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1855000000033

第33章 无耻小人,趋附谄媚——12个关于小人谄媚的历史教训(1)

在上司面前能而有度。廉价的赞誉之词,可以成为猎取实际功利的“敲门砖”。 要使对方欢欣愉悦,最好的办法是满足对方的需要、投其所好。趋附谄媚是阶级社会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趋附谄媚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不正常的手法,奉承巴结,吹捧讨好,博取被谄媚者的好感和欢心。趋附谄媚者并不是无谓的表演,也不是甜言蜜语的浪费。他们之所以卑躬屈膝,是出于实用的功利目的。官场上充满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于是,趋附谄媚之术便成为某些官员们自我保护的手段。现如今趋附谄媚者的处世方法也常为一些“有心”者借鉴。揣摩对方的心理,投其所好,顺情说好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事情在现如今的人际交往中也屡见不鲜。

★教训65:巧舌如簧为私心——张仪“费心”

战国时代著名的策士张仪客居楚国时,曾有一段时间总觉得楚王对他的态度有所疏远,对他的看法也不予认同,甚至在侍从中也能听到对他的不满之声。张仪心生一计,求见楚王,说:“在贵国我没有什么用处。我请求北上去晋见魏王。”

“好。你愿意去就去吧!”楚王随口而出。

“附带再说一句,大王需要魏国的什么东西吗?如果需要,我将从那里弄来敬奉大王。”

“宝石、黄金以及象牙等等,都是我们楚国所产。寡人对魏国无所求。”楚王冷冷地说道。

“那么,大王是不好色了?”

“你指的是什么?”楚王急忙问道。

“赵魏等中原之地的女子非常漂亮,常常使人误以为是天仙。”张仪竭力强调这一点。当时,楚国作为南方的落后国家,对文化先进的魏国等国所在的中原地区怀有一种自卑感。这样,果然楚王不再居傲怠慢。

“我们楚国地处偏僻之地。早就听说中原女子美貌异常,虽然有所闻,然而还没有亲眼见过。请你费心……”楚王于是送给张仪许多珠玉作为替他“费心”的资金。南王后与宠姬郑袖听说此事后,心中十分惊恐。南后和郑袖当时在楚国权势显赫。两人都派人向张仪赠送大量黄金,嘴上虽说是行旅之路费,实际上却是阻止美女入楚之酬报。张仪从她们手里取得了大量黄金,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

他在最后辞行时,请求楚王赐他酒宴。他说:“当今乱世,往来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与大王相见,望大王赐酒!”于是楚王摆酒设宴为张仪送行。酒至半醉时,张仪起身下拜,请求道:“这里再没有其他人,愿大王召所喜爱的人侍酒。”楚王答应下来,就召南后、郑祐上来斟酒……张仪惊叹一声,在楚王面前倒身下拜:“张仪对大王犯有死罪。”

“什么?”楚王惊奇地问。

张仪于是说道:“我走遍天下,还没有见到如此美貌之人。我说到赵魏去买美人,但对于拥有如此绝美丽人的楚王说什么再从其他国家带来美人,这就是欺王,罪当至死。”

听到对自己后妃的夸赞,楚王一点儿也不生气:“不必介意,我本来就认为天下再没有像她们俩人这么美貌的了。”至于南后和郑袖,听到张仪的话都高兴不已。张仪就这样得到了楚国宫廷的宠信。

以史为鉴:

最能体现中国人修养的一句话,可以认为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强施于人”。你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求别人去做;即便是你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人。但是,要做到这两点并不容易。大量的报道,经验和观察发现,有相当多的人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尽管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也可能会“投其所好”。无论什么时候,恭维过于直露,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使对方欢欣愉悦,最好的办法不在于奉献厚礼或者曲意逢迎,而在于满足对方的需要,投其所好。

★教训66:极力矫饰,居心叵测——杨广谋皇位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

太子杨勇生性宽厚,但过于任性,不懂得如何讨人喜欢。杨坚素来节俭,见杨勇生活奢侈,心中不快。

独孤氏是天底下第一妒妇,绝对不允许丈夫和后宫其他妃子有什么来往,甚至对儿子和大臣的事也不放过。

杨勇有很多内宠,内中昭训云氏尤得欢心,而对嫡妃元氏却十分冷淡。独孤氏为此忿忿不平。元妃不久病故,独孤氏怀疑是被云氏毒死的,派人专门调查杨勇有什么过失,想把他废掉。那杨勇竟浑然不觉,倒是远在扬州的晋王杨广,对其父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

杨广是杨坚次子,相貌俊美,生性聪慧,还在少年,就已有美名。后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在兄弟之中,功名卓著。一次出外打猎,途中遇雨,侍从送上油衣,杨广却不愿穿:“士兵都淋在雨中,我又怎么能例外呢?”说得充满感情,令随从感激不已。当他侦察到太子杨勇失宠这一秘闻后,为了迎合父皇母后之意,意图取代太子,便极力“矫饰”起来。首先他针对杨勇多内宠引起皇宫内外议论这一点,极力抑制了自己的欲望,显示自己对女色不感兴趣。

