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觉察力
18488100000010

第10章 觉察力是突破常规的智慧(2)

由于当时不大懂房地产,他给自己请了位刚刚从香港北上京城淘金的老师,将香港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策划包装手法带到新世界广场,马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万通新世界”的销售,可以说是创造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奇迹,每平方米三千六百多美金,是当时市场价的三倍。广场12月24号才动工,11月初就销售了百分之七八十了,在开售的六天内拿到了五个亿港元的回款,而当时连一方土还没有挖。

万通赚钱后大量投资一些不了解、不熟悉的行业,盲目扩张,使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潘石屹做出重大决策:离开万通,自立门户。不久,潘石屹成立了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他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现代城”,在现代城建设期间,右手边的国贸立交桥正在改造,门前的京通高速公路已开通,脚下的地铁国庆前后也正式运营。更让潘石屹兴奋的是,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的中央商务区(CBD)从两平方公里扩为四平方公里,现代城又圈进去了。未来北京的CBD如同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一定是最现代、最繁华、最有人气的地段。现代城创造了北京房地产史上多个奇迹。这就是潘石屹与众不同的“觉察力”。

但现代城的销售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98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已经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光景。现代城的销售并没有他们预料的那样火爆。当现代城销售出现困难的时候,潘石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采用末位淘汰制,扭转了销售局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高的一天,卖了17套,成交额就达3000万人民币。现代城的销售额创当年单个项目销售量冠军。二期SOHO现代城所引起的冲击波更是来势凶猛,正式开盘的两个多月,500多套住房便销售一空。同时随着媒体的炒作、行家的总评、业内人士的分析,以及有意购买者的关注,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时髦名词“SOHO”飘进了千万人的耳朵。

2002年,素以善于炒作著称的潘石屹把自己开发的“建筑师走廊”“炒”到了意大利威尼斯。他甚至对世界宣布,他在北京郊区延庆县境内开发的别墅群,接到了有上百年历史、堪称“艺术界的奥斯卡”的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函。

“建筑师走廊”一经推出,就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2002年2月,美国的《国际设计杂志》将“建筑师走廊”作为来自世界40个“创意城市”之一的北京代表作品推向世界。威尼斯艺术的年展人DeyovnSubjic则认为这是一个在建筑创意中结合了美学理念和浓厚的亚洲个性的最完美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建筑师走廊”以一个项目参展的案例,标志着中国大地上的另类建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是中国建筑界的一大盛事。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凡事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要只用一条法则来行走,我们都有无限的竞争空间,没有人能设定你我的界限,一切都是我们自己设限。

5.“冷眼旁观”,坐收“渔翁之利”

商海无常,唯有在关键时刻以“奇”字方能捕捉战机。李嘉诚觉察力过人不为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左右,能够准确的觉察先机,最终以势借势,以奇取胜。

港灯即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是香港十大英资上市公司之一,于1890年注册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一直是独立的公众持股公司,股东是各英资洋行。

港灯又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二战之前,港灯做大;二战后,九龙新界人口激增,工厂林立,中电后来者居上,赚得盘满钵满,还筹划向广东供电。

港灯收入稳定,加之港府正准备出台“鼓励用电的收费制”(用电量愈多愈便宜),港灯的供电量将会有大的增长,盈利自会递增。用电就像人要吃饭一样,经济的盛衰,都不会对电业构成太大的影响。

港灯这块大肥肉,惹人垂涎。据1981~1982年市场传言,怡和、长江实业、佳宁等集团都有觊觎之意。

这一时期,在海外投资回报不佳的怡和系置地,卷土重来,在港大肆扩张,大掷银弹购入电话公司、港灯公司的公众股份,并以破香港开埠以来最高地价的47.5亿港元,投得中环地王,用以开发“交易广场”的浩大工程。

以退为进,避免正面交锋,是李嘉诚一贯的扩张战术。李嘉诚按兵不动,静观形势。

1982年4月,置地公司拟收购港灯的消息,已在市面悄然传开。

最后置地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顺利完成对港灯的收购。长实与佳宁欲竞购的传闻子虚乌有。佳宁正面临危机,长实是放其一马。

置地在香港的急速扩张,耗尽其现金资源,还向银行大笔贷款,负债额高达160亿港元。

李嘉诚洞察若明,静待其变。

对于置地公司负债购买的疯狂行为,《港灯易手时移势转》一文指出:“本来大举负债不是问题,只要地产市场尚佳,经济前景‘争气’,资本雄厚,坐拥中区地王的怕置地不愁没钱赚,可惜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摔一跤,摔掉了港人的信心。”

