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志士,因为其才能出众、行为脱俗,招来别人的嫉恨和陷害,甚至了身家性命。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也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做人嘛,还是谦虚一点的好。试想,如果不能安身立命,还如何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呢?明哲保身,功成身退,就是识别事物或微妙或明显的变化。洞察时局,深谋远虑,在灾难降临之前有所防范。
★教训26:骄恣专横终丧身——梁冀肆行
骄傲、贪婪,好比星火,在世人的心中熊熊燃烧。骄傲的人很难满足,总是贪得无厌,因为他总是指望从别人那儿得到更多,所以这也决定了这些人可悲的下场。
梁商是汉朝时期有名的大将,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病逝,死后其子梁冀继任为大将军。
梁冀骄恣专横,内恃妹妹梁皇后,外与宦官曹腾等人相勾结,欺凌百官,垄断朝政。
顺帝仅有一子,名刘炳,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生,翌年被立为太子。顺帝死,梁皇后与梁冀立刘炳为帝,是为冲帝。当时刘炳仅有2岁,由太后梁蚋临朝称制,大将军梁冀辅政。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刘炳病死。
冲帝死,太尉李固建议:“当今立帝,宜择年长,高明有德,任亲政事者。”
梁太后、梁冀认为立年长之君于己不利,不纳李固之言。
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梁太后迎立渤海王刘鸿之子八岁的刘缵为帝,是为质帝。刘缵为章帝玄孙,生于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刘缵少而聪慧,很是不满梁冀的专横,在一次朝会时,当着满廷公卿之面,目视梁冀说道:“此跋扈将军也!”梁冀深恨在心,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六月,使人将刘缵毒死。
梁冀毒杀质帝后,立年仅15岁的蠡吾侯刘志为帝,是为桓帝。梁太后仍然临朝秉政。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即桓帝即位的第二年,梁冀的另一个妹妹被立为皇后,梁氏的权势更加显赫。梁氏一家充斥朝廷,先后有7人封侯,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2人为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7人,尚公主者3人,其余卿、将、尹、校57人。梁冀专擅朝政20余年,“人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朝会时,梁冀不与三公同席,十天到尚书台办公一次。朝廷内事无大小,都要经过梁冀决定,才能执行。东汉自和帝、安帝两代外戚开始干政,至梁冀专权而达到极点。
梁冀专权恣肆,对敢于反对他的官吏,多方罗织罪名,肆行擅杀。位至三公的李固、杜乔因不同意梁冀立刘志为帝,被横加罪名,收捕处死,陈尸街头。梁冀贪得无厌,依仗权势多方搜刮财物。各地方进贡物品,必须先将上等的献给梁冀,皇帝御府只能得到次的。
梁冀还掠取良人为奴,其家奴多达数千人。梁冀以掠夺来的财富,大肆修建豪华的住宅、园林,其家就像皇宫一样富丽堂皇。梁冀专权的十四年多时间里,东汉王朝实际上成了梁家的天下。
梁冀的专横跋扈,残忍贪暴,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恨。民间到处流传着“梁氏灭门驱驰”的咒骂声。
宫中宦官也因其势力被削弱而憎恨梁氏。
桓帝对梁冀的跋扈也忍无可忍。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梁太后病死,廷熹二年(公元159年)梁皇后也死去,梁冀失去了宫中的靠山。同年八月,桓帝与宦官中常侍单超、具瑗、唐衡、左倌、除璜5人密谋,派兵包围了梁宅,梁冀自杀。梁氏族人及亲戚不论老少,皆弃市。梁氏的党羽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被处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被免官者300余人,“朝廷为空”。
以史为鉴:
骄傲、贪婪,好比星火,在世人的心中熊熊燃烧。骄傲的人很难满足,总是贪得无厌,因为他总是指望从别人那儿得到更多,所以这也决定了这些人可悲的下场。所以,人们一定要以史为鉴:,要学会谦虚、淡泊名利,否则很有可能会落得个像“梁氏家族”一样的悲惨结局。
★教训27:奢则不孙,俭则固——王恺石崇斗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生活里。除了美女之外,他的日常生活崇尚奢侈豪华,他的生活方式是全国人民的榜样,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进行实践活动。在社会上,逐渐蔓延开奢靡的风气。