他虽然也合法地拥有众多姬妾,但只和正式配偶萧妃居处。凡是有人前去拜访他,无论贵贱,他必定和萧妃亲自迎送,招待周到。所以,一时间连宫中执役的下人也无不称赞他仁孝。他还为此专门收拾了一间房间,陈设朴素,服役的宫女既老又丑,并把故意弄坏的乐器放在角落里,不让人掸去灰尘,表示这类东西他是从来不碰的。文帝和皇后来看他,他就在这间屋子里和他们相见,使隋文帝觉得他不好声色。

他和杨勇同样拜在好色的登徒子门下,但又兼习竖刁残忍的杀子之术,凡与姬妾生的孩子,从不留在世上,丢人现眼。独孤皇后还以为这个儿子不爱姬妾,对他的宠爱因此与日剧增。同时,杨广又在暗中笼络大臣,通过杨坚最信任的仆射杨索,设计诬陷杨勇,把他定罪后打人大牢。这样,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迁居东宫。

杨坚病危时,杨广喜上眉梢,赶紧和杨索勾结,做登基准备,百忙中还不忘对其父亲宠爱的陈夫人施行非礼(这时独孤氏已人黄泉)。杨坚知道后,方才醒悟,用手敲着床大骂:“这个畜生哪配继位,独孤害了我大事!”说罢派人立即召回杨勇。杨广先发制人入宫杀了父皇。陈夫人闻讯,惊惶失色,自度难免。傍晚,杨广派人送来一只小金盒,陈夫人以为是毒药,哆哆嗦嗦地打开一看,竟是几枚同心结。陈夫人羞愤异常,当晚就被杨广奸污。第二天,杨广登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淫主隋炀帝。

在古代专制制度下,在位君主对于继承人选一般具有绝对的决定权。他们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倾向,而这种好恶倾向又常常是以是否“类己”作为标准的。例如汉武帝因其幼子“类我”,“甚奇爱之,心欲立焉”,后来果然得立为帝,是为昭帝。汉宣帝则因与其太子政见有别,断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几次想废黜。

以史为鉴:

能否符合在位君主心目中的标准,往往成为君权移交归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君位继承权的竞争者或者既定的继承人来说,为了争夺或巩固储君的地位,需要极力讨取在位君主的欢心,在政见、形象、爱好乃至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尽量掩饰自己的个性色彩,力图表现为在位君主的“翻版”。

★教训67:见风使舵做“鬼婚”——无耻的萧至忠

唐代萧至忠出身于世袭官宦之家。武则天时期,她的侄儿武三思权势过人,萧至忠便一头拜倒在武三思门下,很快由一个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升为御史中丞。他仗着武三思的权势,在官员任选上肆无忌惮,飞扬跋扈,渐渐有了一些名气。不料武三思被中宗太子李重俊所杀,萧至忠一下子成了丧家之犬,不得不重新寻找靠山。他利用自己与武三思的旧情,极力向曾与武三思有染的韦皇后讨好。但他却没有武三思风月场上的本事,未能把韦皇后勾搭到手。无论他如何努力,和韦皇后的关系总是密切不起来。但萧至忠并不气馁,他挖空心思,竟想出了一条与韦皇后结成“冥婚”之亲的妙计。

所谓“冥婚”,即是将已经死去的未婚男女同穴合葬,使他们在阴间结为夫妻,又称“鬼婚”、“幽婚”。这是一种起源比较古老的陋俗,唐代曾盛行一时。韦皇后的弟弟韦洵死时未娶,而萧至忠恰好有一个女儿未嫁而终。于是萧至忠便去和韦皇后商量,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韦洵为妻。韦皇后满心欢喜,一口答应了下来。到了某一吉日良辰,萧至忠便将自己亡女的棺柩从坟中起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其送人韦洵的墓穴,完成了“再婚合葬”之礼。

死人虽然无知,但活人却大获收益。萧至忠靠着这层“冥婚”之亲,大大密切了与韦皇后的关系,很快就官至宰相。他用女儿的清白之骨为自己换得高官,真可谓机关算尽。

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专权的韦皇后并追究其党羽。萧至忠惟恐自己受到牵连,便急急忙忙地重新掘开韦洵的墓穴,将其女的棺柩起出,还葬家坟。以此来表示自己与韦氏恩断义绝,再无瓜葛。

以史为鉴:

萧至忠的这种见风使舵的无耻行径,在当时便遭到了人们的耻笑和指责。只可怜他那死去的女儿,因为有了这么一位寡,他们所巴结的,与其说是某个权贵本人,不如说是其权势和地位。一旦他们失去了原有的权势、地位,这些人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刻翻脸,与之彻底决裂。

★教训68:奸诈阴险,包藏祸心——安禄山卖乖

安禄山是一个出身于营州的胡人。幽州长史张守首先发现他武勇善战,让他做军中的战将,而且屡立战功。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四月与奚、契丹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张守问他战败之罪,决定将他处斩。行刑时,安禄山大叫,“杀我安禄山,还有谁能破契丹?”