香港出现移民潮,移民连资金一道卷走,汇率大跌,港人纷纷抛港币套取外币。

雪上加霜,欧美日本经济衰退,香港工商界蒙上一层凄云寒雾。地产市场滑落,兴建的楼宇由俏转滞,楼宇奇货可居变成有价无市,欠银行的贷款不仅无法偿还,光利息一年就等于赔掉一座楼宇。

1983年香港地产全面崩溃,置地联合会陷入空前危机。1983年财政年度,置地出现13亿港元的亏损。作为怡和旗舰的置地把母公司怡和拖下泥潭,怡和在同期财政年度盈利额暴跌80%。

怡和大股东凯瑟克家族的纽璧坚黯然下台。

1983年9月29日晚,纽璧坚在董事局宣布辞去这两家公司主席职务。

1984年1月1日,纽璧坚又辞去董事职务,离开他服务30年之久的怡和洋行。

“我只是一名打工者。”身任香港最显赫、最具权势的洋行大班的纽璧坚,用无比伤感的口气说。

纽璧坚对在港的英国路透社记者说:“整个形势都变了!英国准备抛弃香港,华商在70年代起就愈来愈强大。这就像当年美国扶植日本,突然一天发现,原来抱在怀里的婴儿是只老虎。人们总是揪住九龙仓不放,而不睁眼看看对手是婴儿还是老虎。如果一个人的胳膊被老虎咬往,不管这只手是在颤抖,还是在挣扎,都会被咬断或咬伤。聪明的人,是不必再计较已经失掉的手,而是考虑如何保全另一只手。

“我热爱香港,我永远热爱香港。”纽璧坚站在怡和广场大厦顶楼,面对维多利亚港,深有感触地喃喃说道。

传媒对纽璧坚的话进行揣测,认为他对凯瑟克家族心怀不满。九龙仓和置地被称为怡和的双翼,在纽璧坚主政时失去一翼。现在,另一翼能否保全呢?现在西门凯瑟克接任怡和置地大班,他是否又比纽璧坚高明?

纽璧坚无疑是大股东与管理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纽璧坚在离港之前,反复强调他“热爱香港”。有人估计,纽璧坚说的是实话,怡和系大举进军海外,是凯瑟克家族一贯的主张,作为薪金主政者的纽璧坚,只是秉其旨意执行罢了。怡和集团在港实力锐减,是海外投资不顺的结果。

在以上过程中,李嘉诚只是密切关注整个事态的发展,没有做作任何实质性的行动,确实精明。

首先,面对置地似乎是失去理智的收购,如果李嘉诚迎其锋与之碰硬,一来未必能胜,二来即使能胜,也会元气大伤,还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做的是舍本生意。李嘉诚说过:“收购不像买古董,不是非买不可。”足见李嘉诚十分冷静和理智。

其次,李嘉诚认为置地不惜重金,四处出击,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者碰到外界一些因素影响,置地就可能不攻自乱。到那时,冉从置地手中夺过港灯,易如反掌,或者正是置地求之不得,变成帮助置地的事。这种“隔岸观火”的做法,不失为坐收渔利的一个妙招。

做生意不比一般行业,敢于博、有勇气还不够,还需对市场有足够的觉察力,时时谨慎出击。以不变应万变,静观其变,实是李嘉诚高人一等的智慧与能力体现。

6.寻找空白市场全仗觉察力

“大公司已经垄断了市场,我们没有机会与他们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许多人如是说。于是他们失去了自己干一番事业的信心。这些“退缩者”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思想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开发自己的智慧,只要经营者能够时刻觉察到市场的一举一动,就能够发现市场始终有一些大公司忽视的空缺,抓住这种空缺就会在大公司的夹缝中发展起来,走向成功。

明尼唐克是排居在很多大公司之后的小型肥皂制造企业,由于是后起无名小辈,不敢与其他大公司发生正面竞争,因为那样无异于是以卵击石。通过一番仔细的市场调查和斟酌。公司决定采取侧面出击、出其不意的策略,另辟新径,推陈出新。

1979年明尼唐克推出了一种空前绝后的液体肥皂,这种产品悄然上市后,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强烈反响,得到大批用户的认可。并很快冲击了当时名望高规模大的棕榄、乐威、宝洁等知名公司,使这些“巨头”们大为震惊。因为“软体肥皂”的上市抢走了他们生产的块状肥皂的大块市场,明尼唐克公司用智慧赢得了空前的成功。

可见,不管现状怎样,只要拥有最敏锐的觉察力都能给自己开拓出广阔的生存空间。如果明尼唐克公司不肯动脑子,依然按别人走过的路逐影随形,就不会有自己的出路,永远只能跟在那些大公司后面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生存竞争也日趋激烈,只停留在先人留下的积累中细吃慢品,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而这一点却很少被人们认识到。

