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克神殿是卢克索古迹的精华部分,因为它既是埃及最大的庙宇遗址,也是卢克索古迹中规模最大、保存得最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之宏伟、工艺之精细、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神庙位于卢克索北城侧,始建于公元前19世纪的古埃及第十二王朝。这项宏伟的工程前后持续了数个朝代,主要工程完成于拉美西斯二世和三世时期。后来又几经修茸和扩建,使神庙的面积达到了现在的31万平方米。它有两个塔门,大塔门在外,建于两个多拉美西斯二世像
年前希腊人统治时期的托勒密王朝,塔墙厚约15米,高约46米,宽113米。另一塔门的历史更悠久,约建于3000年前,塔门的石头上刻有艾米诺菲斯三世法老和图坦卡蒙国王的名字。塔门两旁各耸立着一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素有“艺术世界奇观”之称。大厅建于两代国王统治时期,即公元前1302年~公元前1290年,第十九王朝西提国王时期和公元前1290~前1224年,拉美西斯二世执政时期。大柱厅的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厅顶距地面约25米,由直径为4米、高约21米的134根圆形石柱支撑,中间12根最大,每根高达20多米,柱冠直径为36米,顶端可站立数十人。这些石柱由一米多高的鼓形石块垒成,边廊石柱高达15米。厅壁上刻有许多奇妙的浮雕和铭文,记载了国王与诸神之间的关系。走进神庙的小厅,可看到两块方尖碑,这是为纪念哈特谢普苏特女王而建的。哈特谢普苏特是埃及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王,是图坦蒙斯二世国王的王后。国王驾崩后,她于公元前1486年~公元前1468年执政。双碑中有一块粉红色的花岗碑石,高305米,是从阿斯旺通过水路运来的。
神庙中的圣殿用花岗岩建成,分里外两间。里面一间专为存放圣船之用,墙壁上的浮雕描绘了当年圣船出发的盛况。神庙中的节日厅建于第十八王朝法老执政期间,距今已有近3390年的历史。厅顶由52根石柱支撑,厅内墙壁上也有不少引人入胜的浮雕。神庙的大庭院建于公元前945年,是埃及最大的神庙院,占地面积达79897千方米。院内浮雕和彩绘的题材很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埃及古代社会的生活。其中有国王、贵族祭祀活动的盛大场面,也有农夫、船匠生产劳动的情景。有些彩绘和浮雕逼真地刻画出顽皮的儿童和爬动的虫兽的形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卡纳克神庙外墙上的古雕画,描绘了赛蒂一世与迦南人的战争
方尖碑
古埃及文明最明显的图像之一就是方尖碑。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殿都竖有方尖碑。它是一种针状、碑身由下而上逐渐变细的石造纪念碑,碑尖雕成小型金字塔的形状,又称为小金字塔或奔奔圣石。首批方尖碑似乎是古王国时期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所竖立的,到了新王国时期,大型的拔地独立巨石方尖碑就在神庙和神殿前,成双成对地竖立起来。
底比斯穆特神庙门前就竖有一个方尖碑
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了一个未完成的花岗岩方尖碑,它横倒在亚斯文的北方采石场中,雕凿的年代约在新王国时期,长度为4175米,预估的重量约为1150吨。如果它不是在采石后期时出现了严重的石块缺陷而遭到遗弃,可能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拔地独立巨石方尖碑。英国最早研究亚斯文方尖碑的埃及学家恩格巴哈的实验显示,在雕凿方尖碑周边直径05米宽的窄沟时,一个人用玄武岩石杵敲,一个小时只能敲掉5毫米的石材。
埃及人喜欢在竖好纪念碑之后,再对它进行最后的加工,但有时会有例夕卜如卡纳克的图坦蒙斯三世方尖碑,在立碑之前就已经被加工完毕。加工过程是这样的,先由工人用石研磨机和上等的石英粉把碑磨得发亮,然后由工匠在表面上描画,由熟练的雕刻工用石制工具进行雕刻,最后再在碑顶尖端盖上金属薄片,薄片被锤入浮雕的凹槽中固定。当碑被竖起后,这块全银镶的尖顶反射阳光,使方尖碑闪闪发光,以至人们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到。
