表达对国王(神的象征)的尊敬。

诗中通过唐璜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调。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作家瓦尔特·司各特说《唐璜》“像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

《唐璜》写完第16章,拜伦已准备献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了。在他写给奥古斯塔的信中,他说,“你问我为什么到希腊人中来,我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他们的利益。”拜伦确实在呼唤各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同时,也不排除拜伦投身到行动中去的选择,客观上使他获得了心灵的依附,他后期所获得的这种支持,使他的心灵变得平静了些,愤世嫉俗也有所减弱,他在朝着一个活动家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漂泊的拜伦那多变的情绪,使他拥有的注定是一颗飘忽不定的心。

这是诗人一生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页。他既憎恨发动的“神圣同盟”对欧洲各民族的压迫,也憎恨土耳其对希腊的统治。1824年,拜伦忙于战备工作,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9日逝世。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全国致哀21天。

“铁面人”到底是谁

“铁面人”是人类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成千上万地向巴士底狱奔去。他们有的拿着火枪,有的握着长矛,有的手举斧头,呐喊着摧毁了巴士底监狱。在监狱的入口处他们发现了一行字,上面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可铁面人到底是谁?却无从考证,从此囚犯的身份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最早在作品中提到“铁面人”的,是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名著《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1661年,圣玛格丽特岛上的一座城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是一个身材颀长、举止典雅的年轻人。之所以说他是特殊的客人,是因为他的头上被罩着一个特制的铁皮面罩。无论是在其被秘密押解的途中,还是在被囚禁期间都被严令禁止摘掉。在面罩的下颌部位,装有钢制的弹簧,用以解决年轻人吃饭、喝水等问题。因此,从来没有人见到过这个年轻人的真正面目。

在圣玛格丽特岛上关押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年轻人又被秘密押送到了巴士底狱,那个在当时一被提起就令人不寒而栗的巴黎政治犯监狱。在那里,年轻人受到了特殊的待遇:可口的饭菜、精美的衣着、舒适的住所,甚至他还可以自由地弹奏吉他,有专门的医生为他定期检查身体。而年轻人无论怎样都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因此,所有的监护人员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举止典雅,谈吐风趣,再无更多的信息。1703年,这个在监狱中度过了大半生的神秘人突然死去,当晚便被葬在圣保罗教区。随着他的神秘离世,他原本神秘的身世也似乎更加神秘了。

伏尔泰的记述到此为止。他还说过:“这个囚犯无疑是个重要的人物”,“他被送到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失踪。”以上种种对于“铁面人”的描述,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929年英国的电影公司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小说《布拉热洛公爵》进行改编,首次将“铁面人”的故事搬上银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39年和1998年美国的电影公司又两度将其搬上银幕,电视剧也是拍了又拍。电影中,那个神秘的“铁面人”被扮演成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被权臣用一个跟他长相酷似的人“掉包”,过着不见天日的“铁面生涯”。

那个神秘的“铁面人”究竟是谁呢?据说在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都曾下令调查过“铁面人”,但调查的结果却无人知晓。只是传说路易十六曾明确表示,要严守“铁面人”的秘密。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铁面人”身份的猜测,众说纷纭,概括出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猜测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多热。此种观点的代表是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在他1965年出版的《铁面罩》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

根据史料记载,路易十三与王后安娜一直不合,两人长期分居。为了缓和他们夫妻的关系,当时担任首相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曾从中调解,使得路易十三与王后重归于好。但是,在国王与王后分居期间,王后已经与贵族多热有了孩子。孩子出生后,为了避人耳目,多热被迫流落他乡。孩子后来长大成人,并继承了路易十三的王位,成为了路易十四。多热闻讯后悄悄返回,将实情告诉了路易十四。岂料,路易十四居然不认他!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路易十四既害怕丑闻暴露,又不好对生身父亲下毒手,只好想了个绝招,给他戴上面罩,送进监狱里度过余生。这种说法在法国大革命后流传甚广且影响深远。但这种说法中也有很多的疑点,根据对当时巴士底狱监狱中犯人材料的原始记载,“铁面人”突然死去时,年纪大约在45岁左右,而当时的路易十四已经是65岁的高龄了,问题是显而易见的。除非为调查所提供的原始材料是当时的监狱按照某些指令故意如此记载的,否则这种说法根本无法成立。

第二种猜测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法官兼警察头子拉雷尼。这种观点是在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中提出的,该书的作者是维尔那多。

维尔那多在书中写道:拉雷尼的叔叔帕·科其涅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宫中服侍路易十三的妻子安娜。路易十三死后,他奉命解剖尸体,谁知竟然发现死者并非路易十四的生父。他将此事告诉了拉雷尼。路易十四得知后,为防止丑闻外泄,于是下令逮捕拉雷尼并给他带上铁面罩,以防止被人认出来。这种观点也有很多的漏洞:如,为什么只抓拉雷尼而不抓帕·科其涅?即使是抓了拉雷尼,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警察头子,没有必要对他好生善待,直接砍头不是更稳妥更保险么?并且,据后来查证,拉雷尼于1680年在自己的故乡善终。

第三种说法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这种观点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1970年,法国记者阿列斯再次论证了这一观点。在他出版的《蒙面人——最后揭开的一个谜》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他在书中分析说,富凯是路易十四的宠臣,因侵吞公款在1661年被捕入狱,后被法院判处终身流放。后来,路易十四下令就地处死富凯,因此富凯于1680年3月23日猝死狱中,尸体被当局秘密处理。阿列斯认为,死者并非富凯本人,而是一个替身。因为虽然富凯犯了罪,路易十四无法公开赦免他,但富凯毕竟是他的宠臣,他不希望富凯受苦,于是给富凯戴上面罩,并在监狱中提供舒适的环境与衣食。富凯则感念主子对自己的特殊恩情,因此,对自己的身世守口如瓶。果真如此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铁面人”在死时应该是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了,这可又与当时的监狱记载和有关史料相矛盾。

书记员——古代埃及社会的文字记录者,这是有关书记员阿尼的亡灵书中的一页,其中大一点的图像是死者和他的妻子。

第四种观点是由法国历史学家托拜恩提出的。他认为“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

为了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他曾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一起查阅了当时巴士底狱囚犯的全部档案资料,根据资料分析认为,当时路易十四曾经企图将意大利曼图亚斯公爵领地的卡赞列要塞据为己有,为此他派人与公爵接触,并答应公爵在事成之后给公爵10万艾克。公爵在慎重考虑之后派自己的亲信马基奥里伯爵前往法国谈判。谈判中,路易十四企图用金钱贿赂马基奥里,没曾想,马基奥里不为金钱所动,反而将此事告诉了公爵夫人。没曾想,公爵夫人居然与路易十四有暧昧的关系,因此路易十四很快就知道了马基奥里的行动,于是他把马基奥里变成了阶下囚。

无论哪种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漏洞。时至今日,“铁面人”的身份依然是个谜,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难题,也许有些难题将永远无法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