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18565400000063

第63章 不计门户——摒弃门第之见延揽人才(1)

人才,无论出身高低,只要是人才就大胆拿来用。出身、地位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人才自己不能选择的。只要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何必计较他的出身呢,用人最关键的是看他的能力。

【妙计详解】

对于什么是人才,一位地产大鳄曾经这样说过:人无废人,器无废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人人都是人才。如果一个司机,路熟、精神好、身体好、懂礼貌、反应快,处理应变的能力强,就是这个岗位的人才。你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天天拿着刀在门口看门,贼一来他就跑了,你不能说他不是人才,让他去写文章,没准儿能成个作家。对于用人,只有没有把这个人放对地方的领导,而没有不对的人。一个人在岗位上发挥到最好,达到组织对他的预期,这个人在这个岗位上就是人才。

因此说,优越的物质条件和高学历并非是成功成才的唯一条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勤劳苦干和自强自立的拼搏精神;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也要不拘一格,要善于发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基层优秀人才。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引进中,大都注重学历、年龄和职务的起点,在人才出身的“门槛”上可谓动足了脑子。无可否认,这种做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用人的严要求高标准,通过这种方式也的确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但是许多在基层历练多年,确实又有相当实力的大龄人才如果用学历和年龄来衡量,恐怕只能将他们拒之门外。而在实际工作中,高学历的人才又并非高水平高能力,尤其是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吃苦意识太差,多数是习惯享受的一代,缺少必要的基层工作实践,就被硬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未勉有操之过急之嫌。

有媒体报道,学医的不会基本的医学常识,负责公文的却不懂起码的写作常识,查其根源,却动辄就是大本,甚至还是学士,岂不是很荒唐么!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奇怪的现象,究其根源还是出身这道“门槛”在作怪。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出身低微的人,往往却能干出惊人的成就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绝非罕见。

刘邦本来是一个“无赖”式的人,他能建立大汉王朝,就在于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是一个杂牌军,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刘邦的用人策略是对的。

如今,“英雄不问出处”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在人才市场问英雄“出处”企业很多。难道人才“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曰:否也。让我们看看格兰仕和佳能是怎样招聘人才的吧。佳能的用人理念更让人“叫绝”。在佳能看来,是大专、大本还是硕士、博士并不重要,只要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专业技能达到量化指标,经过面试合格就予录用,且招聘时不限定专业。那么,企业应如何判断应聘者是“英雄”还是“狗熊”呢?佳能公司的做法是:交给应聘者一个任务,只要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并达到基本要求,你就是佳能需要的“人才”。

在我们的下属当中,会有少数人或有亲朋好友手握大权,或家庭背景显赫。同样,也会有些人出身寒微,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和才干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是不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人呢?对待前一种人,客客气气,态度温和,甚至他们工作中犯了错误,也要想尽办法说服自己网开一面,宽恕他们;而对待另一种人,从来没正眼瞧过人家,只要犯了错误,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失误,也要严加斥责,大抖领导的威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团队内部的分裂。因为不尊重别人,也别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因为截然不同的态度使第一种人难免傲气十足,另一种人心怀不满,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团队恐怕该分崩离析了,或者我们走人为先。

大格不破,大才难出。不要让有争议的人才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胆启用虽有争议但确实具大器之才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此“徙木立信”,将会调动和激发更多的人的积极性。

【精彩案例】

纳贤不拘贵贱之名——郑穆公封牛贩子当军尉

公元前628年,从郑国退兵的秦穆公得知郑国又与晋国交好,认为郑国骗了他。于是乘晋文公重耳病亡,晋襄公刚即位,晋国上下正忙于国葬之际,与留在郑国守北门的三个秦将作了里应外合的密谋,派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率300辆兵车偷袭郑国。

郑国有个叫弦高的牛贩子,正赶着一群牛去洛阳卖。他在途中碰到刚从秦国回来的好友蹇他,得知了秦国欲偷袭郑国的消息。弦高想到自己的国家危在旦夕,百姓生命财产就要遭到损失,强烈的爱国思想使他急得团团转。