自己不动脑筋,看到别人在某一方面收益甚好,就如影随形,跟着学,往往会导致失败。

唐装,是春节前后最流行的服装之一,而且有很多服装企业在唐装上收益颇丰,同样也有很多的服装企业面对市场悔之莫及,望洋兴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市场觉察力。在上海各国元首会上,各国元首每人着一件唐装时,一些敏锐的商家立刻发现了商机。而有些商家只当看了看热门。待到一些服装企业的唐装上市热火朝天时,一些错失商机的企业主才如梦方醒,亦步亦趋地仿效。但在春节后,一些聪明的企业就停止了该装的生产,而那些后来者蜂拥而上,后果可想而知。时机的把握和智商的敏锐性在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由此可见一斑。

独创的东西才有发展的空间。怎样使独创的东西从成熟、成功到发展壮大呢?同样,这也需要觉察力,每一个事业的酝酿成熟到实施成功,都需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还要有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拥有了觉察力,一切事业和成功路上的阻力都可以随之排除。

觉察力应该是以思考为基础的,思考的过程就该有觉察力的协助。那么觉察力是什么组成的呢?觉察力要从知识的获取、实践经验的积累着手,不间断地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思考后的决策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7.以韬晦养晦之策,觉察天下世事

韩非子曾经告诫君主说:“人君防备臣下,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尤其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韬晦之策,暗中观察群臣的行为,觉察世事以发现真正的人才。

在中国历史上,以韬光养晦而成大事的人物很多,楚庄王可算其一。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先隐忍不发,甚至采取了自污以掩人耳目的做法,通过数年的暗中观察,弄清了朝中大臣的真实心理和才干,也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以后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

在楚庄王继位之前,楚国的内政可谓经历了长期的混乱。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企图争霸中原,被晋国在城濮之战打败,不久又祸起萧墙,起初,原定商臣为太子,但后来楚成王发现商臣眼如黄蜂,声如豹狼,认为这样的人生性残忍,想改立公子职为太子,商臣是个十分有心计的人,他听到风声,就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故意设宴招待姑母,在宴上轻侮姑母,商臣的姑母果然愤怒地说:“怪不得你父亲要杀了你另立太子!”因为楚成王遇事总与妹妹商量,所以,商臣认为姑母的话证实了传言。他连忙向老师潘崇问计,潘崇问:“你愿意侍奉公子职吗?”商臣说:“不愿。”又问:“你能逃出楚国吗?”回答说:“不能。”潘崇最后问道:“你能成大事吗?”商臣坚决地说:“能!”

公元前262年,商臣率人冲进宫廷,要杀掉父亲自立。成王喜欢吃熊掌,这时红烧的熊掌尚未烧熟,成王请求等吃了熊掌再杀他,商臣说:“熊掌难熟。”商臣怕夜长梦多,外援到来,就催促成王上吊自杀,自己即位为楚穆王。

楚穆王在位12年,死后由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当时很年轻,即位之始,他并未像其他新君那样雷厉风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去云梦大泽游猎,有时在宫中纵酒观舞,浑浑噩噩,无日无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每逢大臣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地回绝,任凭大臣们自己办理。他根本不像个国君,朝廷上下也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看到这种情况,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着急,许多人都进宫去劝谏,可楚庄王不仅不听劝告,反觉得妨碍了他的兴趣,对这些不着边际的劝告十分反感。后来干脆发了一道命令:谁再来劝谏,杀无赦。

三年过去了,朝中的政事乱成一团,但楚庄王仍无悔改之意。在这期间,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权力,斗克因为在秦、楚结盟中有功,楚成王没给他足够的报偿,就心怀怨愤,公子燮要当令尹未能实现,也心怀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乱。他俩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讨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财分掉,并派人刺杀二人。刺杀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师讨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挟持庄王逃跑。在到庐地时,当地守将戢黎杀掉了他们,庄王才得以回郢都亲政。就是经历了这样的混乱,楚庄王仍不见有甚起色。

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晋见庄王。来到宫殿一看,只见纸醉金迷,钟鼓齐鸣,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姬妾,右手搂着越国的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馐,观赏轻歌曼舞。庄王看到伍参进来,当头喝道:“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吗?是不是来找死呢?”

伍参抑制住慌张,连忙赔笑说:“我哪敢来进谏,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了许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聪慧,想请大王猜一猜,也好给大王助兴。”楚庄王这才放下脸,说道:“那你就说说看。”伍参说:

高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鸟,

身披鲜艳的五彩,

美丽而又荣耀,

只是一停三年,

三年不飞也不叫,

人人猜不透,

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