张守忽有所悟,命令停止行刑,决定派人把安禄山送到长安,请玄宗处置。玄宗因为不忍为一次战败之责而失去一员镇边的战将,于是就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口齿伶俐,又善于阿谀逢迎。他千方百计谋求发迹显达,妄想称霸朝堂。平日,从将相到宦官,不论尊卑,他都要进行笼络,遇有机会便设宴相请,或行贿送礼,以取悦于人。同时又不间断地摇唇鼓舌,自我吹嘘。因此,唐玄宗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赞美之声。有人说他是一员勇将,有人说他是忠臣,于是,唐玄宗在温泉宫初幸杨玉环的第二年,擢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他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在玄宗面前装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对太子故意直立不拜。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为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样的官?”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恕臣愚钝,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一边说,一边对太子行礼。玄宗见此,感叹不已,特别对他的淳朴坦诚赞许不已。

安禄山当上了都督以后,更加卖力地取信于玄宗,同时,由于他在边疆又立下了战功,于天宝元年,被封为平卢节度使。天宝四年,即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那一年,他又大破奚和契丹,更加得到了玄宗的宠幸,命他兼任御史大大,后又兼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是个大腹便便的巨汉,但每次入朝见玄宗时,他都是欢快地跳起胡人之舞,以取悦于玄宗。有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爱卿的大肚腹内,到底装满何物?”安禄山答道:“并没有什么稀奇之物,这里满装的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故而如此庞大。”玄宗爱其应答机敏,又大加赞赏。

细心的安禄山很早就发现了杨玉环对玄宗的作用,所以他想方设法要取得杨玉环的信任,以便借她的裙带关系实现他的狼子野心。一天夜里,安禄山又进宫晋见玄宗,他看到玄宗和杨玉环并排坐在一起,首先向杨玉环行礼拜见。玄宗一见,面露愠色,责其无礼。安禄山坦然答道:“如陛下所知,臣乃胡人。胡人之礼,总是以女为先。所以臣依胡俗,先朝拜国母。国母乃是大唐的母亲,臣得拜见如此花容月貌的国母,实在是荣幸之至。”杨贵妃听后心花怒放,玄宗也随之放声大笑。于是,安禄山又趋热打铁,说:“臣请为国母跳胡人之舞,为国母遣怀。”然后,他就做出滑稽的姿态,开始为杨玉环跳舞。

在杨玉环的要求下,玄宗十分信任安禄山,把长安御苑的永宁园赐给他做为私邸。又让他与杨家一族的杨国忠、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结成兄弟之谊。安禄山一见玄宗对自己如此信任,又心生一计,突然提出了-个古怪的要求:“陛下既已深知臣对陛下的忠诚决不亚于任何臣子,因此,臣冒昧奏请,容臣将美丽的国母娘娘,奉为臣的母亲。”听安禄山这样说,唐玄宗并不责怪,反而觉得安禄山是十值得宠信的人,因为尽管安禄山是个魁伟的大汉,却能说出这样情同儿戏的话来。于是玄宗笑呵呵地问安禄山,“莫非这也是胡人的习俗吗?若奉贵妃为母,朕又是你的什么人?”“此事何须臣再奏明。臣本是陛下的赤子。”就这样,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养子。

由于得到了玄宗的特殊批准,杨玉环的这个“儿子”可以自由地进出除了皇帝和宦官们才可以出入的地方。唐代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小孩生下三天之后,母亲要给他洗澡。天宝十年(751)正月三日,亦即安禄山过罢生日的第三天,安禄山对安禄山“作三日洗儿”。安禄山为了让安禄山高兴,不仅像个婴孩般地让她给自己洗澡,洗完后还躺在安禄山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被服中,让宫女们抬着他在庭院中转来转去,从此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玄宗听说这件事以后,责备安禄山太过分子,安禄山笑嘻嘻地说:“陛下所言甚是,虽是母后,这样戏耍孩儿,也未免太过分了。臣乃陛下赤子,对臣如此胡来,成何体统,嘿嘿。”面对安禄山这副嘻皮笑脸的样子,玄宗也是哭笑不得。就这样安禄山利用自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的特许,与杨贵妃打得火热。

安禄山凭借着与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赢得了玄宗的宠幸,也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发动了叛乱,攻城掠地,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带着杨玉环及其他人逃往西蜀避难。途中,由于护驾的士兵愤于杨国忠及杨玉环的误国,杀死了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在马嵬坡这个地方把杨玉环用白绫绞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以史为鉴:

奉承吹捧不同于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它是为“利己”而“誉人”的。谄媚者利用人们喜欢被人赞扬的天性,以奉承吹捧为手段,通过种种溢美之词,满足谄媚对象的虚荣心,从而达到讨好巴结的目的。奉承吹捧者常常是不顾事实、不讲原则、没有是非标准的,或者无中生有、口吐莲花,或者夸大其词、无以复加。在吹捧者的口中,假的可以变成真的,错的可以变成对的,恶可以变为善,丑可以变为美,庸才成为天才,昏君成为圣主。廉价的赞誉之词,成为谄媚者猎取实际功利的“敲门砖”。

★教训69:醉翁之意不在酒——江春溜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