一位叫何曾的大官每天吃饭要花费一万钱。一万钱是多少钱呢?曾经有些人利用大米作为中间商品,将当时的钱的价值与今天人民币的价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得出一万钱约等于五千块钱的结论。也就是说,这位何大人一天吃饭的花销就比现在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都多很多。更令人气愤的是,他还整天向别人抱怨没有什么好吃的。
一次司马炎在女婿王济家做客,饭菜很丰盛,都用琉璃碗装着。有一道菜是蒸乳猪,味道尤其好吃。司马炎就问王济是怎么做的,王济告诉他,乳猪是用人的乳汁烹制而成,所以很好吃。司马炎当时就垮下脸来,竟然比他的生活还高级,结果饭还没有吃完他就走了。王济却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满意,这道菜就连皇帝都想不出来。
31-晋武帝
(扫描三才图会555上右图)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他们之间开始了一场豪华比拼,看谁最有钱,看谁最舍得花钱。王恺家用麦芽糖和着干饭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火烧饭。石崇用花椒和泥涂墙壁,王恺就用赤石脂涂墙。
石崇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厕所建的比一般人家的卧室还要华丽。有人去他家做客,上厕所时,看到里边用绫罗绸缎装饰得很豪华,还有几个侍女在那里站着,还以为是闯进了小姐的闺房,赶忙退出来,给石崇赔礼。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
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哗啦”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石崇后来官至太仆,他在金谷涧(今河南洛阳西站附近)修建一座别墅,称之为金谷园,经常与惠帝皇后贾南风之侄贾谧和散骑侍郎潘岳等人聚会作乐,号称“二十四友”。金谷园中歌伎众多,其中有一妓名绿珠,美艳无比,又善吹笛,备受石崇宠爱。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专擅朝政,威福自用,其部将孙秀派人索取绿珠。石崇令出园中数十名婢妾,任其挑选,唯独不愿献出绿珠。
孙秀索求绿珠未遂,于是矫诏捕杀石崇。当石崇被押解至东市处斩时,他叹息说:“奴辈利吾家财。”负责行刑的官吏说:“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石崇无语可答。遂与全家老少共15人一同被处死。
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以史为鉴:
无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要从史实中悟出这样的心机:“贫困时不羡慕富贵,富贵得志时不骄傲。”这才是对待财富的正确观念。财富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财富并不代表着幸福。而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确实舒服。它犹如有毒的罂粟,尽管花朵眩人眼目,吃起来上瘾,但后患无穷。孔子有句名言“奢则不孙,俭则固。”唐代李商隐更是一语道尽奢侈之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骄奢淫逸会使人堕落,富了也会变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莫不是如此。
★教训28:忠言不纳,自取灭亡——一意孤行的杨骏
杨骏是晋武帝杨皂后的父亲,与杨珧、杨济是兄弟。晋武帝时甚为得势,号称“三杨”,势力之大,无人可比。
公元290年,趁着晋武帝司马炎病情恶化,未有遗嘱,杨骏按自己的心意安插亲信。
皇帝病稍缓和,见杨骏新任官员,严厉斥责说:“你为何如此专擅?” 于是命中书令作诏书:由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佐朝政。
得知武帝立下诏书后,杨骏即以借阅诏书为名,从中书令处将诏书取来收藏。中书监华赓十分恐惶,亲自上门索要,杨骏不给。
时隔不久,皇帝再次昏迷,趁皇帝昏迷之机,皇后杨氏请求由父亲杨骏辅政,皇帝点了一下头。 杨后于是口头宣布皇帝“意旨”,由中书监华库和中书令何劭写诏,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身兼五大官职,独揽朝中一切大权。诏书写成后,皇后当着华貭和何劭的面呈给皇帝,皇帝看后没有说话,其时皇帝仍在昏迷中。接着,皇后催促汝南王司马亮离开京师前往封地。
皇帝清醒过来,问汝南王司马亮来了没有?旁边有人说:“未到。”
武帝长叹一声,讲不出话来。几日后,武帝便病逝于含章殿。 太子司马衷同日继位,是为惠帝。
武帝逝世后,扬骏搬进太极殿居住,由二百名武式警卫。武帝出殡时,杨骏害怕权力丧失,竟不参与葬礼,留守殿中。
武帝去世才不久,皇太后杨氏为了出去眼中钉,企图谋害司马亮。亮闻讯,向廷尉何勖求计,何勖回答说:“如今举国上下人心皆归向您,您不讨伐别人,别人就要讨伐您!”