弦高心想这里离郑国都城还有两天路程,秦军指日即到,通知郑穆公已经来不及了。他突然急中生智,决定扮作郑国特使,冒称受郑穆公之命,中途慰劳秦军,给秦军制造郑国已知秦军偷袭的消息和做好迎战准备的假象,诱骗秦军退兵。于是弦高一面派人抄小路通知郑穆公,一面挑选了12头肥牛和4张熟牛皮,穿着官家服装,乘着马车,带着随从,在秦军必经之路等候秦军。

弦高等了不久,秦军果然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他往前拦住去路,拱手作揖,并高喊道:“郑国使臣弦高,受国君派遣,专程来此慰劳贵军,求见孟将军。”

孟明视不禁大吃一惊,暗想这次偷袭本是绝密行动,郑国怎么会知道,这么远派使臣来,必定有细,随即下马接见来使。

弦高说:“听说秦国军队要去郑国,不知是路过还是协助郑国搞防务。郑国虽小,为了自己的安全,将士们经常日夜轮班,警惕地守卫着每寸领土。如果有人敢来侵犯,郑国是有能力把他们驱逐出境的。如果秦军帮助郑国搞防务,那就不用了。国君特派我为特使,带了12头肥牛和4张熟牛皮,前来犒劳秦军,请将军笑纳。”

孟明视听出来者话里有话,知道郑国不仅得知秦国的偷袭计划,还做了防御准备,弦高前来定是先礼后兵。只好推说他们不是去郑国,只是路过罢了。对郑国的犒劳,请弦高代向郑国国君致谢。说罢,绕道攻占了滑国(今河南省内),然后率军回国。

郑穆公接到弦高送来的报告后,立即派人到北门观察守门的秦军动静。只见秦军刀枪擦得雪亮,马匹已经喂饱,乃知弦高的通报属实,于是紧急动员全国准备迎战秦军。忽然探子来报,前来偷袭的秦军已被弦高用劳军之计退了。郑穆公如释重负,于是派人对三个守北门的秦将说:“你们整装待发,定是想回国了。国君现在已经知道,特派我来相告,你们离家两年了,思乡回国是人之常情,那就请便吧。”等候秦军已久的三个秦将知秦军已退,大事泄露,只好连夜率军回秦。

郑穆公对弦高在这一国难当头之际的行动深为赞许。他连忙召见弦高,亲自出城迎接他,并设宴款待了他。在宴会上,穆公当众说,弦高这个为救国而自命的特使当得好。他不用一刀一枪,智退了前来偷袭的秦军,立了惊世奇功,是郑国的一流人才。说罢,封弦高为军尉。

牛贩子弦高自命特使,智退秦军。郑穆公将弦高封为军尉,是他纳贤不拘贵贱之名。

高阳酒徒受重用——刘邦拜请郦食其

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乡人。他从小喜爱读书,家里很穷,年龄已经很大了,仍然没有着落,也没有什么产业,只好当了个看门的小吏。郦食其非常狂傲,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都不敢指使他,大家都称他为狂生。郦食其平常喜欢喝酒,没事的时候常常找几个人聚在一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人们因此又送给他一个绰号叫“酒徒”。

陈胜、项梁等人起兵反秦之后,各部将领攻城夺地,经过高阳的有几十个人。郦食其本来也想趁这个机会建点功业,但听说这些将领不仅心胸狭窄,过于注重细节,而且还自以为是,不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他感到很失望,就躲在家里不出来。后来,沛公刘邦率兵打到了陈留郊外,并且在那里驻扎下来。刘邦部下有一个骑兵,恰好是郦食其的同乡,刘邦经常问他县里的贤士豪杰,想增加几个有能力的人壮大自己的兵力。当这个骑兵回乡时,郦食其找到他,对他说:“我听说虽然沛公高傲自大,但是目光长远,深谋远虑,我郦食其想交这样的人!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认识他,你要是见到沛公,就对他这样说:‘我的家乡有个叫郦食其的,60多岁了,身高八尺,人们都管他叫狂生,可郦食其自己说他不是狂生。”’骑兵说:“沛公不喜欢儒学,也讨厌读书人。要是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见他,沛公总是摘掉人家的帽子取笑他,就是有的儒生有机会跟沛公谈话,沛公的态度也不是很恭敬,常常对人家破口大骂。你可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跟他说话。”郦食其说:“没有关系,你就照我的话说。”骑兵见到了沛公,就把郦食其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