在神牛木乃伊上发现
的刻白拉美西斯名字的彩色胸饰
虽然后来古埃及文明结束了,但是如何运送和竖立方尖碑的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它们奇特的外形与它们的象征意义得到了罗马统治者的青昧。奥古斯都在约公元前10世纪时,把第一批方尖碑运入罗马。后来的皇帝也不断地收集方尖碑,这样使罗马的方尖碑越来越多。其中几个方尖碑在16~18世纪被从古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罗马教皇将其作为重建市区计划的一部分,把它们重新竖好。在19世纪,又有三座方尖碑从埃及运入巴黎,并先后在伦敦和纽约竖立起来。今天,在罗马竖有13座埃及方尖碑,而埃及却只剩下了四座。
每一座方尖碑从埃及被运走时,都采用了许多办法,包括使用脚手架、滑轮和枢轴。然而,这些复杂的工程方案没有哪个能与古埃及人在建造、树立这些方尖碑所取得的成就相匹敌。他们在制造这些异常精美的纪念碑的过程中,只使用了石制工具,而且在运碑和竖碑的过程中,没有借助于任何现代机械工具。
卢克索神庙的夜景
方尖碑的体积与重量多数庞大无比,这意味着最终将它们竖立到稳定垂直的位置,是古埃及人最有雄心也最惊险的工艺成就之一。由于目前并没有任何关于树立方尖碑的明确考古记录,所以埃及考古学家与工程师们对竖立方尖碑的方式意见仍非常分歧。有人推测古埃及人是利用杠杆原理,并在底座下填满石块,再逐渐移走石块,以绳索将方尖碑的最后几个角度调整成垂直的位置,但此法只在少数的例子中才真正可行。就较大的方尖碑而言,有一说法认为,碑体是逐渐滑进一个很深的人造斜坡的,而方尖碑底座有一个旋转沟槽,碑在竖立起来前可以调整、对齐。不过此说的不足在于,当方尖碑的底座下降时,用这种方式几乎很难控制这块巨石被遗弃在采石场的方尖碑
的平衡。1999年,有一组考古学家和工程师使用一个重25吨、新采来的方尖碑,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立碑,可惜都未获成功。
最新说法认为,方尖碑可能是滑入一个填满沙子的漏斗型坑洞,然后被竖起的。具体做法是,当碑体滑入坑洞后,小心地让沙子流掉,使方尖碑逐渐被调整到正确的垂直位置。该理论的灵感来自于第十九王朝阿纳斯塔西一世的纸莎草文献,内容是以一位书记官学徒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其中有以下的命令:“你的群主由红山运来纪念碑……由河岸运来的沙填满了100个房间,沙子堆积在碑下。把填满沙子的沙坑清光。”有一位工程师遵照此法将一新碑成功地树起,或许当年的古埃及人正是采用此法立碑的。
帕伦克古城
玛雅人分为四个等级:官员、武士、贵族和祭司
漫话古城
帕伦克遗址,在今墨西哥恰巴士州境内,属玛雅文化的遗存。它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山坡上,热带森林环绕四周,反映了玛雅人当年建城定居多选择苍林山岭的特点。该城市最在建于公元前,在公元7~9世纪时最为繁华。帕伦克古城遗址周围原始森林密布,树木高达30米,虫鸣声和吼猴的叫声不绝于耳。隐现在清晨薄雾中的神庙使人产生一种奇异的朦胧感。帕伦克古城遗址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公元600~700年间,帕伦克古城发展达到了最高峰,经过发掘发现的8平方千米区域内的古城建筑多建于这一时期。古城布局沿平缓的坡地自东向西展开,奥托罗姆河缓缓穿过城中心。河上建造了一座长约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令人不解的是,公元800年左右,帕伦克城的建设突然停止了。公元10世纪,这座古城消失在热带森林中,直到公元18世纪中期遗址才被发现。
帕伦克宫殿
帕伦克的主要建筑有一座宫殿和五座神庙。宫殿建在梯形土台上,历次重新修建的时间集中在公元650~770年间,当时它可能是帕伦克古城的行政中心。作为宫殿底座的土台,底边长100米,宽80米,高10米,建筑物排列在四个四方的中庭四周,建筑物之间有走廊或地下通道相连。帕伦克宫殿的一角还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塔楼共四层,高15米,是玛雅建筑唯一的塔搂式建筑。它被猜测用于天体观测,所以被称为“天体观测塔”。