杨骏兄弟杨济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留下司马亮,杨骏不听,任由他连夜逃往许昌。
杨济担心杨骏如此专横跋扈,迟早会大祸临头,便对尚书左丞傅咸说:“家兄如果征召大司马司马亮回京主持朝政,自己则辞职退隐,杨家或许还能保全。”
傅咸说:“皇族与外戚,互相依靠方能平安。杨骏只须和司马亮同心辅佐朝政,不用退隐。”
杨济请侍中石崇劝说杨骏,杨骏不从,他自知没有威望,便大肆封爵以收买人心。左军将军傅只致信杨骏,认为晋武帝刚刚去世,不应行赏,行赏有违法例。
散骑常侍石崇和散骑侍郎何攀亦共同上书,认为太子刚刚继位,即赏赐爵位,而且规模超过晋朝初建和诸将平定东吴的功劳,并不合适。
杨骏一意孤行,皆不予采纳。
杨太后又促使惠帝下诏,任命杨骏太尉为太傅、大都督、假黄绂,总理朝政,朝廷文武百官都要听命。
傅咸劝之:“当今圣上软弱,将大权委托给您,但天下人并不认可,恐怕这样对您不太好。周公是位伟人,摄政辅佐成王时尚有流言蜚语,何况如今圣上要比当时成王年轻得多!我以为先帝陵墓完工之后,您最好考虑辞职。”
杨骏由于野心勃勃、利欲熏心,一切忠言都听不进去。 傅咸屡次忠言劝诫,杨骏反而恼怒,将他迁出京师,贬为郡守。
杨济特地致信警告傅咸:“谚语说:‘儿子痴呆,不吃官司。’不吃官司并不容易。您直言恐怕会掉脑袋,特此奉告。”
杨骏忌恨惠帝皇后贾氏,即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负责机要;以张劭为中护军,统领禁军。每次发布诏令,惠帝阅毕呈皇太后,然后再颁发。
杨骏主政,严厉苛刻、刚愎自用,很多重要官员都对他深恶痛绝。
冯翊太守孙楚对杨骏说:“你身为外戚,居伊尹、霍光之重任,辅佐皇帝,应该大公无私,一心向上,否则您将受罚而后悔莫及。当今皇族势力强盛,而您却不与他们共辅朝政,内心猜忌、独揽大权,任用自己亲信,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杨骏仍然不听。
杨骏姑妈之子蒯钦屡次直言冒犯杨骏,别人都为他担忧。蒯钦却认为只有远离他才能避免受难。
杨骏召王彰为司马,王彰不从,王彰朋友张宣子问他,为何避官不作?王彰回答说:自古以来,一家连出两位皇后(武帝先后娶杨家堂姐妹为后)的家族没有不家破人亡的。况且杨太傅亲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放任,败亡就在眼前。我遇海出塞躲避还怕沾染祸害,怎敢应召为官?晋武帝不为国家长远着想,挑选的继位者不具备治国能力,辅佐大臣又不适当,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
宫中官员孟观、李肇等都不受杨骏礼遇,于是暗中告发杨骏圆谋不轨。
宦官董猛一直供职于太子宫中,是太子宫中宦官管理机构寺人监的负责人。贾后密令董猛、孟观和李肇等人策划杀死杨骏,废太后。
李肇将贾后之意报告荆州军事长官楚王司马璋,司马璋欣然同意,请求入朝,杨骏允准。 不久,盂观、李肇启奏惠帝,诬告杨骏谋反。惠帝于是连夜下诏,皇宫内外戒严,命令东安公司马繇率领禁卫军四百人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璋驻守司马门,任命淮南国相刘颂为三公尚书,保卫皇宫。
得知她父亲处境危险,杨太后便叫手下人用箭将信射到城外,暗中通风报信。
贾后得知,认为太后与杨骏一同谋反。顷刻间,宫中军队出发,火烧杨骏府第,又命令弩于在高阎上向杨骏府宅不断发箭,以阻止杨骏军队出发。 杨骏逃人马厩,在马厩被杀。
孟观等人随后逮捕杨骏兄弟杨珧、杨济,张劭、李斌、段广、刘预、武茂以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等都被诛灭三族,死了数干人。
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