墓庙一体的铭文神庙
帕伦克的建筑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铭文神庙”。金字塔为正方形,共十层,向上逐层缩墓道的入口是一级级的台阶。
小,最低一层有梯阶九级,其余有梯阶七级,共72级。“铭文神庙”就建筑在金字塔顶平台上。神庙有五个门,走廊上有壁画、浮雕,庙的四壁都雕刻着碑墓道的人口是一级级的台阶
帕伦克古城遗址文。可惜,现在还未破译出这些玛雅象形文字,至今尚无人知晓这些碑文的真正含义。这里的建筑物几乎都是千顶或有平台。全字塔的台阶象征通往宇宙的阶梯,这是玛雅建筑的典型特征。墨西哥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虽然形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现已发现的墨西哥金字塔绝大多数都是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坛,而不是陵墓,然而帕伦克的金字塔却是一个例外。巴加尔国王的石棺就在铭文神庙底部的墓室中被发现的。
巴加尔国王石棺的发现应归功于墨西哥考古学家亚尔伯托·鲁兹。他在1949年被墨西哥国立考古历史学院任命为帕伦克项目的负责人。在他进行的第一个季节的挖掘中,一切平淡无奇。但是,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鲁兹发现了神庙内部某些细节的不同寻常:大多数玛雅神庙的地面都有一层装饰性灰墁,但铭文神庙的地面是光秃秃的石板。令人不解的是,地板中间的一块石板上有两排人工凿出并被石块堵住的孔洞。鲁兹继续观察。一天,他注意到神殿墙壁延伸到地板之下时,情况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预感到神庙有地下建筑。鲁兹作出令人震惊的推断后开始向下挖掘。他撬开了带有孔眼的石板,发现了一条塞满瓦砾的狭窄缝隙。鲁兹和考察队经过三造型奇特的陶罐
年辛苦的劳动,终于在1952年夏季,使无休止的挖掘有了结果,一条向下的阶梯通道被清理出来。鲁兹和考察队员到达了阶梯的末端。他们清理掉密不通风的碎石后,进入到一间密封的祭室。祭室里堆满了祭祀用品,包括玉石耳塞、大量的陶器和两个装满朱砂的贝壳。后来考察队员发现了被一块三角巨石堵住的入口。他们花了两天才使巨石露出了一条刚够一人通过的缝隙。终于,1952年?月15日,鲁兹侧身挤进了内室,走下最后5级台阶后,置身于这个与世隔绝了千年的房间。这是帕伦克国王巴加尔的墓室。进入这座墓室,必须拾级登上金字塔,进入铭文神庙,然后沿着螺旋形的石台阶才能下到墓室。据考古学家分析,这座坟墓可能还有正门,但因金字塔是巨石砌成,发掘时不想损坏金字塔而放弃了寻找。墓室的平面顶作为假拱,全用石砌成,高7米、长9米,最宽处为4米。墓室后壁正中凿一龛,内有一浮雕武士像,左右两壁各有浮雕武士像三尊,墓室前端的中央置有一石棺,高约11米,长约28米,宽约2米,棺内壁四面均有浮雕纹。棺盖厚达27厘米,重达5吨。棺盖面及四周亦满雕花纹。在石棺内中央向下凿一石穴,它的前端为椭圆形,穴内涂满红色。巴卡尔仰卧在石穴内,头戴绿玉石面具,颈、胸、乎、腕、足等处分别佩有玉制的项链、串珠、指环和小球,左足侧前,置绿玉太阳神偶像等。
巴加尔的棺柩
在金字塔的右前方有一宫殿。宫殿中间是一个大院,看来是当时王室观看竞技或演出的场所。走廊壁上有各种绘画和浮雕,经历了上千年的时光,其颜色虽巴加尔的棺柩已黯淡但仍可辨认,绿色尤为清晰。后走廊的东北角有蒸汽浴室,供王室沐浴,在宫殿的前方,有方形塔一座,共五层。宫殿和高塔的四面,还有类似宫殿的建筑物。金字塔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它是城邦的重要的活动中心。
太阳神庙
坐落在奥托罗姆河西岸的太神神庙规模不大,非常精巧。太阳神庙内壁刻有146个玛雅象形文字,至今保存完整,整体观之,太阳神庙是一座九层的金字塔,其底边长65米,连同神殿高21米,公元675年起动工,683年建成。神庙正面阶梯顶部有并排五座门的神殿。门侧均有雕刻,神殿内壁刻有600多个玛雅象形文字。
用玛雅象形文字写成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